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30日   第 01 版)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30日 第 01 版)

一座轻盈灵秀的皖南小城,何以能托举起运载火箭这样的国之重器?

走进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一个直径3米多、全长50米的“大家伙”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这样的疑问。

2023年5月17日,这里成功总装下线了首枚池州造的“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火箭的主发动机“苍穹”,是星河动力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这家商业火箭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已完成商业发射任务14次,累计服务客户25家,顺利将54颗商业卫星送入太空。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目前池州市已签约落户商业航天项目4个,总投资111.2亿元,正在对接的商业航天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超过10家。

为什么选择池州?星河动力公司动力制造部部长邢柏强介绍,水运交通便利、制造业资源丰富是重要原因。尤其是当地具备优势的轻合金材料、半导体等产业与航天关联度大,能够相互协同,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地利更需人和。池州商业航天产业的崛起,政策扶持发挥了关键的“催化剂”作用。一方面,针对企业初创阶段面临的市场较小、研发资金短缺等问题,提供真金白银支持,护航企业爬坡过坎;对有创新潜力的高成长型企业,给予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加大产业政策供给,编制商业航天产业链实施规划,设立商业航天产业基金,积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开辟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要有攀“高”向“新”的魄力,也离不开锐意创新的勇气。

可导电、可发电的玻璃,密度最低仅为水的1/10、构成深海探测装置关键浮力材料的微米级玻璃粉体,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能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玻璃的“无处不在”和“千变万化”。

玻璃,这一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材料,何以向“高精尖”迈进,在蚌埠锻造一个规上工业企业110余家、产业规模突破280亿元的大产业?

提升科技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赢得发展空间。2019年8月,我国首条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在蚌埠一次性引板成功,实现了相关技术“从0到1”的突破,保障了我国信息显示产业的战略安全。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的性能表现已达全球顶尖水平,可被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机、柔性医疗检测装备等产品。依托一批“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成果,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全球高端玻璃技术工程与高端玻璃装备占有率均超65%。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才能不断塑造新优势。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持续创新迭代,构建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新模式,有效支撑了信息显示、新能源、半导体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对先进玻璃材料的需求。当前,蚌埠已形成“高纯石英砂—高强度盖板玻璃、超薄玻璃基板、柔性玻璃—ITO导电玻璃—触摸屏—显示模组—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链。

创新的地基打得牢,产业发展的大厦才能建得高,才能形成产业集聚的强大向心力。以薄薄一片玻璃为牵引,蚌埠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加速铺展。

新赛道不只从新兴产业中孕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进安徽亳州市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材提取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大型罐桶和管道。“这些都是浓缩设备,把药汁通过负压循环浓缩成浓稠的膏状,工作人员只需在操作台上输入时间、压力和参数,设备就会自动运转。”华佗国药质量负责人宋杏花说。

不只是浓缩环节。借助与高校合作研发的智能化中药提取控制系统,智能化中药加工车间能够实现中药原材料清洗、挑选、切制、炮制、提取、浓缩全流程自动化,在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开展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良种繁育与药材品种创新,用科技锻造中药材“芯片”;推进中医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开发中医药大模型……数智化改造升级,成为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的“秘诀”。

“千年药都”的中医药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迈上发展“快车道”。2023年,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同比增长11.3%;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同比增长19.5%。2024年,亳州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日前,《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旨在通过技术创新策源、产业先导集聚、机制改革赋能等行动,抢抓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广袤的江淮大地上,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活力和产业焕新的动能。


【详情】
时间:2024-11-30 13:23 来源:人民网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活跃因子”。2023年,安徽民营经济贡献了60.7%的GDP、59.5%的税收、74.1%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2.8%的企业数量,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66789”特征。

11月29日,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发布了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制造业百强、服务业百强榜单。这也是安徽自1998年起,连续26年开展民营企业调研及百强排序活动。

民企兴则经济兴。三个榜单,是安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观察区域经济活力的一扇窗。近年来,安徽是国内最受关注、发展热度很高的省份之一。但与沿海省份相比,仍缺少像华为、阿里、腾讯这样的全国头部大企业、大平台。

从2024年安徽民企百强榜单来看,上榜的有千亿元市值的民营企业,也有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

能进入榜单的,都是民营企业“优等生”。但这份连发26年的榜单,其显著意义更在于,见证着越来越多民企“上进生”成长为“优等生”,而科创无疑是排位和座次变动的关键变量。

这,恰恰是安徽这些年来聚力锻造的“长项”。

“上进生”不断抬升的“天花板”有多高?未来,这份连续发布的榜单,一定会给出答案。或许,并不会让人等太久。

韧性和竞争力增强

这些冲在一线的安徽头部民企,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相比于之前,今年的安徽百强民企有哪些特征?

《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分析报告》指出,百强民企规模实力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吸纳就业保持平稳,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这也代表着民企百强的门槛更高,入围的民企需要拥有更高的产值、更强的实力。

据介绍,今年的安徽省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百强入围门槛为61.61亿元,较上年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连续稳步增长。

分行业看,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入围门槛为39.33亿元,较上年增加5.05亿元,同比增长14.73%;安徽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入围门槛为14.91亿元,较上年增加1.84亿元,同比增长14.08%。

安徽民企百强的总体营收规模也在稳中有升。

从规模总量上来看,百强民企营收总额16718.45亿元,较上年增加1286.01亿元,同比增长8.33%,58家企业营收总额超过100亿元。

制造业百强营收总额13768.82亿元,较上年增加1092.44亿元,同比增长8.62%。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分别以1121.10亿元、722.51亿元和612.76亿元居民营企业百强营收榜前三位。同时,这三家企业也是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榜前三名。

服务业百强营收总额6005.36亿元,较上年增加471.76亿元,同比增长8.53%。除房地产业、货币金融服务业营收总额有所下降外,14个行业营收总额全部实现正增长,服务业企业增长势头较好。金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灵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以326.11亿元、323.60亿元和296.21亿元居服务业百强前三位。

民营企业营收百强主要分布在29个行业。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以3475.88亿元、1716.18亿元和1636.52亿元居行业营收总额前三位,三个行业营收总额为6828.58亿元,占营收百强总额的40.84%。

“优等生”“大块头”上榜是肯定,更是激励。若拉开时间纵深,榜单的意义还在于见证越来越多民企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从头部民企到“产业链主”。

梳理近五年安徽民企百强榜单,以阳光电源为例,2020年位列第十九,2021年位列第十二,2022年位列第十一,2023年位列第五,今年排名第二。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五成

民营企业百强榜清晰凸显了安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纵观安徽入围企业,多是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发力的龙头民企,在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安徽民营企业以创新为引领,持续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优势,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经济的企业营收总额占营收百强总额的三分之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是安徽百强民企活跃的产业领域,以联宝(合肥)电子、维天运通、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企业聚焦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布局,营收总额约2100亿元,占营收百强总额的13%。

安徽民营企业在“新质发展”上高度协同、各显神通,也让民营经济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榜单数据显示,营收百强民企研发投入总额为463.11亿元,较上年增加156.78亿元,增长51.18%,6家企业研发投入在10亿元以上。其中,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111.89亿元、34.81亿元和24.47亿元居研发投入前三位。

营收百强民企研发投入强度2.77%,较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有39家。其中,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19.46%、17.72%和8.12%居研发投入强度前三位。

营收百强民企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6144件,较上年增加6324件,同比增长64.40%;24家企业设有3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机构;55家企业设有195个省部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广应用技术和产业升级的主体,百强民企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场竞速赛、耐力赛中勇担使命,走在前、作表率。”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有序布局,抢占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变革,构筑竞争新优势。

未来,安徽领先国内外的头部大企业、大平台也一定会在这类企业中脱颖而出。

塔基与塔尖

今年10月,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安徽10家企业上榜。与先进省份相比,例如浙江共有106家民企上榜、江苏有89家民企上榜、上海有20家民企上榜,安徽仍有不小差距,还需不断努力。

塔基越宽,塔尖越高。要让越来越多的民企“优等生”脱颖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就需要壮大民营经济“大森林”,让“顶天立地”的龙头民企与“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相互成就、共生共荣。

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只有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协同,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才能为民营企业孕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安徽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做好百强排序工作后半篇文章,加大百强企业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全生命周期地关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百强企业的体感诉求、意见建议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看产业、看政策、看前景,民营企业向来“嗅觉”灵敏,善于闯市场、搞创新。近年来,安徽积极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实现了资金、技术、人口和人才净流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们将推动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在更广范围、更深领域加强合作,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地为民营企业成长拓展更大空间、增添更多机会、提供更好服务。”安徽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坚持高水平开放发展,有条件的企业要鼓足干劲,拓宽国际视野,让更多“安徽制造”“安徽品牌”走向世界。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安徽的经济版图上,势必会成长出更多优质的民营企业,为安徽发展注入敢闯敢拼的新活力。

而这,也正是当下的亟须。


【详情】
时间:2024-11-30 13:22 来源:安徽新闻网



今天上午,安徽省工商联召开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分别以1121.10亿元、722.51亿元和612.76亿元位列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榜前三位,同时也是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榜前三名。


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docx



今年4月以来,省工商联、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了“2023年度安徽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及百强排序活动”。按照企业自愿参加原则,依据企业2023年度主要经济指标,经过审核、评议等环节,确定了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制造业百强和服务业百强。


入围门槛持续提升


安徽省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百强入围门槛为61.61亿元,较上年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了自2008年以来连续稳步增长。
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入围门槛为39.33亿元,较上年增加5.05亿元,同比增长14.73%。
安徽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入围门槛为14.91亿元,较上年增加1.84亿元,同比增长14.08%。



规模总量不断扩大


营收百强营收总额16718.45亿元,较上年增加1286.01亿元,同比增长8.33%,58家企业营收总额超过100亿元。

营收百强资产总额15326.71亿元,较上年增加240.18亿元,同比增长1.59%,45家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


            战新产业优势凸显


安徽省民营企业以创新为引领,持续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优势,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经济的企业营收总额占营收百强总额的1/3。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营收百强企业拥有研发人员7.03万人,较上年增加2.2万人,增长45.51%,15家企业研发人员在1000人以上。

营收百强研发投入总额为463.11亿元,较上年增加156.78亿元,增长51.18%,6家企业研发投入在10亿元以上。


            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制造业百强营收总额13768.82亿元,较上年增加1092.44亿元,同比增长8.62%;

制造业百强企业分布在21个行业门类,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以3574.39亿元、1907.52亿元和1736.39亿元位居制造业百强行业营收前三位。



社会贡献持续加大

安徽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收百强企业纳税总额455.67亿元,较上年增加31.04亿元,同比增长7.31%。
营收百强企业积极稳岗扩岗,纳就业总数64.35万人,较上年增加10.76万人,同比增长20.08%。


【详情】
时间:2024-11-29 18:04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11月29日,备受瞩目的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拉开帷幕,量子领域头部企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未来。

量子大会已连续4年在安徽举行,人民网安徽频道注意到,其背后,是安徽在量子领域的优异表现,也是当地着眼“未来”,布局量子等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新鲜出炉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安徽将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即聚焦量子科技等7个重点领域,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力争到2027年、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5000亿元。

布局未来产业,安徽如何出招?

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主办方供图

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主办方供图

企业带动

11月20日,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合肥调研量子科技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量子集团”),梁言顺详细了解量子科技在通信、计算、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勉励企业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超前布局量子未来产业新赛道,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去年,央企中国电信在皖出资成立中电信量子集团。在量子圈看来,落子合肥这座量子科技、产业“双高地”,足以彰显“国家队”进一步深耕量子产业的决心和雄心。成立一年多来,中电信量子集团在量子科技、产业两个方面使出全力。

2024年初,中电信量子集团获批组建安徽省量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这是安徽省首个未来产业领域的产业创新研究院。4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中电信量子集团、国盾量子发布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刷新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纪录;8月,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涵盖五大主流类型的“天衍”高性能系列仿真机……

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实拍图。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实拍图。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中电信量子集团的耕耘和收获,是安徽量子产业领跑全国的缩影。

权威报告指出,安徽是我国量子企业最多的省份,且在量子产业三大传统赛道——通信、计算、精密测量,均有头部企业。

先进材料,是安徽重点发展的七大未来产业之一。在蚌埠,“点砂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相当于6个50寸电视大小的玻璃基板、可制成药用玻璃管的中性硼硅玻璃……走进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研院集团”),你会颠覆之前对玻璃的认知。

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团队带领下,这里相继研制出超薄柔性玻璃、发电玻璃、药用玻璃等“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玻璃新材料。“这些创新成果,保障了我国电子信息、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链的安全。”彭寿说,在全球高端玻璃工程、高端玻璃装备市场,中研院集团分别占据65%、50%的份额。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梳理,在前述“7+N”未来产业中,安徽涌现出不少头部企业。除中电信量子集团、中研院集团外,还有通用智能领域的科大讯飞、空天信息领域的中科星图、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合锻智能等。

它们的百花齐放,筑牢了安徽布局未来产业的基础。

科创联动

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等特点。发展过程中,科创支撑必不可少。

科创与产业联动,安徽有条件、有实践、有成效。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已有、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13个,位居全国前列。

不久前,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大科学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传来捷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世界纪录。

稳态强磁场42.02万高斯水冷磁体。受访者供图

稳态强磁场42.02万高斯水冷磁体。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3年底,装置为国内外197家单位提供了实验条件。”据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匡光力介绍,装置用户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了3000多项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依托装置衍生出的多项成果,如扫描显微成像技术、国家Ⅰ类创新靶向药物研制等,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服务未来产业。

同样坐落在合肥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开展大体量大协作的技术攻关,为我国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赢得战略主动权,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科创与产业联动,安徽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今年6月,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过去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项目首次问鼎一等奖。

“科大讯飞的成功,得益于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国际前沿水平。”科大讯飞副总裁吴骏华说,在安徽发展通用智能未来产业背景下,科大讯飞正进一步夯实科创与产业联动,丰富这一产业的发展内涵。

10月24日,讯飞星火4.0 Turbo发布,这是基于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

去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8%、总量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54%、总量居全国第7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户、总量居全国第8位。

在安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还体现在科技人才招引、培养上。

“成立1年多来,我们分别在量子通信、后量子密码、网络安全领域,以‘双聘双跨’形式引进3位科学家。”中电信量子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600多位员工中,技术人员占比超过80%。

中电信量子集团展厅。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中电信量子集团展厅。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政府推动

未来产业前景广阔,不过,发展过程中存在长期性、不确定性、风险性和竞争性等因素。因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

2024年11月1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专项法规。

日前印发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则明确发力方向和“打法”。

发力方向,即7个重点领域,包括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N个兼顾发展领域,即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

“打法”方面,安徽将开展技术创新策源、企业梯次培育等7大行动,并围绕未来产业技术、平台等9个方面予以支持。记者看到,安徽的支持是真金白银,比如,在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面,对纳入省级筹建名单的,结合筹建进展,给予所在市最高1000万元奖补资金。

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样重要。

就在调研量子科技工作同月,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还调研了深空探测实验室,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空天信息未来产业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观察,安徽还通过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等,吸引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参会、落户,丰沃未来产业土壤。

于11月29日—30日在合肥举行的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也不例外。

大会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科学技术厅、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中电信量子集团主办,包括院士在内的数百位专家学者、50多家量子及相关企业参加。

“大会不仅展示量子科技、产业领域最新成果,还面向未来,围绕量子通信、计算、精密测量及产业创新等热门话题,开展交流研讨。”中电信量子集团董事长吕品表示,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将继续把握大趋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量子科技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和产品创新研发,抢占“第二次量子革命”制高点。同时,为安徽构建量子科技和产业“双中心”,以及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铺路筑基。


【详情】
时间:2024-11-29 18:03 来源:人民网

本网讯(记者 吴江海 潘成)11月28日,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文联在黄山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文艺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科技赋能、机制保障、人才支撑、精品引领,协同优化四市文艺创作生产协作机制,推进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

根据协议,四市文联按照“四年打基础,八年见成效”的要求,共享四市历史、文化、生态和文艺作品、人才等优质资源,建立信息联通、经验互鉴、活动共办协作机制,加强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业务交流,建立文艺评比激励机制,探索取长补短、内联外引协作创作文艺精品的新模式,增强优质文艺产品和服务的有效精准供给,共同打造区域一体化文艺创作平台、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展示平台,推进艺术联展、品牌项目、人才培训、学术交流、采风创作、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推动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文艺名家脱颖而出。

四市文联商定,充分挖掘当地优质文化资源,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原则,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精做优黄山新安画派和国际乡村摄影节、池州杜牧诗歌奖和昭明文学奖、安庆黄梅戏剧和民间文艺、宣城敬亭山文学艺术奖和“文艺欢乐颂”等文艺品牌,推出一批有内涵、能转化、吸引人、效益佳的文艺品牌项目。

据了解,合作各方还将创新“文艺+”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文艺两新”集聚区建设,吸引省内外更多文艺名家、文创人才落户。同时,聚焦艺术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民俗文化发掘、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进一步做好黄山市乡村戏曲节、池州清明(重阳)诗会、安庆民间文艺展示等活动,巩固拓展宣城“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建设成果,形成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集群效应。


【详情】
时间:2024-11-29 17:54 来源: 安徽新闻网

11月29日,备受瞩目的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拉开帷幕,量子领域头部企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未来。

量子大会已连续4年在安徽举行,人民网安徽频道注意到,其背后,是安徽在量子领域的优异表现,也是当地着眼“未来”,布局量子等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新鲜出炉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安徽将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即聚焦量子科技等7个重点领域,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力争到2027年、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5000亿元。

布局未来产业,安徽如何出招?

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主办方供图

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于11月29日至3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主办方供图

企业带动

11月20日,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在合肥调研量子科技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在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量子集团”),梁言顺详细了解量子科技在通信、计算、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勉励企业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超前布局量子未来产业新赛道,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去年,央企中国电信在皖出资成立中电信量子集团。在量子圈看来,落子合肥这座量子科技、产业“双高地”,足以彰显“国家队”进一步深耕量子产业的决心和雄心。成立一年多来,中电信量子集团在量子科技、产业两个方面使出全力。

2024年初,中电信量子集团获批组建安徽省量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这是安徽省首个未来产业领域的产业创新研究院。4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中电信量子集团、国盾量子发布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刷新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纪录;8月,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涵盖五大主流类型的“天衍”高性能系列仿真机……

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实拍图。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国产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实拍图。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中电信量子集团的耕耘和收获,是安徽量子产业领跑全国的缩影。

权威报告指出,安徽是我国量子企业最多的省份,且在量子产业三大传统赛道——通信、计算、精密测量,均有头部企业。

先进材料,是安徽重点发展的七大未来产业之一。在蚌埠,“点砂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30微米超薄柔性玻璃、相当于6个50寸电视大小的玻璃基板、可制成药用玻璃管的中性硼硅玻璃……走进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研院集团”),你会颠覆之前对玻璃的认知。

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团队带领下,这里相继研制出超薄柔性玻璃、发电玻璃、药用玻璃等“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玻璃新材料。“这些创新成果,保障了我国电子信息、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链的安全。”彭寿说,在全球高端玻璃工程、高端玻璃装备市场,中研院集团分别占据65%、50%的份额。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梳理,在前述“7+N”未来产业中,安徽涌现出不少头部企业。除中电信量子集团、中研院集团外,还有通用智能领域的科大讯飞、空天信息领域的中科星图、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合锻智能等。

它们的百花齐放,筑牢了安徽布局未来产业的基础。

科创联动

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等特点。发展过程中,科创支撑必不可少。

科创与产业联动,安徽有条件、有实践、有成效。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已有、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13个,位居全国前列。

不久前,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大科学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传来捷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世界纪录。

稳态强磁场42.02万高斯水冷磁体。受访者供图

稳态强磁场42.02万高斯水冷磁体。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3年底,装置为国内外197家单位提供了实验条件。”据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主任匡光力介绍,装置用户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了3000多项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依托装置衍生出的多项成果,如扫描显微成像技术、国家Ⅰ类创新靶向药物研制等,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服务未来产业。

同样坐落在合肥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开展大体量大协作的技术攻关,为我国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赢得战略主动权,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科创与产业联动,安徽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今年6月,科大讯飞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过去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项目首次问鼎一等奖。

“科大讯飞的成功,得益于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国际前沿水平。”科大讯飞副总裁吴骏华说,在安徽发展通用智能未来产业背景下,科大讯飞正进一步夯实科创与产业联动,丰富这一产业的发展内涵。

10月24日,讯飞星火4.0 Turbo发布,这是基于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

去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8%、总量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54%、总量居全国第7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户、总量居全国第8位。

在安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还体现在科技人才招引、培养上。

“成立1年多来,我们分别在量子通信、后量子密码、网络安全领域,以‘双聘双跨’形式引进3位科学家。”中电信量子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600多位员工中,技术人员占比超过80%。

中电信量子集团展厅。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中电信量子集团展厅。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政府推动

未来产业前景广阔,不过,发展过程中存在长期性、不确定性、风险性和竞争性等因素。因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

2024年11月1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专项法规。

日前印发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则明确发力方向和“打法”。

发力方向,即7个重点领域,包括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N个兼顾发展领域,即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

“打法”方面,安徽将开展技术创新策源、企业梯次培育等7大行动,并围绕未来产业技术、平台等9个方面予以支持。记者看到,安徽的支持是真金白银,比如,在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面,对纳入省级筹建名单的,结合筹建进展,给予所在市最高1000万元奖补资金。

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样重要。

就在调研量子科技工作同月,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还调研了深空探测实验室,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推动深空探测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对于空天信息未来产业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观察,安徽还通过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等,吸引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参会、落户,丰沃未来产业土壤。

于11月29日—30日在合肥举行的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也不例外。

大会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科学技术厅、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中电信量子集团主办,包括院士在内的数百位专家学者、50多家量子及相关企业参加。

“大会不仅展示量子科技、产业领域最新成果,还面向未来,围绕量子通信、计算、精密测量及产业创新等热门话题,开展交流研讨。”中电信量子集团董事长吕品表示,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将继续把握大趋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量子科技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和产品创新研发,抢占“第二次量子革命”制高点。同时,为安徽构建量子科技和产业“双中心”,以及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铺路筑基。


【详情】
时间:2024-11-29 17:54 来源:人民网

本网讯(通讯员 仲研 记者 李明杰)11月28日上午,中国少年先锋队安徽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合肥开幕。省委书记梁言顺致贺信,代表中共安徽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省委副书记虞爱华出席开幕会并讲话。省领导何树山、张曙光、周喜安出席。

梁言顺在贺信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少年儿童悉心关怀、满怀期望,寄语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各级少先队组织要牢记总书记谆谆教导,高举队旗跟党走,团结、教育、引领少先队员从小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早日成长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栋梁之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要支持少先队工作,共同把少年儿童精心培育好、呵护好,让红领巾事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虞爱华在讲话中对全省少年儿童提出“六个一希望”,一是希望知道并记得安徽有一条延乔路,从小树立好志向;二是希望知道并记得有一座创新馆,从小锻强好本领;三是希望知道并记得有一个小岗村,从小传承好精神;四是希望知道并记得有一条六尺巷,从小弘扬好风尚;五是希望知道并记得有一棵黄山松,从小培养好品格;六是希望知道并记得有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从小练成好体魄,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开幕会上,少先队员代表献词,团省委、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分别致词,来自全省各地的近300名少先队员、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会前,与会领导观摩了“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主题作品展,并与少先队员们亲切交流。


【详情】
时间:2024-11-29 17:46 来源: 安徽新闻网

微信截图_20241129174219.png

安徽把加强“双招双引”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更好结合起来,在坚持招大引强的同时,加强科技和人才的引进,汇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

图片前段时间,在淮南市凤台县,坤泰车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用扁线油冷电机正式下线。扁线电机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因为具备高转速、高效率、低噪音等优势,企业的产品刚刚下线就接到了奇瑞等车企的订单。

图片坤泰车辆系统(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卞国胜

这是一期刚刚建成,路的对面,我们的二期正在开工建设。我们计划在二期继续上50万台套的扁线电机跟20万台套的混合动力的专用变速箱的产线。

图片为了把项目引进来、留得住,县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专题调度、专班跟进,解决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坤泰实现了八天签约,一年投产,刷新了当地“双招双引”的最快速度。

图片坤泰车辆系统(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卞国胜

在与安徽本土一些客户的对接上,当地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资源。解决我们厂房的建设,我们的水电气的配套,包括我们从各个口子的文件审批都是最快速的。

图片作为传统能源大县,凤台县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以新兴产业助力煤电大县转型。今年1—8月份,全县完成招商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43.86亿元;新签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4个,总投资14.9亿元。

图片淮南市凤台县科技局 局长 潘井莉

我们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借势整车市场产业外溢,奋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基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 

图片用政策和服务的“组合拳”,打通人才汇入的“高速路”。在阜阳大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池伟和他的团队研发的一种超薄阻燃纤维板获得省级创新材料奖。作为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刘池伟之所以选择来到阜南,看中的正是当地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招引政策和园区企业的暖心服务。

图片阜阳市阜南县大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主任 刘池伟

园区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住房补贴,同时我们也有机会与大院大所合作,参与了一些产品项目研发,企业也给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职业规划。

图片围绕“七大特色产业”和“九大产业链”的发展需求,阜南县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着力形成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同时,针对优势产业,出台专门的扶持奖励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与健全人才队伍“同部署、同谋划”。

图片阜阳市阜南县委组织部人才办 负责人 赵晨阳

为各行业领军人才逐人配备“服务专员”,负责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创新创业等服务,让人才真正能够放下心、留下来。 

图片眼下,安徽各地正不断强化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整体联动,持续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详情】
时间:2024-11-29 17:45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