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舒城

北峡关又名峡石,今名小关,距县南30公里,西连古洞崖,东接天子寨,南去桐城达安庆,北经舒城至合肥。历史上是南北官道必经之地,现今亦是206国道险要路段。地形复杂奇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公元228年,东吴大将陆逊破曹操部将曹休于石亭(地名,在今潜山县东北),追至峡石。朱桓建言孙权曰:“峡石、挂车两道险厄,若以万军柴路,则休可掳,乘胜长驱,近取寿春,以窥许洛。”(《续修舒城县志·山川》)硖石指的就是北峡关。北宋时,设南峡戌,官兵把守,为入蕲黄要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四支队某部曾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伏击南进的侵华日军,史称小关伏击战。

 

附录:

硖石之战

(宋)司马光

    (太和二年(1))秋,八月,吴王(2)至皖(3),以陆逊(4)为大都督,假黄钺(5),亲执鞭以见之。以朱桓(6)、全琮(7)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马击休(8),休知见欺(9),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朱桓言于吴王曰:“休本以亲戚见任(10),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11)、挂车(12)。此两道险厄,若以万兵柴路(13),则被众可尽,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14),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15)有淮南,以规许、洛(16),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

    尚书蒋济上疏曰:“休深入虏地,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维见其利也。”前将军满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17)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纟圭(18)地也。若入无疆口(19),宜深为之备?”宠表未报,休与逊战于石亭(20)。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并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21),经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万辆,军资器械略尽(22)。

    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23),帝命贾逵(24)引兵东与休合(25)。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26),或欲待将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夺其心也(27)。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吴人望见逵军,警走,休乃得还。逵据头口,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28)。

选自《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与刘恕、刘分攵、范祖禹等撰编《资治通鉴》,为我国重要的编年史著作。

注:

(1)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太和,魏明帝年号。

(2)吴王:指孙权。

(3)皖:今安庆。

(4)陆逊:字伯言,仕孙权幕府。权以兄孙策女妻之。刘备率众西进。权命逊为大都督。

(5)假黄钺:假,给予;黄钺(yuè),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的兵器,或特赐给主征伐的重臣。

(6)(7)朱桓、全琮:朱桓,字休穆,封新城侯。全琮,字子璜,封钱塘侯,官至大司马左军师。

(8)休:指扬州牧曹休。

(9)休知见欺:鄱阳太守周舫,赍钱以诱休,乞求接应。休既知觉,耻见欺诱。

(10)以亲戚见任:因亲戚关系被委任。

(11)夹石:即今小关。舒城县南与桐城县为界。

(12)挂车:挂车山在舒城县庐镇乡老关岭南15里,属桐城县。

(13)柴路:谓以柴塞路也。

(14)天威:谓天的威灵、神威。

(15)割:分割,划分开。

(16)以规许洛:控制许昌、洛阳。规通“窥”。

(17)希:稀少。

(18)纟圭:纟圭(音guā),绊住。

(19)无疆口:地名,在夹石东南。

(20)石亭:应在舒城县驼岭关西南15里,今潜山县境内。

(21)北:败(兵)。

(22)略尽:差不多完了。

(23)周舫:周舫,字子鱼。守鄱阳。以密计破曹休,诱杀董嗣。

(24)贾逵:贾逵,字梁道,初为郡吏,为官豫州刺史。

(25)东与休合:贾逵自豫州进兵,取西阳以向东吴。曹休自寿春向皖。逵休从东西合击东吴。

(26)不知所出:不知道采取什么办法。

(27)先人夺其心也: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摧毁对方的士气,即先声夺人。


【详情】
时间:2020-04-27 14:22 来源:

龙津桥位于城关镇码头管理区,南北向,跨南溪河。此处原为义渡口,名“龙眠古渡”。明万历年间,知县陈魁士建石桥,13垛,北端达樊家大巷。清初,“因水冲圯,久未修复,水涸架木桥其上,水涨则济以舟”(《续修舒城县志》)。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县肖仁丙,发动县民集资于旧桥址重建,历时六载落成。该桥系花岗岩石结构,总长40米,宽3米,6垛,5孔,垛宽5.5米;桥面由7条长7米、宽0.40米,厚0.34米的石条平铺,两侧有石柱栏杆。宣统年间,南端建有桥亭,勒碑记事,后毁于兵燹。1982年县政府拨款维修加固,仿造花岗石柱栏杆。1984年11月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

重建舒城南门龙津桥碑记

(清)萧仁丙(1)

    舒城地当东南,七省通衢(2),而南外龙津桥,扼其冲。饷鞘(3)络绎,羽檄(4)纷驰,稍耽延,即贻误守土,吏不能辞其责也。

    光绪戊戌,仁丙奉命来莅是邦。下车伊始,询访邑中利弊,即知龙津桥与七里河为行李患。因先与董等筹捐巨款,倡建七里河义渡,别造一舟,专渡饷车、文报,公私称便。拟俟(5)义渡功竣,再为龙津建造石桥。议甫(6)就,而余量移(7)阜阳,内疚者久之。县尉林君子翼,慷慨廉明者也,毅然身任其事,于是印捐簿,仁丙首捐百金为倡,并嘱邑绅王君燮齐等,董(8)其役。余履(9)阜后,旅奉忧归(10),不复与闻矣。然每念地方之义举,官司之职守,未尝一日不惓惓(11)于斯桥也。

    初,邑人以桥当孔道,原系(12)石建成,年久坍塌,颓废失修,建置遂无可考。后以木易之,日炙雨淫(13),风霜齿蚀,行道额蹙,而桥夫索费之弊,因此以生,其亦甚为守土者羞矣。今林君等诚信有为,会商阖邑绅董,分司劝捐筹款,计近万缗。鸠工(14)采石,先砌石墩。墩各架石数条,次第缮完,以便来往。盖非诸君子踊跃赴义,不克有为。而非邑人士父老子弟壹志专心以乐成,斯举亦未易竟厥功也。

    越甲辰,余服阕(15),仍签分来皖,奏补青阳。林君等书来,谓县志亦仁丙议修者,志将成,桥工且毕,嘱为记其始末,刊志以垂永久。余惟在舒数载,毫无俾(16)助。一二应办之事,亦创其始,而未观成。方引内愧,而诸君子恳恳勤勤,垂念终始,其宅心(17)之厚与办事之诚,即此可窥见一斑矣。夫修举废坠,有司事也。桥梁道路,吏治之勤惰系焉。即地方之盛衰系焉。况此桥为七省驿路所经,更非一乡一邑之故,诸君子谋划深远,固将为千百年久大宏规,何幸如之。惟创之艰,而护之亦不易雨毁,风摧、波浪沸烈,尤愿后来者随时修理,共心诸君子之心,斯则不一独方之幸也。爰为发凡于此,俾后有考焉。

此碑已失,幸碑文载于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特附录于此。

注:

(1)萧仁丙:湖南湘乡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舒城知县。

(2)衢:音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3)饷鞘:鞘,古时常用刳木使空,内贮银宝,以作转运木筒。饷鞘,指饷银。

(4)羽檄:即兵书,以鸟毛插檄书,谓之羽檄。

(5)俟:音sì,同“俟”,等待。

(6)甫:开始的意思。

(7)量移:被贬远方的人臣,迂赦酌情安置称量移。

(8)董:督察的意思。

(9)履:疆界。

(10)忧归:因父母丧,奔丧。

(11)惓惓:同“拳拳”,形容恳切。

(12):音zhòu,砖砌物。

(13)日炙雨淫:太阳烤晒,雨水浸渍。

(14)鸠工:召集人员动工。

(15)服阕: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之服阕。

(16)俾:音bǐ,使。

(17)宅心:居心,存心。

【参见目录】

重建龙津桥碑(见“古碑刻”)


【详情】
时间:2020-04-27 14:13 来源:

 龙头塔属文峰塔,位于城关镇鼓楼管理区内,始建于明代天啟元年(1621),清乾隆甲申年(1764)重修。现根据塔身第四层石碑“龙头”二字,定名为龙头塔。塔身外砌青砖、内填杂土。七层、六角形,二层以上砌假拱券门。塔高20.7米。其中塔刹生铁铸造、三层、葫芦形、高2.1米。塔底层边宽2.6米。第七层每角各悬铁风铃1只。塔身西北侧一至四层有一裂缝,宽处有4厘米,是1855年地震所致。塔周围上下弹痕累累,一只风铃曾为侵占舒城的日军枪弹击毁。1956年和1979年,县政府两次拨款维修,塔底座向外扩展1.27米,加高1.7米,用混凝土条块砌护。新铸铁刹和风铃6只,弥合塔身裂缝,重做挑檐、塔角。塔基东南面建栏杆和台阶式花园,栽花植树,四季常青。1984年11月,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时间:2020-04-27 14:12 来源:

七门堰位于舒城县西南20公里之七门山下(今干汊河镇七门堰村),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汉高祖七年(前200)。刘邦封其伯兄子刘信为羹颉侯,食邑于舒。刘信视“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乃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闸,引河流东北,载之平陆,条分支贯,灌田八千余顷。”同时,又于七门岭之东修筑乌羊、片曹片责两堰,“灌田两千余顷”,谓之“七门三堰”。东汉末,扬州刺使刘馥,“循羹颉侯故迹”,“修筑断龙舒水,灌田千伍百顷”。明宣德年间,邑令刘显又对七门堰加以重修,完善了七门堰自流灌溉系统。1960年在杭埠上游兴建了龙河口水库,七门堰灌区纳入杭北干渠配套工程,成为淠史杭工程组成部分。七门堰渠首在龙河口水库闭闸期间仍发挥引水效益。1984年11月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

七门庙(1)记

(宋)刘   分攵

    嘉佑二年(2),予为庐州从事(3),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千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剌使刘馥(4)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于是叹美其功。时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闻于耆老(5),而得羹颉侯信焉。”

    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浚(6)畎浍(7)以广溉浸。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恨史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祝之,而以馥配,子(8)幸为我记之焉。予因曰:“诺”。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9)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10)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11)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12),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13)见削,而子濞(14)亦用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15)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16)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犹思而祝之。此所谓得乎邱民(17),而岂若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18)于已,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19)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20)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刘分攵(1023—1089),宋临江新喻人,字贡父,号公非。刘敞之弟。庆历六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司马光撰《资治通鉴》的重要助手,负责该书的汉代部分。另有《彭城集》、《中山诗话》等著作。

注:

(1)七门庙:原在七门堰口之七门山下,因年久碑毁。迁至邑东飞霞亭右,于明癸亥(1503)年落成,祭祀刘信、刘馥、刘显,故称三刘祠。

(2)嘉佑二年:宋景宗嘉佑二年,即公元1057年。

(3)从事:官名,即州刺史之佐史。

(4)刘馥:三国魏人,汉建安初为扬州刺史。

(5)耆老:指受人尊重的老人。

(6)浚:加深。

(7)畎浍:读音quǎn   kài,田间灌溉水渠。

(8)子:老师,古代对有德之人的尊称。

(9)谨:慎重,恭敬。

(10)贾以征战显:刘贾以攻城掠地而显要。刘贾,汉高祖从父兄。刘邦东征贡藉,贾领兵攻入楚地,烧其积聚,及定天下,封荆王,后为黥布所杀。

(11)交以出入传命:刘交以辞令取得信赖重用。刘交,高祖同父少弟,多才艺,交萧曹于堙上,后立为楚王。因参予吴王谋反,被杀。

(12)裂地为王:分割土地为王。

(13)弃国:抛弃,引申为违背意。

(14)子濞:即刘濞,高祖兄仲子,立为吴王。帝削藩,濞联合诸侯反叛,为周亚夫击败,后自杀。

(15)相侔:相等同。侔(mòu),相等。

(16)庸藉:平凡业绩。

(17)邱民:众民,邑民、国民。

(18)肇:开始,谋划。

(19)蒸庶:庶民,百姓。

(20)徇:当众宣布。

(明)秦民悦

    舒城之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1)。然汉羹颉侯分封是邑,有见于此,乃创七门、乌羊、片曹片责三堰,分治为陂、为荡、为塘、为沟,凡二百余所,浇灌本邑之田至二千顷之土。譬之人身脉络,自泥丸(2)至九窍(3)百骸,下抵涌泉(4),无远不届者也。侯信有功哉。

    三国时,堰几废(5),魏刺史刘公馥重加修筑,赖以不坠。历唐、宋至今,或废或兴,实视上之人倡率之力何如耳。

    宏治癸亥(6),亢阳(7)不雨,舒民以堰久不治,诣郡控诉。太守西充马公汝砺(8)闻之,忧形于色,遂以不治之由询于邑尹蓟门张君惟善(9)。惟善曰:“西山之水流于七门,达于龙王、三门二荡,而后引为灌溉。今龙王荡岸崩塌,随治随坏,故力多而无功。”公曰:“禹之行水也,顺其自然之势而导之也,患不得其性耳。汝慎择人,吾其处之。”惟善遂询于邑之耆老(10),得义官濮钝之。马公召钝之,谕以度地之术(11),行水之性,曲尽其巧思,然后遣之。

    钝之会其意,抵邑,履其源流,相其高下,叹曰:“水失其道,吾得之矣。盖七门之水,自西徂东(12),注于巢湖,此水之正道也。昔人于七门之下,河岸之右开一小支,入沙河口,经龙王荡,蓄于三门荡,始派分之,固当时所宜也。顷(13)年以来,陵谷变迁,河体渐下,入口颇逆。我民尝于龙王荡用工培筑,遇水涨湍激,垂成辄败,累日之功,一时失之,若未始有者,岂非拂水之性而然乎!今见七门之侧、沙河口之上,旧有一小渠,号曰土桥水,经侯家坝经入三门荡。其流虽细,而地势未变,高下相因,比之沙河口实近而弗迂,使少加疏浚,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也。”复以其策日于邑尹,谋于众人。佥曰:“善!”于是征士发徒,疏土桥渠,以导其水之流;开侯家坝,以顺其水之势。凡智力所及者,靡不为之。不一月间,源泉混混盈科而进,其余若堰、荡、陂、塘,咸以次而治。仍于三门荡立为水则,画以尺寸,使强者不得过取,弱者不至失望焉。故虽旱魃(14)为虐,他邑则受其害,此则莳(15)栽芸耨,坐庆西成,抑准之所赐得如是与。盖太守公倡率指示之功,邑尹提督劳来之力。使非钝之会意罄心,又岂能告终厥(16)事哉。是宜特书,为后之继邑者告使知,为政必本于农。重农必先于水。春秋之书浚洙,所以讥其不当浚,此纪开浚渠坝之由,是欲嘉其所宜为,而又在乎相承之,不坠,先时而勿失斯可。已役凡用夫四百名,刍(17)六千束有奇(18),他无所费。

    舒民感守令之惠甚深,请予记其事,故次第之如此云。

本文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

(1)建瓴:建,倾倒。瓴,水瓶。建瓴,如同水瓶向下倾倒。

(2)泥丸:泥丸,血道,指上丹田,在额下两眉之间。

(3)九窍:指人身上眼、耳、鼻等九处孔穴。

(4)涌泉:此指血管。

(5)几废:几乎全毁坏了。

(6)宏治癸亥:即明弘治癸亥年(1503)。

(7)亢阳:久晴不雨。

(8)汝砺:郡守马汝砺,西充人。

(9)维善:县尹张惟善,蓟门人。

(10)耆老:老人。

(11)度地之术:计算土地的方法。

(12)自西徂东:从西到东。

(13)顷年:不多年。

(14)早魃:传说中旱神。

(15)莳:移栽植物。

(16)厥:其。

(17)刍:喂牲口的草料。

(18)有奇:零数。

三堰余泽(1)

(明)芒文缜

泉流滚滚岂无源,三堰由来出七门(2)。

灌溉千畴(3)资厚利,涵濡(4)百世沐(5)深恩。

潜藏神物(6)沦波冥(7),湿润嘉禾绿颍蕃(8)。

每向城东(9)望处,故侯庙祀至今存。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

(1)三堰余泽:七门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汉羹颉侯刘信始建,后又于东加筑乌羊堰、片曹片责堰,谓之七门三堰。东汉扬州刺史刘馥、明县令刘显几经修治,扩大灌溉面积,人民世受其利。为纪念刘信、刘馥、刘显,于堰口建祠,勒石立碑,记三人功德。七门堰充分利用陂、荡、塘、沟,形成自流灌溉网络,这里有山有水,山水相映,风景宜人,并有成片的板栗树林,盛产“大红袍”板栗。被称为三堰余泽,古龙舒八景之一。

(2)七门:指县西南20公里的七门岭。

(3)千畴:大片耕作田野。畴(choú)。

(4)涵濡:读音hán rú,润湿。

(5)沐:受其润泽。

(6)神物:神奇灵异之物,神化之物。

(7)沧冥:即沧溟:指大海,这里引申解水流幽远貌。“冥”同“溟”。

(8)颍蕃:生长茂盛。

(9):仰慕。

 

三 刘 祠

(明)祝元良

金刀余泽入人深(1),祀合三刘绩可寻。

前此无碑犹在口(2),后来有志已铭心。

祗(3)今谁改长沙稿,千载犹闻贡父(4)呤。

祠下怅然南望久,甘棠(5)垂荫到如今。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作者,明代舒城人,邑庠生。

注:

(1)金刀余泽句:金刀即金错刀,书画体之一。书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余泽:留下的恩泽。这里指前人开凿的七门堰。此句意思是曲的七门堰带来灌溉之利已深入一代一代人的心里。

(2)前此无碑犹在口:这一句是说以前这里即使是没有勒石成碑也有口碑流传。

(3)祗:(音zhí)同“只”

(4)贡父:刘分攵,曾撰《七门庙记》。生平见前注。

(5)甘棠:树名,赤者称杜,白者称棠。白棠亦称甘棠(棠梨)。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诗。后用作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

 

过七门堰

(明)宋  骥

汉侯(1)食邑(2)古南舒(3),此是仁民第一渠(4)。

千载经行(5)叹遗迹,丰功不愧史臣书(6)。

选自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宋骥,舒城人,明成化进士,官河南修武县知县。

注:

(1)汉侯:指汉刘信,封羹颉侯。古代分五等爵位,侯为第二等。

(2)食邑:以邑为食录。

(3)南舒:指舒县南部。

(4)第一渠:七门堰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灌溉工程,为刘信所开创。历史上堪称为第一流的。

(5)经行:经过,经历。(

6)不愧史臣书:历代为史官记载当之无愧。

三堰余泽赋

(清)高  华

    粤稽(1),三堰屡开,万年良策。始则达于沟塍(2),既则倾于阡陌。湛波(3)汪氵岁(4)绕百里以充周(5)。汇覃敷流(6),四时而络绎(7)。载芟载柞(8),赖此为灌溉之资。如栉如墉(9),因是受丰亨之益。洋萍、鹿角,想功绩之巍巍;片曹片责、乌羊溯(10)经纶(11)之奕奕(12)。诚哉!曩哲(13)之鸿恩。久矣,仁人之遗泽。原夫昔之初浚也。流贯七门,涤开分三堰。陂既视呼高低,时亦随其迁变。卯金(14)羹颉,初疆理以勤劳;刺史神君(15)屡经营而不倦。盈科(16)而进,果朊朊之周原(17);习坎(18)以行,真田匀田匀(19)之禹甸(20)。

    当斯时也,山庄日丽,屋云蓝(21)。田分上下,亩久尽东南。啼郭公(22)之宛转,闻燕子之呢喃。一犁碧浪,叱乌犍(23)处处。畦分布,千顷青畴。飞白鸟村村,水护烟含。立宁看秧马行来,行行队队。却听田歌唱去,两两三三。盖由源泉不竭,涵濡(24)有余。惠泽灌千区,恍接(25)巢湖之水;恩波流万世,若随仙令(26)之车。白苹卧鹿(27)之郊,咸肩耒耜(28)。红蓼印龟(29)之岸,齐力耘锄。惟导源夫一脉,实利赖乎三渠。

    迄今风徵人往,固永被其溢洋。政美法良,犹冀源其保护。仰神瀵(30)之无穷,忻堤龙(31)之如故。功足役呼山川,德实过于雨露。者见堰即以思人,颂人,因而作赋。岂若桃溪春浪,仅邀词客之频临;梅麓晓烟,徒寄骚人之佳句也哉!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高华,清庐州府舒城县人。嘉庆朝贡生。光绪志载:“高华署婺源训导”。后因子贵,封朝议大夫,晋封中宪大夫。

注:

(1)粤稽:粤,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与“曰”通;稽,研习古事,引申为开始。

(2)塍:田间土埂子。

(3)湛波:清澄的水波。

(4)汪氵岁:深广貌。

(5)周:周围都开通流水。(kǎi),开。

(6)敷流:足够的流水。

(7)络绎:原指车马行人前后相接。这里引申为渠水流淌不断的意思。

(8)载芟载柞:芟(shān)割(草),这里指耕作收获。

(9)如栉如墉:栉,梳理;墉(yāng),城墙。这里指丰收景象。

(10)溯:逆流而上。

(11)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这里指纵横水渠。

(12)奕奕:指人很有精神。这里可作为渠水流淌充满生气解。

(13)曩哲:先哲。曩(nǎng),从前的,过去的。

(14)卯金:即刘字,刘析为卯金刀,或省刀称卯金。

(15)刺史神君:刺史,指刘馥;神君,古时对贤良官吏的称颂,言其清廉正直如神。

(16)盈科:谓水灌满坑洼。盈,满也;科,坎也。

(17)朊朊而周原:即“周原朊朊”,大地膏腴、肥沃。

(18)习坎:重险阻,很险阻的地方。

(19)田匀田匀:田地很整齐。

(20)禹甸:称中国九州之地为禹国。

(21)蔀屋云蓝:斑斓的云彩遮蔽着。蔀(bù),遮蔽;云蓝,云彩斑斓。

(22)郭公:当指布谷鸟。

(23)乌犍:水牛。

(24)涵濡:浸湿沉润。

(25)恍接:仿佛接到。

(26)仙令:当指开凿与修复七门三堰先辈贤明的官吏。

(27)白蘋卧鹿:白蘋,水中一种浮草;卧鹿,吉祥之地。

(28)咸肩耒耜:牵引犁铧。

(29)印龟:岸边高地。

(30)神瀵:传说中的泉水名。瀵,水源自地下喷涌而出。

(31)堤龙:堤埂。龙通垅。


【详情】
时间:2020-04-27 14:11 来源:
舒席奖牌是1979年于城关税务所基建工地出土。为舒席参加清宣统二年物产会所荣获。舒席为舒城县著名手工艺品,明天顺年间,作为特产入贡,英宗赐“顶山奇竹,龙舒贡席”称号。从此,名闻遐迩,畅销国内外。在国外参加过“巴拿马赛会”、“芝加哥赛会”,在国内参加过上海、杭州等博览会。历次均获奖状、奖牌,可惜在抗日战争中大多散失。宣统二年物产会奖牌,为圆形银质,直径6.7厘米,正面铸双龙戏珠花纹,小篆环书“南洋大臣颁发宣统二年物产会奖牌”字样。背面铸一手持斧钺的武士,立于地球上,右上方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经与原舒席得奖人张虎臣之子张应斌查证,确认为舒席所获奖牌。 【详情】
时间:2007-07-25 17:32 来源:

“梁祝”故事是我国历史上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此而产生的“梁祝”故里,在全国就有十多处,安徽舒城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在舒城南港地区是反对唱“梁祝”戏的。据祖居此地的孙发著老人介绍,他小时候曾亲眼目睹祝家的人两次“闹戏场”。一次,大约是他七、八岁时,母亲带他和弟弟去“小官庄”(现南港镇前进村)外婆家,正遇上一个“倒七戏”班子唱《梁祝》,大约开场不到一小半,忽然有一伙人哄上戏台,抡起扁担、棍子、砖头乱打乱砸,台下也哄了起来。母亲慌忙抱着弟弟拉着我逃出了戏帏子,后来才知道,是附近河沿上祝家不准唱“梁祝”戏。另一次,他已在私塾念书,在南港东头大河滩“火神会”场,庐江赵小琪班子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惹得祝姓众人大砸戏场。他亲眼看到,那位男扮女装的祝英台,头被鹅卵石砸破,流了好多血。河沿上祝家住在南港镇东面约一华里,是当地颇有根基的大户。他们为什么不准唱“梁祝”戏呢?据传祝英台是他们祝家祖先的姑娘,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们认为象祝英台那样“不听父命”、“抗婚不嫁”,追求婚姻自主是有违“妇道”、不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祝姓也认为是他们家庭中不光采的事,现在有人把她拿出来当戏唱,是对他们祖宗的亵渎,是给祝氏后人难看。因此,谁家班子在这里唱“梁祝”,就要遭到祝氏家族的反对。他们就要派人去打砸“闹场”,就连祝姓的近邻远亲也会帮着起哄,直至赶离此地为止。这种现象历史悠久,影响也根深蒂固,直到解放初期,河沿上祝姓虽不再公开“闹场”,但他们是从不入场看“梁祝”戏的,这在南港以外的其它地区是从未发生过。由此可见,祝英台与南港河沿上祝姓存在某种渊源关系,并非是“空穴来风”。

与祝英台传说相关的就是梁山伯墓的存在。在舒城南港南四华里处有个叫梁庵桥的地方,传说这里就是梁山伯的故里。据这里的老人介绍,就在他们梁桥村民组前的畈心里有个大古墩子,那就是梁山伯的墓。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平岗造田中,由于当地多数群众的抵制,才未被挖掉,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个古墩子一侧原来还有一座寺庙叫:梁庵庙。按残存的碑文记载,是清乾隆年间,当地梁姓的人为祭祀梁山伯而建的。庙堂里供奉着梁山伯塑像和其它一些佛像,香火很旺盛,毁于解放前夕的战火之中。从寺庙通往官道还有一座小桥,相传那就是梁祝初上梨山读书时结拜金兰的“草桥”,后来为纪念梁山伯改为“梁桥”、“梁庵桥”,合安公路通过这里时,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桥,但仍沿用梁庵桥这个名称。当地的群众还反映,过去梁桥这地方姓梁的与南三里的鹿起村姓马的不和,说梁山伯是被马文采害死的,马文采老家就在鹿起村,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后代子孙中就有人这么相信。

这一带民间还传说,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读书的“梨山书院”就在今天的舒(城)庐(江)交界处的“花梨山”(今舒茶镇境内),从这里到南港河沿上正好二十多里,故有当年的“十八里相送”之说,如果循老大路从花梨山到南港河沿上,沿途要经过清水河、龙王庙、井土当、落凤岗和并座山等处,而这些地名似乎在“梁祝”戏的戏文中都有印证。当然,这些故事与地名是按“梁祝”戏附会出来的,还是“梁祝”戏在原创时或改编过程中的生活依据,现在还不太好说,但就“梁祝”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在舒城地区是有深厚土壤的。

(根据孙发著口述整理)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7 来源:

“妈妈崖”位于万佛山东北坡,一道山脊,远看似屏障,近观似堵墙。人过此处,必须小心翼翼,稍有它念,就会滑落万丈深渊。凡过此处者,无不吓得惊叫一声;“我的妈妈喂!”妈妈崖因此而得名。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以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有位僧人爱此山灵水秀,是佛门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于是四方化缘,八方募捐,建成了庙宇,供奉佛祖。因为这里山势险峻,香客寥然,僧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久而久之,老和尚发现对面天台石崖上有一种形似白蒜的野菜可以食用,称为天蒜。后来,因佛祖显灵,降福人间,香客日增,香火鼎盛,和尚也无需野菜充饥了。天长日久,这天蒜的事就不为人所知了。一次,年事已高的老和尚想到禅让主持之事。他想来想去,终于得出了选拔主持的办法来。

这一年小满刚到,老和尚病卧方丈,一连三天茶饭不进。众弟子见状各怀心事,十分着急。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老和尚身边,寻问师父可有什么心愿未了?老和尚回答说:“出家之人律戒贪妄,岂有它想!”众弟子说:“只要不悖于戒律,佛祖是会慈悲的。”老和尚叹了口气说:“哎,我并无它想,只想再尝一尝当初救我生命的‘天蒜’,也就了我心愿了。”众弟子听后觉得为难。他们只听说过这万佛山中有木耳、香菇、马兰头、金针菜及人参、天麻等是天然食物或滋补品,并未听说过山中有能食用的“天蒜”。老和尚见众弟子不解,幽幽地说:“你们未见过天蒜倒也是实,不过山中是有的,只是难找罢了。”说着闭上眼睛不再开口了。众和尚只得摇头走开,唯有个叫悟深的和尚仍守在床前。他心里暗下决心,向老和尚说:“师父,只要世间有,徒儿就是肝脑涂地,也要找到,但不知天蒜是何等形状?”老和尚睁开眼睛叫悟深取来纸笔,将天蒜形状画在纸上,并深情地说:“我相信你会找到,我等着!”悟深带着图案,拜别了师父,踏上寻觅天蒜的征途。

悟深出了山门,逢山爬山,逢水过水,白日攀登于野林荆棘之中,夜晚露宿山洞岩石之下,一连七天七夜,跑遍了这万佛山大小七十二峰,长短三十六溪,可是怎么也没有找到师父所画的天蒜。他带的干粮已经用完,人也精疲力竭,倒在一颗形如华盖的古松下,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就在他昏昏入睡时,朦胧中忽见一位银须飘飘的老者,荷锄背篓飘然而至。那老者似歌非歌:“世人要得天蒜苔,舍身去爬妈妈崖……”声音似有似无。待悟深强睁双眼,老者却不见了踪影。他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悟深想:这莫非是仙人点化,我不能就此躺倒,师父还在等着我呢,得坚持到底啊!可是这“妈妈崖”究竟在哪里呢?他强打精神,挣扎爬起,一看红日西沉,群山护烟,雾海茫茫,脚下一道山脊通向迎面的四方尖。他攀山脊小道,两边壁陡成崖,甚是险要。他俯身爬行,脚手都被磨破,好不容易才到了对面,回头一看,峰如刀口,吓得惊叫一声:“我的妈妈哎!”出了一身冷汗。一阵山风吹过,他忽有所悟:这就是妈妈崖!他举步上到山顶,忽见悬崖绝壁处,一片片绿色叶子,一根根白色的苔干,在微风中轻摇,在晚霞中闪光。悟深对照师父画的图样,一点不差。他十分小心地采了一把,带回庙中,送到师父身边。老和尚接过蒜苔,频频点头,会心地笑了。众师兄见悟深到底采回了“天蒜苔”,都自叹弗如。老和尚将众弟子召至身边,宣布禅让主持于悟深,自己就圆寂了。“天蒜”可食由寺庙传到民间,每年“小满”前后,当地居民有上山采摘的,据说心诚则灵,否则将会空手而回。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6 来源:

在万佛山森林公园清凉涧景区内,有个叫干八斗的地方。这里不仅风光秀丽令人向往,而且优美的传说更耐人寻味。

所谓“干八斗”,就是一块水稻田。它位于高山头上,逢正常年景,收成不是一石就是八斗;而遇干旱年头,收成仍然不是八斗就是一石。说起来并不奇怪,在这块水田的上方有块巨石,远远望去好象一个人坐在那里,走近看,那石头下方有两个并排的泉眼,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涓涓细流,不多不少,正好浇灌这块田地。

据老人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望春的小伙子,给这里的财主余仁尤家打工。这小伙子为人忠厚老实,干起活来不怕吃苦吃累,山上山下,屋里屋外,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余家的粗活重活都由他承担。这方圆数里,谁个不夸!谁个不赞!惹得那些暴发户眼红心痒,都说余仁尤赚得一棵“摇钱树”。

余仁尤中年丧妻,随后续弦。他有个继女叫英哥,生得眉清目秀,心灵手巧。她年方二八就挑起了余门的家务,农忙时,她还是望春的帮手。天长日久,望春视英哥为小妹,英哥尊望春为大哥,二人真的亲如兄妹。

暑去冬来,英哥与望春感情俱增。一天,英哥向继父透露要嫁给望春的想法。余仁尤一听坚决反对,但这老家伙诡计多端。他想:英哥生性刚烈,硬拦是拦不住的,不如给他来个“火烧乌龟——肚里疼!”

这一天,余仁尤把望春叫到面前,假惺惺地说:“望春啊,三年前你孤苦伶丁的流落我家,我们主仆相处情同父子,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和英哥的事我也知道了,不过你想娶我的女儿,得答应一件事。”老实巴交的望春听到这里心头一热,抬头望着东家说:“一件什么事?”余仁尤胸有成竹地说:“你要是能在一天内把对面那块大方田秧栽完,我就答应你。”望春眼睛一亮:“老东家你说的可算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那就一言为定!”望春说完走了出去。其实余仁尤心里有数,他家的那块大方田,没有一石也有八斗,平时五、六个人栽秧还得起早歇晚,凭你一个人就是神手也休想栽完。到时候你小子该打断妄肠心了吧,就连英哥也没话讲的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望春就下了田,太阳露出东山头,他栽了一大片;太阳正顶,他栽了近半个田。栽啊,栽啊,日落西山时,只剩下一趟秧未完成。他不抬头,不直腰,不吃不喝,只是一个劲地栽啊栽。他知道多栽一棵就多一份希望。他要下死劲在太阳落山时栽完,到那时,英哥就是他的人了,多么美好的憧憬……

最后一线阳光快要消失时,大方田已铺上了一片绿色。余仁尤惊呆了!英哥喜上眉梢!“春哥,快上来吧!”“是英妹在叫我!”望春猛抬头站起来,笑着,笑着,……慢慢地倒下了,他手里还捏着最后一绺秧苗。

忠厚的望春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就这样活活累死了。可怜的长工被埋在田头小山上,人们怜悯他,称这座山为望春山。英哥一颗心永远忠于望春,誓死不嫁。痴情的姑娘没昼没夜地守在望春坟头哭泣。一日三,三日九,终于化成一块巨石,那双泪眼变成两道泉水,浇灌着下面那块方田,哪怕是大旱年头,泉水呜咽,终年不息。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5 来源:

位于南港镇东南,有两座小山,远看独立,近观连在一起,人们称为并座山。

相传,地藏王金乔觉在去九华途中,曾路过此处。他见这两座山相距不远,形状相似,十分奇特。菩萨有心从中说合,让它们义结金兰,可是两山一般大小,谁兄谁弟,各不相让。后来菩萨想了一个办法,从怀中掏出一个宝球,要他俩争抢,谁抢到宝球,谁就为兄,另一个为弟。菩萨站在中间,一手按着春山,一手按着秋岭,喊着:“一、二、三”,双手同时放开,飞起一脚将宝球高高踢起。春山和秋岭拼命争抢,结果宝球被春山抢得。有约在先,春山称兄,秋岭为弟。

春山胜利了,它得意洋洋地捧着宝球开怀大笑,笑得地动山摇,忽然一口气喘不过来,就活活地蹩死了。而秋岭呢,它看春山得胜大笑,心里气恼万分,愁得天昏地暗,终于忧愤而死。地藏王见到这般情景,一声长叹:“哎呀呀,怎知这两个东西这般愚蠢!”随手将两山扔回原地,拂袖而去。后来,当地群众就用这个故事来劝诫亲友、晚辈,胜勿骄,败不馁,切记这殊途同归的教训。

(流传于南港并座山地区、汤雷记录整理)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4 来源:

“金牛卧坡”,位于今万佛湖南岸金华岛及其附近的水域。说是从前有个叫善子的人,从小家贫为人放牛。这一年他帮工来到龙河南岸一个无名山冲,为主人家放牧一条水牯,据说这条牛原是从山里跑出来的,体格健壮,干起活来力大无穷,可就是脾性暴烈,一旦性起四处乱窜,不是撞伤人畜,就是踏毁庄稼,主人拿它实在没有办法。自打善子来了以后,情况有了变化,这水牯听命于善子,善子也精心照料它。每天早晚在河边滩头地上,人们都会看到,善子吹着竹笛,水牯低头啃草,他俩不弃不离亲如朋友。更为奇怪的是那水牯偶而发起性子,只要听到善子的笛声,立即就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到善子身边。众人无不夸赞:“善子真是个好牧童!”这家主人也感到庆幸。“人老一年,牛老一月”,不知不觉那水牯已经衰老,再也干不动犁田耙地的活了,主人家打算结清善子的工钱把牛宰了。善子得知消息怎么也不忍心,他向主人请求:愿意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工钱买下这条老牛。主人巴望不得,于是就顺水推舟地说:“难为你有这份爱心,你就把它拉走吧。”善子牵着老牛离开主人家门。他和老牛来到冲前一块河滩地上,打窝搭铺住了下来。老牛啃着荒草巴根度命,善子靠河里鱼虾、山上野果活命。一日三,三日九,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岁月无情,眼看那老牛实在是不行了,善子心里很悲凉。这天夜里,山雨初歇,月色惨淡,龙河呜咽,忧伤的笛声伴着老牛叹息,如诉如泣。就在这时,一只白鹿跃过龙河来到他们身边。善子停止了吹笛,用手轻抚鹿背,长长的一声叹息。这时他好象听到一个声音:“善子,好人有好报!”他看看白鹿,白鹿放下口衔之物,又离他们而去。善子拾起地上东西一看,原来是一支鲜活的灵芝,他知道这是延年益寿的宝物,用它可以换来吃的穿的,但他还把那灵芝塞进了生命垂危的老牛口中。奇迹出现了,老牛吃下灵芝以后,拉出来的全是闪光的金子。善子本来就不是贪财之人,他把那些金子送给了附近的乡邻。乡亲们感激善子的慷慨,商议着要将老牛和善子接回村中,可当众人来到河边时,只见一只白鹿载着善子飘然而去,再看那条老牛已经仙逝变成了石头。人们为感激善子的乐善好施,就把这河滩称作金牛滩,把后面无名山冲命名为友鹿冲。这里的人们就用善子丢下的金子作资本,齐心协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终于开发了这块热土。善子和乌犍的故事也就传为佳话,明代有个叫顾言的人还写下一首五言诗,追念这件事。诗曰:

石踞山之阿,形象似牛伏。

脊分时雨凉,蹄封草烟绿。

小童骑乌犍,于此若放牧。

短笛晚风前,吹出无腔曲。

白话终归是白话,传奇更算不了信史。拂去历史尘封,一睹友鹿冲曾有过的历史辉煌吧。元代末年,江西鄱阳人氏秦天佑知州六安,因爱舒城山川灵秀,将其家人迁居友鹿冲。秦氏钟于“金牛卧坡”的灵气,瓜绵瓞衍,人才辈出。五世秦凤,明建文庚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六世秦文绶,明代大儒,晋封尚书;七世秦民悦,英宗丁丑进士及第,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祖孙进士、父子尚书”,为官清正,为民称颂,彪炳史册。地与名人传,小小的友鹿冲,就这样闻名于世了。

(流传于友鹿冲)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4 来源:

龙王树原为龙王柱,位于龙河口水库南岸高峰乡新祺村,今万佛湖风景区龙王岛风景园境内。这里传说着一个故事,听起来很耐人寻味。

相传,在龙河豁口没有形成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名叫龙潭湖。在湖南岸住着一位渔夫,一天他从水底捞起一个尖底瓶,瓶口扎着一块红绸布。渔夫出于好奇想看看瓶里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他揭开红绸一看,随着一股青烟,一个小精灵从瓶口窜出,那精灵落地就长,越长越大,转眼间就成了上杵天下杵地的怪物。渔夫知道事情不妙,可是再也没有办法,只听那怪物说:“你既然放了我,就要让我吃掉。”渔夫说:“我放了你,得不到你的感谢,还要被你吃,这是何道理?”那怪物却说:“因为我是水怪,生来就要吃人,被龙王爷用符咒封在瓶里,现在放出来了当然还是要吃人,这就是我的道理。”渔夫说:“你这是歪理,不能成立,我不能让你吃。”水怪十分蛮横地说:“你说什么理能成立?我反正要吃你。”渔夫说:“我说你不能吃我,当然也算不了数,要凭三老四少,他们说我该你吃,就让你吃。”水怪满不在乎地说:“那就凭三老四少吧,看他们能怎么说?”这时正好有三个老头路过这里,水怪拦住他们说:“我本来被关在这个瓶里,是他把我放出来了,现在我肚里饿得慌,他不让我吃,你们评评理,我该吃谁?”三老见水怪凶相毕露,怕讲了正理,自己被吃,只得昧着良心劝渔夫:“你就让它吃了吧,谁叫你放它出来呢!”说完赶快离开了这里。水怪得意地说:“我吃你,就是因为你放了我,三老也认这个理,你还有什么话说?”说着那怪物张开血盆大口。“慢!”渔夫说:“那还不行,还有四少呢,再听听他们怎么说。”说也凑巧,那边又走来了四个少年,水怪心想:三个老头都不敢说我是歪理,你四个毛头小子又能怎样。它催促渔夫:“你就快凭他们说说吧。”四个少年听过了渔夫的诉说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们瞅瞅地上的瓶子,又看看面前的水怪,不太相信地说:“你真的是他放出来的?”水怪说:“你们还不相信?”四少说:“这么个小小瓶子,能装得下你这么大的身体吗?我们实在不能相信。”水怪说:“不信,我就再装给你们看看,到时就连你们一块吃!”四少说:“要是真的,我们都让你吃好了。”水怪说:“那好。”说着它就地一滚又缩成了一个小精灵,随着一股青烟一头钻进瓶里。四少眼尖手快,拣起地上那块红绸蒙住了瓶口,因为有龙王符咒镇压,水怪再也出不来了,大伙儿才松了口气。渔夫夸四少年聪明智慧,四少告诉渔夫对付妖魔鬼怪要讲策略。后来他们又把那个瓶子埋入土中并在上面挑了一个大土墩子。为了警示后人不再上当,又在土墩子上立了根柱子,柱子上还刻了镇压水怪的龙王图像。人们称那根柱子为龙王柱。岁月沧桑,柱子是没有了,但墩子上却长起了参天大树,人们又就称这里为龙王树了。

(流传于龙河口地区,根据丁忠道口述整理)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3 来源:

舒城晓天北面有座独立的山峰,因形似而得名观音山。与观音山隔河相对正好有十八座小山,距离相等,形状相似,一字儿摆开,象十八罗汉对着观音。奇特的山势给当地留下了一段神奇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驾五彩祥云路经此处,忽听下界歌声不绝,笑语喧哗。她拨开祥云向下一看,呀!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山上鲜花吐蕊,河中碧水如蓝:牧童横笛,少女浣衣。一串串水花,一阵阵欢笑。观音被人间美景陶醉,情不自禁地落下云头,化作一个美丽的少女,拎着竹篮,提着棒棰来到了河边。洗衣服的姑娘们见来了新伙伴,问长问短十分热情。就在这时,从河对岸走来了不多不少十八个男子汉,只见他们摇头晃脑嘻嘻哈哈说个不停。姑娘们见过来的都是男子,便低头不说不笑了。那观世音偷眼一看,原来是十八罗汉私自下了凡界。心想:“今天倒要看看你们到此想干什么?”于是,也低着头,假装洗衣不停。

一个罗汉说:“你们看,这里山青水秀,真是一处洞天福地。我们何不作些诗歌,助助游兴呢?”另一个罗汉赶忙附和:“师兄说的极是,我们就以这‘山青水秀’为题,每人取其中一字,吟诗一首,你们看如何?”

“好!”十八罗汉齐声应和。大罗汉自告奋勇:“我先献丑,诸位听了——”

山外青山天外天,我们本来是神仙。

云游四方多快乐,花花世界在人间。

“妙!妙!”众罗汉齐声赞扬。二罗汉说:“你说了山字,我就来个青字吧——”

青石横卧在水滨,石上美女洗衣巾。

红裙绿衫随风摆,水溅青石石更青。

“好!好!”众声称好,那观音眉头微微一皱。三罗汉说:“刚才这里有说有笑,我们来了,怎么都低头不语?待我以水字为题,吟诗一首,给她们听听!——”

水中荷花朵朵美,为何低头咕嘟嘴?

我等本是过路客,哪贪落花与流水!

众罗汉嘻嘻哈哈起来。观音菩萨暗暗骂道:“这些东西越发无理了!”四罗汉诗兴大发,忙抢着说:“看我来说这个‘秀’字”——

秀发高挽玉满头,春笋跳动涤尘垢。

俯身朝拜清河水,面对绿波理俊秀。

“妙哉!妙哉!”众罗汉欢声雀跃,拍手叫好,把河边姑娘们羞得面红耳赤,抓起衣裳低头逃走了。观音菩萨再也忍不住了,刷地从水边跃起,立显原身。

正在手舞足蹈的众罗汉,忽见金光一闪,观音大士站在河边,都被吓得乱抖。赶快倒身下拜,口念“弟子有眼无珠,不知是菩萨驾临,乞求恕罪。”观音厉声喝道:“尔等不在仙山诵经,竟敢私下凡界,调戏民女,该当何罪?”众罗汉不停地叩头求饶:“万望菩萨大慈大悲,宽恕这一回,我等下次再不敢了。”观音道:“尔等如此放肆,本应治罪,但念修行至今,暂且轻罚。我令你们就蹲在河边,借这方洁净之水涤荡身上的污秽;以这里淳朴的民风陶冶身心,待后方可回山。”观音说罢,向对面扔去一瓣莲花,霎时化成一座形似观音的高山,众罗汉赶紧向那高山拜谢,眨眼之间,他们也都变成了小山,沿河排列,不多不少一十八座。从此,这里就出现了“十八罗汉朝观音”的自然景观了。

(流传于晓天镇,根据陈汝淮记录稿整理)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3 来源:

舒城县西汤池镇背后有个仙米尖,仙米尖上有座庙,庙里有一老一少两个和尚。老和尚为师是个得道高僧,小和尚为徒是个刚进山门的小沙弥。这个高山古寺,香火旺盛。师徒二人每天要为香客准备斋饭。说奇也奇,一年半载过去,小和尚从未见师傅下山买米,虽疑惑不解,但也不敢打听。一天老和尚对徒儿说:“这山是座神仓,庙后有出米洞,每天所出之米只供当日香客斋饭,一粒不多,一粒不少。”

一次老和尚有事要下山,交代小和尚:“我走后,你照我说的去接米”,说过就下山去了。哪知这个小和尚,六根未净,私念未除,想避着师傅找点“外快”花花。今天正好师傅不在,他想多接点,洞里停止出米,就用棍子去捣。哪知这一下犯了规矩,神仙非比凡夫俗子,对贪者必受惩罚。从此,洞里不再出米。老和尚回到庙里,得知情况后,长叹一声:“可怜世人太贪心不足了!天意不可违啊!”不久,老和尚圆寂西去。小和尚后来也追悔莫及,只得卷起铺盖下山去了。从此,古寺香火衰败,直至墙倒屋塌。此山得名仙米尖。

(流传于汤池镇)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1 来源:

在万佛山锦绣谷景区内,有一道山溪,水质清澈,香甜甘美,可以去暑解渴,亦可以消食生津。假如你有缘份的话,还真能品出点酒香味来,故有酒香泉之美称,追根求源十分有趣。

从前有一位王掌柜,在此开了一爿酒店,招徕四方游客,生意也算兴隆。这里后山有座寺庙,庙中有个嗜酒如命的和尚,常来店里喝酒,但从不付现钱,总是赊帐。这样日积月累,欠下了不少酒钱。王掌柜虽出恶言秽语,怎奈和尚充耳不闻。

这一天,和尚外出云游,到酒店打个招呼,意思是赊了酒钱,表示感谢。王掌柜倒底是生意人,心里虽然不自在,但当面也不好怎么说。和尚为了报答王掌柜赊酒的情义,提出给他挖口井,为方便“调”酒之用。王掌柜为了多赚钱,一口答应了。这天夜里他睡在床上想:和尚要是能把井挖在铺面里,卖酒破度勾兑就更方便了。第二天一大早,王掌柜就张罗挖井的地点,他走进铺面将一口大缸移开,准备挪出地方。哪知原放缸的地方就有一口井。他不相信自己眼睛,于是拿起水桶就往井里放,果然扯起一桶水,清清亮亮,香气扑鼻。他甚是奇怪,伸手舀了一碗,尝了一口。啊呀!,一股芳香沁人肺腑,比米酒还香!比高梁液还醇!比桂花酒还绵!好酒,好酒,也不用花钱雇师傅、伙计,无本万利,真该我姓王的发财!当天下午王掌柜就打发了调酒师傅和伙计。他坐享其成,生意越做越火红,王掌柜真的发了。过些日子,那和尚游方回来,路过酒店,王掌柜甜言蜜语,说了一大堆恭维的话。和尚笑着说:“王掌柜,这口井该还清了我赊的酒帐了吧。”可是王掌柜却不以为然地说:“差不多,差不多”。那和尚半开玩笑地问:“还差多少?”王掌柜得寸进尺地说:“过去家里调酒,有糟喂猪,现在不调酒了,肥猪也喂不成了,这倒是蚀本生意。”和尚叹口气随口念道:“天高不为高,人心足不了,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酒井捣个洞,让人尝味道。”说着走出门外,用棍子一拨,井里的水哗哗外流,成了一道山溪。从此,王掌柜这口井就变成了枯井,这家酒店渐渐败落,最后关门大吉了。

据传,后来凡贪得无厌的人喝了这溪里的水清淡无味,只有那些不贪的人喝这里的水不但清凉甘甜,有时还真能品出浓浓的酒香味呢。(流传于小涧冲林场职工中)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1 来源:

在万佛山森林公园内,有个叫黑林窝的地方。这里山势陡峭,河水折转,古木森然。公路傍山而行,路边的悬崖上有一道岩石,远望似布幔下垂;洞口藤萝吊挂如珠帘覆面,人称石佛洞。洞的下方,有一巨石雄踞河上,将破膛直下的河水阻向右行,称为镇蛟石。距镇蛟石上数十步,有岩石平伸河底,激流穿石而过,发出阵阵响声,近如闷雷轰鸣,远似万马奔腾,这就是雷声河了。

相传在亘古时代,一次倾盆大雨,引起山洪暴发。蛰伏上游的蟒蛇蛟,破洞而出,兴风作浪,欲奔驰山外。后被老佛发现,为拯救人间生灵,令在这里打坐的石佛拦截。石佛见莽蛟呼风挟雨而来,急忙离座拦阻,经过一场恶斗,蟒蛟终于被制服于黑林窝。为使蟒蛟不得再起,石佛化作巨石压住蟒头。老佛为表彰石佛的献身精神,遂敕封为镇蛟石,并命名此处为雷声河。

(流传于小涧冲林场)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40 来源:

侯家畈,位于原乌沙河北岸,现今万佛湖东北水域。这里原来方圆四、五里,人家六、七十户,赵钱孙李都有,就是没有姓侯的,据说原因就出在周瑜的舅爷身上。

相传周瑜母亲姓侯,娘家住在侯家畈。这侯家有良田百顷,牛马成群,陈粮满仓,是这一带有名富户。加上与豪门大宅周家联姻,门庭荣耀,十分显赫。可是这侯家老爷子为人刻薄,不像周家那么丈义疏财,所以周围人都说:“河边周家好比是天上星星,山后侯家犹如地下土蚕。”

三国时期,江淮之间是吴、魏对峙地带,你来我往相互攻杀,舒城就成为他们拉锯战中心。一次曹操大军压境,孙策周瑜向南撤退。周瑜舅爷视财如命,舍不得丢开自己的家产,没有随军撤走。曹操人马一到,就烧了周瑜的老宅,并把与周瑜有瓜葛的人统统地逮了起来,当然侯老爷子也逃不出他们的掌心。这老爷子贪生怕死,三堂未过,就叩头求饶。曹操见这老儿是个软骨头,就饶了他的性命。这姓侯的见曹操不但不杀他,而且还保住了家业,受宠若惊,便跪倒在曹操脚下。不久,北方吃紧,曹操又缩回合肥,东吴的军队又杀回舒城。周瑜见舅爷家依然如故,心中顿起疑云。过了数日,五月端午节到了,这侯老爷子亲自来到兵营,对周瑜说:“外甥,你带兵打仗也不容易,舅爷也没有什么帮助的,明天是端午节,我赏赐你部下每人三个粽子吧。”老爷子进而打探地问道:“你部下究竟有多少人马?”周瑜笑着回答:“舅舅,这可是军事秘密呀!”“对!对!”老爷子一连好几个“对”字,接着说:“是我老糊涂了,这军事秘密是上不告诉父母,下不告诉妻子儿女……那就这样吧,明天你领部下人马从我门前经过,每人发三个粽子,一个不少。”周瑜也没有推辞,侯老爷子以为得计,真的回去命侯家畈几十户人家,连夜包起粽子来。这周瑜从小就绝顶聪明,现在已是军事统帅,岂能瞒得过他!心中更加怀疑起来。恰在这时,帐下来人禀报,被抓住的曹操奸细,已供认侯老爷子为曹操刺探军情的事实。周瑜一听,甚是愤怒,但侯老爷子究竟是自己的舅舅,不宜莽撞从事。他禀告了母亲,这周老夫人也是个申明大义之人。她告诉周瑜:“吾儿要成大事,岂能徇私情!”按当时的军法,这侯家该满门抄斩。但周瑜认为:“擒贼先擒王,何必株连无辜?”于是派人将自己舅舅关了起来,等进一步查明情况后进行惩罚。哪知消息传出,曹操恼羞成怒,密派杀手,潜入舒城,趁黑夜,把个侯家畈杀得鸡犬不留。这侯老爷子后悔不及,自绝于牢中,周瑜见状也有些寂然。周老夫人也悲伤地说:“这也是他罪有应得。”

从此,这里再没有姓侯的了,但周瑜大义灭亲的故事却传为美谈。也许是地于名人传的缘故,侯家畈的地方一直传了下来。现在虽成了水库的淹没区,但当地船工或渔民仍称这里是侯家畈。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9 来源:

万佛湖东南有座春秋山,山下有条小河叫夹河,碧水傍青山而流,绿树依堤岸成行。行人溯流而上,不远处可见两块巨石隔岸而置,中有石板跨河为桥,下面碧水盈盈,游鱼可数。这就是传说中的“夹河对钓”。

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发布诏贤令,有一位庐江酸儒去洛阳应试,路经此地,正值红日西沉,鸦雀归巢时分。他忽见前面有座破庙,正好借宿。这位老兄见庙里无人,放好铺盖,吃点干粮,信步走出庙门,一看光风霁月,小桥流水,顿觉心旷神怡,勃发了吟诗作对的兴趣,当即口占上联云:“孤庙独桥一将军单刀匹马”……可是下联呢,穷秀才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直到月挂树梢,还是对不上来。他急得满头大汗,心想:“我这次赴京应试,现在连自己出的对子都对不上来,又哪能得到曹操的赏识呢?”想想自己孤单一人,穷困潦倒,生计无望,谋事不成,倒不如沾沾这里的风水吧。酸儒真的一绳子吊死了。

第二天清晨,有位老大爷到庙里烧香,一见门前吊死一个人,吓得拔腿就跑,正好遇到县官大老爷下乡办案,打轿路过,遇到拦轿报案。县大老爷只好到现场查看,发现香案上死者遗书,细看对子上联,确出得妙绝。他心想对出下联,可回到县衙,一连三天,还是白纸一张。这位县官倒也傻劲十足,于是派师爷贴出告示,悬赏曰:“有对出此联者,赏钱三千贯。”

事有凑巧,这时孙策正在周瑜家里,二人结下了生死之交。这一天,他二人趁兴渡河去南岸钓鱼,一看将军庙前围了好多人,上前打听,原来是一张悬赏告示。二人看了以后相对点头一笑。周瑜说:“妙哉!妙哉!孙兄,看来还是我二人来了结这位仁兄的心愿吧。”于是二人伸手揭下告示,转身就向桥边走去。当差的上前拦住说:“二位相公既然揭下告示,想必已有了下联,请交给我,好去向我家老爷交差。”孙策把钓竿一指说:“请到河边说话。”当差的只好照办。到了河边,只见孙策和周瑜分别到两岸相对而坐,举竿垂钓,也不说话。这下子可弄得当差的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孙策对当差的说:“你何不快回去送三千贯来!”那当差的还在索要下联。周瑜说:“你回去禀告你家大人,就说有两个少年揭下告示后就在夹河两岸相对钓鱼。”当差的没法,只得回去如实禀报。

这位县官也还不痴不呆,一听差人禀报,抚案一想,忽地一拍大腿:“是啊!是啊!这‘孤庙独桥一将军单刀匹马’,下联不正是:‘夹河两岸二少年双杆对钓’嘛!对得好!对得妙!”于是立即派人送赏钱三千贯。

据传,孙策和周瑜又将这三千贯赏钱,捐给了当地百姓。当地百姓用这个钱把原来的木桥修成了石板桥,一直沿用了下来。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8 来源:

与周瑜城一河之隔,有个叫乔楼的自然村庄,这里流传着周瑜童年时代的一段佳话。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荒诞,它却寄托人们对周瑜的美好想象。

相传周瑜从小就很聪明。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在路边做游戏,用断砖碎瓦垒起了一座方城。这时,前面传来人声,人嘶马叫,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几个仆人前面开道,老远吆喝:“小孩,别顽皮了,快把砖头瓦片搬掉,我家老爷要从这里经过!”别的孩子见状被吓得乖乖地躲到一旁,不敢吭声,可是周瑜却站到仆役面前说:“要搬也得你家老爷亲自来和我协商。”仆役见这个小家伙口气不小,也未敢造次,只得如实向主人禀报。老爷子无奈只好下轿来到周瑜面前说:“小少爷,请拆去你的城池,好让我通过。”周瑜也正儿八经地回答:“拆城让路,谈何容易?自古以来,只有人让城,哪来城让人?!”老爷子说:“你看红日西沉,老夫赶路要紧,你还是让让道吧。”周瑜见这老人也还和蔼可亲,于是说:“既然大人赶路心切,我出个上联,你对成了下联,拆城让路,若对不成下联,只好委屈老大人绕道而行了。”老爷见这少年很有意思,心里也高兴起来:“凭你小小年纪,还能难倒我这个文星泰斗?”于是毫不在乎地说:“一言为定。”周瑜眼见路旁一堆石头,灵机一动,脱口而出:“‘踢开磊字三条石’,请对下联吧。”那老爷子捋须抚额,想了好一会,也对不上来,只好苦笑着说:“天色不早,我还有要事在身。三天后,你去对河乔楼村,老夫当面对下联。”说罢,只得打轿绕道而过。

你道这位老爷是谁?原来是当朝太尉乔大人。他告老还乡,隐居乡里,没想到今天给个小小少年难倒了。乔老爷子回到家中,又气又好笑。乔公有个女儿叫小乔,聪明伶俐,为老爷所宠爱。女儿见父亲神色失常,便问道:“老爸,今天出游归来,为何愁眉苦脸?”乔公把途中遇到的情况如此这般的一说。小乔不觉嫣然一笑:“老爸,这对子还不好对!”乔公听女儿这么一说,愁眉大展地说:“爸爸老了,心不灵了,你用用心,看怎么对得工整,三天后那小子还要来我家索下联呢。”女儿见老爸的窘态,指着绣凳上的剪刀,随口说:“剪断出字两座山”。乔公一听捋须沉吟:“踢开磊字三条石,剪断出字两座山。差不多,好!”脸上露出了笑容。

到了第三天,周瑜如约来到了乔楼村。乔公让周瑜于厅堂,要小乔站到珠帘后面去。周瑜说:“我应老大人之约而来,小生所出的浅陋上联,不知有了下联否?”乔公说:“那天红日西沉,老夫归家心切,未能及时对答,现已有了下联,请少公子指正。公子的上联是‘踢开磊字三条石’,我这下联是‘剪断出字两座山’。”说完得意一笑。周瑜说:“老大人的下联好是好,不过……”乔公不以为然地说:“不过什么?”周瑜说:“恕我出言不恭,这下联好象是女孩儿家对的。”乔公一惊:“何以见得?”周瑜说:“只有女孩儿家手不离针线、剪刀,所以才用了个‘剪’字,若是老大人对的,何不用上个‘斩’字,岂不更有气魄!”[1] [2]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8 来源:

由周瑜城西行数里,有个地方叫兀鸟子树。人们都知道,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板栗树园,为何又叫兀鸟子树呢?考其缘由,这与三国时期的周瑜有密切关系。

话说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天下大乱。上苍为拯救人间生灵,诏令东海龙王派员托生人世,以辅佐孙氏兄弟佐定江东。于是,祖居龙舒水畔的一对老夫妇,喜从天降,生了一个男婴,姓周名瑜,字公瑾。这周家本是江北士族,其先祖为汉室天下立过汗马功劳,曾封官授爵,光耀门庭。传至周瑜的父亲还任过洛阳令,哪知这老爷子为官清正,为人耿直,在任期间,得罪了不少达官贵族。仇家伺机报复,一直不得下手。这一天,周家大开宴席,喜庆公子“九朝”。两个无赖趁机混进周氏山庄,天刚擦黑时,忽然狂风乍起,乌云黑暴,大雨倾盆。庄园内外,人嘶马叫,趁一片混乱之机,两个无赖蒙面作案,击昏了乳娘,抢走了公子。待雨过天晴,人心稍定时,周夫人的贴身使女,才发现乳娘昏倒在地,却不知怀中襁褓的去向。“公子不见了!”一声嘶喊,惊动了上上下下,偌大的周宅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周老爷叫人请来了郎中,救醒了乳娘,一问情况,乳娘断断续续地说:“快……快救公子!是两个蒙面人……”说着又昏迷过去。老爷到底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他心里明白,“是仇家报复来了!”公子是凶多吉少。他只好吩咐家人四处寻找,自己回正房劝慰痛苦欲绝的夫人。

按下周家不说,单讲那两个无赖抢到公子,翻墙越院,窜出庄外,怎奈黑灯瞎火,行走不便,回头一看,后面灯笼火把人声嘈杂,又见渡口无船,只得顺河堤向西逃跑。逃了数里,一座山坡堵住去路,追赶的人群已经迫近,没办法只得爬上山坡。谁知山下灯笼火把照得通明,这两个无赖本想把抢来的周家婴儿当面交给主子,好加码邀功请赏,眼见前面怪石嵯峨,荆棘蔓蔓,后面人群追赶步步逼近,身边的婴儿呱呱啼哭不止,情急无奈只得将襁褓抛下山涧。岂知周瑜并非一般凡人,乃是上苍派往人间的匡世之才,逢此劫难,早在观音菩萨的神算之中,遂旨令兀鸟仙于空中接住,叼往山下栗树窝里哺育。这里正逢栗枝挂果,兀鸟子以栗汁代乳,哺育婴儿。

再说那天周氏山庄闹腾了一夜,寻找的人马陆续归来,毫无所得,一连数日,依然如此。周府上下无不垂头丧气,沉浸于极度的悲哀之中。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一天一大早,一位老态龙钟的算命先生来到了周家门前,声称要向老爷、夫人讨口饭吃。周家向为书香门第,礼仪之家,遂请老人堂中看坐,并以客相待。那老儿也不客气,酒足饭饱之后,也不道一声谢,拔腿就走。周老爷礼贤下士,送至门外,正待转身回屋,只听那算命先生口中念念有词:“兀鸟子树,大红袍,公子逍遥;夫人愁,老爷焦,难星已了。”老爷子甚是蹊跷,忙追上去,打躬作揖道:“请问老先生家住何处?”老人看也不看地说:“往西走,十里内便知分晓”。周老爷子正待再问,眼前已不见了老人,只见一只白色兀鸟子从头顶飞过,飞向西山。周老爷子回到上房和夫人一说,周夫人破涕为笑:“老爷,吾儿有救了,快派人去找。”[1] [2]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7 来源:

位于今万佛湖西北岸有五座山峰相连,背靠“玄武”,面向“朱雀”,左拥“青龙”,右牵“白虎”,中有峭壁悬崖。堪舆家称这里为“五老观太极”。据说龙舒周氏祖坟就葬在此地,因得山水之灵气,三国时期就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周瑜。在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各种版本的神话故事。

话说这一天,祖居龙舒水畔的周瑜,正在家研读兵书,门外来了一个疯癫讨饭老头。周瑜吩咐家人给了老头酒食,自己仍坐桌前读书。那疯癫老头一面狼吞虎咽,一面问周瑜:“小子,你读的是什么书?”“《老子》。”周瑜把书递了过去。那老头接过竹简看都未看:“老子,小子,误人弟子!”顺手把竹简扔得老远。周瑜从小读书习武,嗜书如命,正待发话,忽听身后有人高叫:“哈哈,老叫花子,你疯癫什么?”周瑜回头一看,见是个跛腿瘸子走了过来,不打招呼,蹭到桌边就大吃起来。两个老头,三杯酒下肚,又呼五喝六猜起拳来,并大叫:“热、热、热!快掌扇子!”周瑜取来扇子,亲自为他俩掌扇。就在这时,一个苍凉的声音传来:“小子勤快,也替我扇扇。”周瑜抬头一看,一个独臂老头不知何时已站在他的身旁,手摇一把羽毛扇,坐下就吃喝起来。周瑜惊奇不已,一会家中来了三个怪老头,也不知是祸是福?正惊讶间,一阵琴声过后,外面传来吃吃笑声。周瑜向前一看,一个癞老头牵着一个瞎老汉,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有我在此,你们倒敢吃起独食来了。”癞老头扶着老瞎子一屁股坐下,先到的三人慌忙站起:“同吃,同吃。”五个老头同坐,周瑜吩咐家人添酒加菜。老瞎子说:“少庄主,你请我等吃喝,拿什么来助兴?”问得周瑜瞠目结舌。那癞老头说:“听说周郎谙音律,何不为我等鼓奏一曲。”周瑜推辞不得,只好令小厮抬出瑶琴,为喝酒老人弹奏一曲《武王东征》。琴声倒也激越悠扬,可曲终不见众人开口,周瑜只好捧琴致谢。不料瞎老汉却说:“我本来酒兴甚浓,可听你这么一弹,兴味跑光了,你这破琴留它何用?!”说着将手一扬,把琴摔得粉碎。周瑜有些按捺不住,可一想父母的教诲,仍谦逊地道:“众位老前辈,晚生琴技不佳,败兴,败兴!罪过,罪过!”遂恳请五位长者留宿,五个老头也不推辞。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周瑜就前来拜望,可是听家人说:“他们一大早就走了,临走留话:‘请少庄主去太极村讨酒饭钱’。”周瑜听罢一笑,“一顿酒饭能值多少?”,有心就此了事,可又转念一想:“这几位老人来的有些蹊跷,既然有交代,何不登门拜访一番,或许有益。”可是,太极村在哪里?问谁也不知道,只听家人说,几个老头出门向西北而去。周瑜用过早餐,也不要小厮陪同,独自一人信步向西北寻找,转过一个山嘴,越过一道山冲,又是一个山嘴………走了好半天,前面又是一座山。他费了好大劲才爬上山顶,向下一看,左岗右山,中间平坦,好像一张太师坐椅。再往前看,一沓平洋,九条河流向九条白龙衔珠而来。而在一悬崖绝壁前,拱坐五位老者,专心致志地在仰观崖上纵横交错的裂纹。周瑜走到他们身边,也不敢造次,站在一旁。不知过了多久,那个癞头老者才欠起屁股说:“讨债的来了,该付人家的酒饭钱。”说着扔过一条头巾。周瑜正踌躇间,那老者说:“别看它破,可是当年在云雾山上鬼谷子送我的呢。”据说这就是后来周瑜头上戴的“纶巾”。断臂老者也说:“我这把羽扇虽旧,也是当年文王被困里时排演八卦所用。你是他的后代,就交给你吧。”后来周瑜手中的“羽扇”就是那一把。那疯癫老者也从怀中抽出一本绢书:“这可是一本无字天书,以后可派大用场,比你看的什么‘老子’‘小子’管用多了!”周瑜翻开绢书,有些茫茫然,但还是小心地揣进怀里。那瘸老头从拐杖中抽出一把宝剑说:“这是当年越王勾践取吴王夫差吃饭家伙的武器,我送给你作为酒钱吧。”后来周瑜辅助孙氏建立东吴,靠的就是这把所向披靡的三尺神剑。最后,那老瞎子也捧出一张瑶琴送给周瑜,“这可是俞伯牙监制调试的瑶琴,不同于你那华而不实的琴,算老瞎子赔你的。”这把瑶琴造就了周瑜的音乐天才,“曲有误周郎顾”嘛。

周瑜跪倒尘埃,一一叩谢,恳求五老到山庄长住。几位老者却推说:“山野之人,散漫惯了。”那瞎老头说:“周瑜,你不必客气,我们都是受你先祖之托。时间不早了,你该回去了。我们还要研讨太极图呢。”说罢,五老仍拱坐崖前,仰观石缝裂纹,再也不理他了。

周瑜回到家里,备上酒菜,亲自送往太极村,找遍大小山洼,再也没有发现五老踪影。后来发现五座山峰拱立,犹如当日五老观太极的形象。 (流传于老梅河,根据徐先柱记录稿整理)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6 来源:

万佛湖东南有处叫姚家畈的地方,方圆数华里内,有三个小山包。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叫“天墩”、“地墩”和“人墩”。这些小山包,翠绿如珠,“三星追月”的故事就由此而来。

相传,远在太古蛮荒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名为龙潭湖。它的东南是河流、丘陵,西北是崇山峻岭。平时,龙潭湖风平浪静,碧水盈盈,水草丰茂,鱼虾成群。岸边的百姓,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可是一遇多雨时节,百川聚汇,湖水满溢,深受其害。于是,百姓们就在龙潭湖北岸名叫钓鱼台的高阜上建了一座始祖庙,供奉女娲娘娘,祈求圣灵的保佑。

俗话说,“心诚则灵”,由于得圣灵的庇护,龙潭湖岸边,年复一年,代代相延,过着幸福安祥的日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突然从东南方传来“轰”的一声巨响,女娲娘娘料知天地有变,现出真身,化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她一脚踏在钓鱼台上,一脚跨在柱突尖上,向东南眺望,原来是颛顼与共工开战。共工战败,气极不过,一头撞到不周山上,结果天柱折断,天地开始摇晃,大地向东南倾斜,上天向西北塌陷。天地在剧烈地颤抖,平静的龙潭湖,掀起了喧然大波,滔滔洪水向四面漫溢,眼见这一带的生灵将遭灭顶之灾。女娲心想:龙潭湖百姓勤劳善良,我何不救他一救!她仰头看看天空,那日月星辰都风驰电掣地向西北方向滑去。她想摘下几颗星星填上龙潭湖,拯救苍生。火球般的太阳飞过来了,用它太大,银球般的金星滑过来了,用它又太小;玉盘似的月亮飞过来了,用它也太可惜,都让它们从身边滑过去了。正好追着月亮的三颗小星也飞了过来,女娲伸手摘了两颗放到龙潭湖之中。一看湖面仍未填平,她又伸手把那颗飞远的星星摘下,轻轻地放在两颗星星之间,再按一按,捶一捶,刚好把龙潭湖填满。那三颗星星都仅剩下一小片脊背高出地面,于是就成了后来的“三星追月”。又有人说,女娲当时在摘第三颗星星时,身子前倾重心落到了前面,所以踩歪了柱突尖。后世人又根据那山的形状叫成了猪头尖。

女娲摘星填平了龙潭湖,拯救了这方生灵。从此,人们在这块半腴半瘠的土地上劳作生息。原来的钓鱼台、北风吹海螺、东西港冲等龙潭湖的胜景就徒有其名了,唯有“三星追月”虽历经沧桑但仍保留至今。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5 来源:

由周瑜城遗址向北行十里,有一古迹叫寒塘。寒塘岸边有一座古坟,据传每到清明前后,龙河口的乌龙都要来这里上坟。说其缘由,还有个传奇故事。

相传,这寒塘岸边原住着一对勤劳、忠厚的老夫妇。他们为人善良,特别爱护小动物,家中饲养的鸡鹅鸭只,只为下蛋从不宰杀;花猫、黄狗视为朋友,和平相处,从不责骂。邻居们都说,二位老人菩萨心肠。可老天不睁眼,未赐予他们一男半女。人到暮年,确也感到有些孤单、寂寞。

一天,老头子在地里干活,拣到了一个圆圆的东西,比鸡蛋小,比鸽蛋大,圆滚滚,蓝茵茵,十分可爱。他舍不得丢了,收工时带回家中,交给老婆子看。老婆子也说没见过。二老商议说:“不管是什么蛋,说不定里面还有个小生命呢。”正好,老婆婆在孵小鸡,于是就把那个圆蛋放进鸡窝里。一日三,三日九,等到七七四十九天,那个小生命终于钻出了蛋壳。二老一看,吓了一跳。啊,原来是条小乌蛇,翘着头,摇着尾巴,眼睛睁得骨溜溜地望着二老。老夫妇俩觉得小蛇怪可爱、怪可怜的,不忍心扔掉,放在家里喂养起来。小乌蛇也真乖,它和鸡鸭鹅做朋友,帮小花猫捉老鼠,帮大黄狗看门,很得老夫妇俩喜欢。二老也常当着小鸡、小鸭、小花猫、大黄狗夸奖小乌蛇勤快、懂事。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老夫妇年高体弱了,大黄狗死了,小花猫逃走投了新主人,鸡鹅鸭只也渐渐绝了种。老夫妇家道败落了,可是小乌蛇虽也长大了,但仍然忠心耿耿,守着两位老人,并把捉老鼠和看门的任务承担了下来。不幸老婆婆久病卧床不起,她对老头子说:“他爸,我真想喝点汤。”可是,哪来钱去称肉呢?老头实在为难死了。小乌蛇知道后,不声不响地遛了出去,一会儿,衔了一块腿筋巴肉回到家中。老婆婆问道:“小乌蛇,你哪来的肉呢?可不许学坏去偷啊!”小乌蛇摇摇头。老婆婆喝了肉汤,果然病就好了。不久,老头子又病倒了,心想:“要是有碗肉汤喝多好。”老头子嘴上未说,可是老婆子知道老伴的心事,家里实在困难,急得老婆子直擦眼泪。第二天,一大早,老婆子硬着头皮想去讨点肉,就对小乌蛇说:“小乌蛇,你在家好好看门,我出去就回来。”小乌蛇点点头答应了。老婆子来到猪肉案子上,可怜巴巴地向屠夫讨块肉。谁知帐房先生却恶狠狠地说:“上回你家小乌蛇衔走了一块肉,到现在都未付钱,你还有什么脸来讨肉?不给,快滚!”老婆子只得流着眼泪往回走。可是,老人家一进门却吓呆了:地上一截蛇尾躺在殷红的血泊中,旁边放着一把菜刀……待老婆子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却找不着小乌蛇了。她只好流着眼泪把那截蛇尾放到锅里,熬了一碗汤,端给老头子喝了。果然老头子病也渐渐好了。两位老人难得小乌蛇一片孝心,一天三遍祷告:“小乌蛇,望你成龙啊!”

不久,老夫妇俩一同归天了,左邻右舍帮助入殓,正准备下葬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雷鸣电掣。暴风雨后,乡邻们发现,两副棺木不见了,三间茅屋已变为一座合葬的新坟。人们说,蛇已成龙,报答二老养育之恩。果然不错,每年清明前后,乌龙还要来上一次坟呢。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4 来源:

在明贤张臣诤等编纂的《龙文鞭影》一书中,载有“路斯九龙”这个典故,说的是张路斯与郑祥远争夺龙池的故事。关于龙池一说在今霍邱县境内,不过无独有偶,这个故事在舒城张母桥地区也传得“有鼻有眼”,就连故事发生的遗址,至今尚存。

相传唐代景龙年间,有个叫张路斯的人,十六岁明经登第,做了县令,后因遭嫉而丢官,住在舒城县境内板山之下。他和夫人石氏生有九个儿子,个个身强力壮,恪守农耕。板山东北属丘岗地带,种下的庄稼靠天收,百姓深受其苦,张家也不例外。后来张路斯领着九个儿子在一低洼处修起了一口大塘,蓄西南山来水,灌溉下游田地,使这一带百姓受益。大塘修成后不久,张路斯经常夜出晨归,而每次回来时遍身湿透,夫人石氏问他是何原因?张说:“我是龙啊,郑祥远也是龙,他要强占大塘取名叫郑公塘,所以我每次跟他斗。明天我们在塘上决战,你可叫我们儿子用箭射他,助我一臂之力。”石氏问道:“你俩都是龙,儿子们怎么分辨得清呢?”张说:“郑祥远是系青绡的乌龙,我是系红绡的白龙,你叫儿子们看清了再射箭。”第二天,果然风雨大作,电闪交加,两条龙在塘中厮杀,张路斯九个儿子向乌龙射箭。乌龙受重伤,向东北飞去,终触山而亡。这就是现在六安境内的龙穴山。张路斯战胜郑祥远以后,把大塘交给九个儿子看管,他自己带着夫人石氏隐居十里外的棠树林,终老后人们就地建了一个庙,供奉他的金身。这就是现在棠树乡境内的路斯庙。张路斯的九个儿子精心地看管大塘,为百姓造福,后来也都化成了龙,人们就把那口大塘叫成了九龙塘。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这一带百姓也得益到今。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3 来源:

五显镇位于舒城县西南60里。它背倚孟潜山脉,面临万佛湖水,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气很旺的山区集镇。镇之得名五显,与流传当地的五显神故事有关。

相传,从前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兄弟五人忠厚善良,待人诚恳,助人为乐;他们热爱生灵,从不伤害无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次观音菩萨云游至此,听过山神土地呈奏五兄弟的功德,心想:“花花世界,芸芸众生,功名利禄,嗅腥逐臭,还有象五兄弟这样的好人!?”她怕山神土地弄虚作假,打算亲自考查一番。

这天,五兄弟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婆子,颤颤巍巍地上门乞讨,顿起怜悯之心,把老婆子接到家中,奉茶递饭,问寒嘘暖。讨饭婆子自称中年丧夫,晚年失子,无依无靠,流浪乞讨。老人的悲惨境遇,牵动了五颗赤子之心,五兄弟苦劝老人留下,可老人却执意不肯。天寒地冻,大雪飘飘,五兄弟岂能忍心让这孤苦伶仃的老人饿死村头,冻死路边!

“老人家,‘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生在世,谁能不遇个三长二短,我们兄弟五人还能多你老人家一张嘴吗?”五兄弟说得诚恳。

老人见他们兄弟确是实心实意,也很坦率地说:“老身生来脾气古怪,岂能让小哥儿们久后呕气!”

五兄弟见老人为难,一齐长跪面前,拜讨饭婆子为母,愿尽下辈孝顺之道,老人这才应允。从此,五兄弟赡养老人,百依百顺。可是,这老婆子脾气古怪,煮饭不愿烧草,五兄弟就进山砍来柴枝;老人要喝活水,五兄弟就去远处挑来山泉;老人生病不愿吃药,五兄弟就争相“割肱”熬汤;老人大发脾气,五兄弟就好言相劝。母子六人和睦相处,相依为命。

这一年,风调雨顺,五兄弟种的水稻长势旺盛,眼盼秋后有个好收成。可是稻子刚刚孕穗,老人要五兄弟把青苗割掉,晒干收好,说是秋后有用。这一下可难坏了五兄弟:“庄稼不收当年穷啊!现在割了,秋冬吃什么呀?”老太婆见他们兄弟迟疑不决,拿起讨饭棍就要走。五兄弟见状一齐跪下求情:“老母息怒,孩儿们听话就是。”

五兄弟连天加夜割下了孕穗稻子,并按母嘱,晒干藏好后,就外出打柴烧炭,以谋秋后生计,邻居们都以为这家人着了魔,也不好多问,只是背下摇头叹息。

哪知这一年老天少雨,入夏以后干得河断流,塘见底,眼看正当抽穗的禾苗被烈日烤得枯焦,秋后颗粒不收。这年秋天,京都御马院瘟疫流行,皇上的御马纷纷倒毙。内侍百官惶惶不安,万岁太后忧心忡忡。一天夜里,上界托梦万岁,须用孕穗干稻禾熬水给马喝方可有救。万岁梦醒,传谕天下:凡贡献孕穗干稻禾者,赐予高官赏以重金。

五兄弟得知消息,赶忙回家告诉老母。当他们刚踏进家门,只见老人家已脚踏莲花,手执云帚飘然而去。他们恍然大悟,原是菩萨点化。五兄弟将干藏的禾苗送进皇宫,御马院如法炮制,御马得救,一切灾难化险为夷。万岁龙颜大悦,立诏五兄弟晋见,欲封官加赏,五兄弟一再辞谢并表示:“我们是庄户人家,应以勤劳节俭为本。”万岁确也被他们品德所感动,于是就封他们为五显神。

五兄弟被诰封成神的消息传到了家乡,山神土地为之高兴,父老乡亲为之欢呼。五兄弟回到家乡仍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终老。后人为不忘五兄弟的功德,化缘募捐建成了一座五显庙,并塑成五尊金像,供奉人间,永祭香火。地以庙传,“五显”地名亦沿袭下来。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2 来源:

由舒城城关东去杭埠镇,途中有个“钱大山”的地方,可是这里不但无山,就连一个丘岗也没有,是何原故,得从群众的口碑说起。

杭埠河原称龙舒水亦称前河,下游河床狭窄,为了减少水灾,在丁家小地方开了一条引河向北通丰乐河。据说这项工程是明代万历年间兴建的,县城通往三河的要道被引河割断。不知何年何月,有个名叫钱大山的人,在此摆渡,常年累月,风雨无阻,来往行人有求必应,老少不欺。特别是深更半夜,遇有行人商旅,他也乐意挑灯撑篙。遇有洪水暴涨,他凭着谙悉水性的绝技,搏浪击水,急人之所急。久而久之,方圆数十里百姓,乃至外地行商过客,都知道钱大山这个名字,而这个渡口,也随之钱大山这个人出了名,被称为钱大山渡口。

世上的事说起来也巧,就在渡口附近有个赵举人在外做官,路过渡口,耳听人们称赞钱大山。他若有所动,便捋着八字胡子意味深长地说:“人生在世最为得意之事,莫非是人在留名,人去留迹,我嘛……”主人言犹未尽,家奴们心领神会,有人献媚说:“大人功昭日月,德佩天地,当今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应在钱大山渡口处建筑亭台楼阁,称为‘归来阁’,勒石立碑,好让过往行人停步休息,瞻仰膜拜,这样大人就可以名扬四海,流芳百世。钱大山系草芥之辈,怎敢与大人相比呢?”俗话说,有钱盖屋如撑伞,没多久,这赵氏“归来阁”就建成了。一派富丽堂皇景象,一时间也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而钱大山呢,仍是一双赤脚,一顶斗笠,一根竹篙,一条木船,一年四季,一天到晚,一心摆渡。他用自己结满老茧的手心给无数人当“大路”,所不同的是“渡口——钱大山——摆渡的”三者渐渐地合为一体了。行人相逢必相问:“老哥,你从哪过渡?”无不笑答:“钱大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不知不觉过去了。赵举人驻寿归天,停柩“归来阁”。而钱大山也因积劳成疾,插篙离开了人间,一扌不黄土就地掩埋了这位临死脚丫水都未干的老人。同一天,赵家出殡,四吹四打,孝子贤孙、亲戚朋友结队成群,送赵老爷“上山”。而当地百姓、行人过客,听说钱大山去世,不约而同到这位摆渡老人的坟上,磕上几个响头,抛洒几行热泪,焚烧几串纸钱,祷几句心里话……此情此景,惹恼了赵家子孙。倚仗权势,赵家派人去挖钱大山的坟墓。哪知晴空霹雳,倒下了倾盆大雨,一时三刻,河水陡涨三丈,“归来阁”被水冲毁,根基变成河潭。赵老爷的灵柩被大水冲走,一直飘到焦湖心里。雨过天晴,钱大山的土坟包依然照旧,而只是上面淤积了一层厚厚的肥沃壅泥。

年复一年,钱大山的船篙由后人代代相传,钱大山的名字却成了远近皆知的地名。方志上写着,人们心里记着。人们常说:“钱大山无山”,这就是钱大山不是以自然实体“山”命名,而是以钱大山这个“人”命名。钱大山这个人可是真正流芳百世了。

(流传于千人桥、杭埠一带)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1 来源:

安菜山原为老庵山,后因产安菜而得名。它绵亘于舒城与潜山之间,脚踏乌沙河,头枕万佛山,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山中有通关桥、棋盘石、合掌岩等诸胜,形象生动,传说神奇。

相传,老庵山原有顶庵、中庵、脚庵三座寺庙。脚庵中住着王道人和他的弟子小道人,每天早晨,小道人要到河边挑水,在回来的路上常遇到一个身着红肚兜的小孩,闹着趴在桶上喝水,本来是小孩子戏闹,他也未在意,可王道人却看在眼里,责备小道人偷懒故意少挑,小道人只好讲出挑水回来路上所碰到的情况。王道人心想,此地方圆十几里内并无人家,哪来小孩玩耍?他觉得事出蹊跷,于是交给弟子一绺红丝线,并如此这般作了交待。第二天早晨,小道人照样到河边挑水,回来的路上果然又遇上那个小孩戏闹,他按师傅吩咐偷偷地将红丝线拴到小孩的肚兜带上。待小孩不见了,他顺着拖在地上的红丝线往前找,终于在一处绝壁下发现那丝线一头拴在一株粗藤蔓上。他循蔓根下挖,挖出了一个象小孩形状的赤红茎块。小道人回到庙中把茎块交给了师傅。王道人一见那茎块已成人形,四肢齐全,有鼻有眼,知道这是千年以上的何首乌,又称“何首神”,凡人服之可得道成仙。王道人命徒儿生火炖汤,自己去山涧沐浴净身。小道人按师傅吩咐用瓦罐煮炖起来,哪知不一会工夫,瓦罐冒出紫雾,香气芬芳扑鼻,使他直咽口水;又过了一会,香气更为浓郁,弄得小道人欲醉欲仙,他揭开罐盖,见罐中之物鲜红嫩白,忍不住舀了一碗汤喝下,再往罐里加上生水,可是香气大减,不如原来了。他想我瞒着师傅偷喝了汤,师傅知道了肯定不依,要赶我下山,不如趁他还未回来溜走拉倒。王道人回到庙中不见了徒儿,再向瓦罐内一看长叹一声:“这也是天意”。他喝了剩下一半,只成了个半仙。后来脚庵毁于火烛,王道人只得住到绝壁下的山洞里,以石为食,坐吃山空,岩洞被吃穿,变成了两山之间的桥拱。

再说那个小道人,因偷喝了何首乌炖汤,羞于见师,流浪在外,后来也成了半仙。大地斗转星移,当年徒儿也已成了皓首老人。一次游方至此,师徒二人得以幸会,两位老人摈弃前嫌,又于通关桥下下棋叙旧。徒儿无意中问师傅何以为生?王道人随手指指上面石岩道:“我吃的就是这个呀!”徒儿一惊:“以石为食!”师徒二人无意中泄了天机,从此再也不能以石当食了。王道人死后,徒儿把他葬在黄土关上,因心里愧疚,守在墓前表示忏悔,渐渐变成了合掌岩,而那山崖前师徒未下完的一盘棋,棋子至今还历历在目。王道人吃成的桥拱,拱下流水,拱上行人,被称为“通关桥”。

这个传说本来就很奇异,但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民国教育总长章士钊先生的岳父吴长庆(庐江县人)曾来此许愿,并在通关桥下挖走了一株何首乌,后来官至黑龙江督军。又,民国十二年,江淮大旱,桐城县长率众求雨王道人坟,果然甘霖普降,故立“云雨大仙”碑石于坟前。上世纪末(1997),中外地质专家在大别山考查中,于通关桥附近发现了榴辉岩地质遗迹,实属世界罕有。看来王道人当年吃石屙石,真的屙出个世界奇迹!

(流传于洪庙地区)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30 来源:

从前有位游方和尚,路过老庵山(安菜山),途中,停在一块巨石边歇息,不知不觉间朦胧过去。就在他似醒欲梦中,或见天边飘起一朵红云,冉冉来到眼前,耳听一阵仙乐响起,云中伸下一条巨腿,轻踏身边巨石,隐身就不见了。老和尚一惊打醒,四处一看,只见那块石岩上留下了一只巨型脚印,再往上看,前方的崖洞四周还飘散着红雾。这里果然是仙山洞府,有仙人来仪,老僧我何不在此建寺立坛,供奉金身,昭示世间有罪之人来此忏悔赎罪,好改过自新;让有为之人来此立志许愿,以施展才华;让人间和平相处,安居乐业,这个世界岂不更加美好!于是他虔诚地长跪,对天盟誓,化缘建寺。

这一天,老和尚化缘来到江西,遇到一位施主愿意捐赠木材,可千里迢迢,施主问他怎么运回?他回答:“扎成木排,顺长江,入巢湖再逆行龙河。”“那得多长时间啊?”“就是一年半载,我也要把木料运回老庵山!”施主见老和尚态度如此坚决,十分感动,手指眼前一片山林说:“建寺所需木材,你尽管自取。”并送他四句话:“诚心建寺,木材异地;顺水逆水,如愿而归。”老和尚谢过施主,将砍下木料扎排放进长江,谁知行不数里,遇上了狂风巨浪,木排被风浪打散,木料被冲得馨尽,所幸人员安然。老和尚遭此灾难,只得空手而归,再作打算。当他走回老庵山,奇迹出现了,只听山前那口井里,发出滋滋响声。他走近一看,一根木料从水中冒出,正是他在江西化缘来的木头。老和尚喊来了附近群众,七手八脚把木料拉了上来,一根接一根,拉了一堆又一堆。老和尚一看建寺应该够了,就随口说了一声:“够了吧”,话音刚落,正在往上冒的一根木头停在那里,像生了根似的,动也不动。老和尚念出了施主的四句偈语,大伙都赞扬说:“心诚则灵”。

老庵山上寺庙终于落成,因山而得名为老庵子。一时间香客云集,来此忏悔赎罪的,许愿消灾的,祈求幸福的,都能有求必应。后来,老庵子被人称为“神庵”,那块留有脚印的巨石被称作“仙人迹”,庙后山洞叫神仙洞,山前那口水井叫成“出木井”。据说,后来的人往往还能看到井底那半截木料呢!

(流传于洪庙地区)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9 来源:

现在的万佛湖,在很久很久以前称为龙潭湖,后来叫龙河口,故事得从龙潭湖说起。

龙潭湖四面青山环绕,中间碧水如蓝。湖中栖息一条乌龙。这条乌龙温顺善良,扶弱济贫,耕云布雨,降福人间。人们临水而居,靠捕鱼狩猎为生,代代繁衍,过着和平安宁的日子。

不知何年何月,湖中来了一条孽龙,凶残暴虐,霸占水域。乌龙奋起抗争,经过殊死的搏斗,身受重伤,只得退到南山养伤。这南山就是后人所称的龙眠山。孽龙获胜后,得意洋洋,独霸水域,更加桀骜不驯,或兴风作浪,掀翻渔舟;或鼓潮决堤,冲毁岸边庄田,把个水丰鱼肥的龙潭湖搅得昏天黑地,周围的百姓受尽苦难,弄得那些族长们束手无策,只好听信巫师们的谗言,将每年二月二定为祭龙日,从民间挑选一对童男童女为祭品,投入湖中供孽龙享用。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无辜地葬身于汪洋之中,但灾难依旧,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这年春天,族长又强行挑选一对童男童女,作为祭龙贡品。双方父母闻讯后,悲愤交加,痛苦欲绝。

再说那条乌龙,自战败退入南山,但始终没有忘记孽龙残暴之恨,惦记着龙潭湖四周的生灵。伤愈之后,乌龙化身为一位秀才,来到龙潭湖畔,借宿农家。夜里,他听到有人悲泣,便寻问主人遇到何种难事。主人如此这般地把情况一说,秀才叹息地说:“世间竟有这样惨无人道的怪事!”他见主人夫妇和孩子哭诉得悲惨,紧锁眉头想出一条妙计。他叫主人去附近打了两把锋利钢刀,又吩咐他家人磨了一袋麦面,揉成两个面团,连夜蒸做一对童男童女,穿衣戴帽,腹中各放钢刀一把。那秀才口衔清水,向面人一喷,刹时面人成了活人,能说会笑,行动自如,真的难分真假。

第二天就是二月初二,祭台高筑,族长巫师领着群众来到了水边。祭龙仪式开始,敲锣打鼓,鸣炮奏乐,大吹大擂。巫师将童男童女抛入湖中。那孽龙见状,胃口大开,一口吞下,那知童男童女系麦面做成,落肚溶化,两把钢刀插进肚内。孽龙疼痛难熬,上下滚动,倒海翻江,吓得岸上的人四处逃窜。就在这时,忽听轰隆一声,震天动地,那连在一起的三山被龙尾摆成了一处豁口,洪水滚滚而下,山溪变成了大河,那道豁口就叫龙河口。再说那受了致命伤的孽龙,发狂地向上游奔逃,游了数里,口吐鲜血染红河水,这就是现在被水库淹没的洪(红)畈(泛)。孽龙又挣扎数里,精疲力竭,萎头缩尾,血流变乌,这就是后来的乌沙。又过了数里,前面一道山岭,孽龙肚破心开,这就是现在的新(心)开岭。孽龙爬进上面的一条山冲,身上肉烂皮蜕,露出了骨头,那个山冲就被称作龙骨冲。它又挣扎向上爬了一段,最后死在一个山头上,全身腐烂,脓水滴滴,这座山便被称作化龙尖了。

乌龙妙计斗孽龙,为民除了一害,但龙潭湖孽龙摆尾决堤,上游来水一敞无收,从此干涸成了陆地。那乌龙留恋这方热土,不愿离去,就眠于大梅山前,天长日久,化成了一道山梁,蜿蜒于龙潭湖心陆地。其最高处名曰:西孤墩。这里的百姓不忘乌龙为民除害的恩典,烧香膜拜,世代相传。

(流传于杭埠河沿岸地区)

附记:

春秋更叠,时光流逝,传说变为现实。据历史记载:在汉高祖登基不久,舒人在此建立侯国,号称龙舒。历史翻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龙舒子孙们,移山倒海,筑起了龙河口大坝,堵住了豁口,高峡出平湖。从此,龙河口水库以绿色标志绘入了共和国的地图。神话传说所寄托的理想,真的变成了眼前的现实。九十年代,龙河口水库不仅发挥着蓄洪和灌溉百万亩土地的效益,而且又被聪明的龙舒人开发为万佛湖旅游胜地。那蜿蜒在梅山脚下的龙岗沉入了水底。乌龙得水,昂首腾飞,造福人间。昔日的西孤墩,成了今日的芙蓉岛,供四面八方来客观光。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8 来源:

雷音寺又称雷祖庙,位于春秋乡田埠村与兴隆村结合部之碧莲山。寺庙始创于明宣德三年(1429),后经几次增修,颇具规模。前有药王殿,中有雷祖殿,后有大雄宝殿及钟鼓楼斋舍等数十间房屋,梵宇峥嵘,气象森严。寺内所供奉的药王、雷祖和观音等大小70余尊菩萨与神像,皆是檀香木金身。当时雷音寺香火旺盛,声传舒南。

明末清初,张献忠义军攻占舒城,雷音寺曾遭破坏,后有当地绅董沈珠熬和斋公黄先仲等捐资重修。民国期间,屡遭战火,虽仅存中殿,但香火仍旧。解放战争初期,寺中道徒同情革命,地方游击队常在此落脚。时任中共地下党区委书记李干曾为该寺题写“碧光佛日诸天灿,莲霞香云大地春”对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音寺遭“文革”浩劫,房屋被拆,法器散失殆尽,只剩下三间危房和数块碑刻。改革开放以后,因万佛湖旅游风景区的辐射,游人香客逐渐增多。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雷音寺得以重修。现已建成前殿三间,后殿五间,供奉观音、地藏菩萨和雷祖、雷公、风伯、雨司、闪电娘娘等神像,并有斋堂、膳房、斋舍等配套设施。

碧莲山风光秀美,向有“卧狮笑天”之称,上有雷公石、风雨屏、鹤顶岩等诸胜。山间古木蓊郁,槐花扬雪;茉车木莉,附崖攀枝。幽雅宁静,清心怡人。游人到此,既可阅经参禅,又能饱览山水风光。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7 来源:

万佛禅寺座落在万佛湖北岸,原为龙华寺,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明永乐年间重修,毁于建国前夕。随着万佛湖旅游开发,于公元二十世纪末恢复重建,并易名为万佛禅寺。

禅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藏经楼等。其中大雄宝殿,高18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供奉汉白玉卧佛和观世音菩萨以及千手观音。禅寺南临碧波万顷的万佛湖,北倚绿树参天的西山。站在大雄宝殿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泛舟湖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万佛禅寺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6 来源:

关圣洞位于舒城县西南20公里的郭店村,因山中有瀑布美如玉柱,故称玉泉山。该山峥嵘峻拔,突兀神奇;其峰陡峭,石崖如壁。壁上有天然石洞,内供关羽及其侍从周仑、关平神像,名曰:关圣洞。

关圣洞起于何时,已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关于此处的慈仁寺的始创却有个说法。据说元代末年,江西元老十三太保童仙德避乱至此,见这里山奇、水秀、石怪、岩洞天成,群众虔诚。他本来崇拜武圣关羽,于是筹资建庙,名曰:慈仁寺,供奉关圣,意欲惩恶扬善,普渡众生。心诚则灵,泽润乡民,游人俱增,香火日盛,关公显灵,名传遐迩。后因战火毁坏,1984年恢复重建。现有大雄宝殿、关圣洞、观音洞,塑关公、观音和释迦牟尼等金身,供信徒烧香膜拜。玉泉山中还有仙人寨、玉泉峰、斗笠寨、金鸡报天门、玉泉井、仙人田、月泉池、翡翠谷、聚仙台、古寨城墙等诸多名胜。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6 来源:

华王庙位于舒城县庐镇乡境内的小青山下。它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供奉华佗神像。后几经修缮,曾于清代光绪15年(1888)勒石立碑记此经过。华王庙鼎盛时期,名传舒(城)、桐(城)、潜(山)三县。民国期间香火逐渐冷落,解放后终于倾圯。近年来,信徒在原旧址上重建起了房屋,并将存下的残壁和石刻保存了下来,重塑了华佗像,供人参拜。同时还将周围空隙地开辟成为百草园,发展中草药,为附近百姓造福。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5 来源:

法华寺素有“小九华”之称。它位于舒城河棚镇境内法华山,距县城30公里。

寺庙始建年代悠久,明万历年间增修,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由前佛殿、大雄宝殿和后佛殿等组成,有房九十九间半,徽派建筑风格,砖墙小瓦,青砖铺地,上为雕梁,檀木卷檐,银杏立柱,供奉佛教圣像。原有大钟重800余斤,大鼓直径4尺有余。晨钟暮鼓,甚有气势。山门楹联:“巍巍法华五龙簇珠一脉同九华,代代临济众僧侍佛相承与禅宗”。寺庙主建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现仅存前佛殿和寮房数间。寺庙周围有观音洞、鸡冠石、牯牛岗、法师坐椅、蟾蜍望月、仙人下棋等景观,鬼斧神工,令人叫绝。寺庙东西各有一口水井,传说与神泉相通,大涝不涨一分,大旱不落一厘,始终如此,未知孰是。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5 来源:

天佛寺位于万佛山森林公园徐大坪处,原为诸佛北寺,始建于明代,民国初年毁于火灾,后复建。1957年又一次被毁。1999年在原址上重建,并更名为天佛寺,占地四亩,前后大殿8间及东、西厢房10间。大殿内供奉如来佛、弥勒佛和文殊、观音以及十八罗汉等。

寺庙面对风景如画的翠乳峰,山中大片紫竹林。背靠雄峻巍峨的铜锣峰,松林如海。门前山泉叮咚,流水潺潺,徐大坪瀑布奇美壮观。群山拥翠,四季如春。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4 来源:

白云寺位于舒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华盖山主峰凤凰尖。相传唐代此处就有寺庙,明代洪武年间大规模重建,清末又经修缮。现存佛殿部分建筑。历史上的白云寺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重檐高耸。相传,宋代大诗人苏轼曾游历此处,并留有诗碑,可惜毁于战火。嘉庆《舒城县志》曾有明初重臣刘伯温(刘基)游访白云寺的记载。通往白云寺山道两边,翠柏参天,奇花遍地。寺庙东侧有古望春花,每逢农历正月,繁花绽放枝头,迎接春天的到来。当地民间传说,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指的就是白云寺所在的华盖山。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3 来源:

南岳庙位于春秋山顶峰,原庙毁于解放前夕。1995年恢复重建部分房屋,供奉释迦牟尼佛等。寺庙四周峰峦叠翠,有“九龙从珠”之说。附近有僧侣练功习武的“木马地”,还有供游人登山观光的“环峰城”。此寺庙距县城不远,交通又比较便捷,到此烧香拜佛和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附录:

南 岳 庙

(清)鲍 藻

杰阁(1)足音稀,栖凤复栖鹄。

清磬一以响,山鬼敛踯躅(2)。

仰手摘星辰,俯瞰江湖缩。

不陟(3)千仞山,那穷万里目。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鲍藻,清乾隆朝拔贡。字绮若,文思清刻,称著当时文坛,有西江五子之风。著有《制艺》等。

注:

(1)杰阁:高阁。

(2)踯躅(zhízhú):徘徊,游荡。

(3)陟(zhì):登高。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3 来源:

舒城县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民间宗教活动,东汉明帝时楚王英舅许昌领龙舒侯时传入佛教。道教传入稍晚,约在东汉末年。公元1901年英籍赖牧师传入基督教。

舒城原有春秋、华盖、鹿起、高峰四大佛教名山。春秋山南岳庙始建于唐,到了清代中晚期,曾被誉为大别山东南山区佛教圣地,毁于解放前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胞胡鹏飞斥资创建的慈母宫,现为华东地区城市中最大道观。

舒城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寺庙多建在山区,教堂多建于圩畈区,信仰佛教的占多数。

慈母宫

慈母宫为一道观,位于舒城县城龙舒路西段,由台湾启攵德起重有限公司胡鹏飞斥资于原观音寺旧址兴建。尊老子“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名之。道观为三层仿宫廷式建筑,黄瓦红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庄严宏伟。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华东地区城市内最大的道观,内供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神话传说的玉皇、王母娘娘、观音、马祖、土地、城隍、孙悟空,以及历史人物孔子、包公、文天祥、彭公、施公等等。附属建筑有慈航殿、珍藏馆、根雕馆、字画展览馆及写字楼等。集宗教活动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场所。

【详情】
时间:2007-07-25 16:22 来源:

桔梗又名铃铛花,属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块呈长椭圆状,洗净晒干后可入中成药。主治感冒咳嗽、哮喘淤痰等呼吸道疾病,有开宜肺气、祛痰止咳等疗效。舒城气候氤氲,雨水丰盈,具备了桔梗生长的自然环境,县境内西南山区和西北岗地皆有野生和家种。舒桔梗不仅产量大,而且质地优良,所产的茎块色白多乳汁,药用价值极佳,无副作用,为中医界人士所看好。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21 来源: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俗称三步跳、地雷公和地巴豆等,属天南星科。其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近球形块茎,性温、叶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是极其名贵的中成药材。一般用于主治哮喘多痰、胸隔腹胀、头晕失眠等症。近年来,经医学界研究,半夏蛋白在分离纯化细胞、免疫机理及癌变机制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价值。

舒城县地处大别山东麓,气候、土壤及其生态环境适宜半夏生长,不仅天然蕴藏量丰富,而且所产的半夏个大、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质量高于其它同类地区,故有“舒半夏”之称。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21 来源:

万佛湖地处大别山东南麓,上游崇山峻岭,植被茂盛,集雨区域1000平方公里以上,地表水为国家2级水标准,人可以直接饮用,50平方公里养殖水面,无需人工饲料。这里生长的鳙鱼、鲑鱼含有丰富的钾、钠、硒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较高的维生素ABE;黄鲇、白鱼等富含DHA、EPA及卵磷脂等特殊物质,具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抗衰老等功效。万佛湖牌鱼头,所用佐料独特,烹制技艺高超,汤色乳白,腴而不腻,口感鲜美,助人食欲,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其产品已通过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认证,并荣获“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六安市著名商标”的称号。产品远销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20 来源:

江山大合柿,又名磨盘柿,为柿子中优良品种之一,产于舒城县庐镇乡江山村境内。它个大皮薄,汁多味美,甜润可口,营养丰富。据科学检测,含柿糖15.13%、蛋白质1.36%,维生素A、B、B2、C的含量远高于苹果、梨等水果。每年“霜降”前后采摘,经脱涩、催熟后,可生吃,也可制成柿饼、柿干、柿糕和柿酒等。其果实、蒂、皮、根、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清热润肺、降压止血和治咳嗽口疮等症,还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9 来源:

安菜属豆科类植物,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气候和海拔高度等条件要求极高,仅产于大别山东麓、舒城县庐镇乡境内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安菜山上,向有“华夏神菜”之称。经科学检测,安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及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等人体所需的成份,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安菜无污染、无农药化学残毒,是地道的野生绿色食品,可鲜食也可干贮。鲜食:色泽嫩绿,口感脆、味鲜美;干贮:可烧炒、凉拌,随食随取,方便利藏。产地群众还常用安菜鲜汁治疗腹泻和小儿发热抽筋,很有效果。并有除夕之夜食安菜,祈求来年平“安”发“财”(“财”“菜”谐音)。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8 来源:

珍珠菜俗称花树菜,主产于舒城西南山区,常生长于山坡、地头及杂树丛中,为木本野菜。每年春季枝头花苞累累,如珍珠结穗,故得名。“谷雨”前后正好采摘,采下花苞嫩苗,沸水焯过,温水浸泡,可凉拌,可烧炒,也可晾晒干贮。经科学检测,珍珠菜富含粗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份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痢疾、水肿、小儿疳积、妇女月经不调和蛇虫咬伤都有一定治疗作用。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8 来源:

油茶又称花籽树,系四季长绿的木本油料树种,多分布丘陵和山区。舒城是产油茶大县,成林油茶已达10万亩以上,居全省首位。油茶果实榨出茶油,具有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色清味香、耐贮藏等特点,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佳品。据科学检测,茶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94%左右,比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核桃油和葵花籽油都要高,其理化性质与世界知名的优质橄榄油相似,而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素、芥酸和胆固醇,符合联合国FAO和WHO所规定的“最佳高级食用油”的国际标准。医学证明经常食用茶油,可达到润肺、清肝,降低血脂、血压和胆固醇等保健作用。茶油还具有亲肤性和润滑性等优点,它又是生产高级化妆品和润滑剂的化工原料。它的果壳还可以用来制碱、烤胶、糠醛和活性碳等。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7 来源:

舒城县地处大别山东麓,地貌多样,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适中,是板栗生长最适宜地区之一。舒城群众生产板栗已有300多年历史,多达二十多个品种以上,且多为优良品种。其中如“大红袍”等是舒城板栗生产中的主打产品,质量尤佳。它的果实硕大,营养丰富。鲜食,嫩脆香甜;煮食,软绵可口。“公鸡烧板栗”乃是宴席中传统佳肴。板栗果肉还可以制成点心和罐头。常食板栗,有健脾胃等功效。板栗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须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还有钙、镁、硼、锌、锰和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总营养价值高于大米和小麦等。果壳可生产优质鞣料和提炼烤胶,涩皮可作美容化妆品的原料。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6 来源:

兰花茶因形状似兰花,故名。它是舒城传统的地方名茶。陈椽教授在《安徽省名茶》一书中记述:“舒城河棚是兰花茶发源地之一。”县志记载,早在明代时期就有制作兰花茶的记述,到了清代已有相当规模发展。清人就有“高冈茗草并兰生,制茗当如兰馥清”的咏兰花茶的诗句。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套独特采制工艺。舒城兰花茶主要产于县境内的西南山区,尤以白桑园、磨子园、华龙尖、二姑尖、小麦岭和荒田冲等地最为著名。这些地方山峦起伏,气候氤氲,土壤肥沃,植被完好,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芳草与茶树同壤,兰花并新芽共生”,适于孕育茶的优良品质。“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二叶,经杀青理条、摊晾回润、烘干足火和涤梗去末等工艺,制成的干茶,亮峰显露,芽叶相连成朵,如兰花初展,色泽翠绿,匀润显毫,清香持久,汤色浅绿明亮,雾气结顶,馥郁浓醇,回味隽永,是茶中之上品,历来为饮者喜爱,为茶商看好,市场销售经久不衰。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6 来源:

舒席又称龙舒贡席,是舒城传统民间工艺,以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享誉国内外,是国家名牌出口产品。

舒席以水竹为原料,取头青、二黄,编成“人字纹”、“回纹”等花色;长宽可按需要随意设制,粗细由10—60匹篾(即每市寸10到60匹)组合;产品有睡席、枕席、童席、托席、垫席等种类。现已发展到字画席和餐具玩具等。具有造型雅致、花纹细密、柔软光滑、凉爽消汗等特点。特别是字画席,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楼台亭榭、名人字画等均可编出,而且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其中如《克里姆林宫》、《天安门》、《和平鸽》等曾送往北京展览;《五谷丰登》、《牡丹》两幅被选挂于首都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近年来又相继编织毛主席、周总理手迹和郑板桥的《兰竹图》、徐悲鸿的《八骏图》和《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神话故事,品位极高,为艺术珍品。龙舒贡席以其广泛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闻名于世,蜚声海内外。1906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一等奖;1910年获“南洋物产会”银质奖;1917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商品赛会”一等奖;1953年获“莫斯科国际经济展览会”工业美术奖。1979年以后,舒席获部优称号,并先后获省级以上大奖十数次。

舒席生产,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期群舒国就有竹席出现(舒城县九里墩春秋墓出土竹席残片),历代相传,久经不断,技艺日臻完美,发展到明清时期,已享有盛誉。据传,明天顺年间,吏部尚书秦民悦,回乡省亲,去县治北门外平顶山孝子庙进香,见方丈禅床冬垫竹席,甚为诧异。方丈笑曰:“此乃取此处顶山之竹,精工制成,冬暖夏凉。”秦遂将此席带回京城,进贡皇上。英宗大悦,当即御批:“顶山奇竹,龙舒贡席”。龙舒贡席因此而得名。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5 来源:

位于县城飞霞公园东门的木瓜海棠,树高约7米,主干直径35厘米,估计树龄在二百年以上。2001年公园建成后,移栽成活,经精心管理,现生长旺盛,生机勃勃。春来海棠花开,如火如荼,引人注目;秋后木瓜挂枝,金黄圆实,令人惊喜。木瓜海棠属海棠科乔木,春花可供人欣赏,秋果可入药疗疾,奇特名贵,十分难得。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4 来源:

蟠龙松位于万佛山咚咚岭上方200米处。这是由前山登顶途中海拔1000米以上所见到的第一棵古松。树高6米,胸围1.1米以上,估计树龄在260年左右。树皮呈棕黄色,斑如铁锈,树干奇形盘曲,枝木牙遒劲如铁,树冠平整,舒展有力。观之,似蟠龙腾空,游刃有余。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4 来源:

孔雀松位于万佛山北山乳香阁西侧100米处,树高9米,树干高6.5米,胸围达2.00米,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这是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生存最古老的黄山松之一。它高大挺拔,生长旺盛,冠幅舒展有致,远观恰似孔雀开屏。树形优美多姿,鹤立林海,装点关山。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3 来源:

华盖松因树冠如华盖,故名。它位于万佛山风景区从北山登临老佛顶的途中,树高2.2米,胸围1.1米,属黄山松。它生长于海拔1300米处,植根于岩石缝中,不怕贫瘠,生长旺盛;不畏严寒,顶风傲雪。枝木牙向四方伸展,构成平整的近几十个平方的冠幅,峨冠溢彩,潇洒飘逸,流畅自然,热情奔放。迎送四方来客,传递福祉。

华盖松的倩影已作为1995年版《舒城县志》封底照片。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3 来源:

马褂木学名鹅掌楸,为我国珍奇树种之一。万佛山森林公园有多处聚生,但尤以毓秀河上观佛桥西马褂木为人所注目。树高15米,腰围1米,估计树龄在百年以上。冠幅近15平方米,阔叶形状如古代官服马褂,甚是奇特。相传,原有一朝廷命官前往朝圣,路过桥上,初见佛祖显形,神思向往,行至桥头,受佛祖点化,遂脱去马褂,致仕山中,修成正果。马褂存放处,生乔木一株,谓之马褂木。此树生于路边,单株独立,枝干挺拔,树冠如层伞撑起,树姿十分优美,极具观赏性。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2 来源:

位于舒城万佛山(原小涧冲)自然保护区核心地段,海拔850米高程的大瓢水洼天然次生林中。树高23米,胸围2.80米,冠幅约27平方米。树干浑圆通直,生长旺盛,估计树龄250年左右。

香果树系茜草科香果属落叶大乔木,为第四纪冰川孓遗珍稀树种,列为国家I级保护树种。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性。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1 来源:

位于庐镇乡姚嘴村色树村民组,树高23米,胸围3.2米,冠幅14.5平方米,估测树龄300年。羽状复叶,枝上有刺,荚果扁平褐色,可去衣物污垢,亦可入药,有祛痰之功能。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1 来源:

位于舒城县南港镇樟冲村境内的小樟木冲口。树高30米,胸围3.85米,冠幅15.5平方米,传说树龄300年。主干圆直,枝叶繁茂,生机勃勃,为来往行人歇脚乘凉理想之地。相传,太平天国时期,农民军要此树扎木城,全冲住户不分男女老少每人凑一吊钱买了下来,从此,这棵树成了全冲人的共有财产。又据说,解放前夕,驻南港街上的广西军,派人来砍树,锯木牙的工匠从树上摔下,大腿骨折,就此罢休。长期以来,冲里人都把这棵古树称作“保护神”。

又:位于庐镇乡大桥村大王村民组,树高23米,胸围4.15米,冠幅12平方米,估测树龄500年。

又:位于舒茶镇石塘村兴塘村民组夏庄,树高25.5米,胸围4.6米,冠幅24.7平方米,传说树龄350年。夏庄是革命老前辈、书画家夏冰流的故居所在地。

又:位于晓天镇舒川村川门村民组,树高19米,胸围3.6米,冠幅13.9平方米,估测树龄400年。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0 来源:

位于舒城平田乡白桑园村前进村民组,树高25米,胸围4.8米,冠幅13平方米,传说树龄300年。树冠由主干自然开心分三大枝构成,造型特殊,实属罕见。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10 来源:

位于舒城晓天镇舒岭村胜弯村民组,树高21.5米,胸围1.4米,冠幅9.4平方米,估测树龄320年。元宝槭又称元宝枫,俗称丫枫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两旁有直立的翅,象元宝。树姿优美,可美化自然。

又:位于庐镇乡沈河村肖冲老庄,树高20米,胸围2.5米,冠幅8平方米,估测树龄200年。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9 来源:

位于舒城晓天镇舒川村水河村民组,树高6米,胸围0.86米,冠幅2.5平方米,估测树龄150年以上。山茶花又称茶梅,常绿乔木或灌木,卵形叶有光泽,花红色或白色,是一种名贵的观赏植物,花很美丽,通常称为茶花,籽可榨油。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8 来源:

位于南港镇公义村方家坟山,树高7米,胸围2.9米,冠幅11平方米,估测树龄180年。四季长青,叶子长圆形,背面有光泽,开白色小花,圆锥花序,果实球形、红色,可以酿酒,树叶可入药,有利尿解热等作用。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8 来源:

位于晓天镇寒山村良湾村民组,树高25米,胸围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3米。四季长绿,长椭圆形叶前端尖,白色花,球形果,呈红色。估计树龄250年,生长旺盛。

又:位于庐镇乡黄柏村苍坊村民组,树高18米,胸围2.50米,冠幅:东西10米,南北12米,估计树龄200年,生长旺盛。

又:位于南港镇郭店村塘洼村民组,树高12.5米,地围3.60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6米,传说树龄200年。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7 来源:

位于干汊河镇靠山村新堰村民组,树高19米,胸围3米,冠幅17.6平方米,传说树龄在300年以上。黄连木又称为楷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单性花,球形果实呈紫色,可榨油。其树皮和叶子可用作制烤胶的原料。鲜叶还可以提制芳香油。

又:位于庐镇乡二河村中土旁村民组,树高22米,胸围2.7米,估计树龄150年左右。

又:位于南港镇缸窑村大窑村民组,树高20米,胸围2.6米,冠幅24平方米。传说树龄150年,长势旺盛。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7 来源:

位于舒城五显镇罗山村山土旁村民组,树高22米,胸围1.8米,冠幅13平方米,估测树龄在150余年。树叶长椭圆形,淡黄色小花,黑色圆果,木材优良。两棵朴树连理而生,大小几乎相同,树姿一样,实属罕见。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6 来源:

榉树又名山毛榉、水青冈,落叶乔木,叶呈卵形或长椭圆形,花萼有丝状毛,结坚果,质地坚硬,用途广。位于庐镇乡黄柏村苍湾村民组山毛榉,高32米,胸围4.15米,冠幅14.5平方米,估测树龄500年,实为难得。

又:位于晓天镇舒川村九箭村民组路口处,树高30米,胸围4米,冠幅17.4平方米,估测树龄450年。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6 来源:

位于舒城山七镇谢土旁村山嘴村民组,舒(城)岳(西)公路一侧的山土旁上。它是山七古镇特有标志,受到人们的珍爱和保护。树高15.4米,胸围2.76米,冠幅约4.00平方米。它扎根于岩的缝隙中,上傲苍穹,下临池塘,吸纳天地之精华,经受风雨之洗礼,屹立于高坡崖头,主干雄伟挺拔,枝木牙遒劲有力,针叶翠绿繁茂,给人以古老沧桑又生机盎然的感觉。按林业部门测定,古柏树龄在150年以上。据当地文墨老者介绍,历史上古柏曾遭受无数次特大暴风雪袭击,最严重时,枝叶尽折,仅剩下树干和主枝,但一到春回大地,枝木牙再生,针叶勃发,气象依然。古柏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已成为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与此相对应的另一棵古柏,生长于牌坊村万家弯,也因风害,主侧枝从中裂开,但当地群众用人工捆拉复位,生长旺盛,记下了群众保护自然生态的篇章。

又:位于棠树乡刘院村房院,树高15.6米,胸围2.15米,冠幅9平方米,传说树龄300年。

又:位于龙河口镇蔡塘村东院村民组,树高16米,胸围2.3米,冠幅12平方米,估测树龄200年。

又:位于高峰乡大明村鸡冠冲,树高12.5米,胸围2.3米,冠幅4.75平方米。估测树龄250年。

又:位于高峰乡西港村夏院村民组,树高17米,胸围2.1米,冠幅5.25平方米,传说树龄200年以上。

又:位于龙河口镇汪湾村李院村民组,树高10.5米,胸围2.35米,冠幅8平方米,估测树龄300年左右。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5 来源:

位于舒城汤池镇茶亭村王小村民组,树高14米,胸围2.3米,冠幅11平方米,树龄110年。树干挺拔,树冠浓绿,树叶呈卵形,花朵大,为白色,有香气,观赏性很强。桂花树在舒城县南港镇三冲村境内尚保存两棵树龄近200年的桂花树。一棵位于塘洼村民组,另一棵位于余冲。这两棵桂花,树高都在10米左右,胸围不下于2米,树冠优美,花期繁盛,为当地群众所珍爱。由于桂花是色、香、形俱全的风景树,有人把它作为“生财之道”,当地群众不为高价收购所动,保护了自己的生态遗产,实为可贵。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4 来源:

位于桃溪镇石河村黄家老坟地,树高8米,地围1.65米,冠幅平均12平方米,传说树龄在210年以上。胡颓子是不多见的稀有树种,为常绿灌木,但此处却单株独立,主干有九个分木牙均匀分布向上斜出,冠幅工整如球,实属罕见。平常年景于正月尾开花,花黄色有香气;三月尾成熟,果实呈红色,可生食也可入药。

据当地老者介绍,1958年大炼钢铁中,生产队准备砍伐,黄姓群众用劈柴换下,才得以保护下来。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3 来源:

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汤池镇城冲小学,树高22米,胸围4米,冠幅平均17.5米,估测树龄在550年以上。银杏又称公孙树,群众称白果,叶片呈扇形,花期极短暂,一般不被人所见,结椭圆形果实,果仁可食可入药,木材致密,为雕刻上等材料。银杏是我国特产,弥足珍贵,为国家保护树种。

又:位于汤池镇金盆村白果村民组,树高18米,胸围3.3米,冠幅约18.5平方米,估测树龄550年左右。白果村民组因树而得名。

又:位于汤池镇龙眠村汤庄村民组,树高19米,胸围3米,冠幅18平方米,估测树龄500年,长势旺盛。

又:位于庐镇乡杜祠村白果村民组,树高18米,胸围2.8米,冠幅9.5平方米,估测树龄450年,长势旺盛。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2 来源:
生长在舒城县城鼓楼街的薄壳山核桃树,系胡桃科山核桃属,原为北美洲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光绪二十七年(1901),美国传教士从大洋彼岸引进中国,种植于基督教堂院内。现树龄已满百年,树体直立向上,主干围2.62米,树高达25米,树冠近400平方米。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树姿优美,不仅是县城树王,而且是与美洲人民的友谊象征。它得到历届政府和人民的精心爱护。建国初,舒城县人民政府就挂出了“稀有树种,应于保护”公示牌;在经济建设热潮中,县纺织厂扩建车间、鼓楼街道拓宽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等工程,虽与大树有争地矛盾,但都能自觉让路,好让这棵异国他乡的树种在神州长存。 【详情】
时间:2007-07-25 15:01 来源:

苦读庵位于舒城南港镇缸窑村境内的双峰山。清康熙年间,邑人为纪念胡永亨而立此庙。胡永亨,字肇美,号鹿起,今安徽舒城县人,祖居松林岗。父胡守恒,明崇祯进士,翰林院编修,死难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胡永亨小时家境贫寒,常以糠菜度日,在其叔父胡应化的帮助下,入附近双峰山胡氏祠私塾读书。他从小聪明过人,胸怀大志,仿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刻苦攻读,熟读四书五经,学有所成,于康熙九年中进士,入翰林,钦命江西乡试主考,迁户部郎中,广东按察司佥事并兵备道,官居三品。胡永亨为官清正廉明,断奇案,平冤狱,息讼安民;为民请命,救济饥民,深获士民爱戴,他的生平事迹也永载史册。“苦读庵”的建筑现已不复存在,但胡永亨刻苦读书的精神,受到了后世诸多学子的敬仰。苦读庵遗址一直被人们视为膜拜前贤的圣地。

【详情】
时间:2007-07-25 11:05 来源:

璇渊馆是李公麟退隐舒城后所建的一处乡村别业。它位于今县城东郊七星村境内,距原城东李氏老宅约两华里。

《舆地纪胜》有“璇渊馆在城内,元符间李公麟建,自为记”的记述。但《安徽通志》记载为:“璇渊作璇源,今县东里许有七星塘,一水萦洄,中有墩阜,即古璇渊馆”。《续修舒城县志》认为:“二者非指一地”。

1985年,县文物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按近年来对县城古井遗址与墓葬分布的资料分析,宋代县城应在今县城东南部,明末清初开始向西北延伸。《舆地纪胜》成书于南宋,而《安徽通志》编纂于清代后期。二者所指实为一地,即今城东七星村之七星塘。经实地踏查,杭北干渠穿流东郊,七星塘已废,但在原塘中高阜及其周围仍存有大量的残砖碎瓦和陶瓷片。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实物的遗存,确认璇渊馆遗址,并加以保护。

【详情】
时间:2007-07-25 11:04 来源:

春秋山在县城西南10公里,峰上原有南岳行祠,是舒城县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南有春秋寺,宋代画家李公麟在此有读书堂,又因常涤砚于附近的池中,故名洗墨池。

春秋山地处古龙舒水(今杭埠河)畔,山青水秀,粮丰林茂,幽静安祥,是李公麟向往的地方。他致仕退隐舒城后,常往来春秋、龙眠之间,对这里的山水泉石情有独钟,创作了《春秋山庄四时乐》诗作和《乡村田乐图》等绘画作品。后世文人有慕名而来者面对胜迹,抒发对这位前贤的崇敬之情,写出了大量诗篇,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读书堂毁于何时,已无从考查了,不过人们从萋迷的春秋寺(半庵子)遗址中,还可追踪一些信息。洗墨池今尚存,那绿树野花掩映中的一泓池水,长年不枯。静坐池边,萧萧凤尾,潺潺山泉,仿佛在诉说一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古代画家的故事。

附录:

洗 墨 池

(明)顾 琛

一泓(1)碧水氵互寒(2)漪(3),云是公麟洗墨池。

只与居人供笔砚,肯为行客鉴须眉。

辽东鹤去归华表,池底龙眠护葛陂(4)。

留得遗基邻古寺,老僧指点索题诗。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顾琛,浙江于潜人。明永乐初任舒城教谕,工于诗,县志收入名宦。

(1)泓:音hǒng,清澈貌。

(2)氵互寒,氵互,音hù,氵互寒,即严寒冻闭的景象。

(3)漪:微波岸边。这里指岸边。

(4)辽东鹤去归华表,池底龙眠护葛陂:葛陂在今河南新蔡县北辽水左迤。此处借道家传说,东汉汝南人费长房投杖于此,杖化为龙的典故,比喻李公麟致仕归隐一事。

登春秋绝顶

(明)鲍 捷

道出城南廿里余,峰蛮垒处隐禅居(1)。

因从老衲询遗迹,云是公麟此诗书。

抚石已无龙气沸,临池尚有墨花潴(2)。

台荒凤去伤今古,斜日昏鸦集敝庐(3)。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鲍捷,庐州舒城人。明宏治时,为赵州州判。

注:

(1)禅居:指寺院。

(2)潴:zhū,(水)积聚。

(3)敝庐:破旧住房。有时指自住房,谦词。

【详情】
时间:2007-07-25 11:02 来源:

龙眠山因山势蜿蜒起伏,状若龙之舒展,故名。宋代画家李公麟,致仕隐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明翰林学士宋濂在《题李伯时山庄图后》说:“元符三年庚辰,伯时既归老,肆意龙眠山岩壑间,素善画以写其徜徉之趣。然其所自序云:‘元丰纪号,岁在丁巳,月在涂,即买山于龙眠,以基以堂’。”按此推算,李公麟大约于宋元丰丁巳(1077)左右建龙眠山庄,自绘《山庄图》。苏轼为之跋,视为国宝。

龙眠山自古以来为舒、桐分水界山,南为桐城县,北属舒城县。龙眠山庄故址曾有不同说法,一说在桐城县界,但据《庐州府志》记载:“龙眠山,舒南八十里……山阴有龙眠寨,有泉可近千人屯。邑人李公麟隐此。”今考龙眠寨在龙眠山北城冲境内。1984年舒城县文物管理所宋象乾等赴现场调查,曾于龙眠寨“天鹅抱蛋”处,发现水井遗迹并在附近采集到宋代瓷器及砖瓦残片,疑为龙眠山庄故址所在地,未知孰是,有待进一步考查。

附录:

书李伯时山庄图后

(宋)苏 轼

或曰:“龙眠居士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遇山中渔樵、隐逸,不名而识其人,此岂强记不忘者乎?”曰:“非也。”画日者常疑饼,非忘日也。醉中不以鼻饮,梦中不以趾捉,天机之所合,不强而自记也。居士之在山也,不留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吾尝见居士作《华严相》,皆以意造,而与佛合。佛菩萨言之,居士画之,若出一人,况自画其所见者乎?

选自《东坡集》卷二十三。[1] [2] [3] 【详情】

时间:2007-07-25 11:01 来源:

舒城县西南25公里枫香树之文家冲,是文氏宗族聚落地。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淙淙,山花烂漫,四季飘香。据典籍记载,文翁庄旧址就在这里。历经三百七十多年的“文氏宗祠”石刻匾额保存完好。

文翁,名党,字仲翁(前156—101)。西汉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汉景帝末任蜀郡守,为开发四川,学习中原文化,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蜀人学习,在成都开办学堂,名文翁石室,即今成都第一中学。历史上的司马相如、近现代的何其芳和郭沫若即就读于此。文翁终于蜀,吏民为之立祠,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附录:

文翁传

(汉)班固

文翁,庐江舒(1)人也。少好学,通《春秋》(2),以郡县吏察举(3)。景帝末,为蜀郡守。

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4),有蛮夷风(5),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6),遣诣京师,受业博士(7),或学律令。减省少府(8)用度,买刀布蜀物赍(9)计吏,以遗(10)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11),用次(12)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13)於成都市中,招下县(14)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吏,次为孝弟力田(15)。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16)受事。每出行县,盖从学官诸生明经(17)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18)。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19),文翁之化也。

选自《汉书·循吏传》。

作者班固,字孟坚,继承父志,完成《汉书》编撰。

注:

(1)舒:即当时庐江郡舒县。文翁故里在今舒城县西汤池镇文家冲。

(2)通《春秋》:通晓《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修定而成的历史著作。

(3)察举:考查推荐。

(4)辟陋:荒辟而落后。

(5)蛮夷风:粗俗、野蛮风气。蛮夷:古代称南方各族为蛮夷,也用以称边远的少数民族。

(6)饬厉:告诫、勉励,即教育。饬(zhi)同“敕”。

(7)博士:古代官名。专指一艺的官职名。

(8)少府:指官府。

(9)赍:(音ji),带着。

(10)遗:(音wei),赠送。

(11)右职:高职位。古代职位有以右为尊。

(12)用次:依次序排列择优录用。

(13)学官:学之官舍。现今成都市石室中学是我国历史上校历最长的学校。它的创设者是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历史上的司马相如及近现代的郭沫若、何其芳、李健吾和李一氓等文化名人都在文翁石室学习过。

(14)下县:四邻之县,非郡治所管辖的邻县。

(15)考弟力田:地方基层官名。

(16)便坐:副座。

(17)明经:通晓经义。

(18)闺阁:内中小门。

(19)文雅:有礼貌,讲文明。[1] [2]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57 来源:

李公麟墓在舒城城关镇舒东村大溪河南岸。这里前推春秋山,背靠石岗,右牵西山,左控巢湖,算是一处风水宝地了。

李公麟于宋元符三年(1100),因病致仕,隐退舒城老家,崇宁五年病逝,享年57岁。死后葬于城东南五里的盘石圩。蔡天启攵撰写墓言志铭。《舆地纪胜》、《大清一统志》、《安徽通志》和《舒城县志》都有这样的记载。《舒城李氏宗谱》记述得更为详细,并绘有《公麟公坟图》。

盘石圩就是今舒东村大溪河,这里原为李氏族居地。据当地老人介绍,过去每年“清明”,李姓家族的人都要来烧纸祭祖,“大寒”前后李姓家族青壮男子还得挑土上坟。于是封土堆越堆越高大,被称为大楼墩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平冈造田,封土墩被削平。八十年代末,在舒东小学改貌扩建中,群众曾发现刻有“李公”、“南五里”等墓碑残块,可惜也被丢失。李公麟这位伟大画家的陵墓被夷为平地,这不能说不是历史遗憾!

附录:

李公麟传

(元)脱 脱等

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第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用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

绍圣末,朝廷得玉玺,下礼部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雕法中绝。此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归老,肆意于龙眠山岩岩壑间。雅善画,自作《山庄图》,为世宝。传写人物尤精,识者以为顾凯之,张僧繇之亚。襟度超轶,名士交誉之。黄庭坚谓其风流不减古人。然因画为累,故世但以艺传云。

选自《宋史·李公麟传》。

李 公 麟

(南宋)王称

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也。举进士,用陆佃荐为删定官,又有御史荐为检法官。公麟博学好古,多识奇字。绍圣五年,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以谓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其书以龙蛇鸟鱼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真秦李斯所为也。议是定。

公麟能行草书,善画,尤工人物。人以比顾陆云。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归老,肆意于泉石间,作《龙眠山庄图》,为世所宝藏。其为文清婉,工于诗,而一时多所称誉焉。

选自《东都事略·李公麟》。

作者王称,南宋人,官至承议郎权知龙州军州,兼管内助农事。管界讼边都巡检使借紫臣。

《东都事略》,王称撰。一百三十卷。称父赏曾为实录修撰。称承其家学,博采北宋史略,辑成此书。叙北宋九朝之事,起太祖建隆,至钦宗靖康,分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录八。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7 来源:

李公麟墓在舒城城关镇舒东村大溪河南岸。这里前推春秋山,背靠石岗,右牵西山,左控巢湖,算是一处风水宝地了。

李公麟于宋元符三年(1100),因病致仕,隐退舒城老家,崇宁五年病逝,享年57岁。死后葬于城东南五里的盘石圩。蔡天启攵撰写墓言志铭。《舆地纪胜》、《大清一统志》、《安徽通志》和《舒城县志》都有这样的记载。《舒城李氏宗谱》记述得更为详细,并绘有《公麟公坟图》。

盘石圩就是今舒东村大溪河,这里原为李氏族居地。据当地老人介绍,过去每年“清明”,李姓家族的人都要来烧纸祭祖,“大寒”前后李姓家族青壮男子还得挑土上坟。于是封土堆越堆越高大,被称为大楼墩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平冈造田,封土墩被削平。八十年代末,在舒东小学改貌扩建中,群众曾发现刻有“李公”、“南五里”等墓碑残块,可惜也被丢失。李公麟这位伟大画家的陵墓被夷为平地,这不能说不是历史遗憾!

附录:

李公麟传

(元)脱 脱等

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第进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用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

绍圣末,朝廷得玉玺,下礼部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雕法中绝。此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归老,肆意于龙眠山岩岩壑间。雅善画,自作《山庄图》,为世宝。传写人物尤精,识者以为顾凯之,张僧繇之亚。襟度超轶,名士交誉之。黄庭坚谓其风流不减古人。然因画为累,故世但以艺传云。

选自《宋史·李公麟传》。

李 公 麟

(南宋)王称

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也。举进士,用陆佃荐为删定官,又有御史荐为检法官。公麟博学好古,多识奇字。绍圣五年,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以谓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其书以龙蛇鸟鱼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真秦李斯所为也。议是定。

公麟能行草书,善画,尤工人物。人以比顾陆云。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归老,肆意于泉石间,作《龙眠山庄图》,为世所宝藏。其为文清婉,工于诗,而一时多所称誉焉。

选自《东都事略·李公麟》。

作者王称,南宋人,官至承议郎权知龙州军州,兼管内助农事。管界讼边都巡检使借紫臣。

《东都事略》,王称撰。一百三十卷。称父赏曾为实录修撰。称承其家学,博采北宋史略,辑成此书。叙北宋九朝之事,起太祖建隆,至钦宗靖康,分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录八。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7 来源:

位于南港镇落凤岗村的北风岭,原为古墓葬密集地。1976年春,在平岗造田中挖毁古墓18座,出土文物大部分散失。根据文物部门追回的漆器、铜器、陶器和钱币等文物分析,具有从西汉至东汉时期特征。由此,这里应为汉墓群。

1984年11月,县政府正式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尚存的多座汉墓加以保护。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5 来源:

位于南港镇落凤岗村的北风岭,原为古墓葬密集地。1976年春,在平岗造田中挖毁古墓18座,出土文物大部分散失。根据文物部门追回的漆器、铜器、陶器和钱币等文物分析,具有从西汉至东汉时期特征。由此,这里应为汉墓群。

1984年11月,县政府正式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尚存的多座汉墓加以保护。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5 来源:

战国楚墓群,位于柏林乡杨店村境内,舒(城)六(安)公路东侧,北距丰乐河3.5公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开挖杭北干渠马场支渠时,沿线挖出木椁墓多座,出土的大批文物或遭破坏或散失民间。其中经文物部门抢救性清理的三座木椁墓,出土器物75件,其中铜鼎、铜壶、铜都有铭文,另外还有金扣漆蝣怪噗盒、夹彳宁胎漆耳杯、玉瑗、玉角隽、玉环等。墓葬形制和器物及铭文,都具有楚文化的明显特征。

舒城,春秋属舒国,史称“群舒”,后亡于楚,归楚境。战国晚期,楚都徙寿春,楚文化对舒影响很大。此处可能为某宗族墓地。1984年,县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尚未被破坏的古墓葬加以保护。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5 来源:

战国楚墓群,位于柏林乡杨店村境内,舒(城)六(安)公路东侧,北距丰乐河3.5公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开挖杭北干渠马场支渠时,沿线挖出木椁墓多座,出土的大批文物或遭破坏或散失民间。其中经文物部门抢救性清理的三座木椁墓,出土器物75件,其中铜鼎、铜壶、铜都有铭文,另外还有金扣漆蝣怪噗盒、夹彳宁胎漆耳杯、玉瑗、玉角隽、玉环等。墓葬形制和器物及铭文,都具有楚文化的明显特征。

舒城,春秋属舒国,史称“群舒”,后亡于楚,归楚境。战国晚期,楚都徙寿春,楚文化对舒影响很大。此处可能为某宗族墓地。1984年,县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尚未被破坏的古墓葬加以保护。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5 来源:

金鸡墩古墓群位于城关镇西郊三里村,是一处南临河流的高台地,为古文化遗址。因金墩砖瓦厂取土,先后暴露古墓葬多处。1973年12月29日出土春秋时期青铜牺鼎、、齿纹鼎、铉鼎等具有舒国地方特色的文物。其中牺鼎造型精美,纹饰流畅。著名考古专家、原中山大学商承祚教授称赞:“造型瑰玮,向未之见,信近代之奇珍,国家之宝藏。”并赋诗法书:

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形盆口邈难追。

横铉遗制真难偶,拍案惊看振世奇。

附录:

金鸡古墩

(明)帅允升

百丈危墩(1)欲插天,金鸡唱晓说当年。

警回客枕思乡梦(2),唤起渔家放钓船。

旧事荒唐(3)述野水,遗基苍莽带寒烟。

却思解舞刘琨(4)远,慨古临风咏数联(5)。

选自嘉庆《舒城县志·艺文》。作者帅允升生平见前文。

注:

(1)危墩:高耸的墩子。

(2)警回句:他乡游子寄宿此地,忽然被金鸡报晓惊醒;渔家同时被唤醒,把渔船放进鱼区。

(3)荒唐:这里指没法讲清的往事。

(4)解舞刘琨:解舞,即解衣舞剑;刘琨:西晋名将、诗人。早年生活放荡,后成爱国者。曾有“闻鸡起舞”的故事为后人称赞。

(5)数联:这里指律诗。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4 来源:

金鸡墩古墓群位于城关镇西郊三里村,是一处南临河流的高台地,为古文化遗址。因金墩砖瓦厂取土,先后暴露古墓葬多处。1973年12月29日出土春秋时期青铜牺鼎、、齿纹鼎、铉鼎等具有舒国地方特色的文物。其中牺鼎造型精美,纹饰流畅。著名考古专家、原中山大学商承祚教授称赞:“造型瑰玮,向未之见,信近代之奇珍,国家之宝藏。”并赋诗法书:

莫道春秋舒国小,牛形盆口邈难追。

横铉遗制真难偶,拍案惊看振世奇。

附录:

金鸡古墩

(明)帅允升

百丈危墩(1)欲插天,金鸡唱晓说当年。

警回客枕思乡梦(2),唤起渔家放钓船。

旧事荒唐(3)述野水,遗基苍莽带寒烟。

却思解舞刘琨(4)远,慨古临风咏数联(5)。

选自嘉庆《舒城县志·艺文》。作者帅允升生平见前文。

注:

(1)危墩:高耸的墩子。

(2)警回句:他乡游子寄宿此地,忽然被金鸡报晓惊醒;渔家同时被唤醒,把渔船放进鱼区。

(3)荒唐:这里指没法讲清的往事。

(4)解舞刘琨:解舞,即解衣舞剑;刘琨:西晋名将、诗人。早年生活放荡,后成爱国者。曾有“闻鸡起舞”的故事为后人称赞。

(5)数联:这里指律诗。

【详情】
时间:2007-07-25 10:44 来源:

九里墩春秋墓位于舒城县城东4公里,杭埠河北岸九墩村。墓地面积6800平方米,封土堆高10米,当地群众称为九女墩。1980年9月,村办窑厂在取土中将封土夷平,发现古墓葬一座,由省、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清理。该墓葬为土坑、竖穴,东西长8.60、南北宽4.44米,底距地表2.7米,根据盗洞分析,先后两次被盗,随葬品已残缺不全。经清理出土器物183件,包括: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陶器等,青铜器占170件。这些青铜器造型优美、制作精细。其中建鼓座直径80、高29厘米,重47公斤,两对称虎头及四相绕龙饰盘在上面,造型奇特,上下 有铭文150个,是安徽省首次出土,为研究舒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56 来源:

九里墩春秋墓位于舒城县城东4公里,杭埠河北岸九墩村。墓地面积6800平方米,封土堆高10米,当地群众称为九女墩。1980年9月,村办窑厂在取土中将封土夷平,发现古墓葬一座,由省、县文物部门联合进行清理。该墓葬为土坑、竖穴,东西长8.60、南北宽4.44米,底距地表2.7米,根据盗洞分析,先后两次被盗,随葬品已残缺不全。经清理出土器物183件,包括: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陶器等,青铜器占170件。这些青铜器造型优美、制作精细。其中建鼓座直径80、高29厘米,重47公斤,两对称虎头及四相绕龙饰盘在上面,造型奇特,上下 有铭文150个,是安徽省首次出土,为研究舒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56 来源:

亚夫城位于南港镇前进村,距县城南9公里处。现存城址,东西城垣长420米,南北城垣长300米,四道城门残存可见。东垣残高5米,基宽27米,顶宽14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城址内现有水塘两口,余皆为水田,西北城垣上为松树林。城址西为睡虎地松树林。

据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周亚夫尝领兵至此”,“筑东西二城,作为屯兵之用。”现存古城址一处,另一城址尚未发现。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55 来源:

石城又称石家城、羊舌城、羊石城,位于桃溪镇金圩村,南距县城9公里。县志称:今县北十五里,有石家城,或其城址。古城址东西长533米,南北长546米,略呈正方形。四周残存城墙埂,外有护城河遗迹。南城门址尚存,残垣高3.5米,基宽18米,顶宽12.5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城址内东北角曾发现汉代砖墓,地表采集到印纹红陶片等遗物。据清光绪县志记载,此处当舒城达寿州官道旁,南宋初曾为屯兵戍所。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54 来源:

余家城又称余城,位于柏林乡秦家桥村,舒(城关)张(张母桥)路由东北向西南穿越而过。城址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950米。四周城垣断续残存。南城垣残高2.6米,基宽18.5米,顶宽8.8米,为夯土筑成。城内有民居数处,食余为水田。1985年文物普查中,曾于城址内发现汉代筒瓦及陶器残片。

据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清雍正年间,邑人余廷俊构宅城隅,掘一碑甚古,略谓:‘梁天监时,汝阴皋城多盗,有米璜者官晋司户,晋亡弃职归里,合米、廖、匡、郁、邵六姓筑城,保障云云’。”今城址内仍居余姓多户,乃称余廷俊后裔。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52 来源:

花城又称花园城、竹子市,位于舒城柏林乡花城村境内,舒(城)六(安)公路之西侧。城址为正方形,长宽各1000米,有对称的四道城门遗迹。城外有护城河,周边为平原。西城垣残高约2.2米,基宽13.8米,顶宽9.8米,为夯土筑成;东、南、北三面城垣均高于地面1.5米以上,已被复垦为耕地。城址内现为水稻田,有民居数处。其东南角有一高地,俗称狮子地,上有聚落遗迹,原有六口水井,现已平毁。高地处挖土尺余,可见石板路。狮子地北有一高约10米土墩,俗称大古墩。

据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此处在舒城达六安州官道旁,为宋代之前建。南宋初曾为屯兵戍守之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安徽省文物局专家组经实地调查,发现城址内有大量鼎、鬲等器物和砖瓦残片遗存,具有西周时期特征,确定此处最早应为周代城址。1998年5月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51 来源:

周瑜城所在地,原为古龙舒水(今杭埠河)北岸一新石器时期遗址的丘岗上,位于今干汊河镇瑜城村境内,南500米为杭埠河,北1公里为舒城去晓天方向公路。据史籍记载:东汉后期,江北士族周氏在此筑城。初平元年(190),周瑜在此处接待孙策母子,并“登堂拜母”,与孙策结为异姓兄弟。后,周瑜随孙氏征战,佐定江东,建立东吴政权,成为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军事统帅。虽历经一千八百多年,古城垣尚存,四门可见,后人称周瑜城。城址占地140亩,为正方形,长宽 约300米,高8.5米。城内西南有一高台地,传为当年“南大宅”房基地。原为净梵寺,建于明代,毁于民国期间。解放后建有瑜城村小学,现已迁走。城址四周原有护城河,现成浅滩稻田、柳林、竹园,南有临水峭岩称为“小赤壁”。其西北方向原有呈鼎足之势的三个土墩曰:练三墩,传为周瑜练兵牧马处,古称“牧马旧市”,为古舒城八景之一。

附录:

周 瑜 传

(晋)陈寿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1)也。从祖父(2)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3)。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阳(4)太守,瑜往省(5)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6),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7)也。”遂以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8),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9)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10),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首,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还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都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较胜负于船楫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迂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驻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11)。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12)。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1] [2] [3] [4]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49 来源:

重建龙津桥碑原有两方。其一:由光绪戊戌知县肖仁丙所撰,甲辰(1904)勒石,为《重建舒城南门龙津桥碑记》碑:其二:由邑人张大年、王时之于宣统元年敬书勒石的《重修龙津桥碑记》碑。两方碑刻立于龙津桥南端桥亭上,因连年战火,桥亭倒圯,“肖碑”被毁不存。“张碑”亦弃于旷野,后被邑人砌于南桥头的民宅墙上。此碑为青石凿成,长约120、宽约70厘米,正楷阴刻,直行左行,其中除部分字迹浸沥严重外,余下皆能辨识。以上两碑碑文,前者收录于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后者由县文物管理所抄录保存。

附录:

重修龙津桥碑记

(残文)

出熙春门,行半里许,大河前横,齐民环居两岸。商旅往来,肩摩毂击,訇訇殷殷,日夜声不绝……其详不可考,国初毁于兵。相传为石垛十三行者也。间尝按图经寻遗址,犹穆然,想见明国……樯直达城,堙交通之便,非氵堇关风水之利也。辛丑岁,湘乡萧公来守是邦,集邑绅于庭议,规……元以为之倡,属典史林君燮斋,王君分任收捐、督工之事。未几,萧公卸篆去,林君亦以事罢,……乡里收捐款。冲犯霜露,泥泞没马胫,不稍辍,卒以数年竣其事。固原于舒之好义者,多而亦……谋刊其于石,作亭覆之,榜曰龙津,仍古制也。是役也,除王君独捐建亭费外,其用大洋……年告成,于三十二年而建亭勒石,则宣统纪元岁也。始事诸君乐捐姓氏,例得备书之,以谂……人总载,另有水牌逐一开明,以不掩人善,云尔。

邑人张大年谨

邑人王时之敬书

大清宣统元年岁次暑维作亚如月上浣吉日建立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41 来源:

闸门碑原嵌在庐镇老街北闸门墙上。碑长86、宽61、厚12厘米,汉白玉石质。碑面为阴刻正楷字,上方右行“修闸碑记”四字,下方为碑记全文。其中除个别字迹损沥不显外,基本清晰能辨。正文对庐镇关之得名和立碑的意图作了概括叙述。附录为捐款建闸人的名单和银数。后书勒石时间与立碑者的姓名。闸门毁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闸门碑散失于民间,现已征集收藏于庐镇乡政府办公室。

附录:

修闸碑记

硖口似关,居民聚焉。因本府之名故称之为庐镇也。备闸防守城郭,乡民皆然。但我等萍水相逢,俯仰一世,每聚谈之,余切思禁夜之计□□,是以纠合通镇商议,提防宵小,在此□□之。方即捐资起造,不日成工。所有各乐输银数名目,勒石永垂不朽。云□。(略)

大清道光贰年岁次壬午孟旦□□□敬立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37 来源:

自生石碑位于万佛山主峰老佛顶西南侧的丹顶峰上,舒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碑高150、宽70、厚约10厘米,花岗岩石质,根连山体岩石,自然生成,兀立于舒、潜两县分水线地表,故名。碑帽系人工装饰。碑上方横行阳刻“字为至宝”四字,碑面竖行:“字器宝塔/自生石碑/光绪乙己年仲夏月立”,阳刻正楷,端庄秀丽。因受风雨剥蚀,字体有些斑驳,但仍清晰可见。石碑周边皆为粗砂斜坡,无植被,距碑东南5米外,有巨石堆生,石隙间有松树数株,枝木牙盘曲,针叶翠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结合,甚为难得。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35 来源:
王家圩禁碑,原立于舒城县东乡王家圩,即今杭埠镇五星村境内。2004年9月发现,现有杭埠镇文化站保管。此碑两块,以青石凿成,形制大小相等。一块(MI)刻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115、宽60、厚约8厘米。正面碑文字迹损沥严重,无法辨识。一块(M2)刻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月初十日,长115、宽60、厚8厘米。正面为楷书阴刻,右行横额“王家圩禁碑”五字,正文直行左行225字。其内容为圩内田亩用水定例及禁止侵害农田作物的公约。此碑的发现为研究清代时期乡规民约提供了实物资料。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34 来源:

永禁科派驿草碑,原立于县治城隍庙(现文化广场北侧商业街中段)大门前,后因房屋易主,几经拆迁,遂弃置于该大院中。1984年县文物部门发现并予以保护,现藏于县文物管理所。碑高102、宽60、厚8厘米,青石凿成,上方横刻“永禁科派驿草碑记”八字,正文系直写阴刻楷书,除个别字损沥难辨外,其余字迹完好清晰。落款为:“钦加运同衔升用直隶州知州舒城县正堂周“,立于”同治十三年五月初八日“。经核对与《续修舒城县志》(清光绪丁未)所载《永禁苛派驿草碑记》的内容吻合无讹。

当时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其后又苛派驿草之弊”,农民不堪重负。清同治十三年,里人李廷藻上呈太守李炳涛。邑令周岩为平民怨,遂立此碑。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33 来源:

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9月舒城城关镇梅山北路工地三号宋墓出土。长方形,长17.5、宽11厘米,抄手式,砚底由高到低。墨池内饰旋状纹浮雕。石质细腻,色泽纯正,制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端砚中之精品。为研究宋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证资料。舒席奖牌舒席奖牌是1979年于城关税务所基建工地出土。为舒席参加清宣统二年物产会所荣获。舒席为舒城县著名手工艺品,明天顺年间,作为特产入贡,英宗赐“顶山奇竹,龙舒贡席”称号。从此,名闻遐迩,畅销国内外。在国外参加过“巴拿马赛会”、“芝加哥赛会”,在国内参加过上海、杭州等博览会。历次均获得奖状、奖牌,可惜在抗日战争中大多散失。宣统二年物产会奖牌,为圆形银质,直径6.7厘米,正面铸双龙戏珠花纹,小篆环书“南洋大臣颁发宣统二年物产会奖牌”字样。背面铸一手持斧钺的武士,立于地球上,右上方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经与原舒席得奖人张虎臣之子张应斌查证,确认为舒席所获奖牌。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9 来源:

国家二级文物。1996年2月,舒城城关凤池苑小区工地二号宋墓出土。直径15.3厘米,亚字形,圆钮,内区满饰连钱纹,每一钱纹内有一小花,外区有散点式连珠纹,素缘。通体银白色,为同类铜镜之精品。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8 来源:

陶武士俑,1979年5月于舒城县煤建公司基建工地宋墓出土,为泥质红陶烧制。俑高14.7厘米。雕刻精致,线条流畅,人物面部丰满,有唐代艺术风格。武士戴头盔,全身披甲,双手握有武器。此件为研究宋武士盔甲服饰提供资料,也是不可多得的宋代雕刻艺术品。现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8 来源:

1978年2月出土于舒城县柏林乡杨店村1号战国墓。舒地战国时属楚,此壶具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铜质,呈青褐色,高29.5、腹围64.5、口径9.6、底径13厘米,重2660克;无盖,口微侈,鼓腹,圈足外撇,肩上有两个对称的兽首衔环,腹部有三道凹弦纹,颈部围以尖端向上的三角纹,内填云雷纹,自肩部到圈足围以四条带状三角,内填云雷纹,颈部有2刻划铭文。1994年5月,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7 来源:

1978年2月于舒城县柏林乡杨店村二号楚墓出土。高30.2、腹围69、口径10.5、底径13.7厘米,重2970克。素面,侈口内折沿,圆颈,广平肩,鼓腹,肩上有两对称兽首衔环,腹有三道凹弦纹,颈部细刻铭文两组共10个字。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楚文化提供实物资料,也是舒城古代文明的重要证据。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6 来源:

建鼓座,现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为安徽省11件国宝级文物之一。1980年9月,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春秋墓出土。该件为圆形铜圈,重47公斤,外围铺首衔环四个,两个对称的虎头及四条相绕的龙饰盘于上方。虎头方眼大耳,作张口吼状,造型生动逼真。周围及龙身均饰蟠螭纹。外圈上下各铸铭文,上圈98字,下圈52字。此件及其它同时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春秋末期,舒、蔡两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互相影响,为研究群舒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铜1978年2月出土于舒城县柏林乡杨店村战国楚墓。铜质,呈淡褐色,口近方形长25宽9.5、底长14宽10厘米,重630克。前有流槽,后有铺首衔环,平底,流槽内刻划五字铭文,反映楚蔡之间的联系。1994年6月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6 来源:

1957年12月,城关镇金鸡墩窑厂春秋墓出土牺鼎一件;翌年10月,原古城乡东风村凤凰嘴(今属城关镇凤池苑小区)春秋墓出土牺鼎一件。以上两件器物形制基本相同,外型似一动物,形态生动,制作精致。有盖,附耳、鼓腹圜底,蹄足两侧各有一双线旋涡纹。环绕腹部为一带状曲窃纹。据权威专家提出,牺鼎是可能存在的“舒文化”典型器物,历史研究价值很大。现分别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安徽寿县博物馆收藏。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5 来源:

1984年3月15日,原古城乡(今属城关镇)金墩村出土青铜酒器爵与觚各一件,经专家鉴定此两件均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其器形庄重,纹饰精美。铜爵柱上铭文为“父辛”二字,袢内壁为徽号。铭文字体方整,笔划粗壮有力,具有西周早期风格。器物上以云雷纹衬底并饰有饕餮纹。爵、觚的出土,为研究舒早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详情】
时间:2007-07-25 08:14 来源:

汪氏祠堂位于县西南汤池镇,是汤池老街内较有代表性的一处清代建筑。据现存的修建碑记载,该建筑始创于清同治六年(1867),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七年历史。

汪氏祠堂是舒城汪姓宗祠,原为前后两进和东西包厢。现存后进五间正堂,保存完好,青砖灰瓦硬山顶,两侧砌有防火墙。屋架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的木结构,内中每根檩均用半拱承接,稳固美观;堂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有《对奕图》、《出行图》等人物故事和祥瑞动物、翎毛花卉图案,极具徽派建筑的特色。

祠堂依山近水,凝重大方,与周围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和谐天成。祠堂门前有人工修筑的月牙塘,卵石砌坡,岸柳垂丝,山泉引水,长年丰盈。山乡古祠,风气完密,实属难能可贵。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31 来源:

唐家大宅院位于舒城县庐镇乡唐岭,为清代嘉庆年间桐城商人唐礼宽斥资兴建。宅院座东朝西,占地24亩。青砖瓦房四十九间,构成四进五院六出的格局。屏门格扇,雕花游廊,铺砖通道,条石台阶,美伦美奂;院内花坛,梅兰竹菊;院外松柏,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称得上是世外桃源了。历史沧桑二百年,走出这里已不下百十余口,老宅也显得古旧斑驳,但其格局仍未有多大变化。现今留住的八户人家,称起来已是唐礼宽的七代以下的子孙了,但公堂上方仍供奉孔子画像和祖宗牌位,还有《唐氏家谱》。逢年过节,合族欢庆,其乐融融。当然今天令唐氏子孙欣慰的不光是祖宗留下的这处老宅院,更有走出这里的一批又一批国家有用人才,而这些子孙们也难忘对老宅院的眷恋之情。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30 来源:

程氏祠位于舒城庐镇乡安菜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砖墙小瓦,翘脊飞檐,倚山临涧,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入正厅神堂(供奉祖宗牌位),左右两侧连祀房。戏楼位于祠堂门厅楼上层,侧面为两翼,擎楼排柱绕院之回廊。穿过前院,步阶而上入中厅。屏门格扇,米柱雕栏,凭栏可览山色。中厅地面同隔院戏楼之台平齐。此厅用于“清明”、“冬至”两节会筵,族长及族下翁公伯叔、大男侄孙分尊次序列坐观戏之地方。东西厢连戏台画廊为族下女眷赏戏之所。

戏楼为亭阁式建筑,后台阁即为祠堂门楼檐坊。戏台口面对正厅,四方八柱,斗拱翘角,台离地高5米,宽6.2米,铺板咬缝,髹漆光平。戏台三面敞开,前台深4.2米。木板屏风,弧楣雕门,曰“出将”、“入相”。后台与祀楼回廊连成一体。台顶中央彩绘“凤凰牡丹”图案,四隅勾云。连楼四角内外绘《四郎探母》、《水漫金山寺》等工笔戏画。戏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制作精良,风格统一。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29 来源:

褚氏祠堂位于舒城查湾乡禇河村,始建于康熙年间,前二次建成皆因故而毁。现存祠堂是第三次修建的,奠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落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距今二百多年。褚氏祠集清代中期徽派建筑艺术与江淮古民居特点为一身的古建筑。它是皖西地区现存完整的祠堂之一。祠堂座北朝南,依山临水,两进三开间及东西厢房。梁柱、屏门、隔扇、檐撑、穿斗均雕刻有卷草、曲云、挂狮、象鼻及人物故事,雕工精细,形象逼真、建筑高大宏伟,柱础形状各异,图案奔放,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2004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27 来源:

仁风亭位于舒城中学校园南端,背倚古朴凝重的南楼,面向碧波荡漾的锡杖泉,周植垂杨翠竹,环境幽雅,景色怡人。亭子为徽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方形基座,立柱担挑青灰小瓦歇山顶,飞檐翘角,下饰雕栏镂花,古朴庄严,典雅大方。门额悬匾,上书“仁风亭”三个大字。此亭系舒城中学第三届高中毕业生为纪念学校创始人王仁峰校长而捐资兴建,初为“仁峰亭”,王仁峰亲笔将其改为“仁风亭”。“仁者,德之出也”,先生欲以仁德之风,教化后辈,一字之改,可见先生谦逊品性与办学施教思想。

王仁峰(1886—1967),字霭吾,号晦释,舒城柏林乡人。清末同盟会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后四方奔走,为国育才,民国20年(1931)返回故里,创办舒城中学,首任校长,在职前后达十四年。他主政舒城中学期间,率先垂范,治校严谨,学风醇厚,仁风遐播。新中国成立后,王仁峰被选为舒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受聘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为追慕前贤,激励后人,舒城中学对仁风亭进行了维修,在保持原貌基础上,增刻王仁峰手迹和其它校友诗联于其上,让仁风流传永远。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17 来源:

周瑜桥因纪念三国名将周公瑾而命名。它位于城关镇中大街管理区与码头街管理区之间。按清光绪丁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周瑜桥在迎熏门外,一名南舒,下为片曹片责堰支流。雍正间,邑令陈守仁因修堰,并修此桥。”桥长十数米,花岗岩块石桥墩,勒石“周瑜桥”三字。石条铺设桥面,两旁有石护栏。铺设于桥面中间石条上有两道深车辙。这座石桥自雍正年间始,二百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城关老城区从中大至码头街的要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城建部门对此进行了拆建,石桥的原貌虽不复存在,但建成的新桥仍延用了“周瑜桥”的命名。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14 来源:

龙眠书院位于舒城县城东部,今飞霞公园内,与归来宅相毗邻。它始建于元代天历年间(1328—1330)。元翰林院学士揭傒斯在《龙眠书院记》中有这样的记述:“燮理溥化知舒城时,于邑东得李公伯时山庄故基,面向龙眠山建书院,以示不忘伯时之功;又苏文忠、黄文节二公尝过此处,故合祀于堂。”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说:后为东禅寺所并,书院久废。明弘治十二年(1499),主簿何雍“令寺僧尽退”,遂恢复龙眠书院,并募资重修。明吏部尚书秦民悦作《建龙眠书院记》,并勒石立碑备说其事。民国时期,这里为中山公园。后因毁于战火,变成废址和零星农田。建国初,被开辟成县示范农场。改革开放以后,按城市规划总体要求,建成飞霞公园。龙眠书院得以重建,并于书院内展出李公麟生平事迹和他的传世诗、画作品,供游人参观欣赏。

附录:

龙眠书院记

(元)揭傒斯

治民之道,使民知礼义而已。使民知礼义,先示其所尚而已。民知所尚,则知所向方哉。庐州舒城长燮理溥化(1),用湖广举,首取泰定丁卯四年第,得兹邑。首理学,政咸用其学以教导民。民始益知人之所以为贵,儒之所以为重,而复知所以养生而送死。

吾二年曰:民其可教乎。于是又治地邑东,得李公伯时龙眠山庄故基于东禅寺、舒王祠西,尝没于(2)寺者。据山川之会,想昔贤之游处,乃会其禄入,募工度功,作书院,以事先圣先师,以为出治立教之本。不悦目窬时,而成,凡殿堂、门庑、斋舍、庖库及李公之祠,为屋三十有六楹(3)。以其面龙眠之山,端严奇峻,能出云雨,膏泽(4)天下。榜之曰:龙眠书院。且示不忘李公之故。而邑贤者范凤瑞割田二百亩,以供祭养。既告成于庙,遂立之师,进诸生而教之。凡民有来观者,必劝之以学。是时,上既拨乱,集大命(5),兵革未息,饥疫未复。郡县长吏能以荒政(6)自任,且不足,遑(7)知礼义之教哉!而舒城劝分(8),则出粟之家,惟恐后民之强暴子弟,一有弗若,则父兄长老切责诟怒,惟恐见绝于长吏休休焉。方日(9)以兴学为事,舒之人卒无一人,流离转徙者。长吏岂独贤,民得其所以生者也。

舒著于春秋,故山有春秋之山;水有舒水。始入于吴,后并于楚。其民勇而好义,非独舒为然,楚之地皆然,故楚常为强国。最后宋室南迁,赖其民蔽遮江淮凡二百年,然当时学校之教,郁而不施。仁义之政,厄而不行。养生者,不得尽其欢;丧死者,不得究其礼,此非上之过,长吏之责也!今吾君既卑尔以贤长吏,一以诗书礼义觉尔民,民亦知所尚乎。若曰升其堂,陈其器,设其牲,齐而行,其典礼,如是而已。此事圣人之疏节也,非作书院意也。舒之人尚其勖哉!

李公名公麟,邑人。博学好古,举进士。历删定及检法,官未老致仕。苏文忠、黄文节二公,尝过其山庄,故合祀于堂之北。

是役也,建始于天历三年,落成于改元至顺。县学之明伦堂,亦其所建也。是岁冬十月朔记。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揭傒斯(1274—1344)。元龙兴富州人,字曼硕。早有文名,入翰林,累官至侍讲学士。时朝廷典册碑文,多出其手。曾与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有《揭文安全集》十四卷。

注:

(1)燮理溥化:蒙古进士,元泰定丁卯四年(1327),任舒城长(县哒噜噶齐)。在任期间,修学舍明伦堂和复建龙眠书院。

(2)没于寺:被寺庙(指东禅寺)占去。

(3)楹:读yíng,屋一间为一楹。

(4)膏泽:滋润。

(5)大命:帝王命令为大命。

(6)荒政:这里指推行救济饥荒的政令。

(7)不遑:不怠慢,不偷闲。

(8)劝分:劝说人们有无相济。

(9)方日:当时。

(10)勖:读xù,勉励。[1] [2]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10 来源:

归来宅位于舒城县城东部、206国道西侧,今飞霞公园内。按《天下名胜志》记载:“归来宅,李公麟归隐之所。遗址傍城,群山四合,古柏森然,在县治东城上。上有清心亭,下有放生池。”考宋代舒城县城规模较小,其中心在今县城西北部。城之东郊为李氏族居地。李公麟于宋元符三年(1100)致仕退归舒城,于老宅基重修故居,故名归来宅。苏轼、黄庭坚等人过此地时,曾与公麟咏诗作画,促膝交谈。苏轼有《题伯时旧宅图》传于世。

李公麟归隐舒城以后,常来往于春秋与龙眠之间,肆意山水林泉,直至宋崇宁五年(1106)病世。元代史学家揭傒斯在《龙眠书院记》中说:归来宅因“岁久没于寺”。即后来为东禅寺所并。

公元二十一世纪初,舒城县人民政府斥资兴建飞霞公园,按宋代民居风格重建归来宅,以纪念李公麟这位先贤。

附录:

题伯时旧宅(1)图

(宋)苏 轼

乐天(2)早退今安有,摩诘(3)长闲古亦无。

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穿看辋川图(4)。

近闻陶令(5)开三径(6),应许杨雄(7)借一区(8)。

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

选自《东坡集》。原题为《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宅图》。

作者苏轼(1036—1101),字子瞻。宋嘉佑二年进士。英宗时为直史馆。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自请出外,通判杭州,后贬谪黄州,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哲宗时召回,为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曾知登州、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中又被贬惠州、琼州,赦还,卒于途中常州。轼文章纵横奔放,诗飘逸不群,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亦有名。当时的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及李公麟等皆与之交游。他的作品为后人辑为《东坡全集》一百卷。

注:

(1)旧宅:即归来宅。

(2)乐天:即白居易,号乐天,唐诗人。他与苏轼有相似的遭遇,为轼所敬慕。

(3)摩诘:即王维,字摩诘。唐诗人,画家。

(4)辋川图:王维的画作。辋川,水名,流经终南山麓,宋之问建别墅于此,后归王维。维住了三十多年,并有《辋川图》画作。

(5)陶令:陶渊明,东晋人,曾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

(6)三径: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指陶渊明隐居的田园。

(7)杨雄:西汉文学家,长于辞赋。

(8)区:读音ōu,古量器名。如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四豆为区。

【详情】
时间:2007-07-24 16:03 来源:

舒城平田地处舒(城)、桐(城)、潜(山)、岳(西)四县交界,是大别山老革命根据地之一。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在历次浴血战斗中,无数先烈长眠在这块土地上。1967年3月,在当时平田人民公社党委倡导下,全公社人民捐献钱物,参加义务劳动,于境内双河村建成烈士墓,将散处各地的56名烈士遗骨,重新装殓迁葬于此。公墓分两层,第一层安葬的是在驼岭鸡笼涧战斗(1930年)、新华铁炉冲战斗(1931年8月)和小涧冲至板仑战斗(1933年)中牺牲的22位烈士;第二层安葬的是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这段时间牺牲的34名烈士。由于当时频繁的战斗环境,这些牺牲的烈士多为当地群众秘密掩埋,已无法知道他们的姓名。这座烈士公墓实际是一座无名英雄纪念碑。每年清明时节,周边学校的师生和当地群众都要前来祭扫凭吊这些为新中国诞生而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30 来源:

安菜烈士陵园位于舒城县庐镇乡安菜村陷田冲。合葬墓长8米、宽7米、高2米,收殓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二野四纵队在解放舒城、桐城、潜山、岳西等战斗中,先后牺牲的57名烈士遗骸。墓碑正面书写“革命烈士纪念碑”,左书“英名垂青史”,右书“忠魂看宏图”,背刻祁荣富等烈士姓名。1964年12月始建,1983年重修。陵园面积约2亩,园内栽植花草松柏,四周青山环绕,庄严肃穆。烈士长眠山谷,英风浩荡长存,是对今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29 来源:

毛泽东视察舒茶休息室

毛泽东视察舒茶休息室位于舒茶镇镇政府院内(原公社茶厂),为一处座西朝东的三间平房。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一行在由安庆至合肥途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在原公社茶厂俱乐部休息,稍后来到公社展览馆,看了公社远景规划模型和群众自制的制茶机械设备。在茶厂院内,毛泽东面对青冈岭上的零星茶树,挥手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花园。”毛泽东在舒茶停留四十分钟。1964年,公社按当年毛泽东休息室原样恢复。1978年,在休息室南侧又增建展览馆。1991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韦家大屋位于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1938年3月,新四军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等率领下,进驻舒城,司令部设在韦家大屋,政治部设在小四弯,后分别迁至华家老屋和钝斧庵,直至1939年2月奉命东进。1938年7月,四支队于舒桐交界的小关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300多名。四支队驻舒期间,支持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唤起民众投身抗日战争。1980年9月,县人民政府确认韦家大屋为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维修。1999年,六安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29 来源:

启德园林为台湾新竹市胡鹏飞投资创建。它位于舒城干汊河镇新窑和顺河两村结合部,距县城8公里。它是由县城去万佛湖风景区的第一道风景线。

园林工程自1997年春策划,5月份破土动工,经过两年的建设,园林初具规模。现已拥有香果树、鱼鳞木、宝华、玉兰等珍稀树木50多种;岁寒三友、丹桂檀香、松鹤延年等艺术盆景2000多株;各类奇花异草500余种。绿萌如盖,百鸟啁啾,花香四溢,四季如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启德园林融山水风光于一体,集南北园林之精华,构思精巧,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审美、爱美的情趣,而且也为改变我国农耕单一的传统模式提供一个良好范例。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12 来源:

启德园林为台湾新竹市胡鹏飞投资创建。它位于舒城干汊河镇新窑和顺河两村结合部,距县城8公里。它是由县城去万佛湖风景区的第一道风景线。

园林工程自1997年春策划,5月份破土动工,经过两年的建设,园林初具规模。现已拥有香果树、鱼鳞木、宝华、玉兰等珍稀树木50多种;岁寒三友、丹桂檀香、松鹤延年等艺术盆景2000多株;各类奇花异草500余种。绿萌如盖,百鸟啁啾,花香四溢,四季如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启德园林融山水风光于一体,集南北园林之精华,构思精巧,古色古香,引人入胜。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审美、爱美的情趣,而且也为改变我国农耕单一的传统模式提供一个良好范例。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12 来源:

飞霞公园位于县城古楼管理区,东邻206国道城关龙津路,西接文化广场和龙头塔,南北皆为商业和居民区。按《舒城县志》记载,这里原为宋代画家李公麟及其堂弟李德素老宅故址。古称“飞霞晚照”,为古舒城八景之一。

新时期以来,中共舒城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的意见,规划城市园林区,并斥资于1999年11月动工,历时一年零十个月,于2001年9月完工,建成了“飞霞公园”,占地100亩。

飞霞公园,设东、西两道大门,朝迎东升旭日,暮送夕照飞霞。收山水风光于一体,集南北古韵之精华。内有一阁二桥三井四亭横压中轴,北有归来宅和龙眠书院等仿古建筑,以展示先贤业绩与风范;南有根雕盆景供游人欣赏;东有儿童游乐园,西有游廊藤萝花卉;一泓清流萦绕其间。松、竹、梅、兰、桂构成园中园;草坪、照壁、拱桥、洞门组合。投身园中,既能满足你爱美、审美之情趣,又可激发你开拓创新之豪情。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极好环境。

附录:

飞霞晚照

(明)芒文缜

兵余(1)亭构尽成空,山水依然入望中。

落日回光归宿鸟,余霞散绮贯长虹。

龙眠(2)笔费经营思,羹颉(3)名传灌溉功。

几度登临乘晚眺,恍如身在赤城(4)东。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

(1)兵余:兵燹之后。

(2)龙眠:指李公麟。这里是李氏老宅故址。

(3)羹颉:指羹颉侯刘信。这里原有“三刘祠”。

(4)赤城:地名,东晋列国时,筑有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另一说,道教传说中山名。“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数,其山足丹。”(《初学记》八)这里是形容“飞霞晚照”无限风光。[1] [2] [3]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11 来源:

飞霞公园位于县城古楼管理区,东邻206国道城关龙津路,西接文化广场和龙头塔,南北皆为商业和居民区。按《舒城县志》记载,这里原为宋代画家李公麟及其堂弟李德素老宅故址。古称“飞霞晚照”,为古舒城八景之一。

新时期以来,中共舒城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的意见,规划城市园林区,并斥资于1999年11月动工,历时一年零十个月,于2001年9月完工,建成了“飞霞公园”,占地100亩。

飞霞公园,设东、西两道大门,朝迎东升旭日,暮送夕照飞霞。收山水风光于一体,集南北古韵之精华。内有一阁二桥三井四亭横压中轴,北有归来宅和龙眠书院等仿古建筑,以展示先贤业绩与风范;南有根雕盆景供游人欣赏;东有儿童游乐园,西有游廊藤萝花卉;一泓清流萦绕其间。松、竹、梅、兰、桂构成园中园;草坪、照壁、拱桥、洞门组合。投身园中,既能满足你爱美、审美之情趣,又可激发你开拓创新之豪情。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极好环境。

附录:

飞霞晚照

(明)芒文缜

兵余(1)亭构尽成空,山水依然入望中。

落日回光归宿鸟,余霞散绮贯长虹。

龙眠(2)笔费经营思,羹颉(3)名传灌溉功。

几度登临乘晚眺,恍如身在赤城(4)东。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

(1)兵余:兵燹之后。

(2)龙眠:指李公麟。这里是李氏老宅故址。

(3)羹颉:指羹颉侯刘信。这里原有“三刘祠”。

(4)赤城:地名,东晋列国时,筑有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另一说,道教传说中山名。“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数,其山足丹。”(《初学记》八)这里是形容“飞霞晚照”无限风光。[1] [2] [3] 【详情】

时间:2007-07-24 15:11 来源:

梅河镇又称中梅河,位于原杭埠河上游巴洋河与乌沙河汇合处上方,即今龙河口大坝对面水域。龙河口水库建成后,梅河镇沉入了水底。从此,人们只能从口碑和文字记载中追忆这座古镇的当年风貌了。

梅河镇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查,但根据史料记载,清代中期这里就设了晓天司,故有舒城第二县治之称。从这里沿官道北通六安,南至桐城,东去庐江,西达英、霍、潜、岳;顺水路可直下三河,经巢湖入长江。因此,历史上有“上通湖广,下达镇江”之说,可见当时的梅河镇确是舒城西南山区重镇、通向外面世界的交通门户。

梅河镇原有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正街,构成十字形。在十字形分割区内,有大井、永成、永安、草市和河北等几条小街。房屋多为小瓦砖墙,高矮参差,栉比鳞次。街道均为鹅卵石铺成,中嵌青石条独轮车道。正街有东西南北四道闸门:北闸门上书:“智水仁山”,南闸门书:“漱石枕流”,东闸门书:“迎旭”,西闸门书:“德渊”。闸楼为水磨砖砌,根板条缝,门框为青石板材,平滑坚固。对开闸门,铁皮铜钉,古朴凝重。其中以临河的北闸门和迎水南闸门尤为壮观。街道两边店铺门前多挂有如汇丰行、当铺等金字招牌和闽广台糖、地道药材、细心坚烛等商业广告。这里的茶叶、板栗、生漆、桐油等土特产也享有盛誉,特别是严德金烟袋头子名扬省内外。当时曾有“青阳扇子、赣南伞,中梅河烟袋头子不用拣”的口语传于世。

北街有座城隍庙,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大殿内装有琉璃神龛,供奉城隍老爷,据说是用檀木做成正身,后着蟒袍玉带,五官四肢均能活动。两旁立有睁着圆环眼的判官,手捧朝笏牌子,上写:“善恶分明”几个字。大殿匾额是“理阴赞阳”四个大字,为当时晓天司巡检杨阁成所书。两边的楹联为:“雪助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随雨势黑满天地不多时”。回廊横批:“你也来了”!两边厢房摆放菩萨神像。门外墙上左为青狮,右为白象,门眉上方画有算盘,两端各书“不由人算”四个字。现今还流传在群众中一句歇后语:“城隍庙里算盘——不由人算”源出于此。

南门外有座万年台,额书:“查仁孝堂”,系清乾隆时期所建,民国初年重修。台之四角翘起,各挂铜钟一个,台顶棚上绘有百鸟朝凤等图案。台后方有屏风,上书:“一片升平雅颂声”,左为“入相”,右为“出将”。万年台是群众的娱乐场所,每逢农闲或节日,都有班社在这里唱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在这附近还有关帝庙和牛王庙,供人们来此烧香膜拜。

镇西有小花园,为镇上吴正和号糕饼店出资所建。四围木槿竹篱构成屏障,园内假山盆景、池鱼笼鸟盎然成趣,门前设有茶楼酒肆,配以“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清爽雅致,别具风味。

由大街出北闸门,行数十步就是一座横跨河面的双道木桥,桥位不高,水大淹没,只得以船代步。曾有人写下《过桥难》诗一首:“北岸依山南岸楼,长桥高耸两沙头;河宽水阔风波险,多少行人仰面愁。”桥之对岸不远处是栲栳山,这里大小五个山峰,号称“五老观太极”。其西侧就是大梅山,这里风景秀丽,上有梅仙庙、梅仙亭和梅仙洞等诸胜,被誉为“梅山晓烟”,原为古舒城八景之一。

公元1960年2月,龙河口水库主坝合龙,梅河镇沉入水底。

(抄自《舒城文史资料》二、三辑)

【详情】
时间:2007-07-24 07:52 来源:

庐镇老街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的庐镇乡,距县城45公里。清道光八年《修闸碑记》:“峡口似关,居民聚矣,因本府之名,故称之为庐镇关也”。

庐镇老街历史悠久,地处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时,曾屯兵此处,至今,石道上仍留有战车碾过的沟印。清乾隆四十三年,朝廷曾在此立“禁碑”,文曰:“正堂加五级”。敕命周围州县官吏均得服从管理、调遣,维持治安。1935年后,相继有红二十八军、皖西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山镇建设飞速发展,街道已形成三纵二横格局。修旧如旧,老街保持原有的风貌,小桥流水人家,清一色青砖小瓦,卵石铺地,楼阁亭榭,马头墙,与现代风格的新街交相辉映,构成皖西南边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详情】
时间:2007-07-24 07:51 来源:

汤池老街位于汤池镇,距县城30公里,省道舒桐公路穿街而过,交通便捷,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池老街始建于元末明初。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街内现存明清以来徽派建筑多处,青砖灰瓦,石板卵石,古色古香。附近的“仙米尖”、“镜子石”等景点都留下美丽的传说。汤池温泉令人向往,成为集沐浴、疗养、旅游为一体的山区一流古镇。温泉常年水温65摄氏度,是典型的高热氡矿泉,富含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达16种之多。

清代桐城派文学家戴名世曾作《温泉记》,描述当时洗浴的人,不论寒暑,不分昼夜,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现建有温泉楼,淋、池缸浴俱备,餐厅、客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另有几处池浴,免费向群众开放。全省规模最大的室内温泉游泳池于1997年冬建成投入使用。

【详情】
时间:2007-07-24 07:50 来源:

晓天是舒城县西南山区重镇,与六安、霍山、岳西、潜山四县毗邻,自古以来就是舒城西南山区的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也是我县最早的“四大”建制镇之一。其老街具有300多年历史,是皖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徽派建筑群。

老街长700米,宽3米,街心路面为卵石铺成,车辙深凹,街面系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多为木门、木窗、木楼、石阶、小灰瓦、马头墙,屋檐高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其中的江家大屋“独梁厅”,穿堂“七进六厢”,每进深10米、宽8米,砖木结构,桁条梁柱用材均为斗粗的江西河杉,屏风、立柱、窗棂各种图案或龙凤呈祥,或狮口含珠。尤其是第二进一支独木脊梁承托三间,可谓独木撑万斤,系清乾隆初年江氏先祖江小源所建,并且为抗日时期安徽省第七临时中学的教学区和大礼堂。

解放前,晓天老街商贸繁华,商贾云集,经营山货、丝绸、纸伞、中药、油桐茶叶等。有江源泰、董德泰、德生和、程济堂、姚隆顺、晓春园等60多家。所经营的山货、农副产品靠“五指”竹排运出,销至三河、巢湖、芜湖、南京、上海等地。

【详情】
时间:2007-07-24 07:50 来源:

“花开仿佛武陵源,二月溪流涨碧痕。晴日缤纷红雨落,暖风浩荡锦涛翻”这是明代诗人芒文缜咏龙舒八景中的“桃溪春浪”诗句。桃溪又名桃城,位于丰乐河与206国道交叉点,距县城北10公里,为舒城县“北大门”。历史上舒城大米由此运至三河镇,经巢湖入长江直达我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五四”运动后,县立桃溪二高小是传播新文化的中心,曾创办进步刊物《桃溪浪》。

桃溪镇是一个水陆交通发达、商贸繁荣、风景优美的古镇。镇内有香社寺、南岳观等建筑辉煌、香火鼎盛的寺庙;还有“香刹腾云”、“南岳晚钟”等引人入胜的景点。古镇北街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香社寺香火如旧。镇东有现代建筑桃溪大桥,横跨丰乐河,沟通南北交通命脉,也为桃溪人走向世界铺通了金光大道。沿丰乐河两岸遍植绿竹垂柳,近郊是杏林桃园,每逢春季,桃花汛涨,波光潋滟,落英缤纷,旖旎的风光令游人流连忘返。镇北五里有舒王墩,相传为汉羹颉侯刘信墓。桃溪是当代著名作家艾暄的故里。他曾写下《桃溪春梦》一组优美散文。

附录:

桃溪春浪

(明)芒文缜

花开仿佛武陵源(1),二月溪流涨碧痕(2)。

晴日缤纷红雨(3)落,暖风浩荡锦涛翻。

云中鸡犬迷仙洞,水底鱼龙变禹门(4)。

老眼(5)由来空四海,也疑飞瀑走昆仑(6)。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

(1)武陵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武陵人所发现的桃花源这个地方。

(2)涨碧痕:指绿水上涨的痕迹。

(3)红雨:这里指桃花散落貌。

(4)变禹门:变,变通,灵活;禹门,指大禹治水的地方,水道。

(5)老眼:富有经验的目光。

(6)走昆仑:昆仑,神话中为神山:走,来自……(昆仑),形容水势浩荡。[1] [2] 【详情】

时间:2007-07-24 07:48 来源:

舒城县城关镇,位于县境东北部,206国道合(肥)安(庆)路中段西侧,距省会合肥54公里。城区属杭埠河支流剥蚀二级阶地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四郊土地肥沃,植被茂盛。

城关,历来称舒城,为县治所在地。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镇。按典籍记载:周武王克纣后,分封功臣偃姓子爵于此,是为舒国,史称“群舒”。其中“舒庸”与“舒鸠”城邑均在今县治内。据《舒城县文物志》记载,在城西郊的金鸡墩,城东之凤凰咀和九里墩,城北之五里墩等地,先后出土直内戈、柳叶剑、牺鼎、弦鼎、甬钟、键鼓座和觚、爵等青铜兵器和礼器,这是城邑近郊的贵族墓地。春秋战国时期,周祚势衰,诸侯争雄,群舒先后为楚所灭。秦属九江郡。汉高祖四年(前203)置舒县,翌年别置龙舒县。汉明帝永平五年,封楚王英舅许昌为龙舒侯,领舒县、龙舒二县,后改称为龙舒侯国。按文物部门考古调查,城关北侧残存的古城墙为夯土筑成,内含物有陶片、瓦片均具汉代特征,由此可证为汉代城址。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舒城县,沿用至今无大变动,城关一直为舒城县治。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大画家李公麟为宋元佑朝人,其“归来宅”,在县治东城上。他的堂弟李曾书“舒城”二字,现存《三希堂法帖》。由此可见,舒城在北宋已有相当规模。又据清嘉庆县志《舆地志》记述:“明万历中,知县林才于凤凰桥旁得宋理宗绍定二年知县林侯玉带河碑。玉带河旧址在今城中”。这是南宋时县治城关的实证资料。

元代以后,县城兴建情况有较详细记载:元末,邑人许荣始于今治筑土城。明弘治十一年(1498),知县安郁增筑,城址南徙,临南溪,即今杭埠河故道。嘉靖中(约1522),自西门至南门临河改为砖砌。隆庆至万历间(1567—1573),先后建城楼六座:“东曰迎恩(后改名熙春),南曰南舒(后更名迎熏),西曰春秋(后为庆成),北曰通元(后为拱辰),东南曰宾阳,西北曰六安(后改为永安)”。环城有濠,西门至南门以河为险,南至小东门以片曹片责堰为濠,城西濠为蚂蝗荡,引七门堰水灌之。并由西门水关流入城中玉带河,穿城而过,水源不绝。崇祯十五年(1642),张献忠率部攻占舒城,雉堞尽毁,城池破坏。次年知县洪道通回城,“令民以修城赎罪”。清顺治三年(1646)、雍正七年(1779)、乾隆五十八年(1793),县城又经几次兴修,仍基本维持原状,无大变动。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农民军攻占舒城,地方团练反扑被击溃。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后,清军残部退住舒城。是年10月曾发生三次激战,是曰“舒城三陷”。太平军于1861年退出县城。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1911年至1912年,在同盟会的领导下,组织“舒城县临时军政府”,驻原县署。1931年8月,中共舒城特别支部在城关成立,后改为特区委员会,以城关为中心,成立工会、农会、说书会等群众组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5月10日,敌机大举轰炸城关,从鼓楼至南门大街皆被炸毁,市民死去160多人,毁房屋千余间。6月8日,日军侵入城关,惨绝人寰,市民400多人被杀害。

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纵八旅,首次攻克舒城。1949年1月22日,解放军再次入城,刘伯承司令员在此指挥渡江战役准备工作。

解放前夕,城关人口7100人左右,面积0.78平方公里。城内除几家粮行和日用杂货商店外,还有四家卷烟厂,五家手工作坊。居民大都在这些商行作坊里出卖劳力谋生,或沿街设摊糊口。建国以后,古城获得了新生,成为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模不断发展。新时期以来,古城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梅河路、桃溪路为东西轴线,龙津大道、春秋路为南北轴线“井”字形城市格局;以高峰路、万佛路等组成三环交通干道网,形成了内方外圆的新城区,城建面积为20.4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1] [2] 【详情】

时间:2007-07-24 07:44 来源:

二龙井是指地处龙眠山中的东、西龙井。东龙井历史上称青布潭,位于龙眠山东北麓,集坡壑之水蜿蜒而下,落脚处形成深潭,谓之东龙井。西龙井集龙眠山西北山体之水,汇成山溪形成跌差,冲击成潭,谓之西龙井,历史上亦称玉峡。东西龙井因藏于深山老林,囿于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但由于宋代画家李公麟晚年隐居龙眠山中,曾涉足此处,名留典籍,被方志列入名泉。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9 来源:

滴水崖又称崖石瀑,位于舒茶镇傅冲村境内。瀑布落差80米,水流由崖头倾泻而下,悬空被分割为数道水柱,插入潭中。久旱天气,流量不大,叮叮咚咚,犹如大地琴瑟;每逢暴雨,山洪聚集而下,势如万马奔腾,惊天动地。瀑布下方有巨大岩穴,可容百人。坐潭边石上,竹树环合,水雾湿衣,凄神寒骨。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8 来源:

黄石崖瀑布位于舒城西南山区庐镇乡和平村境内。黄石崖原称黄蛇崖,得名于当地百姓不忘一位陈姓大力士,勇斗青、黄二蛇,为民除害而牺牲自己的传说。黄石崖峭石耸壁,藤萝蔓缀,其上山势突兀,涧水漫溢,纡滢回环,从欲飞欲坠的高峰岩石处倾泻而下,细流飘洒,声如丝竹。岩下深潭幽邃,清澈甘甜,涓涓清流,奔出山谷,流入外面世界。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8 来源:

百丈崖瀑布位于大别山东南麓,舒城县庐镇乡安菜村境内。瀑布落差136.7米,因三瀑连叠,气势恢宏,又有“银波三叠”之称。上瀑巨崖环拱,飞流直下,水声轰鸣,直插深潭,势如破竹;中瀑崖势斜缓,水波荡漾,绵长深邃;脚瀑从两堵状如巨龟石岩中挤出,水流急湍,嬉戏入河。这里山高林密,常年水盈,瀑布不涸。远观似飘忽的银练,近看如无数根琴弦。巨大的落差,激起水雾充谷盈壑,经阳光照射,现出道道彩虹,美丽壮观。中国地理专家、北京大学杨景春教授考察后赞叹说:“银波三叠,山中奇景”。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6 来源:

半天阳瀑布位于万佛山风景区西部、毓秀河之南岸。其陡如壁的山崖前有一高大的椭圆形岩洞,远观很像腰鼓剖面。太阳上午斜射西壁,东壁背阴;下午日照东壁,西壁背阴,故称为半天阳。山溪从崖头漫流而下,落差30米,飞珠泻玉,滢然如雪。弥漫的水气,经阳光照射,形成了东彩西虹,五采缤纷,美丽壮观。瀑下一泓清流,潺而去,如诗如画,令人乐乎其间。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6 来源:

V 字瀑位于万佛山风景区中部。站在金鸡叫天门前向西看,不远处的悬崖绝壁上,两道瀑布分别由翠林深处斜流而下,然后汇于一体,形成了“V”字形。如若仔细观察,又像是倒写“人”字,其趣盎然。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5 来源:

莲籽瀑位于老佛顶西北坡,大槐宕狭口,上方天然成池,呈莲花瓣状,故名莲池。池下方峭壁陡崖,池水漫溢从崖顶而下,落差60米,飞流成瀑,如无数莲籽抛撒而下,或如雷声隆隆,或似窃窃细语。水雾弥濛中,常有彩虹出现,五彩缤纷;水落底潭,激浪推漪,顺山溪出谷。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4 来源:

飞龙潭位于由北山登攀老佛顶的孔道入口处,下方即林场青年队驻地。溪水从山谷深处奔腾而来,至谷口处,抵石而出,形成了飞瀑。水流激湍而下,插入深潭,远观犹如瑞龙腾飞出谷,故有飞龙潭之称。飞龙潭边广中深,占地面积约30多平方米,水质清澈,肉眼可见潭底巨石忄晃动,但从来无人敢试深浅。晴好天气,清晨或傍晚水面雾气缭绕,现出七彩霞光,光怪陆离。其上方,河道蜿蜒曲折,流水潺潺,有距离大致相等、大小不相上下的七处石潭,从谷口向内排列,各具特色,各显魅力,谓之游龙谷。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2 来源:

万佛山山高林密,气候氤氲,雨水丰盈,无数地面泾流汇于海拔800米的徐大坪谷地,形成了河流,流水冲击成潭,潭面兴浪,水向四周漫溢,成了诸多子潭,子潭中水回转向后流淌,再从光滑的斜立崖壁流下,均匀平缓犹如绸缎飘忽于苍山翠谷之间。两边细雨氵蒙氵蒙,清凉无比。坐石静观,可见光斑如筛,流水淙淙,意境十分优美。此处,层岩重叠,形成了迭水成瀑,瀑底成潭,潭下生瀑,层层叠叠各显姿态,令人目不暇接。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1 来源:

万佛山中的翠乳峰,林木茂盛,土层厚积,水份丰盈。其西坡砂砾中常年有水渗出,汇集于咚咚岭下方海拔1000米处,形成为山泉,因山得名曰:乳泉。水质清冽,川流不息。过去多为过山的行人和当地药农饮水解渴的地方。此处山泉冬温夏凉,饮之使人精神气爽,被视作“神水仙丹”。现今为适应旅游需要,在此已建成乳香阁宾馆,乳泉之水已成宾馆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10 来源:

佛泉位于万佛山老佛顶西北侧,海拔1500米。在巨崖嶙峋中有岩洞深十数米,人侧身可以自由进出,内有叮叮咚咚的滴水声,洞下有积水潭,潭前有股涓涓细流,不论是久旱还是阴雨天,不涸不涨,漫流洞外,消失于丛林乱石之中。潭中水清见底,可供人饮用。据说,看似水量有限,但无论是人多人少,饮后无大增减。相传,这是佛祖对虔诚者的恩赐。佛泉之名也由此而来。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9 来源:

酒香泉位于万佛山森林公园西北、四方尖之对面。涧水来自密林深处,上游露于山崖之上,叮叮咚咚,一路吟唱而下;忽而隐入竹丛,不见了踪影,直至山下才露出了水头。据传:这里原是仙人酿酒的地方,不论是天晴下雨,水量不变,清冽无染,其味甘甜,沁人脾胃,醇如美酒。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9 来源:

柳抱泉位于干汊河镇泉水堰村境内,地处春秋山西麓。这里四面环山,中为河谷盆地,一道山溪穿谷而过,名曰:泉水堰。溪边有一棵合抱粗的古柳,干枝虬曲,树冠如盖,长势茂盛。树下有泉水涌出,当地群众凿池为井,称为柳抱泉。此处,因春秋山泾流,久旱不涸,常年丰盈,且清亮甘美,常饮可祛病延年,当地群众称“神井”。经专家验证,此泉系上乘矿泉水,无污染,品优味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饮水源。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8 来源:

西汤池温泉,位于大别山东北麓的舒城汤池镇,与万佛湖东岸仅隔5华里。因与庐江县的东汤池遥相对应,故称西汤池。

西汤池温泉,常年水温为摄氏65度左右,最高水温达摄氏69度,出水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属典型的高热氡矿泉。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所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经常洗浴,可以净发肤、祛风湿,对心血管、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浴后令人精神振奋,倦意全消,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镇上有温泉池多处。其中有免费供人洗浴的大池,旧称“义池”,也有融吃、住、浴为一体的服务中心。近年来,还建有高档次的宾馆、疗养院和游泳池,为发展旅游业服务。

温泉洗浴历史悠久。清《舒城县志》记述:“汤池,县南六十里,其水冬夏常温,土人为池,注之以浴”。桐城派著名文学家戴名世曾有《温泉记》一文记述其事。

附录:

温泉记

(清)戴名世

温泉在舒城县东南七十里。山间,泉出石下,沸(1)而出,若釜(2)中汤(3)然。土人为方池于其前,相去丈余,沟而引其水入池。旁亦有泉,相去不二、三尺,其水寒,其流细。二水皆达于溪。其池旁近之水,往往有温者,而流不大,温亦弗及(4)焉。山中人及道路过者皆来浴,日夜不绝。池可容十余人,皆裸而立池中。主人教余浴,余不可,乃濯足(5)而归。

选自《南山集》。

作者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派”古文奠基人之一。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第一、殿试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年冬被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下狱,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杀于市。著有《四书朱子大全》和大量散文。后人戴均衡搜集整理遗文,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编成《戴南山先生全集》,传于世。

注:

(1)沸:水烧开貌。

(2)釜:读fù,炊具。

(3)汤:热水。

(4)弗及:达不到。

(5)濯足:洗脚。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7 来源:

将军山大渡槽位于张母桥镇西侧将军山,跨丰乐河张母桥段。大渡槽长840米、高14米,槽宽6米、深2.7米,16孔。设计过水流量23立方米/秒,槽顶两侧各有1.5米宽的双栏杆人行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杭淠分干渠上的重要水工建筑,也是淠史杭枢纽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实现了“南水北调”的理想。大渡槽以它工程浩大和独特的造型被誉为“安徽第一大渡槽”。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6 来源:

舒庐干渠沿舒城县南部岗丘,由西向东,经阙店、南港、舒茶,过界牌入庐江县汤池、三槐至三关店止。因跨舒城、庐江两县而命名。全长78.2公里,灌区北以杭埠河为界,南沿55米等高线,东频巢湖、白湖,东南临兔子湖边的孔城河上游和白荡湖的罗昌河上游,西至龙河口水库,灌溉面积达60万亩。渠首为牛角冲进水闸,沿途地形复杂,山岗、丘陵、圩畈皆有,渠底多为岩石,劈山开渠,炸石作埂,工程浩大。1966年11月全线开挖,工地排除“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干扰,于1968年9月14日全线通水。两县共完成土方534.9万立方米、石方100.3万立方米。国家投资2043万元,劳务投资726万元。沿渠水工建筑912处。跨天然河道的泉水堰、龙潭河、南港河、余家河(清水河)4座大型渡槽,均为双曲拱结构,矩形断面,工程坚固,气势宏伟。渠岸绿树成行,风光无限;灌区沟渠纵横,堪为鱼米之乡。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4 来源:

杭北干渠位于杭埠河以北,灌区界于杭埠河、丰乐河之间。从龙河口水库梅岭进水闸引水,向西经腊子山麓,穿白羊畈,串荷花堰、大官塘、老虎冲,越老虎岗至陈大塘,转北经大浪跌水后汇入七门堰十里长河,抵达城关向东与合兴荡灌区相接,至杭埠李户止,全长68.9公里。杭淠分干渠从大官塘分支,过将军山大渡槽,达六安金安区打山渡槽,全长19.9公里。杭北干渠灌溉舒城、六安农田54.6万亩。干渠开挖工程自1959年冬开始,分期分段施工,至1967年5月通水,1971年6月实现南水北调。共完成土石方808.8万立方米,开挖支渠、分支渠20条,总长206.6公里;各类建筑物1129座,国家投资2298万元。杭北干渠是舒城县灌溉动脉,灌区素有舒城粮仓之称。在梅岭进水闸上方保留着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为龙河口水库题词:“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亩,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

【详情】
时间:2007-07-23 15:02 来源:

七门堰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龙河口水库建成,杭埠河下游水位降低,七门堰口引水大减。1997年,舒城县委、县政府决定斥资兴建七门堰引水枢纽工程。工程开始到完工,历时一年又七个月,于老堰口上方,修建长257米砼砌石重力拦河坝。提高杭埠河水位,使堰口引水能力增至10立方米/秒,解决下游用水之不足,特别是龙河口水库闭闸期间,解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城乡创卫用水的困难,并可补灌下游农田10万余亩。使七门堰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继续发挥效益。引水工程,工大钜费,气势磅礴,砼砌石坝横亘河面,清流漫过,犹如一道银练飞舞,美丽壮观。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59 来源:

陈山塘又名官塘,位于春秋山东麓、马河口幸福村境内,占地近300亩,蓄水百万立方米。它南、北、西三面环山,风光秀美,来水清澄,东面临圩,长堤岸柳,居高临下,灌溉下游千亩良田。陈山塘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本邑诗人任嗣淹曾赋有《陈山塘道中》五言诗一首,他是清代乾隆进士。可见在二百三十多年前不仅有陈山塘存在,而且颇具规模。到清光绪时,群众称陈山塘为四十八石,为当时舒城十大名塘之一,被载入《续修舒城县志》。当时它在拦洪和灌溉方面曾起重要作用。后来,因长期疏于管理,渐被淤塞,几乎成为荒塘,致使下游土地连遭水旱灾害之苦。解放后,经几次大修,陈山塘状况有了改善,尤其近年来,幸福村加大综合利用开发力度,上游封山育林,下游种植香稻,水面繁殖鱼虾,塘梢放养鹅鸭,规划开展生态旅游,使古塘又焕发了它的青春活力,成为今日幸福村的“聚宝盆”。

附录:

陈山塘道中

(清)任嗣淹

砂路盘纡曲(1),横塘一径分。

渔家多近水,僧寺半藏云。

地僻生幽思,山深远俗气。

松楸(2)环古墓,独立帐斜曛(3)。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任嗣淹,清乾隆进士。

注:

(1)纡曲:弯曲,曲折,萦纡。纡读音yī。

(2)楸:一种落叶乔木。读音qīu。

(3)曛:日落时光线。读音xūn。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58 来源:

九龙塘位于张母桥镇庙墩村境内,原为舒城县十大名塘之一。今扩建成水库,总库容50万立方米。相传,这里因久旱无雨,田地颗粒无收,为救百姓于苦难,张路斯领九个儿子掘塘蓄水。人们为纪念他们的功绩,称九子为九龙,故名九龙塘。现经清淤、扩建、规模宏大,属小(二)型水库。四周绿树成荫,风光秀美,是缺水岗区的一颗绿色宝石。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56 来源:

丰乐河又称后河或桃溪河,是舒城、六安、肥西三县的天然界河。发源于六安金安区张店镇境内,流经舒城张母桥、桃溪、丰乐三镇,于三河镇与杭埠河汇合入巢湖。全长117.45公里。流域面积2080平方公里。舒城境内主要支流有张母桥河、长冲河、三汊河、钱大山河。丰乐河属丘陵河道,上游河床狭窄而弯曲,险工险段多,防汛任务繁重。建国后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沿河建排灌站10多座,大小水工建筑物120多处。使其防洪标准逐年提高,在灌溉、航运、矿产等方面也发挥了较大效益。

位于丰乐河中游的桃溪镇原为“舒城八景之一”,每到春季,两岸桃花盛开,河面泛起阵阵花瓣,随波荡漾,景色迷人。

附录:

桃溪春涨

(清)曾 秩

远近桃花坞(1),山回水亦回。

一溪红雨落,万树绛霞(2)开。

浪细鱼鳞蹙(3),波分蓝尾裁。

不须寻度(4)索,清浅小蓬(5)来。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曾秩,清庐州舒城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主事。

注:

(1)桃花坞:长有桃树林的水边高地。

(2)绛霞:红霞,指桃花绽放犹如红霞。

(3)蹙:读音cú,即皱。

(4)须、度:须即“需”;度通“渡”。

(5)小蓬:小船。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45 来源:

龙潭河发源于城冲境内的龙眠山东北大徽尖(即东龙眠),流经龙眠冲亦称龙眠河,至王河合毛岭磨园河,穿公路桥,绕三道弯于胡畈合汤池河,至程家楼汇枫香树河,由阙店乡叶畈村入杭埠河。全长31.8公里,流域面积达320.9平方公里。

龙潭河上游地域,风光秀丽,文化蕴积丰厚,有西汉教育家文翁故里,有北宋画家李公麟隐居处龙眠山庄(遗址);还有歧岭、鼓乐山等诸多名胜及西汤池温泉,这都留下了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为开展人文旅游提供基础。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37 来源:

河棚河原名乌沙河、龙河,发源于舒城西南山区的黄土关。经安菜、小街,至和平村合冯河,东行至双河口汇余河,到朱皇店合岚冲水,经河棚老街北折至新开岭,注入龙河口水库。全长32.5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该河弯大、水急、滩多,河面宽40—180米,通过最大流量1322立方米/秒,属季节性河流。两岸青山,植被完好,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36 来源:

晓天河为杭埠河上游,源于岳西县同安寨西侧南界岭头,从红石嘴进入舒城南岳村,经晓天镇合朱河,至大河沿合天苍水,经小河口至山七镇双桂村碎石滩,注入龙河口水库,河面宽约200米左右,在县境内长20公里。流域面积588.9平方公里,通过最大流量3440立方米/秒,属季节性山河。有源于岳西县南界岭头的姚河、源于岳西县三里岗的查湾河、源于猪头尖(老佛顶)的双河(毓秀河)、源于麻岩岭的黄河、源于望湖尖的天苍河、源于屋脊山的山七里河和源于大岭弯的俞河等七条支流。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36 来源:

杭埠河和丰乐河是舒城县两条主要河流,皆有境内西南山区向东北冈畈区蜿蜒而下,进巢湖入长江。唯有西南端与霍山县临界的查湾乡桃李河,北流进东西溪,经淠河入淮河。舒城县西南山区处大别山东北麓,这里山青水秀,林茂水丰,河流蜿蜒曲折,跌宕多姿,或奔腾湍急,或安祥平缓,或卵石铺陈,或细沙推浪。一年四季,川流不息,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水力资源,而且也为旅游观光创造了极佳的环境。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又称巴洋河、前河、南溪河。建国初,县人民政府鉴于涵义不明,故以下游重镇杭埠而正式命名为杭埠河,属长江水系。该河发源于岳西县主簿园,流经舒城晓天、山七镇,入万佛湖。由万佛湖溢洪道向东,经马河口、千人桥、杭埠、三河等集镇汇巢湖入长江。全长145.5公里,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沿途纳入晓天河、五显河、胡家河、九井河、朝阳河、曹家河、河棚河、龙潭河、南港河、清水河等十数条支流,为舒城县境内最大的天然河流,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矿产和旅游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杭埠河灌区是淠史杭灌区组成部分。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岗丘区水源不足,经常干旱;而圩区每逢汛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龙河口水库兴建后,开通了杭北、舒庐两条干渠和杭淠分干渠,经配套、扩建,规模空前。灌区内发电站、电灌站、放水涵闸、塘坝等水利工程建筑物星罗棋布;支、斗、农、毛渠道纵横交错。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灌溉效益逐年增加。给舒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创卫提供可靠的水利保证。

龙河口水库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万佛湖,为舒城发展旅游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附录:

七里河(1)晚泊

(清)任为楫

孤舟泊村市(2),小饮听渔歌。

夜露忽侵袂(3),秋星俨(4)在河。

鸦翻(5)惊落木,虫响出寒莎(6)。

鹿鹿(7)尘中客,今宵清兴(8)多。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任为楫,康熙朝舒邑岁贡。

注:

(1)七里河:杭埠河又称巴洋河,出龙河口至龙王庙分支,东流者名七里河。明县令陈魁士开掘后为其干流,以上、中、下渡口名之。中七里河为南北官道渡津,距县城七里,即今马河口。

(2)村市:农村小集镇。

(3)袂:读音mèi,衣袖口。

(4)俨:读音yán,宛然,好象是真的。

(5)翻:即飞。

(6)寒莎:枯草,莎,读suō。

7)鹿鹿:忙碌。

(8)清兴:雅兴。

三河秋月

(清)徐叔麟

秋月下止水(1),水底月亦皎。

树影岸横斜,荡漾空蒙(2)。

庄日(3)余之乐,我意颇了了(4)。

倏尔(5)鼓微风,水与月互(6)。

泼刺(7)鱼潜踪,草泽鸣虫杳。

薄凉趁单衣,归步穿寒筱。

启攵扉坐檐茨(8),光泛波声小。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徐叔麟,清康熙舒邑岁贡。三河,原为巴洋河(杭埠河)、界河(丰乐河)会合于舒城、肥西与庐江连界的集镇——三河镇,今划归合肥市管辖。

注:

(1)止水:平静的水。

(2):读音rào,围绕。

(3)庄日:在庄户的白天。

(4)了了:清楚,明白。

(5)倏尔:倏,读音shù。一转眼,瞬息之间。

(6):读音jiǎo,分明。

(7)泼刺:鱼跃声。

(8)茨:茅舍。[1] [2]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33 来源:

观音洞位于今万佛湖北岸龙河口大坝之东、万佛寺之西龙河寨下方水面。据老者回忆,岩洞原处于龙河寨南坡绝壁中间,有石级小路攀登。洞中原有观音菩萨,供信徒膜拜。入洞者还可以从这里远望西山,层峦如黛,近看古镇梅河,繁华似锦。龙河口水库修成以后,观音洞变成了水晶宫,不过每逢秋冬枯水期,人们乘小船靠近洞口,可细观山洞上方呈水浪状岩纹作第四纪冰川擦痕的考查;可站在洞口眺望迎面而来的万顷碧波,观赏如绿龟浮背、玉盘盛珠的水中诸岛。湖上的无限风光,使人大饱眼福。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28 来源:

仙人洞位于南港镇樟冲村境内。在舒、桐边界上一座无名山上,峰顶有岩洞,洞顶终年滴水不断,水清洌甘甜,饮之沁人肺腑。此山峰瘦削,怪石嶙峋,晴天山岚浮动,雨天阴云笼罩。民间传说,此山有仙人来仪,有求必应,香火延绵不绝。在“文革”期间,有红卫兵炸洞,结果是越炸洞越大,越禁止传得越神奇。从此,不但仍有人来此烧香求仙,而且也成了旅游景点,尤其是农闲或节日,周边群众都要成群结队到这里游玩休闲。

附录:

赠仙人洞道者

(清)孔贞尧

箨冠长袖下秋风(1),别是壶天(2)在望中。

古涧有声流碧玉,乔松作势卷苍龙。

餐霞吸雾缘初结,驭鹤骖鸾兴不穷。

峭壁凌空无觅处,白云堆里一仙翁。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孔贞尧,清邑人。

注:

(1)箨冠长袖下秋风:箨,音tuò,壳。戴着笋壳样帽子穿着长袖衣服……道士形象。

(2)壶天:道家所称的仙境。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26 来源:

位于舒茶镇西北2公里沟二口境内,当地老者说该洞连绵20里,洞首曰“神仙洞”,有寺庙。洞尾至舒桐交界处“古洞崖”。据传这是地藏王金乔觉当年欲于江北立寺,路经此地,一屁股坐下,山梁发软,一个趄趔,一脚捣成这个长洞。曾有好事者于神仙洞口烧柴放烟进洞,洞尾古洞崖能见出烟。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25 来源:
关圣洞位于舒城县西乡玉泉山风景区,距县城20公里。据传,元代末年,江西籍元老十三太保童仙德避乱至此,听说当年关云长与曹操交战,班师途中曾在这里逗留。因他崇拜关公,于是修洞建庙,故名“关圣洞”,并供奉关圣像。童仙德成为关圣洞的创始人。寺庙后因战火毁坏,但烧香求拜的人仍然不断,1984年恢复重建。现有大雄宝殿和后佛殿、观音洞供奉关公及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成为佛、道合一的寺庙。关圣洞周围有仙人寨、玉泉峰、斗笠寨、金鸡报天门、玉泉井、仙人田、月泉池、翡翠谷、聚仙台和古寨城墙等名胜古迹。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24 来源:

老关岭原称老鹳岭,因山形似鹳故名。位于舒、桐两县交界的庐镇乡张冲村境内,岭头原有鹤鸣关。出此关南去15里是桐城的挂车河,北15里是舒城的庐镇关。这里四面皆为大山,仅此岭头可以通过,自古就是皖(安庆)庐(合肥)要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舒城县志》记载:“三国吴主权,破曹休于古亭,追至夹石。朱恒曰:‘夹石、挂车两道险厄,苦以万军柴路,则休可虏,乘胜长驱,进取寿春,以窥许洛。”朱桓这里所说的夹石即今安合公路中段的小关,挂车实际上指的就是老关岭。

近年来,为加快山区建设,促进百丈崖景区的旅游开发,山区公路已由舒城庐镇经老关岭修至桐城县境,从此结束了当地群众肩挑背扛爬山过岭的历史。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23 来源:

歧岭位于舒城县西汤池镇镜石村,海拔313米,岭头分水处为舒桐县界。它是舒城县西南屏障中的要塞之一。此处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它所处的区位是舒城通往桐城必经之道,历史上从三国时期吴魏之争直到后世,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其风光之美常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岭之名“歧”,实为“奇”之同音也。岭上原有亭曰“四望亭”,是为来往行人小憩提供方便所建,后因年久失修,倾圯无存。歧岭东北有金鸡砦。民间传说是当年朱元璋称帝以后,想在家乡凤阳建皇城,下诏八百里内的县郡都要进贡。舒城县选在城西金鸡墩烧砖瓦,栖息在墩上的金鸡受不住烟熏火燎,鸣叫着向西南飞去,落脚于舒桐交界的歧岭附近山上,后来人们称此山为“金鸡砦”。舒人不忍让金鸡飞去,就在城南第一道巷口建成一座“唤鸡楼”,四角挂铃,风吹铃动,发出“啄啄啄……”声音,金鸡听到唤声回过头来。这就形成了“吃舒城屙桐城”的诙谐故事。

附录:

四 望 亭

亭在舒城歧岭当南北孔道

(清)佘汝霖

胜括溪山真卧游,争奇踞险在峰头。

遍探幽渺惟移步,环指烟霞但转眸。

万壑泉声云里度,千村树影掌中浮。

数椽(1)漫说供间(2)矩憩,可当雄关镇一州。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佘汝霖,字梦雨,号澜渔。安徽铜陵人。清雍正初,授舒城县训导。

注:

(1)椽:放在檩子上架瓦屋的木条,圆曰椽。方曰桷。椽,也称房屋的间数,数椽,也可说数间。

(2)间,“闲”的俗字。

登歧岭览邑西山之胜

(清)任自举

我行入龙眠,策蹇(1)烟岚里。

上山复上山,渡水复渡水。

鸟道篆螺纹(2),彳亍同蜉蚁(3)。

振衣歧岭巅,群峰环脚底。

岩壑露真形,造化何奇诡。

或如龙蜿蜒,或如蟮逶迤(4)。

或如弓如眉,或如笋如矢。

锐者有如矛,方者有如几。

峨者有如冠,平者有如砥(5)。

立若狻猊(6)蹲,奔若骅骝(7)驶。

重重屏嶂开,簇簇剑锋峙。

独山献(8)巨灵拳,攒峰五丁指。

山禽弄笙簧(9),山泉奏宫徵。

山翠湿我衣,山苔染我屐。

终南与天台,奇胜应可拟。

……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原诗后部分是诗人的感慨,与歧岭无关,故从略。

作者任自举,字学坡,号筑,庐州舒城人,清乾隆岁贡。家贫好学,文名颇著,得当时文坛大家袁枚的雅重。诗文著述很多,因贫不能梓,存世很少。

注:

(1)策蹇:策,杖也,蹇(jiǎn),迟缓,停留。策蹇:拄着棍子,走走停停的意思。

(2)鸟道篆螺纹:山道险绝就象篆刻螺纹一样。

(3)彳亍同蜉蚁:彳亍(chìchù),小步,走走停停。蜉蚁,虫蚁通称。蚁(yǐ)同“蚁”,这一句意思,小步行走,同虫蚁一样爬行。

(4)逶迤:形容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5)砥:音dǐ,磨刀石。

(6)狻猊,音suān 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7)骅骝:音huá liú。赤色的骏马。

(8)山献:音yǎn。山峰,山顶。

(9)笙簧:管弦乐器。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20 来源:
清冈岭位于舒茶镇西侧,原为杂草丛生的荒山。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巡视大江南北的途中,视察了舒茶人民公社。毛泽东在和当地干群亲切交谈中,指着青冈岭上的零星茶棵关切地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舒茶人民不忘领袖的关怀,于1966年秋天开始,经过两个冬春的苦战,在荒山坡上建成了二百多亩梯式茶园,并以毛泽东视察的月、日命名为“九一六”茶园。十六道高耸石坝垒起了层层梯田,雄伟壮观;茶棵青青,带围山岭,风光秀美。来自国内外的参观人群络绎不绝。现在的青冈岭不仅是科学种茶的示范基地,更是人们缅怀毛主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最好场所。 【详情】
时间:2007-07-23 14:16 来源:

云雾山,位于舒城西北的棠树乡云雾村境内,距县城约13公里处。它来脉于孟潜山,西北接七门岭,东南起磨剑山,虽称不上什么大山深川,但以它具有的神秘文化,被载入方志,传为口碑,更吸引了今人的眼球。其一,每逢阴雨,云雾先出其上,成为当地群众的晴雨表,究其缘由,还得靠有关专家作进一步探讨。其二,上有水濂洞,洞前石勒“大元国”三字,传为鬼谷子隐居处。石刻为何人所为?考古工作者尚未形成共识。其三,山之南麓有“漆树湾”地名。据传,原有运山漆船只靠此,船工上岸观山下二老者下完一盘棋,回头已是“沧海桑田”,应对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俗语。传说的根据,怕只有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才能回答清楚。要了解云雾山的神奇,百闻不如一见。

附录:

九井山行

(清)蔡之蕙

久客返孤程,高天旅雁鸣。

苔深留虎迹,市小见人行。

潦水寒多色(1),霜林淡有声(2)。

细经(3)图画里,飘泊任诗情(4)。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蔡之蕙,邑诸生,生平不详。

注:

(1)潦水句:潦,积水。色,颜色,景象。此句可理解为:秋水澄澈,景色万千。

(2)霜林句:风吹秋林发出轻微的响声。

(3)细经:微服行走,经过这里。

(4)飘泊句:象一片(树叶)一样飘泊在诗一般境界里。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7 来源:

玉泉山位于舒城南港镇郭店村境内,属县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景区由仙人寨、玉泉峰、斗笠寨等组成。主峰玉泉峰海拔420米,主要景点有:慈仁寺、关圣洞、观音洞、斗笠寨、大王庙、排石群、仙人床、玉泉井、仙人田、月泉池、翡翠谷、聚仙石、古寨城墙、放生池等。

【参见目录】

关圣洞(见“崖洞”)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7 来源:

二姑尖位于庐镇乡江山村,南与桐城县交界,西接百丈崖瀑布。山高海拔942米,上有古树名木、山岩丽瀑,生态环境优美。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火如荼,加之峰尖上缭绕的云雾,恰似万绿丛中燃起火堆,成为十分奇特的自然景观。这里还盛产大合柿,金风送爽的秋天,山上山下、庄头路边,累累硕果,摇挂枝头,这里又成了一幅丰收图卷。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6 来源:

情侣峰又名仙米尖,位于西汤池镇境内,西去5公里达万佛湖三江码头。从镇政府向西南观看,在峰峦起伏的五龙山脉中,有座山峰形似两人仰首抵头而卧,仔细看来,左为男,右为女,恰似一对情侣缠绵于青山翠谷,陶醉于爱河之中,于是情侣峰这个名字就约定俗成了。

情侣峰以其形似使人惊喜,以其传奇令人神往。登山途中,那些不同凡响的自然景观,可随人的心意幻化出各种图像。如有象征忠贞不渝的夫妻石,有不幸婚姻酿成的泪水泉,还有憧憬来世姻缘的再生石等等。山中原有寺庙,因年久失修踏塌而不复存在,但留下的古老神话却传承不衰。人们以神洞出仙米,得而复失的故事鞭鞑贪得无厌者的可悲下场,劝戒世人应保持“知足常乐”的平常心态。登临此峰,使你在欣赏大自然无限风光的同时,对人生哲理有所感悟。

附录:

登仙米尖

(清)汪南洋

仙米名山号五龙(1),葱茏苍翠一高峰。

崔巍(2)怪石悬千仞,庙宇参天侍九重。

晨钟暮鼓听隐约,慈航(3)宝筏渡相逢。

南来北往游客此,携手嬉戏仗竹穷(4)。

转选自《舒城旅游》。

作者汪南洋,清邑人。生平不详。

注:

(1)五龙:五龙山,位于汤池镇西。龙眠山脉东部。

(2)崔巍:山高大雄伟貌。

(3)慈航:佛教称佛以慈悲之心度人,使脱离苦海,有如航船之济众。南朝梁《昭明太子集》二《开普寺法会》诗:“法轮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4)竹仗穷:上山拄的竹杖用尽了,形容其多。

【参见目录】

仙米尖(参见“地名传说”)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5 来源:

鼓乐山,位于舒城县西南汤池镇境内,隔大檀岭与法华山毗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旧传,有行人路经山下,赏闻山间鼓乐声,穷其境,空山寂寂,杳无人迹,遂以鼓乐山名之。与其相对的法华山,历史文化蕴积丰厚,早在晋代,山上建有庙宇,传播佛教经义。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就有这样记载:南朝肖叔达(后来的梁武帝)因迷信佛教,曾云游法华山求子。“僧人宝言志手指对面山峰说:‘有高人隐此山中,三生前乃伶官,作乐可至”(转自《续修舒城县志》)。叔达长于文学、乐律,果作乐,后生长子统,即昭明太子。肖统亦长于文学、乐律,曾有《昭明文选》行于世。王象之记下的虽也是传奇故事,但可见鼓乐山之神奇了。如今鼓乐山虽无鼓乐声传,但山中奇峰耸秀,林壑优美,流水潺,幽静凄迷,是当今开发生态旅游的好地方。

附录:

鼓乐山怀古

(清)黄之轼

看山不及听山好,天籁(1)地籁都缥缈。

都缥缈兮来仙灵,仙灵嘘气飞丽藻。

忆昔曾访文选楼(2),昭明(3)之迹何悠悠。

既乃展卷览轶事,诞生灵异由舒鸠。

舒鸠之山秀且丽,梁皇(4)曾此求仙嗣。

智公鼓乐感仙伶,投其所好乃降世。

前星少海兼文昌,鼓吹六藉(5)罗笙簧。

钧天广乐(6)自灵府,文囿之凤鸣锵锵。

我欲为山作山志,耳声目色皆灵气。

又为怀古发慨慷,智公慧眼犹然翳。

君不见,

侯景(7)亦与同日生,罗目侯(8)厉气缠长庚。

仙乐仙乐复何有,兆开金鼓喧台城(9)。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黄之轼,舒城人,清嘉庆丁卯进士。嘉庆十三年恩赐翰林院检讨。

注:

(1)籁:自然界声音,如风声、鸟声、水声等。天籁地籁:泛指声音。

(2)文选楼:古迹名。在湖北襄阳,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建。统召集刘孝威、庚肩吾、徐陵、鲍至等人,号曰高齐学士,在此辑《文选》。

(3)昭明:即昭明太子,南朝梁武帝长子,名统,天监元年立为太子,大通三年卒,31岁,谧昭明,好文学,博览群书,有《昭明文选》传世。

(4)梁皇:指梁武帝肖衍,字叔达。南齐时官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兄懿为豫州刺史,为主所杀。衍起兵入建康,废齐主,奉南康王肖宝融为帝,自为大司马,专朝政。次年废融,称帝,建号梁。

(5)六藉:佛教以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称禅家六藉。

(6)钧天广乐:指天上音乐。

(7)侯景:南朝梁怀朔人,字万景。初为北朝尔朱荣将,后归高欢,欢死附梁,封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肖衍被困台城(宫城)饿死。景自立,称汉帝。史称“侯景之乱”。

(8)罗目侯:蚀神。佛教附会能以手障日月光辉之魔。

(9)台城:晋宋间为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台城。故址在南京玄武湖侧。

鼓乐山怀古

(清)任鸣盛

崔巍(1)高岭色苍苍,六代(2)遗踪径已荒。

野猎乍疑金络马,晚烟犹似御炉香。

惟余蛙鼓鸣秋草,空乘蝉琴噪夕阳。

应是山灵钟秀气,楼名文选忆肖梁(3)。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任鸣盛,字思白,庐州舒城人。清乾隆庚子举人,以文名著称。尝与诸名士联吟,秦淮水榭以鼓为节,声止诗成,词义兼美,为袁枚所赏识,有《红豆山房诗钞》传于世。

注:

(1)崔巍: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貌。

(2)六代:这里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又称六朝。

(3)楼名文选忆肖梁句:参看上诗注“文选楼”。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4 来源:

安菜山位于舒城县西南边境庐镇乡境内,距县城53公里,主峰海拔1050米,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上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人文景观较多。主要景点有百丈岩瀑布、黄石岩瀑布、云龙潭、合掌石、棋盘石、象头石、通关桥、仙人洞、榴辉岩和程家花园等。山中生长着一种独特的豆科植物安菜,被称为“华夏神菜”,味甘美,可鲜食,也可干藏,是地道的绿色保健食品。安菜山由此而得名。

【参见目录】

百丈岩瀑布(见“丽瀑”)

安菜(见“土特名产”)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2 来源:

望母山位于县西山七镇境内,由民间传说故事而得名。此山危峰玉立,山势雄浑,晓天河由西向东环绕山之北麓,下游原称为巴洋河。山上有双峰石、飞来石、望母石和烟云洞、观音洞等自然景观。山下有圆通庵、普灵寺等庙宇,还有传说中的魏征塔、将军坟和炼丹湖等古迹,人文历史悠久。这里是高山救母故事的原发地,传说甚广,影响颇深。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1 来源:

天龙山原为孟潜山,位于县境西北60华里,今张母桥镇境内。清康熙县志有“孟将军退隐所居”的记述,因史料缺失,孟将军为何许人也,还有待考查。孟潜山形势险要特立,易守难攻,征战频仍,废垒残寨,历史沧桑。其主峰孟尖寨,海拔500米,支脉伸延四方,北至丰乐河岸;南起七门、云雾及磨剑诸山;西南丘岗连绵,起梅山、栲栳山至龙河口。方志称孟潜山为“邑镇山”。山中原有皇家庵和天龙寺,香火鼎盛时,游人接踵,名传舒、六、霍三县。天龙山四周沟壑纵横,洞穴深邃,古木参天,竹海绵延,气候氤氲,空气清新,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20 来源:

天子寨,方志称洪涛山,位于县境舒茶镇南端,因跨舒、桐、庐三县界,历史上又有“三都天子”之称。其山势雄浑峻拔,主峰荒草尖海拔545米,上有良田数顷,居民百余人,与山下仅有一条山道通行,形成了“世外桃园”。其山支脉向东南绵延,为桐、庐、无为等地山之发脉。主峰西麓群峰对峙,中有狭谷,史称北峡关,古有官道穿越其间,现为206国道。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山中至今残存巨石寨墙,传为当年曹操屯兵遗迹。

天子寨山河壮美,风景特异。在它的周围有匹练倒挂的滴水岩,神工鬼斧的石门冲,天然浑成的古洞崖和碧波澄澈的傅冲水库,还有峭壁深涧的洪、傅二冲大狭谷,诸多景观,各具特色。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19 来源:

大梅山又称梅山,位于杭埠河上游巴洋河与乌沙河汇合处——龙河口之上。它的对面原为中梅河镇。梅山秀峰如黛,山下碧水盈盈,每当东方破晓,烟云缭绕山腰,晨雾笼罩河面,云蒸霞蔚,如画如诗,风景十分迷人。相传,汉南昌尉梅福被削职罢官后,悠游四方,因陶醉这里山水风光,隐居于此,修炼成仙,后人在此建梅仙祠以祀之。山中有梅仙洞和西峰寺故址。明代诗人芒文缜曾有七律《梅山晓烟》,对这里晴岚护崖,芙蓉含露的旖旎风光作了生动的描绘。清代散文家凤梅春也在《梅山晓烟赋》中写道:“舒城西去梅山,绿树荫浓,山峰碧岚,长板贯穿流水道,神仙到此也思凡。”凤氏把大梅山的景致概括得极其生动。“梅山晓烟”为古舒城八景之一。

龙河口水库建成以后,中梅河镇已沉入水底,梅山南麓也已汪洋一片,但登临山巅,极目远眺,万佛湖碧波万顷,烟波浩渺,辽阔壮观,眼底岛屿时隐时现,水面游船来往如织。俯视山下,松杉成林,红楼掩映,真乃人间仙境。大梅山作为万佛湖风景旅游区景观,更加风姿绰约。

附录:

梅山晓烟

(明)芒文缜

昔闻仙尉(1)隐兹(2)峰,烟护岩峦晓正浓。

曙色朦胧迷翡翠,岚光(3)清沥湿芙蓉。

一朝吴氏逃名胜(4),千载舒鸠(5)托遁踪。

此日登临寻古迹,霏霏晴雾起长松。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

(1)仙尉:梅福曾官南昌尉,后隐居欲修炼成仙,有“仙尉”之称。

(2)兹:这个。

(3)岚光:岚,山中水蒸气。岚光,山中水蒸气反射的日光。

(4)一朝吴氏逃名胜:指梅福一天早晨离家出走,后在吴市隐姓埋名。

(5)舒鸠:春秋时群舒中侯国之一,在今舒城县境内。这里代指舒地。

(6)霏霏:雨、雪、烟云很盛貌。

(7)长松:高高的松树。

梅子真隐处

(清)许登逢

长松(1)百尺吟天风,荒山突兀(2)回溪中。

子真往矣唤不应,危桥(3)古洞烟氵蒙氵蒙。

缅昔强臣同养虎,先生一疏凭柱(4)。

嗟哉充耳竟何心,残编浩气犹堪者见(5)。

人间机阱(6)苦相攫,石髓(7)青精(8)只养生。

逍遥自是逃名者,肮脏都忘人世情。

鸾鹤高骞随所至,舒山吴市皆其寄。

我来三叹无遗踪,高风辽邈(9)谁当嗣。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许登逢,字亦士。少年时从桐城宋潜虚游,传古文之派。青年时期随父明章官琼海及德州复游京师。以文名,凡建置碑版文多出其手,工书法。著有《青笠山房诗文集》。

(1)长松:高高松树。

(2)突兀:高耸状。

(3)危桥:高险处的桥。

(4)柱:(zhī)柱础,支撑。

(5)者见:者见(睹),看见。

(6)机阱:寻求机会设陷阱。

(7)石髓:石钟乳,入药。

(8)青精:又称青精饭,采南烛枝叶,以其汁浸米,蒸饭曝干,色青碧。道家谓久服可延寿益颜。

(9)辽邈:遥远渺茫。

游梅仙洞

(清)鲍斌

得为梅花访此间,道人邀我过柴关(1)。

长溪漠漠(2)渡旁渡,怪石(3)山外山。

树挂藤萝鹦鹉绿(4),崖岫石笋鹧鸪斑(5)。

洞中口齿雪吹箫者,赠我寒香(6)顿解颜。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鲍斌,清雍正丙子科举人,与从兄鲍藻、弟功齐称三鲍,拔帜文坛。

注:

(1)柴关:柴门。

(2)漠漠:广布貌。

(3):高峻重叠貌。

(4)鹦鹉绿:也叫鹦绿,即如鹦鹉之绿色。

(5)鹧鸪斑:也称鹧斑,陶瓷器皿上所刻划的鹧鸪斑点。

(6)寒香:这里可理解为寒士的心香,即“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18 来源:

高峰山又名狮子山,面积1.5平方公里,地处河棚镇与高峰乡结合部。其主峰海拔207米,位于今万佛湖南岸高峰乡黑石村境内。此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极其罕见。据县志记载:元顺帝至正年间(约1341),江淮兵起,“皖贼赵双刀、六安贼竹贞、剽掠州郡”。“里人许荣联络乡民,保卫乡土,驻狮子山及附近方山寨。后以枢密同知守庐州。”朱元璋称帝后,许荣遂辞官退隐,终老于狮子山下的乌沙镇,当地群众建许公祠以祀之。现今山中所遗存的寨墙,乃是许荣抗暴安民、保卫乡土的历史见证。

高峰山原有东岳行祠,为明末清初人朱海山所建。朱氏为明末将领,因抗清复明无成,折戟沉沙于龙舒水畔,率残部至狮子山,立马高峰,面对关山残寨,俯视乌沙河水,引亢高歌,留下了慷慨激昂、气冲霄汉的诗篇。他晚年隐居山林,皈依佛门,于狮子山建东岳行祠,落成之日,挥毫题联:

高出重霄隐隐与九华对峙

峰耸千仞巍巍同五岳俱尊

刻石庙门,高峰山也因此而得名。

“山以名人传”,高峰山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留下了不少诗词和美文,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它与春秋、华盖、鹿起齐名,被称为古舒城四大名山。

附录:

立马最高峰

(明)朱海山

立马最高峰,寰去一览中(1)。

战场忽在望,惨雾照重重。

时今(2)余瓦砾(3),沙土染血红。

日出雪蹬(4)滑,山空林亦空(5)。

徐行曲曲路,锦上最高峰。

村树层云低,江帆走林中。

海水潮正涌(6),我欲换长弓。

(抄自《地名普查资料》)

注:

(1)寰去一览中:放眼望去,四周景色全在目力所及之中。

(2)时今:时至现在。

(3)砾:碎砖瓦。

(4)雪蹬:存满冰雪的石阶。

(5)山空林亦空:山林徒然存在,无利用反抗效果。

(6)海水潮正涌:作者意象,喻思潮汹涌。

高 峰 山

(清)许明时

拨云频(1)石级,曲径绕危峰。

古木巢孤鹤,高龛(2)响午钟。

涧花红正放,崖草绿初浓。

遥忆支公去,苍茫隔几重。

此诗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许明时,字吉生,康熙邑岁贡,授建平训导。

注:

(1)频:连续不断。

(2)龛:(读音kàn)放置神像的阁。

(3)支公:晋释支循(道林),善清言,时有盛名。后以支公泛指高僧。[1] [2]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16 来源:

鹿起山位于舒南15公里,跨南港、舒茶两镇。因佛教文化的传播,被称为古舒城四大名山之一。据《舆地纪胜·岳山图跋》云:“昔有名僧过其下,一鹿自山出,僧即其地以化”而得名“鹿起”。山巅原有龙泉寺,寺前有试心台、洗剑池。山右有狮子岩等名胜。

鹿起山海拔330米,山虽不高,但气势雄伟,山坡谷底,土层丰厚,古木参天,被复山体。每逢天气晴朗,朝阳初照,地下水分蒸发,形成雾气,透过阳光,岚气漫开,带围山腰,随风舞动,飘忽不定。巅峰上古寺,云遮雾罩,忽隐忽现,虚无飘渺,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气象景观,被称作“鹿起晴岚”,为龙舒八景之一。

附录:

鹿起晴岚

(明)芒文缜

百折苍崖一径穿,苔华(1)踏破步难前。

云生阴壑(2)晴犹雨,石垒危峰(3)翠石疑天(4)。

星月夜浮(5)高庙树,风雷时起古湫泉(6)。

山林有意清诗骨,故把松风咽管弦。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芒文缜,江西临川人。明洪武年间任舒城县教谕。诗文俱佳。

注:

1)苔华:青苔。

(2)阴壑:深谷也。

(3)危峰:高峰,险要貌。

(4)翠石疑天:青绿色遮蔽了天空。石疑,遮蔽。

(5)浮:超过的意思。

(6)湫泉:深水潭。

(7)咽:声塞。

登鹿起山

(明)秦民悦

山名鹿起壮舒鸠(1),垒翠(2)奇峰爽气浮(3)。

立宁(4)望只居红日下,登临已出紫云(5)头。

灵波石惯生风雨(6),古庙檐疑(7)逼斗牛(8)。

回首青松响泉濑(9),依稀时听韵呦呦(10)。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注:

(1)山名鹿起壮舒鸠:鹿起山使舒城山河壮丽。壮,壮美;舒鸠群舒之一,这里借代舒城县。

(2)垒翠:层层叠翠的山峰。

(3)爽气浮:指鹿起晴岚。

4)立宁:同“亻宁”,久立。

(5)紫云:祥瑞的云气。

(6)灵波石惯生风雨:清亮的水波冲击在石头上飞起了细雨。灵,美好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清亮的水。惯,放任,纵容,这里是任意随意的意思。

(7)疑:疑惑。

(8)逼斗牛:接近斗牛。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9)濑:湍急的水,水激石间为濑。

(10)呦呦:(读yoúyoú),鹿鸣声。这里是形容湍急的山泉发出的声响。[1] [2]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13 来源:

华盖山为古舒城四大名山之一,距县城南25公里,位于今春秋乡深冲。据明《一统志》记述:“(山)周二十五里,高百丈,三峰并望如华盖”,故名。其主峰凤凰尖海拔479米,上有古刹白云寺,始建年代无考,至明洪武年间重修后甚具规模。据说明开国元勋刘基游访白云寺时,曾留下诗碑,可惜毁于后世(详见“寺观庙宇·白云寺”)。寺之东侧有株年代久远的望春树,老树新枝,生机勃发,年初花朵绽放,迎来一年又一年的春信。

华盖山山峰峻拔,姿态奇特。峰顶岩陡峭,峰下雄浑坡缓,涧水清澈,长年不涸。山间植被茂盛,圆柏高耸成林,翠竹漫坡汇海,郁郁葱葱,四季如春。百鸟翔集枝头,泉水淙淙吟唱,空气清新,生态完好,是一片和谐安祥的净土。

【参见目录】

古望春树(参见“古树名木”)

白云寺(参见“庙宇寺观”)

【详情】
时间:2007-07-20 19:08 来源:

  春秋山位于舒城县南10公里,山势雄浑,植被丰茂,气候氤氲,名传遐迩。其主峰曰“九龙从珠”,峥嵘奇特,为古舒四城大名山之首。据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山之得名,旧志云公麟读《春秋》于此”,又曰:“传有春、秋二老衲死于斯,山之故名。”

  春秋山西南与万佛湖风景区相毗邻,东北为杭埠河下游平原,西南麓深壑幽谷,古木绿竹森然,山泉流水淙淙,坡连西南山脉,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光优美,景色怡人。此山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历为宗教活动胜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山中有南岳行祠、春秋寺和宋代画家李公麟春秋山庄、读书堂、洗墨池等古迹;还有凤凰桥、仙人迹、乌龙井、黄龙井和望湖尖等自然景观。每到秋高气爽季节,登临望湖尖,可近看杭埠河蟠回脚下,蜿蜒东去;可远观平原如砥,涌金烁翠,百里巢湖烟波浩淼,如诗如画。

附录:

春秋山庄四时乐

(宋)李公麟

  桃李花开春雨晴,声声布谷迎村鸣;
  家家场头酉守(1)酒觥(2),为告(3)庄主东(4)作兴(5),
  黄犊先破东南村。
  火云蔽日当空浮,田头薅草汗欲流;
  绿林人寂鸟声休,暂来歇午(6)乘清幽,
  山妻(7)送饷扇遮头。

  黄云万顷秋有成,村村酒熟家家迎;
  圭刂羊(8)赛社(9)人不醒,醉后膨腹歌升平(10),
  欣然同乐仓满盈。

  寒风十月雪欲飞,居人木榻(11)添纸帏;
  地炉活火酒频煨,瓦盆不说羊羔肥,
  醉来曲肱(13)歌声微。

  选自唐圭璋编著《全宋词》所收的李公麟词作。清光绪年间的《舒城李氏宗谱》刻有此篇。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志误刻为刘商所作。

注:

  (1)酉守:读сhōu,酬的别体,劝酒。
  (2)觥:读gōng,古代酒器。
  (3)告:请求,告诉。
  (4)东:东家,主人。
  (5)作兴:开始发动。
  (6)歇午:歇晌。
  (7)山妻:旧时隐士称其妻为山妻,也用作自称妻的谦词。
  (8)圭刂羊:圭刂,读kuī,割杀羊。
  (9)赛社:古代的遗俗,农事完结,陈酒食以祭神,相与饮酒欢庆。
  (10)升平:太平。
  (11)木榻:木制的象床一样的坐具。
  (12)地炉:山里人生火取暖的“火宕”。
  (13)曲肱:肱(音gōng),手臂从肋到腕的部分。曲肱:使肱弯曲,即狂欢时手舞足蹈。

游春秋山

(清)金祖彭

春光满眼好风日,来时阴晴不可必。
龙舒主人挥弦余,盛携宾以轻装出。
寻芳得得访名山,南指云中青(1)。
白沙细草马蹄轻,重岗曲磴舆夫力。
错落茆(2)檐鸡犬闻,家家方塘流水溢。
夭桃(3)红杏竞含葩,柳条细吐青阳色。
嶙峋石涧水淙潺,三冬积雪消还急。
山麓小憩数椽庵,传是龙眠读书室。
乃和千载重名义,至今祠祀犹不失。
手扶高松瞻顾间,孤松千仞当空立。
拾级扶藜结伴行,十步一停舒喘息。
少年鼓勇各先登,愧我龙钟力弗及。
跻巅长啸逼层悄,手招黄鹄跨双翼。
片片白云杖底生,山山低亚俱佥。
松阴列坐倒清尊,竹里梅花欹(4)坐侧。
行厨已供盘冫食美,更有山翁携酒食。
醉眼不知天地宽,巢湖灏瀚思一汲。
仆马催归不欲归,斜阳渐向崦嵫(6)入。
良辰胜地两悠哉,平生快意宁多得。

  选自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金祖彭,字大年。清吴江人,有诗名。

注:

  (1):即(音lùzú),高峻貌。
  (2)茆:同“茅”。
  (3)夭桃:形容桃树茂盛。
  (4)欹:音qī,斜,倾侧。
  (5)崦嵫:(音lānzī),山名,古代神话中日落之处。

登望湖峰

(清)任炎

不到名山久,朝登纵远盱(1)。
岫痕(2)青障楚(3),湖气白蒸吴(4)。
书画前人杳,烟霞此地孤。
苍凉无限意,日暮独蜘蹰。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生平不详。

注:

  (1)盱:(音xǔ)睁眼向上看。
  (2)岫痕:远山影子。
  (3)楚:指楚地,此处指西南方向。
  (4)吴:指吴地,此处指东北方向。

【参见目录】

  洗墨池(参见“历史名人行迹”)
  南岳庙(参见“庙宇寺观”)

【详情】
时间:2007-07-18 16:33 来源:

  龙眠山古称龙舒山,位于县境西南40公里,今汤池镇境内,“山状若龙之展舒,故名”。(《续修舒城县志》)。

  龙眠山蜿蜒起伏,岩壑幽邃,中多峭壁。山中有东、西龙井、青布潭、玉峡诸胜。山阴(即北坡)有龙眠寨(又名“天鹅抱蛋”),峥嵘秀削。宋代画家李公麟,因爱其胜,归老于此,号称龙眠居士,自绘《山庄图》,苏轼为之跋。苏辙有《题山庄图》二十首并叙(《栾城集》)。黄庭坚有《咏龙眠山》诗曰:“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山西即华岩山实为龙眠一体,南接桐城县界,山上有棋盘石、仙人床、虎踞石、拦马石、放马场等胜迹。“龙眠毓秀”,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

附录:

龙 眠 毓 秀

  (明)帅允升

  垒障(1)蟠回(2)翠黛(3)连,万年形势似龙眠。
  云兴(4)峭壁疑(5)奔雨(6),瀑泻层崖欲赴川(7)。
  仿佛蜿蜒(8)长日(9)见,依稀虫带虫东(10)半空悬。
  公麟隐迹(11)犹(12)无恙(13),文献(14)如今胜昔年。
  选自清嘉庆《舒城县志·艺文》。
  作者帅允升,江西新淦人。明景泰年间任舒城县教谕。

注:

  (1)垒障:重叠阻隔。
  (2)蟠回:盘曲旋绕。
  (3)翠、黛:翠,即青绿色;黛,即青黑色。翠黛叠用可引申为墨绿色。
  (4)云兴:云气涌动。
  (5)疑:同“凝”,凝结的意思。
  (6)奔雨:形容雨来势很急。
  (7)欲赴川:想要流向平地(河)。
  (8)蜿蜒:龙蛇行貌,引申为弯弯曲曲貌。
  (9)长日:东至节原称长日,这里是借用,谓不足有实的意思。
  (10)虫带虫东:虹的别称。
  (11)公麟隐迹:指李公麟晚年隐居龙眠山。(详见“龙眠山庄遗迹”)
  (12)犹:仍然,尚且。
  (13)无恙:问候语,意即无疾无忧。后也泛称完整、安全。
  (14)文献:指有价值的历史图书典籍。

登华严记

  (清)阙云青

  华严山(1)在邑西南百里,介舒南、桐北之间。巍然高大,横亘(2)众山之中。自余先世置田数亩在山下。屡过之,思一登览,以穷其胜(3),未能也。

  甲戌(4)四月,偕友人往游。循山麓而上,穿林越涧,缘冈窬岭(5)。约行五、六里,小憩山腰平处。望龙井崖,飞瀑藏深涧中,湍流悬泻,喷珠溅玉。行数里,有华严庵隐山坳(6)。由外至,初不见庵也。峰回路转,居人指篁(7)竹森翠中,曰此即庵也。

  入庵,礼世尊铜像(8)。庵僧俱他出,只两樵子(9)在僧厨煮菜饭,食之。见客至,汲泉,瀹(10)茗以进。麋鹿之姿,林野之性,相对如世外。然(12)昔人有云:嗟予世纲暇(13),灵岳展幽(14)。寻(15)自叹浮生(16)碌碌尘埃(17),安得长年息影(18)此中。山厨夜火,煨黄(19)独馔(20),刍(21)足快平生志矣!

  庵旁林木大半残毁,门外尚余巨竹数百竿。时正初夏,丛(22)笋、紫箨(23),蒙葺(24)可爱。陶子(25)诗云:“鸟弄(26)欢新节,冷风送余善(27)。寒竹被(28)荒溪,地为罕人远(29)。”入林深处,味古,人用意之妙笔,端真具有化工也。昔秦少游(30)在处洲,游水南庵,作诗云:“竹柏萧萧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团庵。”又云:“此身吩咐一蒲团,静对萧萧竹数竿。偶为老僧煎茗粥(32),自携修绠(33)汲清泉。”乃知天机妙远,人虽经流离,贬窜(34)遐荒(35)之域,别有一种物外幽事,洵(36)未可与流俗人言。庵西行约里余,登桐萝尖。桐萝尖者,山之西峰也。初,余在山下,望是尖耸立,以为山西最高峰,邈然(37)攀跻之,无从(38)矣。及是陟(39)其巅,环数百里,大山宫,小山霍(40),四围屏障,极目无际。南望百里外,江湖隐隐,白光数道,微茫间,依约可辨。

  嗟乎!是山介舒桐,屹然雄镇(41)。幸著屐一偿夙愿。既登天之有基,岂升仙之无术?饣舌笔(43)伸纸(44),为志其事,示永矢弗忘焉。

  选自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作者阙云青,字皋亭,庐州舒城县人。其兄阙云骐,字霞亭。兄弟二人皆为邑之增生,曾于天马山麓建“廷绿山房”,藏书千卷。乾隆丁卯秋闱中,二人同任自举、张碧漪等五百人赴秦淮乡试。霞亭善诗作,皋亭长于文章。

注:

  (1)华严山:龙眠山西即华岩山或称华岩龙眠,实为一山,南接桐城县界,海拔1058米。还有栏马石、放马场,皆昔人避兵遗迹。
  (2)横亘:横贯。
  (3)穷其胜:看完它的胜境。
  (4)甲戌:即乾隆19年(1754)。
  (5)窬岭:翻越山岭。“窬”为“逾”异体字,读音lù。
  (6)坳:音ào,山中小块平地。
  (7)篁:音huáng,竹林。
  (8)礼世尊铜像:对释迦牟尼的铜像礼拜仪式。世尊,佛家对释迦牟尼的敬称。
  (9)樵子,打柴的人。
  (10)瀹茗:烹茶。瀹(yùe)用水煮物。
  (11)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是指山野之人,形象粗俗,行为粗鲁,缺少世俗教养。
  (12)然:这里是比拟之词,那样。
  (13)世纲暇:世纲,比喻社会上的法律、礼教、风俗等等对人的束缚。暇,空闲、闲散。世纲暇,可以理解为不受世俗束缚的空间。
  (14)灵岳展幽:灵岳,名山;展幽,观览幽静,不被发现的地方景致。灵岳展幽:可理解为观览名山幽静处。
  (15)寻:寻觅。
  (16)浮生:消极人生。
  (17)碌碌尘埃:忙碌于人世间。尘埃,尘土,引申为人世间。
  (18)息影:停止社会活动,喻退休隐居。
  (19)煨黄:置食物(黄)于火中,煨之令熟。这里可能是指黄精,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道家认为得坤土之精粹,长久煨食可轻身延年。
  (20)独馔:一个人独饮食。
  (21)刍:音hìchù,梵语,谓佛的弟子。
  (22)丛:(读cōng)聚集。
  (23)箨:(读tùo)落地叶子或葵木草。
  (24)蒙葺:蓬松貌。
  (25)陶子:《辞源》注:皋陶之子伯益称陶子。此处似指陶潜。
  (26)鸟弄:鸟儿欢叫游戏。
  (27)善:美好、喜爱。
  (28)被:覆盖,遮蔽。
  (29)地为罕人远:地方偏远人迹稀罕。
  (30)秦少游:秦观,宋扬州高邮人,从苏轼游。举进士不中,元佑初以苏轼推荐,除太学博士,校勘秘书省图籍。绍圣初以名列党籍,通判杭州。又以增损实录罪,责监处州,复置横雷二州,卒于藤州。以善诗词名世。此引诗实为苏轼所作。
  (31)团庵:即圆庵子。
  (32)茗粥:烧煮的茶。晋宋前,有茶煮食之一说。
  (33)修绠:本意为汲水器上的长绳索。这里借代为汲水器。
  (34)贬窜:贬谪放逐。
  (35)遐荒:边远广大荒凉的地。
  (36)洵:诚然,即使如此意。
  (37)邈然攀跻之:渺茫地攀登……,跻,(读音jī),登。
  (38)无从:无踪迹,没有路引子。“从”同“踪”。
  (39)陟:(zhì)登,升。
  (40)大山宫,小山霍:宫,围绕,屏障;小山在中,大山外围绕之,山形如此者名霍。
  (41)雄镇:雄浑,宏大的山。
  (42)著屐:穿着木屐。屐,古代木底有齿的登山鞋。
  (43)饣舌笔:饣舌,勾取,探取。饣舌笔,取笔的意思。
  (44)伸纸:将纸铺开。
  (45)矢:誓。

【参见目录】

  东、西龙井(参见“丽瀑”)

  龙眠山庄遗迹(参见“历史名人行迹”)
【详情】
时间:2007-07-18 16:29 来源: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