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安徽!”唱响合肥·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 摄影 高迈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石丽敏):9月23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传播局指导,国际在线、安徽省网信办共同主办,合肥市网信办、国际在线安徽频道承办的2024“打卡中国·古韵潮音——你好,安徽!”唱响合肥·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在“科创名城”合肥正式启动。活动中,来自巴西、墨西哥、俄罗斯、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十余位外国网红博主集结于此,穿梭古今,共鉴皖韵新声。
外国网红博主打卡“潮音”云集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 摄影 高迈
“打卡中国”系列活动自2021年首届启动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年,先后通过“打卡中国——你好,长三角!”“打卡中国·最美地标”“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成就。今年的“打卡中国”活动以“古韵潮音”为主题,带领外国网红博主沉浸式打卡中华传统文化“古韵”以及中华现代文明“潮音”,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今年6月启动的“打卡中国”江苏段活动中,外国网红们深入“古韵”感知璀璨文明,又沉浸“潮音”触摸时代脉搏。此次安徽之旅是2024“打卡中国·古韵潮音”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的第二站,将通过“唱响合肥”“声动芜湖”2个篇章展示合肥和芜湖的文化魅力及城市活力。
安徽,长江与淮河一南一北穿“皖”而过,全情呈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安徽,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的桥梁纽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孕育出多元又绚丽的安徽文化;安徽,这片创新热土,也正以江河奔涌之势,孕育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为中华文明的现代篇章注入活力与智慧。9月23日上午,外国网红亮相“潮音”云集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近距离“触摸”智能制造、汽车部件、高端装备、精密器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感受制造向“新”力。
突尼斯网红博主玛丽安在空中成像互动展示屏前体验 摄影 石丽敏
AIGC互动拍照、全息投影互动机器人、智慧农机、单轨列车、高仿生扑翼机器人……从前沿技术到创新生态,“中国智造新场景”让现场的外国网红大饱眼福,网红们不约而同地为“安徽制造”点赞。在空中成像互动展示屏前,俄罗斯网红博主丽娜体验了该设备搭载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点击空中画面,即可实现立体模型交互、空中题词、多屏联动等操控,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接触,这让丽娜很是新奇,在她看来,相比传统屏幕,这项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让展示更具科技感,“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正在让生活更美好!”
印度尼西亚网红博主陈俊伟(左)、俄罗斯网红博主丽娜参观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摄影 赵博
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变,东西文明也在这里汇聚交流。此次打卡安徽之旅,不仅是一场文化与文明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果的重要契机。安徽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城市新貌,中国的美、中国的活力、中国的发展故事都将通过外国网红博主的镜头和笔触得以跨越国界。
按既定行程,网红博主们将逐一打卡合肥、芜湖两地,穿越“历史长河”,在巢湖姥山岛、铁画创意园、芜湖古城、江湾书院等地,体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融入“现代律动”,在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芜湖产业创新馆、高科技主题乐园等地,感受时代的发展活力,看安徽如何以新表达、新形式向世界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故事。
8月,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碧绿稻田,一望无际。
临近中午,种粮大户程夕兵刚刚忙完上午的农活,满头大汗地走上田埂。回到家中,厨房已飘来阵阵米饭的香气。
“香不香?都从这里种出来的。”他指着窗外不远处的高标准农田,颇为自豪地说。
2016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察看小麦长势。左一为种粮大户程夕兵。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同一片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来过这里。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考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目的是“看一看小岗村发展变化,听一听大家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车,便沿着田埂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18户农民发起大包干签字的“当年农家”院落,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商量搞大包干在这里签字的场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在小岗村会议室,习近平总书记同当地市、县领导和小岗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座谈。
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习近平总书记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5年7月8日,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凤阳县小岗村举行,10多户村民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程夕兵也参加了座谈会,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左侧斜对面。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习近平总书记现场掷地有声的话语,让程夕兵至今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程夕兵在农田里检查水稻种植情况。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整场座谈会气氛热烈,原定40分钟的议程,结果开了一个多小时。
8个月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开——
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小岗人再次走到了前列。
小岗村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蹚路者”迈出发展新步伐。
今年2月1日,小岗村迎来第七次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全体村民每人分红700元,实现分红六连增。
连年分红的背后,是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2023年,小岗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5.8%。
俯瞰小岗村高标准农田。凤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分田到户的“红手印”,到土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分红利”,这不仅是小岗村的改革轨迹,更是中国农村改革不停步的“缩影”。
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有位种粮人几十年风雨无阻,于日出之际准时赴约田间,辛勤劳作,耕耘丰收的希望。他就是曾给习近平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的种粮能手——徐淙祥。
2022年6月1日,徐淙祥种植的1230亩小麦获得大丰收,他欣喜地给总书记写下一封信,分享丰收的喜悦。当月27日他就收到了习近平的回信。一封沾满泥土气息的来信,承载着种粮人朴素的“粮”心;一封饱含深情与期许的回信,道不尽总书记对种粮大户、对粮食安全的关心。
本网讯(记者 许昊杰 通讯员 斯实)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举行,省委书记梁言顺、省长王清宪分别作出批示。
梁言顺批示强调,向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今年以来,全省“三农”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多种粮、种好粮,夏粮总产再创新高,秋粮丰收在望,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切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体系,全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各地要精心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全方位展示“三农”发展成就,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切实凝聚起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强大合力,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王清宪批示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持续办好用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平台,以节为媒、以节聚势、以节兴农,唱响丰收主旋律,讲好“三农”新故事,多推出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措施,广泛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加快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5月22日,在淮北市烈山镇青谷社区,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冯树风 杜 磊 摄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9月22日,农历秋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
吹过田野的风,都是丰收的味道。瞄准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目标,一幅幅五彩斑斓、蓬勃兴盛的丰收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铺展。
金秋是收获的时候,也是致敬耕耘的季节。观看精彩演出、品味各地美食、感受农业科技……今年,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的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举行,这是全省农民的大喜事。来自各地的游客与当地农民一起,倾听安徽“三农”故事,礼赞丰收。
展现风采 礼赞丰收
欢庆的锣鼓声响彻田野,五彩斑斓的气球在风中飘扬,灵动的舞姿展现着丰收的喜悦,激昂的旋律歌颂着农民的辛勤付出。
9月22日上午,在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现场,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掌声雷动,观众热情高涨。
安徽原创的丰收节主题歌曲《和美乡村》唱响丰收赞歌;歌曲《我们都是徽骆驼》诠释着安徽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泗州戏充分展现安徽人文风貌……欢声笑语话丰年,载歌载舞庆丰收。
今年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以徽风皖韵为底色,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全面展示我省“三农”发展成就、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
除了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外,安徽主场活动还特别设置了9项专题活动,分别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成果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成就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展、“皖美农品”成果展暨金秋消费季、江淮农耕文化展、江淮美食节、田园之声农民“村晚”、农民体育健身运动会、“皖美乡村游”惠民活动。
在活动现场的展览展示区域,来自全省各地的“皖美农品”“皖美味道”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体验打卡。不仅有乡村厨师现场制作乡土菜、农家菜、风味小吃,传播江淮传统乡土饮食文化,还现场展示了乡村产业发展新成就,彰显安徽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皖美农品”品牌矩阵新成果。
“这次大家带的农产品都很丰富,感受到了丰收的氛围。”安徽农垦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向记者介绍,这次他们也带来了由安徽农垦自己种植生产的大米、麻油、酥梨等绿色农产品,希望和在场的农业从业者多多交流。
丰收的喜悦也感染着在场的农民。“这是一个专门为我们农民而设的节日,今天现场氛围热烈,我太高兴了!”来自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村民汪达海告诉记者,如今,他的家乡大湾村已经蝶变,走出了一条“山上种养、家中迎客、产旅融合”的振兴发展大湾路,他每年通过销售茶叶、做导游、开民宿等多业态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收入。
“今年我们在种地上应用了新技术、新品种,目前地里的玉米长势很好,10月就可以收获了,即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季。”固镇县红彤彤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汉说。
智慧农业 绘就“丰”景
安徽这片“丰”景里,载满高科技和高效率,“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也演变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新场景。
在今年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上,还特别设置了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展,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立体呈现我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成果。
“这款测土机器人无人车是专门为测土工程定制研发的一款无人驾驶多功能车辆,搭载伽马谱测土仪,实现对耕地土质进行实地检测的功能。”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陈海华介绍,目前,他们团队还与芜湖市繁昌区合作打造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基于土壤健康技术、水稻智能种植模式训练技术和先进智能农机装备,构建面向南方稻作区的农业智能系统应用和示范,预计每亩地平均一年可以节省300元至400元的成本。
种地更加“智慧”,畜牧、渔业同样很有“科技范”。
在合肥亥客技术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该公司打造的数智猪场让不少畜牧业从业者驻足了解。
“我们不仅有智能电子耳标,还研发了猪舍智能环境控制器,采用业内首创的猪只体感温度量化算法,综合考量猪只日龄、体重及健康波动,结合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及热传导等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因素,智能调控猪舍内的各种执行设备,实现环境精准控制。”该公司方案总监吕成军告诉记者,从该公司在省内一养猪场的实践来看,通过智能化养殖,每头生猪生长周期平均降低成本150元,劳动生产率提高35%。
宿州海璟水产养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此次展示了智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通过数字技术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构建了一种稳定、高效、封闭、智能的全自动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了在内陆‘0抗、0药、0激素、0污水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海水养殖。”该公司副总经理赵旭介绍,目前,该公司工厂每立方米产成鱼70公斤至80公斤,年综合产能600吨。
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水产……当前,我省正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居全国第1位。
各地联动 同享喜悦
皖北“大平原”、江淮“大果岭”、烟雨“大黄山”,除了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外,全省各地也将同步组织庆丰收活动,全方位展示“三农”发展成就,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汇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合力。
在合肥,除了文艺演出外,合肥丰收节活动现场展示了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等种质资源创新、种业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品种选育等种业振兴领域最新成果,展示适宜合肥市种植品种、讲好种业振兴故事。营造丰收节浓厚的欢乐氛围,合肥还在巢湖市庙岗镇尖山湖展示摩托艇、水上魔毯、水上陀螺、休憩游船等水上项目秀,以及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等大型项目。
“拔河”“搬南瓜”“抓鱼”“刮生姜”等趣味运动会项目丰富,激情“村晚”魅力上演,特色美食独具风味……看丰景、说丰年、庆丰收,在铜陵丰收节活动上,一曲曲美妙的歌曲、一支支绝美的舞蹈轮番上演,营造了城乡共庆共祝共享丰收的浓厚氛围。
除了市级层面同步组织了庆丰收活动,部分县(市、区)也在积极举办系列庆丰收活动,以节为媒、以节聚势、以节兴农。
9月22日,由全椒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六镇镇举行,当地以这种力求颗粒归仓的比武形式庆祝丰收节。
当天上午,在六镇镇小集村的一处农田里,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分散在田间,当地农机和农技专家站在田头,向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宣传机收减损知识。上午10点,随着现场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分组后的几台收割机在不同的作业区同时开机收割。经过现场半个小时的机手操作,农机和农技专家走到田间,对每台机械收割后的机损情况进行技术查勘。经过评比,现场评审组认为6名参赛机手的机收减损均在减损标准以下。
此外,在丰收节全椒县分会场文艺演出活动现场,歌舞《相亲相爱》、民歌《秧歌阵阵颂党恩》、情景剧《农民的日子唱着过》等一个个农民自编自导的原创节目激情演绎,讲述着全椒乡村振兴中的生动故事。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从这个金色的秋天出发,让我们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带来新机遇
合作是关键

“我会再来!”

9月20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重点专项活动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圆桌会在合肥举办。会上,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宣布成立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旨在建设面向未来、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汽车领域科创中心,助力安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于去年9月成立,汇聚30余名汽车相关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院士专家、企业家,主要围绕洞察前沿趋势、搭建创新平台、技术攻关对接、应用场景创造、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系统展开工作。
此次成立的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是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作开展的实体化运作机构,由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四方组建。
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将充分依托战略咨询委员会的智力资源,广泛链接科技成果“供给侧”与市场应用“需求侧”。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围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经济生态建设,对相关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攻克一批汽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市场真需求为导向,协同联动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汽车产业链配置创新资源,加快AI+设计制造、AI+汽车、绿色智能动力系统、未来交通系统等前沿领域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高价值、高潜力的技术成果迈向工程化应用和商业化量产阶段。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在皖落地转化与产业化,集聚一批具有前景的科技型汽车企业,为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彭雪枫将军投身革命20年,戎马一生,最后壮烈殉国,毛主席赞扬他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9月20日,在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前一天,宿州烈士陵园纪念馆解说员许愿在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大礼堂内,为200余名大一新生作了题为《彭雪枫将军生平事迹》的专题报告,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在场学生深刻感受到彭雪枫将军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近日,宿州市国防动员办组织开展国防动员“进高校”系列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会、发放国防动员教材、组织主题展览等方式,不断强化当地高校学子国防观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关键群体。9月初,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省国防动员办部署开展以“青春闪耀国防绿”为主题的国防动员进校园活动。各级国防动员部门结合学生军训、国防教育课、“9·18”防空疏散演练等,开展各类青少年国防动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在9月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主题是“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升全民国防素养”。省国防动员办以普及国防动员法律法规为切入口,会同省司法厅联合开展“国防动员 砺剑江淮”全省国防动员法律法规“多馆联展”普法活动,集中宣传《国防法》《国防动员法》《爱国主义教育法》和新修订《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展览活动在安徽法治宣传基地设主展馆,并已在全省近百个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宣教场馆(所)同步布展,供市民免费参观,有效增强全社会依法履行国防义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在合肥市天堂寨路合柴1972商圈,7组国防动员主题摄影作品吸引附近市民驻足观看,其中,有展现今夏武警官兵支援黄山抗洪场景的摄影组图《一切为了人民》,有反映我省青少年国防教育特色的摄影作品《红色传承》《点亮学子报国心》等,在青少年活动密集区域开辟了一条国防教育“光影画廊”。此次展示的摄影作品,是省国防动员办今年组织开展的“国防有我 矢志强军”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的部分获奖作品,自活动开始以来,共收到照片1800余幅。获奖作品将进行巡展,集中展示我省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等各方面工作成果,积极营造爱国拥军的浓厚文化氛围。
9月份以来,全省国防动员部门开展线上线下国防动员宣传教育活动上千场,引导广大群众强化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进一步凝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
(本报记者 朱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