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414154838.png

这十年 岁月静好 人间向暖

这十年 坚守不渝 耕耘不辍

平凡的面孔背后 总有不平凡的坚守

马背上 旗帜是信仰的方向

深山中 歌声是时代的礼赞

纸笔间 文化在传承中流淌

风起时 能拼善赢 甘于奉献

九天之上 大洋深处

熔铸着追梦者的足迹

拥抱未来 扎根大地

闪耀着奋斗者的光芒

十年很短 前行路上 有风有雨是常态

十年很长 安全发展 步伐走得很见神采

守土有责 在毫厘之间 在你我之间 在不经意间

共建共享 在每寸土地 在每片天空 在每处海洋

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无数平凡的守护 铸就你我的平安

国家安全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详情】
时间:2024-04-14 15:49

4月12日下午至13日上午,省委书记韩俊赴蚌埠市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和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锻长板、补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省领导张韵声、张曙光参加。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粮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首批四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之一。韩俊走进企业展厅,听取中粮集团在皖业务发展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企业主要产品及工艺流程。他指出,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空间广阔。希望中粮集团加大在皖投资布局力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业综合实力,着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生物产业创新基地。

图片

万豪能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天然气液化大装备的系统设计、开发、制造与运营。该公司在蚌埠投资的有机废弃物清洁高效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装备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液化天然气、液态二氧化碳及有机肥等高附加值产品。韩俊详细了解公司科技创新、产品应用等情况,仔细询问生物天然气液化及碳捕集技术工艺流程,对公司攻克生物天然气液化关键核心技术表示祝贺,指出该方面技术的突破对提升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利用水平意义重大,勉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他指出,要加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规划引领,做大做强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龙子河口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具有排涝和灌溉双重功能,韩俊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听取工程建设情况介绍,现场察看枢纽运行,并关切询问“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情况。他强调,要聚焦“治水患、兴水利、强水运、扬水韵”,把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补齐防洪、灌溉等方面短板,大力推进水利智慧化、数字化建设,以高效率的水资源配置利用、高品质的河湖生态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修复重建了400余栋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是一座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传统建筑和谐共存的“露天博物馆”。韩俊走进古民居,详细了解建筑风格、保护修复、传承利用等情况。他强调,安徽是文化大省,要全面加强古民居古建筑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调研中,韩俊强调,皖北地区是粮食主产区,要围绕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和高质高效农业强省目标,多种粮、种好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接二连三”,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差异化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显示、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积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皖北地区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朱胜利 杨竹
编辑:琚常佳


【详情】
时间:2024-04-14 15:39

 关注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攻坚突破,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习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倾情擘画的重大战略。

  2023年11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

  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合肥市参观安徽创新馆,了解安徽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长三角地区科创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携手实施“两心同创”,探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合肥光源”和“上海光源”的合作,正是这一探索的生动实践。

  “光源”是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的简称,被誉为“前沿科研眼睛”,为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提供微观观测条件。

  2024年4月6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朱健和(左)在和同事讨论实验设备的设计方案。

  2024年4月6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在检修自主研制的高分子薄膜原位双向拉伸实验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

  2024年4月6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制的原位实验装置准备运往上海光源开展实验。

  空中俯瞰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2024年2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4年4月10日,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朱健和(左)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实验线站向团队成员讲解实验设备运行情况。

  2024年4月10日,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成员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实验线站查看讨论实验数据。

  如今,长三角这“两束光”辉映出一道新的光芒——“上海光源”和“合肥光源”强强联合,正在共建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

这是合肥先进光源效果图。

  科研共创、产业共兴、要素共享、人才共育……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生态图景徐徐展开,生机盎然。

总监制:袁炳忠

监制:徐壮志

策划:赖向东 王永前 刘菁

统筹:毕晓洋 何欣荣 杨玉华

视觉设计:张子彧

编辑:毕晓洋 刘颖 刘军喜 张浩波 张曼怡 李琰

摄影:谢环驰 燕雁 张端 方喆

 

新华社摄影部、上海分社、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详情】
时间:2024-04-14 15:38

4月8日,天都二号卫星拍摄地月合影图像,背景中较小的天体为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

4月13日,记者从深空探测实验室获悉,天都试验星传回了月面近距离最新影像,截至4月12日,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顺利开展了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等新技术试验。经遥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试验项目能够有效提高航天器环月轨道定轨精度,试验设计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天都一号、二号自3月20日发射升空后,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轨道机动等关键环节,历经约14天的太空飞行,双星组合体于4月3日在环月使命轨道成功实施双星分离。

记者了解到,4月8日,天都一号按计划完成飞行轨道调整控制,与天都二号在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编队飞行,双星距离维持在200公里附近,两星通信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为开展系列通导技术试验任务奠定重要基础。

天都一号、二号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抓总研制的首发星,开展系列月球通信导航新技术试验,有效验证了月球通导相关的关键技术,将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设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两颗“天都星”是首次以安徽元素命名的探月卫星,此次试验的顺利进行,意味着安徽省深空探测事业又向前迈出一步,为打造深空探测创新高地奠定基础。(鹿嘉惠)


【详情】
时间:2024-04-14 15:38

微信截图_20240414153638.png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产品销路不用愁,化肥种子送地头,庄稼收种有人管,百姓增收有盼头。在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广大干群对村级供销社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近年来,颍泉区宁老庄镇深入探索供销合作社改革路径,努力推进农村现代经营新体系,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找到了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径。

  “兵支书”直播推介土特产

  早上七点,晨光熹微。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催促着80后“兵支书”赫金海来到村部,他将直播台上的袋装玉米、红枣、红豆、绿豆等农副产品整齐码放。再过半小时,他就要上线直播,除了解答网友对于农业农村方面想了解的事情,他还要借助网络平台,将曹寨村的特色产品推介给网友。

  “全都是从我们村的群众家中收购的好产品。”赫金海说,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的方式,推荐曹寨村的特色农产品“五谷杂粮”大礼包,吸引了许多热心网友的注意,“有网友表示,希望能尽快上链接。”

  赫金海介绍,“五谷杂粮”大礼包不仅在线上受欢迎,线下也同样受到“热捧”。去年12月中旬,第二十届苏州优质农产品交易会期间,当天就售卖出百余件,其中有一家企业更是直订了300箱货物。“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就销售了6000多盒。条件成熟后,将全面铺开销路。”

  特色农产品热销,得益于该村“村社共建”的新探索。该村联合发起成立“曹寨晟焱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股权架构为“5+4+1”模式,即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占股50%,村两委干部占股40%,阜阳市晟焱供销社合作社有限公司占股10%。而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又为群众的特色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让农村农产品直面城市大市场。

  “群众把他们种的绿豆、红豆、花生等优质的农副产品卖给我们供销社,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曹寨村两委成员赫玉龙说,“村集体占的50%股份,年底也将以分红的方式返还给群众。”

  农副产品统收统销便利多

  “咯咯咯、咯咯咯……”郭玉成养的笨鸡,顶着鲜红、肥硕的鸡冠子,站在鸡圈上高傲地昂着头一遍又一遍地叫唤,似乎在向它的主人炫耀刚下的鸡蛋。

  郭玉成今年63岁,养了有三十多只笨鸡。“你瞧公鸡和母鸡又打架了,嘿嘿嘿。”郭玉成随手撒下一把玉米,顾不上“劝架”,拿着新买不久的篮子去拾鸡蛋。

  “昨天去卖了三四十个蛋,今天攒的还有三四十个。”郭玉成说,卖了鸡蛋换新篮,拿着新篮拾鸡蛋。“收了鸡蛋就去卖给供销社”。

  过去,他收了鸡蛋,攒多了都是自己骑着三轮车到集市上售卖,“一天下来讲不准能不能卖出去、能卖多少,还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现如今,村里有了供销社。“家家户户有好的农产品,他们都收。”郭玉成说,“既节省时间又多卖钱。”郭玉成算了一笔账:三十多只鸡,一天能下20多个鸡蛋,一周就是140多只蛋,能卖个一百多块钱,“比闲着在家打溜强”。

  “村级供销社这个平台,真正落实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老庄镇姜堂村党总支书记丁文杰说,“首先在农产品这一块,我们群众自种自养的农产品,村集体进行回收,然后在我们供销社平台上进行包装销售,解决了群众农产品滞销问题,也能够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除了助农销售,在农忙时节,供销社的“农事服务”项目,也给群众提供了很多便利。

  “我家里种的二三十亩地,化肥种子农药都是我们供销合作社的。这边预定好以后,那边就送货上门,服务非常好。”郭玉成说,接下来打算把以前养猪的猪圈再拾掇拾掇,养上小猪仔。“有了供销社,只要有好的农副产品,哪还愁卖?”

  农事服务降低成本增收入

  “村级供销社发展是从2017年开始,2017年我们成立了申庄村和椿树村两个村级供销社。特别是以申庄为代表,走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颍泉区宁老庄镇党委书记赵中山介绍。

  时值小麦“一喷三防”的最佳时期,申庄村党总支书记陈金仲正在地头,跟飞手讨论飞防关键。“飞防期间,大家务必要注意药物喷洒浓度、范围。”陈金仲一再叮嘱飞手要认真细致,确保科学飞防、丰产增收。

  申庄村村级供销社在全镇率先成立,主要开展农事服务、农产品流通等工作,2020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了百万元。

  “农事服务是我们村集体收入的一个支柱。”陈金仲说,农作物耕、种、管、收全都由供销社承包,帮助群众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单就农资供应方面,化肥、种子、农药全都由合作社备齐,群众只要有需要,直接送货到指定地点。而且是从生产方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商的利润。多少钱买来,扣除运费、人工,就多少钱卖给群众。

  “每亩土地平均降低成本100元左右,群众能增加收入100至200块钱。”陈金仲表示,目前该村服务宁老庄镇9万多亩土地,下一步计划向周边县市延伸农事服务范围,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级供销社的发展,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最核心的是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因为通过供销社的发展,解决了村里没钱办事的问题:村集体壮大了有钱了,为老百姓服务的手段更多了。

  姜堂晟焱供销合作社简介展板上,清晰地印着村委会的承诺:村集体年收入过20万元,对本村困难家庭应届本科毕业生每人奖励1000元,举行本村每年参军人员欢送仪式;村集体年收入超过40万元,每年重阳节给本村80周岁以上老人集体过寿;村集体年收入超过60万元,免交85周岁以上老人新农合。其余的收入则用于整治提升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人民。

  “村集体收入越来越好,群众生活也越来越好。”宁老庄镇党委书记赵中山说,通过这几年供销社发展,特别是基层村级供销社的发展,在增加村级的经济收入、培育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们非常有信心继续把村级供销社做好做实。

  2023年以来,宁老庄镇供销社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210万元,纯利润增收167.7万元,带动群众收入122.5万元。“力争2024年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0万元,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万元,2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50万元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赵中山表示。(记者 张云山)


【详情】
时间:2024-04-14 15:38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4月10日,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装备国内首个PQC“抗量子攻击护盾”——PQC(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后量子密码)混合加密方法。这将使“本源悟空”更好抵御其他量子计算机的攻击,确保运行数据安全。

  据介绍,PQC技术能够有效抵抗量子计算机的攻击。量子计算机因其超强算力可以对原本的公钥密码体系产生严重威胁。为抵抗量子计算机的潜在攻击,世界各国纷纷加速推进PQC迁移以替换原本的公钥密码体系。202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发布文件,明确鼓励尽早向PQC迁移。苹果近期推出的iMessage加密方案以及谷歌在其浏览器中部署的混合加密方案均包含了PQC算法。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窦猛汉介绍,“本源悟空”此次上载的PQC“抗量子攻击护盾”由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研发,是国内首次实际应用。这意味着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在量子计算领域可以“攻守兼备”。同时,这也是中国数据安全新技术应用的一次重要探索。


【详情】
时间:2024-04-13 16:19

  4月12日,在肥西县在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人在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总装车间施工。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优化调整产业布局,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加快打造两千亿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全县已聚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近100家,已经形成高端整车引领、零配件组团国际龙头汇聚、后端服务市场具备世界级检测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4月12日,在肥西县在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人在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总装车间施工。

  4月12日,在肥西县在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人在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总装车间施工。

  4月12日,在肥西县在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人在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总装车间施工。

  4月12日,在肥西县在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工人在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冲焊联合厂房施工。


【详情】
时间:2024-04-13 16:19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大潮澎湃,激越扬帆。正如滚滚东去的汴水从未停止脚步一样,宿州市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道路上,也始终步履不停。

  今年2月19日,继省“新春第一会”之后,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做大产业集群奋力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动员大会。会上提出把壮大“5512”产业工程作为该市“一号工程”,向着“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目标奋力前行。

  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居全省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7……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展示了宿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决心。

 

  向“新”而行 激发新赛道无限活力

  走进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内的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为绿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投产在望。

  据了解,“泉为绿能”是一家集新能源科技创新、光伏组件、储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能源服务型上市企业。安徽泉为泗县基地总投资约百亿元,一、二期项目已使用面积600亩。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高效产能,一期项目主要生产超高效异质结组件,以及大尺寸超薄硅片切片;二期项目主要生产异质结电池片。作为光伏行业的“中坚力量”,泉为科技安徽泗县基地具备全球领先的生产设施和一流的工艺技术,为实现产业链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作为县里重点招引的新能源企业,建成投产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宿州市提出的“5521”产业工程中,新能源和新材料这两大产业,都占据了重要位置。

  提前谋划布局前沿材料发展,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高质量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快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致力于新能源产品制造,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皖北光伏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到2025年,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分别要达到400亿元左右和300亿元左右。

  以“数”赋能 筑牢高质量发展底座

  在宿州市高新区淮海智算中心,有一个面积仅有500平方米的“特殊工厂”,这里的产品十分特殊,生产的是海量的算力,相当于15万台家用电脑同时在运算,年产值超过了4000万元。据介绍,园区已经上线4家算力中心,凭借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大数据资源,算力平台可以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市场、自动检测产品等等,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今年以来,他们已经和下游的多家企业签署算力服务协议。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赋能作用日渐凸显。

  位于灵璧县的安徽雨鑫木业有限公司,企业实现整个厂区和办公大楼的5G专网全覆盖,提升了厂区及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要素互联互通。并开展大数据分析优化,实现智能生产与管理,提升了生产效率,制造技术进一步升级,并逐步实现按需生产按订单排产,打破上下游信息壁垒,降低生产隐性成本,提升产业链整体利润率。

  雨鑫木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化转型,公司万元产值耗水量下降15%,万元产值耗电量下降5%,产品合格率提升1.5个百分点,税收贡献提高50%,劳动生产率提高10%,2023年完成产值3.3亿元。

  近年来,宿州市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聚力打造立足宿州、辐射华东、服务全国的智算产业枢纽。先后出台《宿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宿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并配套支持政策,实施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区域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水平升级等行动计划,集聚要素支持数字化转型发展。

  逐“绿”奔跑  扬帆预制菜产业蓝海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被称为“舌尖上的风口产业”。宿州沃野千里,素有“中原粮仓”美誉,作为农业大市,发展预制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砀山的水果罐头,泗县的粉丝加工,埇桥区和灵璧县的肉食品加工,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存在。

  在埇桥区永安镇的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阵阵牛叫声此起彼伏,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在“宿舍”里进食或休息,悠闲自得。在饲料配料间,一捆捆发酵秸秆堆放得整整齐齐,据介绍,公司充分利用宿州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通过切碎、密封、发酵等工序,制作成饲料投喂。

  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130亩的8栋育肥牛舍及配套基础设施,已形成存栏约2千头的育肥牛规模,未来将达到总计投资3亿元的万头育肥牛的规模。

  一头牛“牵出”大产业。安徽牧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埇桥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之一,积极推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形成“秸秆-料-畜-沼-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生产出来的牛肉远销长三角地区,还申请了商标,准备将生鲜开进超市。我们还准备对牛肉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负责人介绍说。

  发展高端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壮大预制菜“宿州品牌方阵”。2022年7月,宿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00家、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实现1000亿元的“双千”目标。(记者 赵天祥 刘沫毅 潘轶)


【详情】
时间:2024-04-13 16:19

人民网合肥4月12日电(陶伟)4月12日,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围绕加快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今年,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等相关管部门多方出招。

在优化市场准入方面,安徽将开展建设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改革试点;支持六安市裕安区、宣城市广德市开展试点;推进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个转企”登记改革,支持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探索企业跨类型变更登记;全面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针对企业信息变更、开办餐饮店、企业注销等高频事项,深化市场准入、准营、退出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

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方面,安徽将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盘活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开展专利技术供需对接,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专利产业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高专利转化效率。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建设集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各门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打通知识产权数据“孤岛”,上线运行“知识产权江淮在线”,实现各类主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等。

在实施精准高效监管方面,安徽将完善“一业一查”模式;聚焦信用培育、信用服务、守信激励等重点环节,开展信用建设宣传月、合规建设辅导月、信用修复帮扶月、机制建设推进月活动,深入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全省价格监督检查守护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检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天然气管网和供水企业等违规收费行为等。

同时,聚焦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整体提升,省发展改革委重点抓好“健全招标投标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规范招标文件管理、优化招标投标服务机制、强化招标投标突出问题治理”等四个方面工作;着眼创建一流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省财政厅重点抓好“促进政府采购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深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季度评议、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推进长三角区域政府采购一体化协同发展”等四个方面工作。另外,滁州市将全面实施深化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提高招标投标透明度。



【详情】
时间:2024-04-13 16:19

  新华网合肥4月12日电(李东标)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发展大局。近年来,安徽省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助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田头、访农户、进车间,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幅幅生动场景见证着普惠金融服务百姓民生的温度。自“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今年3月份开展以来,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精准对接金融服务需求,让普惠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金融春雨”滋润“三农”沃土

  春暖花开时节,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的长健米业有限公司稻米加工车间,机器声轰鸣,生产线上的稻谷经过一轮轮筛选打磨,加工成优质的大米,除了在当地销售,还被发往广东、湖北、湖南等地。

  看着眼前颗粒饱满、色泽透亮的大米,在粮食收购、加工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长健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正发脸上乐开了花。他清楚地记得,去年农忙时,自己也曾为粮食收购资金紧缺而眉头紧锁,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邮储银行六安市分行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主动上门,送来了“及时雨”。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六安市长健米业有限公司。新华网发(刘昕怡 摄)

  “真的是不打交道不知道,一打交道感觉邮储银行真的不一样,很快贷款就下来了,服务非常周到。这笔钱主要用于粮食收购,有了这些资金支持,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杨正发说。

  目前,该公司年营收超过2.2亿元,成为集粮食购、销、加、贸、工、农为一体的加工企业。公司先后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诚信企业、安徽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安徽省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等称号。

  除了是企业的负责人,杨正发还有另外一个为当地人熟知的头衔——六安市裕安区粮油产业协会会长。多年来,他不仅成为邮储银行普惠金融的受益者,也见证着更多人放飞梦想的时刻。近几年,裕安区粮油产业协会不少会员单位也从邮储银行的金融服务中尝到了甜头,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针对粮食产业链上粮食收储、加工等环节的中小微企业,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根据粮食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创新推出专项纯信用信贷产品“U粮易贷”,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并迅速实现首笔业务落地。目前,已累计发放“U粮易贷”9350万元。

  “金融力量”筑牢科创企业发展“链条”

  “正当我们面临困难时,邮储银行伸出了援手,及时进行金融‘输血’,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真的是雪中送炭。”近日,安徽中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收到邮储银行合肥市蜀山区支行发放的一笔急需贷款,让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程双庆感动不已。

  据了解,这家专业从事食品机械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成立于2011年,产品涵盖8大项、40多个品类、200多种机型,目前与多家国内食品生产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海外市场。2023年,该公司销售额近1.5亿元。

  走进安徽中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精加工车间,一台台机床高速运行,对零部件进行精准切割,经过工人组装后打包发往客户手中。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安徽中乐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新华网发(刘昕怡 摄)

  近年来,受惠于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销售额直线上升。尤其是去年以来,企业外贸实现了新突破,订单增多的同时,对资金需求量增大。邮储银行了解这一情况后,结合企业的成长期,为企业量身定制了金融产品,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贷款发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邮储银行合肥市蜀山区支行副行长计旋介绍,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融资需求,以往企业申请贷款不仅需要多次往返银行,还要跟担保机构打交道,费时又费力,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我们应该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帮助企业减少时间成本,为企业规划融资需求,精准滴灌急需解渴的企业。”计旋说。

  得益于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支持,企业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企业出口订单总额超过4000多万元。“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程双庆高兴地说。

  “金融为民”构建特色服务矩阵

  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活动,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展“4×4”矩阵式金融服务,聚焦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涉农主体、科技型企业、人民群众等四类客群金融需求,综合提供基础金融业务、普惠信贷、理财服务、增值权益等四类服务,主动对接重点客群金融需求,切实增强普惠客群金融服务获得感。

  近年来,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出台系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激励政策,自上而下建立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大力支持安徽普惠小微企业发展。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在安徽明牛羽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与企业员工交流。新华网发(刘昕怡 摄)

  截至2023年12月末,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8.39亿元,年净增178.59亿元,较当年初增长28.81%,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户数15.09万户,户数较年初增长2.07万户。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陆伟忠介绍,分行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服务小微企业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建立省市联动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各条线协同的柔性团队机制,快速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为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安徽云森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新华网发(刘昕怡 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将把“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深度融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工作大局,聚焦“三头三尾”、科技创新等重点产业链条,聚焦“千万工程”“千亿斤江淮粮仓”等重点领域,聚焦肉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等重要产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市场主体,持续开展送金融服务进园区、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进学校等活动,让惠企政策触达更多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详情】
时间:2024-04-12 17:31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