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清明假期第一天,省委书记梁言顺、省长王清宪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合肥市督导调研节日期间安全稳定和应急值班工作,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省领导单向前、覃卫国参加。

 4月4日上午,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合肥轨道交通珠江路车辆段,详细了解人员流量、运力保障、应急准备等情况。

假日期间人流、物流、车流量大,梁言顺、王清宪一行分别来到合肥轨道交通珠江路车辆段和合肥南站,详细了解人员流量、运力保障、应急准备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职工。指出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调度指挥,统筹运力安排,确保人民群众平安顺利出行。

 4月4日上午,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合肥市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听取有关情况介绍。

在合肥市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省交通运输联网指挥中心和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大厅,梁言顺、王清宪分别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认真察看实时视频画面。强调要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加强分析研判、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突,推动力量下沉基层一线,及时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安全指数。

 4月4日上午,省长王清宪在合肥南站随机检查假期交通安全情况。 高平康 摄

节日期间的骆岗公园,观景休闲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梁言顺来到智慧中心、园博园和园博小镇等处,详细了解总体规划和建设运营情况。强调要全面加强景区景点、重点文旅场所、大型聚集活动等安全保障,提升管理服务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便利化、安全可靠的服务。

督导调研中,梁言顺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外出报备等制度,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聚焦大型商超、学校、医院等场所,聚焦危化品、矿山、消防、燃气、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落细落实防范措施,打好技防、物防、人防“组合拳”,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和森林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确保节日期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详情】
时间:2025-04-05 15:59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4月3日,南陵中学,晨光初绽。

上午8时许,在简短的远足启动仪式后,2025届高三全体师生满怀崇敬与豪情,整齐列队,徒步前往李家发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这是清明节前夕,一个延续了10年的约定。

远足祭英烈,启程。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远足祭英烈,启程。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十年前,南陵中学首次组织远足祭英烈活动,旨在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行走中磨炼意志,在缅怀中铭记历史,在传承中汲取力量。自那以后,每年清明时节,南陵中学的师生们都会踏上这条充满意义的征程。

在南陵中学政教处主任代玉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清明纪念仪式,更是一部生动的思政教材,也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实践。

经过约1个半小时的跋涉,同学们安全抵达位于家发镇的李家发烈士陵园。陵园两旁,山花烂漫,苍松翠柏间,一座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犹如一盏“长明灯”,象征着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李家英分享哥哥李家发的生活点滴。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李家英分享哥哥李家发的生活点滴。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烈士事迹,活动特别邀请李家发烈士的妹妹李家英作主题宣讲。现场,她分享了与哥哥李家发的生活点滴,回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她印象中哥哥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与担当。

李家英虽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话语朴实且饱含深情,在场师生听后无不动容。

誓言滚烫,初心如磐。随后,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全体师生在烈士纪念碑前,用誓言和革命先烈跨越时空“对话”。

敬献花环。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敬献花环。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来到烈士墓碑前,同学们纷纷献上手中的白菊,深深鞠躬。有的则蹲下身子,轻轻抚摸墓碑上的名字,用手掌拂去积尘,心中默默诉说着对先烈们的思念。

南陵中学校长孙小明说,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盏明灯指引方向;在青春的航程里,总有一份信念激荡力量。十年,从“走到”到“懂得”,就是最生动的思政课。

指尖拂过墓碑,感受历史温度。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指尖拂过墓碑,感受历史温度。南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祭奠英雄、追思英烈,唤起师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远足,而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谈——用脚步叩响,用呼吸回应。”作为一名高三学子,程圣圆从中领悟道,“要向先烈学习,远足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确认,确认自己仍在路上,确认信仰仍在风中回响。”



【详情】
时间:2025-04-05 15:58 来源:人民网

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茶园。 本报记者 张大岗 摄

“十里长冲十里长,麦苗绿来菜花黄,青棵嫩茶满山岗……”一首庐江民歌《十里长冲好风光》唱出了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的秀丽景色。群山含翠,茶田泛绿,萌宠嬉戏,光影流动,十里长冲这条串联起自然生态与文旅新业态的乡村长廊,正以多元姿态展现春日魅力。

近日,记者走进长冲村的茶园,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嫩绿的茶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泽。头戴斗笠的采茶工穿梭其间,指尖翻飞中,鲜嫩的茶芽落入竹篓。

“清明前的茶芽最是鲜嫩,采的时候要轻提,不能伤了叶尖。”茶农王大姐笑着向游客演示采茶技巧,她的手掌因常年劳作而粗糙,却能在触碰茶芽时格外轻柔,“我种茶已经20多年了,现在游客来了,不仅能买茶,还能体验我们的茶文化。”

沿着茶园步道下行,木质栈道尽头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喵山谷的“猫掌柜”们正趴在围栏上晒着太阳,迎接游客的到来。“妈妈你看,这只布偶猫的毛像棉花糖一样!”一位小朋友蹲在地上,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伸手抚摸猫咪。喵山谷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以“萌宠+治愈”为主题的园区,25栋依山而建、形态各异的单体建筑通过人行栈道串联,自2024年开业以来,已成为长三角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暮色降临,万山电影公园的灯光次第亮起。这座藏在十里长冲山野间的电影院,是中国首家结合乡村振兴的艺术影院,也是国内首家乡村景区内的院线同步影院。观众席上,刚结束采茶体验的游客李女士感慨:“白天在茶园闻着茶香劳作,晚上在影院看着茶文化纪录片,这种‘沉浸式’的乡村游太特别了。”影院负责人陈夏夏表示,电影院正式营业以来,不仅成为村民的“文化客厅”,更成为游客体验“山水+光影”的独特打卡点,“周末经常有游客看完电影后,又去茶园散步,说这是‘现实版的电影场景’。”

从茶香四溢的茶园到萌趣横生的喵山谷再到光影流动的影院,近年来,庐江县充分挖掘十里长冲的旅游潜力,将自然景观、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乡村旅游新地标,十里长冲的春日盛景也正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详情】
时间:2025-04-05 15:57 来源:安徽新闻网

清明,宛如一座独特的讲堂。它没有传统的三尺讲台,却以广袤天地为授课之所;不见成册的课本教材,却借世间万象,引领我们在这春天里,探寻和感触生命的“根系”。

清明,是拥抱自然的“大合唱”。破土而出的新芽,诉说着生命的坚韧;肆意绽放的油菜花,诠释生命的热烈;枝头欢唱的鸟儿,奏响生命的乐章。大自然的生灵,各自担纲角色,让我们领悟到,无论环境如何艰难,生命总有绽放光彩的力量。大自然这位老师,以最纯粹的方式,教导我们珍视生命,积极面对生活挑战。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感恩课”。这一时刻,也是家族成员齐聚、缅怀先人的时刻。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在辛勤耕耘。平凡中的伟大、岁月里的温情,每个家族故事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着勤劳、善良、坚韧等美德。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缅怀逝去的亲人,感恩亲人给予的生命,感恩成长路上的陪伴与指引,并将感恩化为行动,关爱身边之人。

清明,是庄重深情的“纪念日”。山河依旧,草木丰沛。脚踏热土、仰望星空,我们从未忘却,他们是星空中最闪亮的星辰,是他们守护了希望的沃土,铸就了永恒的丰碑。每一次缅怀先烈、致敬英雄,都是对信仰的追寻,都是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流淌在血液中的红色基因将会代代传承。

清明,是文化传承的“长镜头”。从古至今,清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踏青郊游,兴致盎然,“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风筝上天,争奇斗艳,“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种种习俗,经岁月沉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独特标识。

借自然的蓬勃、感恩的情怀和文化的厚重,清明节为我们呈上一堂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它让我们在忙碌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生命绽放的意义,铭记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博大精深的文化。愿我们能从清明的“教诲”中汲取力量,在人生道路上,心怀敬畏,坚定前行。(聂难)


【详情】
时间:2025-04-04 15:09

央广网安庆4月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宜”是安徽安庆的简称,这里孕育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工商业企业,这里走出了四万多名企业家、投资人。“安庆帮、帮安庆”,从古至今,宜商做他人不愿做的事、做他人不敢做的事、做成他人做不了的事,凭借“做难事必有所得”的信念,他们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新路,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新时代宜商精神是什么?新时代的宜商“利”向何处?4月2日下午,以“弘扬宜商精神共谱百强华章”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宜商大会在安庆举行。600余名宜商代表跨越千山万水,汇聚美丽宜城,共叙友情、共话发展。

宜商是安庆宝贵的资源、靓丽的名片

“不管大家走得有多远、走得有多久,家乡永远是大家温馨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君毅在第四届中国宜商大会上说。

安庆一直将宜商视为宝贵的资源财富。2022年起举办的中国宜商大会,就是安庆打造的一个让宜商回家交流的重要平台。广大宜商拧成了一股绳、攥成了一股劲,已然成为一支安庆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张安庆人民引以为傲的靓丽名片。

多年来,安庆人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开枝散叶。2021年10月,安庆提出“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的发展路径,当地开展安庆籍在外人才信息征集活动,建立涵盖商、学、艺、侨等各类在外人才大数据库,安庆市领导带头,上门沟通、邀请回乡考察,听老乡“指点迷津”,同时通过组建商协会,常态化开展活动等方式把在外企业界人士组织起来。

第四届中国宜商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目前我们会员企业在安庆总投资已经超过34亿元。”上海市安庆商会会长李学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庆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商会也将联合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安庆籍专家等,为安庆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团队。

从“一柄瓦刀”“一把斧子”“一屉包子”起家,不论是在祖国四处打拼,还是在安庆投资兴业,宜商一路踏平坎坷、披荆斩棘、跨越领跑,在各自行业和领域内扎根生存、拔节生长,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进入新时代,宜商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第四届中国宜商大会上,浓缩为16个字的新时代宜商精神发布:崇文尚德、务实创新、勤勉坚毅、兴业济世。张君毅表示,这是广大宜商与时代同向、与发展同行、与社会同步,逐渐沉淀出鲜明的精神特质。

投资家乡,建设家乡

第四届中国宜商大会上,共有33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金额达367.35亿元。往前追溯,2021年以来,宜商回归项目达319个、协议总投资超1700亿元。

不少企业家表示,自己被安庆亲商、重商、爱商、宜商的理念所打动,不仅要做家乡发展的见证人,更要争当家乡变化参与者、推动者,为家乡双招双引贡献力量。

“今年,我们选择落户望江,投资30亿元建设高端电路板制造项目,预计年底投产,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10亿元,解决700多人就业。”协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佳骏说。

“宜商面对面——会员企业产业链互联互通暨产品供需对接会现场(央广网发 安庆市委宣传部供图)

4月3日,作为此届宜商大会重头戏之一的“宜商面对面——会员企业产业链互联互通暨产品供需对接会(安庆站)”活动举行。多家企业做了现场推介。华力高科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专门从事环保节能锅炉及压力容器等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宜商面对面”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了我们的能源动力与化工装备解决方案产品。

在产品供需对接上,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现代纺织、综合行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四大领域的企业参展,不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也互加微信并表示“有合作随时联系!”

宜商总会专职副秘书长潘军介绍,此次“宜商面对面”活动是宜商总会第一次在家门口举行的大型展会,目的是使会员企业产业链互联互通,促进企业合作发展,减少中间环节,为企业降本增效,同时让外地的企业家与家乡的企业家相互连接,共同促进安庆高质量发展。

创优环境,当好宜商最温暖的大后方

除了宜商回归,还有源源不断的他乡人来到安庆,把此地当创业故乡。

“我是一位新安庆人,在安庆投资过程中,我感受到,安庆确实是办企业、干事业的好地方。”致航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学庆说,自企业项目落地以来,安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我们排忧解难,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安庆经开区成立专项工作组,高效协调解决问题。致航科技在安庆建设的年产20发可回收液体火箭制造基地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我们将坚守初心,专注发展,扎根安庆,努力为安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安庆能吸引众多宜商回归,离不开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安庆狠抓为企服务,12345热线受理诉求满意率超98%,“免申即享”类政策惠及1589家企业,“满宜办”政务服务品牌也越来越响亮。从“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到“政策免申即享”,再到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安庆正让宜商们在这里安心创业、放心发展。

此外,安庆常态化举办“宜礼待才”人才周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形成了“产业聚人才、人才促产业”的良性循环。而中国宜商大会、“宜咖吧”企业家沙龙等平台的搭建,也让宜商们在思想碰撞中厚植乡情,在交流合作中实现共赢。

“安庆将始终与广大宜商风雨同行,一心一意爱护宜商、全心全意服务宜商、实心实意成就宜商。”张君毅期待广大宜商能够保持战略定力、抢抓发展机遇,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姿态,与家乡父老一起,冲百强、上台阶,以一个又一个新突破、新跨越,让安庆早日圆梦“百强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编辑:张琳琳


【详情】
时间:2025-04-04 15:08

4月2日下午,省委书记梁言顺赴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开展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副省长任清华参加。

在合肥工业大学,梁言顺察看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陈,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造就更多“金娃娃”。在与校“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队员交流时,梁言顺鼓励他们秉持工业报国之志,学好专业知识,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来到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梁言顺详细了解先进输电、载运装备等情况,要求科研人员面向国家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我国电能转化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

在安徽农业大学,梁言顺走进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希望广大师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建设江淮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在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梁言顺饶有兴致地与师生交谈,勉励他们做强优势学科、打造特色专业,以茶科技赋能茶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随后,梁言顺来到学校应急指挥中心,强调要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健全完善安防体系,用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师生安全、校园稳定。

调研中,梁言顺强调,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打造办学治校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详情】
时间:2025-04-04 15:07

最近这阵子,陶国强每天都盯着村里的积分红黄榜。

老陶是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庙首镇里仁村的党总支书记,他的其中一项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及时登记榜单里的积分增扣。“加分的红榜还好说,这扣分的黄榜,已经空了足有大半年了。”盯着榜单,老陶嘴里念叨着。

公示栏中长期空白的“黄榜”。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公示栏中长期空白的黄榜。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红黄榜所在的公示栏旁,就是联通着村子东西方向的007乡道,作为典型的皖南小山村,这里路面整洁不说,道路两侧的村民自家院落,也是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咱这的村民们搞起卫生来,根本不用监督,甚至还有点‘争先恐后’的意思。”老陶笑着说。

“争先恐后”的背后,正是村里的积分制管理和红黄榜。2018年脱贫攻坚期间,由于当地贫困户态度不积极,缺乏主动脱贫意识,再加上帮扶干部没有抓手,导致脱贫工作难以开展。

积分制管理,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政策知晓率、环境卫生、产业发展等量化考核所得的积分,贫困户们可以在“扶贫爱心超市”里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这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贫困户们的积极性,村里“比学赶超”的氛围,也是从那时形成的。

里仁村一隅。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里仁村一隅。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积分制在里仁村得以保留。但从原先只针对贫困户,转向面对全体村民,且积分获取范围扩大至废弃垃圾回收等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对环境卫生优秀的村民施以积分奖励,对积极参与全村环境整治的村民,村里更是给予三倍积分,常态化维护了村容整洁。与此同时,村里的“扶贫爱心超市”也正式更名为“生态美超市”,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约5万元用以补充超市物资。“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实惠,大家生怕自己卫生没做好,得不到积分奖励,村民们人人讲卫生的积极性高得很!”老陶笑着说。

村里的积分制治理模式不仅极大方便了日常管理,也得到了县里的认可。2022年5月,旌德县成立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积分制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特别是2024年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通过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县委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将“运用积分制推动城乡社区治理”项目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号工程”。

通过建立“一套积分评议标准、一家积分合作超市、一本积分兑换台账、一份积分公示清单”的《旌德县积分制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在“积分+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平安建设、乡风文明、普法宣传”等基础上,将“道德积分”“乡村振兴积分”“农村高额彩礼治理”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村规民约,出台各类积分制管理方案70余份。

村民齐出动,积分换分红。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齐出动,积分换分红。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制定《积分制评议工作流程》,实行日收集、月评议、季兑现、年总结工作流程,严格落实申报、讲评、公示等环节。每月末村民自评申报提交至村(社区)积分评议小组核实,经小组集体讨论后将评议意见上报至村两委,村两委成立积分评定小组,对各村民小组上报的积分情况进行复核,适时在村公示栏、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公示,奖励意见经村(社区)两委集体审定后按要求兑现,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经过7年的坚持,现在的里仁村几乎没人焚烧秸秆、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大家都积极配合村里的工作,公示栏中用以扣分的黄榜,自然也就空置了。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提升积分制推广成效,通过设‘积分’、兑‘商品’、促‘善治’、焕‘乡风’,实现党建积分强引领、三治积分激活力、振兴积分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旌德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家宏介绍说,目前积分制工作已在全县村(社区)全面推广,扭转了以往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同时,该县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

作为典型的皖南山区小县,旌德县在基层治理的复杂棋局中,紧扣党建引领主线,创新引入积分制,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走出了一条山区小县的善治新路。


【详情】
时间:2025-04-03 20:08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合肥4月3日电 题: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新华社记者刘美子、何晓

  【博物馆故事】

  一座深藏于皖南小城的县级博物馆,却吸引了大量参观者,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300万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中心,千年徽韵汇聚于此。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把打开徽州文化历史之门的钥匙。

  元代科举石刻镌刻着寒门学子的青云志,明代王妃金饰折射出宫廷工艺的璀璨……超3万件馆藏文物中,64件(套)为国家一级文物。

  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维,重构历史叙事逻辑:曲折回廊暗合徽州山水走势,光影装置隐喻徽商经营智慧……每一条游览动线都暗藏玄机。

  带给观众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是博物馆创新的重点。

  比如针对“初登第,得意回”石刻,结合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科举传统,通过真人演绎方式重现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庆祝游街的盛景。

  针对部分馆藏经书,开发了数字化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通过这种“一物一策”的深度开发使历史文物成为文化传播的“活教材”。

  “小而专”的价值阐释、“小而美”的展陈设计、“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如今,这座县级博物馆,正以创新基因激活历史文脉。

  目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成为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在旅游旺季该活动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

  县级博物馆正在成为重构“小城文旅新生态”的重要引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游客白天逛古城,晚上游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卫东认为:“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日前,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如何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

  王卫东:县级博物馆就像历史拼图中的细节图,应该更多立足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价值阐释,提升文化辨识度。

  徽州历史博物馆在县级博物馆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近年来我们以“精品文物群”为核心抓手,对蓝釉爵杯、元代科举石刻这类重点特色文物进行“一物一策”的开发。

  记者:展陈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和考量?

  王卫东:我们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方方正正的布局,以“行进式观展”重构展陈设计逻辑,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等五大主题展厅通过回环式动线串联。

  游客穿行在徽州民居、祠堂、书院等复刻场景中,蓝釉爵杯陈列在静谧的时空窖藏,元代石刻融入徽派雕刻长廊……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配合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穿越千年徽州历史的亲历者。

  记者:如何创新徽文化传播方式?

  王卫东:通过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生产力,打破文化传播的叙事边界。

  在徽州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故事和传奇,我们根据徽州历史上许国等著名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精心策划编写了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创新打造“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将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相结合,通过现代演绎活化再现,还特别邀请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专业演出人员,与游客扮演的角色共同完成情景演出。

  比如围绕“初登第,得意回”石刻,游客可身穿汉服参与科举答题互动,答对者还能获得“进士及第”文创礼包。

  记者:未来如何延续“出圈”势头?

  王卫东:博物馆的IP化不仅依赖于它所展现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与博物馆建立情感连接、激发情感共鸣,让游客从参观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我们搭建了徽文化“活态传承”平台,推出徽墨描金、鱼灯制作等体验工坊,在节假日定期上演非遗鱼灯、洪琴草龙表演;在博物馆内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区,通过AR、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将徽州故事生动呈现给游客;定期邀请歙县徽文化研究专家、高校学者等为游客深度解读徽文化。

  未来,我们将深化“博物馆+”模式,构建全域联动的文旅生态,形成“博物馆-古城-乡村”三级叙事网。

  一方面深入挖掘传承活化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擦亮徽文化标识,打好文创牌;另一方面以博物馆“夜游热”反向赋能古城文旅,与同样“出圈”的徽州府衙实景剧《徽州府有喜》以及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古村游等IP联动,在徽州古城全域内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进一步打开地方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详情】
时间:2025-04-03 20:08 来源:新华网

清明前夕,网上网下缅怀英烈的氛围愈发浓厚。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向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表达敬意。在烈士陵园,鲜花簇拥着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墓碑,人们静默哀思,仿佛能听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英烈们坚定的脚步声。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留言,用最真挚的话语寄托哀思,表达对英烈的无限敬仰与追思。

缅怀英烈,铭记来时路。翻开历史的扉页,总有一些记忆描摹着用生命刻写的路标,让我们看到每一段“来时路”都浸染着英烈的热血,是无数英烈们用脚印在黑暗中踩出的微光。他们以生命为火把,照亮民族前行的方向;他们用信仰铺就道路,让后人得以在荆棘中踏出坦途。我们永远铭记:赵一曼受尽酷刑仍高呼“我的主义、我的信念,绝不更改”;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在飞机失事前与警卫员紧抱护住绝密文件,焦灼残骸中两人的身躯化为共和国科技崛起的基石;戍边英雄陈红军和他的战友们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还有那些在抗洪抢险、火灾救援中英勇献身的战士们……今天,我们缅怀英烈,铭记“来时路”,不是沉湎于过去,而是让记忆成为脚下的力量,沿着这些路标用生命指引的方向,走成一片开阔的光明。

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回望百年风雨历程,我们总会看到那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集体叙事,从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觉醒呐喊,到方志敏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从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悲壮,到抗美援朝战场“冰雕连”的无声坚守——这些片段共同构成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史诗。据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可考的仅196万余人。每一滴鲜血都在提醒:今天的山河无恙,是先烈用“向死而生”的抉择换来的,他们诠释的是“真理高于生命”的信念,“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突破桎梏的智慧和勇气。当英烈的名字化作山河的一部分,他们的精神便成为民族永不停息的脉搏,他们的红色基因便成为我们永远追随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我们不是简单的承继者,而是让精神长河永远奔腾的接力人——这或许是对先烈们最深沉的告慰。

山河不忘英雄名,薪火传递代代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赓续红色基因,不辜负先烈们的期望,汲取先辈们的智慧和力量,延续和弘扬英烈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 阚亚玲)


【详情】
时间:2025-04-03 20:06 来源:安徽新闻网

本网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 李浩)不负春光,奋楫争先。4月2日上午,省委、省政府举行2025年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持续激发经济活力、稳定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三个往前赶”不断取得新突破,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省委书记梁言顺出席开工动员会,宣布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主持。省领导陶明伦、张曙光、覃卫国、李中、虞爱华出席。

开工动员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汇报了2025年全省第一批开工动员项目推进和第二批开工动员项目安排情况,16个省辖市在分会场汇报了本市重大项目开工有关情况。本次开工重大项目684个、总投资401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5亿元。其中,投向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1.8%,制造业项目占比61.8%,高技术项目占比28.2%,呈现出产业向新向高、结构向好向优的特点。

王清宪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抢抓二季度项目建设“黄金期”,持续抓好扩内需、稳增长、增后劲工作,为实现“三个往前赶”提供更充足的实物量支撑。要抓好政策实施,深入落实扩内需等一揽子政策,在更多领域争取更大支持。要聚焦产业培育,把投资工作和“双招双引”更好结合起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要强化服务保障,加强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推动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要深入研究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持续以高质量的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详情】
时间:2025-04-03 12:41 来源:安徽新闻网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