下午两点,司机老黄早早打开公交专线车门,走进水吼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候车厅喊了一嗓子,“往潜山去的可以上车咯!”大叔大婶提着行李,聊着家常,不慌不忙向停在广场上的中巴走去。大约半小时后,满车乘客平稳抵达潜山市。
乘客在宽敞明亮候车大厅里聊家常。人民网 胡雨松摄
水吼镇,地处大别山边缘山区,距最近安庆市县级市潜山市有足足23公里,紧挨着旅游景区天柱山。自安徽省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以来,大山里的农村公路实现新改建全覆盖,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特别是在2023年,水吼镇交通运输服务站投入运营,这座服务农村“客货邮”的综合服务站,再一次拉近了大山居民与外界的距离。
在农村地区,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一度分属多个部门垂直管理,互不交叉,农村“客货邮”的出现,以一站式集约化服务推动三者融合发展,为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12月之前,客运公交是私人承包的,去潜山票价8块,现在只要2块钱。”趁着候车的功夫,老黄介绍起镇上公共交通的新变化,2023年,市里成立潜山市润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镇上来往公交车都挂起统一招牌,老黄也成了专线司机,和同事每天两班倒,“对老百姓来说肯定是好事,乘车费用降下来,安全系数也更有保障。”
运输站入口处挂着一份公交运营时刻表,清楚地标明了各路段价格和运营时间。家住五庙乡的程大爷来水吼镇办事,看了眼时刻表,又坐到候车厅长椅上悠闲地刷起短视频,“以前等车就是在马路边,私人承包车不知道啥时候才来,现在在候车厅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车到了还有人提醒,非常方便。”程大爷说。
候车厅另一侧设有客货邮便民服务中心。人民网 胡雨松摄
候车厅另一侧是当地“客货邮”服务中心。每天上午11点,邮件快递坐着公交车准时抵达水吼镇,邮政公司当场完成快递分拣,下午4点前,这些快递就能再次坐上通往各村的“客货邮”公交专线到达村级快递收发网点,极大地提高了快递发放的速度和效率。
“目前开通了4条‘客货邮’公交专线,邮政和‘四通一达’快递最远能送到25公里外的村子。”潜山市邮政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廖结南介绍,专线开通后,当地村民无论是取快递还是向外邮寄农特产品都方便很多,“以前为了拿一件快递,乡亲从村里到镇上往返要个把钟头,现在都在家门口完成寄送。”
“四好农村路”的畅通也带动水吼镇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潜山好山好水出好茶,陈君来在潜山市五庙乡杨畈村经营着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三月到五月采茶季,老陈的合作社有市值近900万元的茶叶要通过“客货邮”服务中心发往全国各地。看着合作社每天包裹不断,老陈十分欣慰,据他介绍,随着潜山交通物流越来越便捷,周边老乡也做起了网络销售生意,当地粉丝、生姜、菜籽油等特产也逐渐打出市场,成为“抢手货”。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期间驾驶新能源汽车返乡回家。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有一群人在默默坚守。
黄浮高速齐云山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维工作人员王林生说:“为了保证2024年春运绿色出行,春运前期对所属充电设施开展全面的检查保养,保证设备完好率100%,此外还采购了一批应急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车主应急充电使用。”
黄浮高速位于江西、湖北和安徽的交界处,又处于皖南旅游景区,日常车流量较大。记者在齐云山服务区看到,服务区内配备了两处新能源汽车快充桩,目前共有六台设备,八个充电接口。服务区充电站点安排了专业运维人员24小时驻守,引导客户充电、及时消除充电故障。
在位于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境内的龙门寺服务区,新能源汽车车主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引下,使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为爱车“续航”。
安徽省驿达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发展部经理乔家山表示,安徽交控集团驿达230多个服务区,目前已建成1800多个充电桩、换电站49座,占小车位比超过10%,比2023年初近翻一番,部分服务区还设有移动充电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新能源车续航能力。春节期间,服务区工作人坚持在岗服务,保障充电无忧。
近年来,安徽省驿达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不断健全完善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坚持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加快推进绿色出行“续航”工程,扩容加密服务区充换电基础设施。
根据春节假期安徽高速充电场站繁忙情况大数据分析,大年初一后车流量陆续增多,预计初五开始进入春节返乡充电高峰,初六是充电最高峰。为保障广大新能源车主“绿色”充电便利可靠,相关部门发布了2024春节假期安徽高速出行充电指南,引导新能源车主合理安排计划。
1月26日下午4点半,阜南县群众汝国林手机上接到一条短信,自己的银行账户到账了一笔1.8万元资金。这笔钱,汝国林牵挂了很长时间。原来,此前汝国林带着十几名工人,参与了阜南县王家坝镇两座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完工后,承建方却迟迟没有兑付工程尾款。前不久,汝国林通过12345热线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协调承建方发放工程尾款。
汝国林的诉求,很快被纳入阜阳市“民声呼应”快速通道,相关部门闻讯后迅速行动,于1月24日约谈了当时的项目承建方,督促其尽快兑付资金。两天后,汝国林就收到了迟来的工程款。“原来我还有点担心年前不一定能要到钱,没想到办事效率这么高。”汝国林如是点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完善“民声呼应”工作机制,畅通反映渠道,加强数字赋能,实现各类载体高效联动,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诉求办理质量。
推动“民声呼应”提质增效,阜阳市建立了“民声呼应”工作协调小组,聚焦为民服务工作重点、难点、堵点,建立从民声到案头的快速通道,着力以强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阜阳市“民声呼应”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职责,对群众通过本单位管理平台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每月按要求时限报送群众诉求线索。在此基础上,协调小组办公室对相关线索进行汇总、筛选,每月编印《民声呼应》简报,呈报市领导签批。
“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在收到市领导签批意见后,及时进行核查办理,并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反馈工作,原则上5日内将回复意见反馈至相关成员单位。”阜阳市“民声呼应”工作协调小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小组各成员单位应适时开展电话回访、实地核查,定期汇总最新督办落实情况,协调小组办公室开展重点复核并定期进行落实情况通报。
为快速回应民声诉求,六安市建立了“民呼快应”工作平台体系,常态化梳理筛选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关注度高、易形成舆情、涉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每周编印《六安民呼快应》报送市级负责同志。在“民呼快应”工作机制引领下,该市包括企业诉求、民生保障、安全隐患、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群众合理诉求办理得到了全面提速。
不仅如此,六安市还开展了民生领域问题“小切口”专项整治行动,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关键小事,深入梳理查摆“一件事”背后的原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由点及面推动解决“一类事”。
以小切口做好民生大文章,首先在医保领域取得成效。去年底,霍邱县城关镇群众赖景成通过“民呼快应”渠道,反映妻子在一次手术中使用了数额较大的高值耗材,医保没法报销,希望医保部门调整有关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很快,六安市医保局就对市级医用耗材进行梳理,经多次论证和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后,决定对163类医用耗材的支付类型和支付比例进行调整,并印发实施《关于调整可单独收费医保医用耗材支付政策的通知》。政策调整后,进一步提高了医用耗材目录管理的精细化,也减轻了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
蚌埠市坚持高位推动、高效办理、系统治理、督查问效,不断夯实工作举措,持续健全“民声呼应”办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清单+闭环”式办理网络,构建了以省《民声呼应》为统领、《蚌埠民声》载体为带动,县区“民声呼应”类载体为支点,各办理渠道为主阵地的长效办理体系。
“构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民意表达感知群众冷暖,掌握民生脉动,加强对群众反映集中、涉及面广的共性问题的研判,从而主动查找薄弱环节,举一反三破解结构性难题,最终达到未诉先治、标本兼治的目标。”蚌埠市委督查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该市将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积极回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强化源头治理方面,蚌埠市将聚焦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突出问题,加强梳理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引导各单位视情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力求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以一件件“小事情”的“大解决”,从源头上减少同类问题的发生,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的首位产业,去年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增势强劲、动力十足。进入2024年,安徽首位产业将如何继续发力?今年,我省将以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为主线,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新突破。
2月初的合肥,年味渐浓,安徽的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在加紧赶订单,车间厂房一派繁忙。记者跟随省发改委组织的“安徽民企行”活动来到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以智能装备和电机电控零部件为主业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该企业在智能装备板块与Rivian、VINFAST、比亚迪、理想、蔚来等企业合作持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板块,还增加了奇瑞、长安等新定点。
“电机电控以及智能装备,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乘上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东风’,2023年集团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安徽巨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王瑞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大变革时代,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安徽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巨一将抢抓机遇,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电机电控零部件年产能将超过160万套(80万套服务省内+80万套服务省外),提供电机电控总成、子部件等多元化产品;到2027年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效拉动我省电机电控产业链集聚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车企看好安徽、携手安徽,其中就包括国际汽车巨头——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去年5月签约落户合肥,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研发中心。如今,双方的合作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就在今年2月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信息,宣布与小鹏合作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新车型将于2026年在合肥投产,一时间,这条消息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另据了解,大众将进一步提升在合肥的生产能力。
在安徽,全产业链布局正加快形成。目前,我省聚焦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城市多点支撑发展空间布局。合肥、芜湖两市已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地目前已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省汽车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各有关方面,紧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围绕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任务,全力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面提升,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三电”“三智”、车规级芯片、新材料等领域研发和生产布局,努力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
(本报记者 王弘毅)
欢欢喜喜过大年
春节假期的旅行开启了吗
安徽14日前气温逐渐回升
13日至14日全省最高气温
回升至19~22℃
非常适合出游
走,跟小编一起
去看看安徽的年味吧


2月10日,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黄屯舞龙队在舞龙灯。李红兵 摄




芜湖市峨桥镇虬保村河屯自然村村民欢舞龙灯表演。程依宝 摄
“皖美”过大年
安徽上千场活动
从腊月热热闹闹办到正月
安徽日报
23
让年味更浓
据悉
自2月6日起
“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
”合肥市第三十届新春文化庙会系列活
动在城隍庙拉开帷幕
其间
黄梅戏、徽剧、音乐
等精彩演出轮番上演
同时还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展演
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赵匡胤、刘安、谢安、
孙叔敖、黄歇、芈月
……
当一位位历史名人跨越千年岁月
与淮南寿县古城相逢于龙年春节
会是怎样的场景
安徽日报
160
大年初一
千年古县寿县热闹非凡
新春“入城礼”重现了
古城千百年前的繁华

寿县古城新春“入城礼”表演。柏松 摄
舞“龙”、画“龙”、剪“龙”
雕“龙”、捏“龙”、刻“龙”、编“龙”
跟着灵璧县非遗传承人一起
安徽日报
12

2月10日,泗县运河街道民间艺人在泗州广场进行民俗表演庆新春活动。韦志山 摄
2月10日,颍上县管仲老街舞狮表演,吸引了众多居民围观。王林洪 摄
2月11日,在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景区,民间舞龙、花鼓灯、旱船灯等表演队在醉翁亭、深秀湖、同乐园等景区古道巡游展演。李晓村 摄
2月11日,在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牡东村,当地村民在进行非遗“竹马灯”表演。梅建广 摄

最后送你一波
流光溢彩、绚烂耀眼的夜景
愿你眼前一亮、心头一暖
寓意新的一年
龙气满满、绚烂璀璨


在马鞍山市和县台创园嘉年华景区,非遗打铁花正在展演。秦祖泉 摄
王杰养殖场内整齐划一的鸡舍。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老王,我来收鸡蛋喽!”2月8日,除夕前一天下午,李秋收开着小货车来到了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唐寨镇的王杰养殖场。他口中的“老王”,名叫王杰,是镇里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
记者随着李秋收进入王杰养殖场的鸡舍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鸡笼,一枚枚鸡蛋正在随着传送带到达捡蛋台。不同于普通养鸡场,这里不仅自动化程度高,空气中也没有太多家禽的异味。
“俺家这个养鸡场不孬吧?这里面名堂多着嘞。”等到王杰帮李秋收把今天收取的鸡蛋搬上车,忙活完的他,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40岁的王杰,是唐寨镇家和村人,在外务工多年的他,2014年决定返乡创业。在村书记王璇的建议下,开办了一间养鸡场,做起了“鸡倌”。
王杰养殖场内的自动化养殖设备。李艳龙摄
起初,王杰用的也是传统养鸡模式——鸡群散养在封闭的鸡舍内,投食、收蛋、清洁……所有的饲养流程都需要人工完成。“以前鸡舍环境脏乱差,那时候养了8000只鸡,俺两口子加上雇来的几个人都得忙得脚打脑壳、顾不过来。”回想起养殖场之前的样子,王杰笑着说。
王杰心知,以前那种污水横流、鸡毛乱飞的养殖环境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早晚得淘汰,同时,过度依赖人工也不利于规模化发展。
2021年,王杰听取了镇里的意见,一咬牙一跺脚,花费180万元,从外地引进了现代化养殖设备。次年,焕然一新的养殖场正式投产。
王杰养殖场内的自动化养殖设备。李艳龙摄
不换不知道,以前1000平方米的鸡舍养8000只鸡已经是捉襟见肘,现在同样面积的鸡舍,王杰在其中养了2万只鸡。“以前一年能赚30万元左右,自从用了这套设备,现在和以前比,不光高产、稳产,还省人工,一年能赚100万还拐弯(多),这投资太值了。”王杰脸上的笑容难掩。
如今不光产量上去了,由于设施的改造大大改善了鸡舍环境,再加上自动化设备投料更科学,鸡的健康得到保障,用王杰的话说,这叫“提高鸡的福利”。而随着兽药用量减少,所产出的鸡蛋也达到了“无抗”级别。
“现在鸡舍里和以前,那完全是两个样子了,不光养殖实现自动化,连粪污都是自动集中排放到固定地点。作为一个砀山人,哪能不种梨?俺家还有几亩梨园,拿来当有机肥正好。”王杰站在鸡舍外,指着自家梨园说。
王杰养殖场内的自动化养殖设备。李艳龙摄
鸡蛋好,自然不愁卖。“这里的鸡蛋,不仅在周边城镇热销,还供应给附近中小学食堂,‘王杰养殖场’可是俺这的一块金字招牌。”等把所有鸡蛋装上车,临走前李秋收说到。
养殖场的成功,不仅让王杰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鸡倌”,十里八乡,甚至外地都有人来跟他讨教养殖方法,而且镇里也决定申请专项资金,帮助王杰扩大规模。
“我的新年愿望,就是2024年,多流转点土地用来建这种现代化鸡舍,然后咱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提起新年新愿景,王杰如是说。
(责编:黄艳、张磊)
微电影《守松日记》以“中国好人”胡晓春、李培生为创作原型,讲述了黄山风景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及景区放绳工李培生,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的感人故事,展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光和热的“中国好人”的敬业精神。本片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文明网、安徽省文明办指导,中共黄山市委宣传部、黄山市文明办、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支持,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电影集团摄制、出品。
【详情】医者,仁心。
这句古老的名句,强调了医疗职业仁爱、正义和慈悲的人文精神。医生,并不只是一名行医者,更是道德的楷模。他们是斗士,病房就是战场,每每遇到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甘愿背负重任,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2024年1月29日,由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王圣应教授主刀的一场手术,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应有的担当。
视角一:患者母亲刘芳(化名)
我不知道儿子还有没有得救。
十几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让药物已经难以抑制他病情的发展。眼睛凸出、脖子肿大、心脏房颤、呼吸困难,疾病让儿子年轻的躯体逐渐凋敝。
作为母亲,虽然在我眼中儿子永远风华正茂,但每当看到他饱受折磨的模样,我仍然心如刀绞。我不断告诉自己和儿子,咱娘俩要坚强,总会好起来的。
可我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场普通的感冒,成了压垮儿子脆弱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三度呼吸困难、反复晕厥,伴随多项并发症。”这是到了医院后,医生告诉我的。我不懂医,不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儿子体重骤降,每一次呼吸都异常艰难,每一次苏醒都间隔时间更长。
恐惧开始蔓延。
求医,救命!从老家一路寻访多家医院,急诊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普外科……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而随着病情日益加剧,在如此重疾面前,一次次饱含希望,换来却是医生们一次次摇头叹息。
生命的气息正随着时间离开儿子的身体,希望越来越渺茫。在急诊的病床上,已经失声的儿子艰难地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我想要活着”。
那一刻,儿子的病痛好像已经转移到了我身上,让我痛不欲生。
几经辗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位医生跟我推荐了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的王圣应教授,他们告诉我,只有这位医生才能救我的儿子。
医生们的语气是那么笃定。
来到王圣应医生诊室前,门口已经排起了问诊的长龙。这么多人来找他,一定是因为医术特别好吧?可什么时候才能排到我呢?我儿子还有救吗?我站在门旁,不断探头往里看。
“我看你特别着急,进来说吧。”王教授的话从屋内传来。
王圣应教授正在坐诊。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王教授仔细看着我递过去的病例和检查结果,我的心,也随着他皱起的眉头拧在了一起。“病情复杂需要尽快手术,但是你放心,你儿子的命,我保了!”王教授说。
当这句话在我耳畔响起,仿佛天籁。
视角二:患者管床医生陈公仆
王教授坐诊时收治了一位甲状腺癌伴甲亢致呼吸困难的患者。
收诊后,通过对患者进一步检查发现,甲状腺肿物有较高的恶性风险,需要限期手术。了解情况后,如此复杂的病情和治疗难度,不禁让我背脊发凉,这是和死神较量,和时间赛跑。再次确认病情后,我将我的担忧告诉了王教授。
教授对我的担忧表示理解,他也深知目前任何一项细小的医疗操作,都可能打破患者身体脆弱的平衡,可他却说:“做我们这行总有风险。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硬骨头不好啃,如果连我们也不愿去啃,病人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王圣应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崔媛媛摄
教授的话,让我回想起了那位患者母亲的眼神,其中的期盼和信任,让我动容。
在教授的牵头下,全院多学科组织了一场MDT讨论。讨论认为,患者病程长,基础状态差,甲亢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再加上长期以来甲状腺进行性增大,压迫颈段气管形成环状缩窄,缩窄程度达60%,且管壁增厚硬化导致气管顺应性下降。
虽然在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主任徐凌的帮助下,患者呼吸得以保障,但治疗手术难度依然很大。
1月29日上午11点5分,作为这场手术的主刀医生,教授站在了手术台前,他审慎地落下手术刀,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台上,教授轻柔操作,手术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为患者成功实施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右侧+峡部甲状腺切除+左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解剖术+气管切开术。
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普通病房。
术后观察期间,教授及团队医生们不时查视患者,根据病情调整术后用药;头颈乳腺外科护理团队也在患者甲亢围术期护理、气管切开围术期护理等方面交出了优秀的答卷。
术后第3天,教授带领团队教学查房时,鼓励患者尝试堵管发声,这位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的患者清晰地说出了术后的第一句话:“谢谢你们!”
那一刻,掌声在我心中响起,是鼓励患者,也是鼓励自己。我想起教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是黑夜里的‘提灯人’,救死扶伤应是我们应有的担当和最朴素的道德底线。”
视角三:安徽省胸科医院介入肺脏病科主任徐凌
10多天前,王教授忽然联系我,说有一个危重病人需要我们协助。
说实话,挂掉电话后,我心中有点忐忑,从医这么多年,这种院际间的合作我还没遇到过。而且,患者情况复杂,除了原本病情引起的呼吸道缩窄外,由于前期反复试行气管插管失败,导致患者气管内壁粘连,再次插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风险太大,该怎么办?
如果气管插管置入手术成功,患者还有一线生机。可如果失败呢?我不敢想。
王圣应带领医疗团队前来祝贺即将出院的患者。崔媛媛摄
思索许久,作为医生,天职让我无法拒绝王教授的邀请,我决定带领团队参与本次治疗。为了让王教授的团队能施行根治性手术,我们必须先解决患者的气道管理难题。
时间紧迫,面对患者的期盼和信任,就如何解决气道难题,我们在院内也组织了一场多学科MDT讨论。经过同事们集思广益,反复琢磨、尝试,决定对普通气管插管的尖端进行改良,通过实施支气管镜下缩窄气管内壁局部切开,置入改良的气管插管。
最终,在两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负所托,手术顺利完成。
听王教授说,2月8日,大年二十九,是患者出院的日子。能回家过个团圆年,是患者一家人的心愿。患者母亲带着儿子挨个叩响了她能找到的每一位参与治疗医护人员的门,述说着难以言表的感激。
现在回想起来,救治过程虽有曲折,但我们每位参与治疗的医者,都有“一定要将病人治好”的强烈愿望,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不惜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心力。通过这场手术,我们展示了诊疗团队间的密切合作能力,更是王教授“愿担当、敢担当、会担当”医者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次治疗离不开医院间的良好协作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才能练就医者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王圣应教授如是说。从他的口中,道出了安徽省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成为省内龙头科室的秘诀。
新春走基层·春节他们在一线|黄山“点灯人”:海拔1700多米守护万家灯火
图为雪后的白鹅岭变电站。(无人机照片,陈磊摄)
2月9日,国网黄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员工陈志毅(左)、谢有杰(右)在白鹅岭变电站工作中。(新华社发,钱欣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