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舒城胜览
  4. 文物古迹篇之历史人物行迹
  5. 文翁故里
文翁故里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5日 10:57          来源:     阅读数:4817

舒城县西南25公里枫香树之文家冲,是文氏宗族聚落地。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淙淙,山花烂漫,四季飘香。据典籍记载,文翁庄旧址就在这里。历经三百七十多年的“文氏宗祠”石刻匾额保存完好。

文翁,名党,字仲翁(前156—101)。西汉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汉景帝末任蜀郡守,为开发四川,学习中原文化,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蜀人学习,在成都开办学堂,名文翁石室,即今成都第一中学。历史上的司马相如、近现代的何其芳和郭沫若即就读于此。文翁终于蜀,吏民为之立祠,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附录:

文翁传

(汉)班固

文翁,庐江舒(1)人也。少好学,通《春秋》(2),以郡县吏察举(3)。景帝末,为蜀郡守。

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4),有蛮夷风(5),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6),遣诣京师,受业博士(7),或学律令。减省少府(8)用度,买刀布蜀物赍(9)计吏,以遗(10)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11),用次(12)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13)於成都市中,招下县(14)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吏,次为孝弟力田(15)。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16)受事。每出行县,盖从学官诸生明经(17)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18)。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19),文翁之化也。

选自《汉书·循吏传》。

作者班固,字孟坚,继承父志,完成《汉书》编撰。

注:

(1)舒:即当时庐江郡舒县。文翁故里在今舒城县西汤池镇文家冲。

(2)通《春秋》:通晓《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修定而成的历史著作。

(3)察举:考查推荐。

(4)辟陋:荒辟而落后。

(5)蛮夷风:粗俗、野蛮风气。蛮夷:古代称南方各族为蛮夷,也用以称边远的少数民族。

(6)饬厉:告诫、勉励,即教育。饬(zhi)同“敕”。

(7)博士:古代官名。专指一艺的官职名。

(8)少府:指官府。

(9)赍:(音ji),带着。

(10)遗:(音wei),赠送。

(11)右职:高职位。古代职位有以右为尊。

(12)用次:依次序排列择优录用。

(13)学官:学之官舍。现今成都市石室中学是我国历史上校历最长的学校。它的创设者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历史上的司马相如及近现代的郭沫若、何其芳、李健吾和李一氓等文化名人都在文翁石室学习过。

(14)下县:四邻之县,非郡治所管辖的邻县。

(15)考弟力田:地方基层官名。

(16)便坐:副座。

(17)明经:通晓经义。

(18)闺阁:内中小门。

(19)文雅:有礼貌,讲文明。[1] [2]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