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上级媒体看舒城
  3. 【学习强国】舒城: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
【学习强国】舒城: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15:40          来源:学习强国     阅读数:7139
春节刚过,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人们开始忙碌了。一大早,苏成健就来到了张母桥镇长堰大畈上,杭白菊种植基地里几人正在低洼田块开沟作畦。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梅雨季节快要来临,如沟渠排水不畅,长时间积水,会造成沤根,要及时开沟排水,改善通气条件,田间技术管理直接影响今年收成。”苏成健说。

00

苏成健是六安市向贫困村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也是舒城县健祥杭白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1年他回乡创业,一边学习一边摸索,熟悉掌握了杭白菊、中药材种植技术,逐渐成为乡村科技专家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为更好地带动家乡贫困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他成立了舒城县健祥杭白菊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扶贫带动”的模式,统一发放种苗,统一回收杭白菊,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带动张母桥镇10个村200户贫困户种植杭白菊,面积达600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为加强科技扶贫,推行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舒城县根据贫困村主导产业需求,发展和选派科技特派员。目前,舒城县已动态选派200多名科技特派员,包括来自高校科研院所22名专家教授和县乡科技人员合计119人,与全县80个贫困村签订了科技扶贫协议,对贫困村结对帮扶开展技术服务,确保每个贫困村不少于1人,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全覆盖。

“近年来,舒城县利用科技优势,结合脱贫攻坚和地方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科技扶贫活动,针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芦笋、油茶等相关技术宣传和培训,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为脱贫攻坚注入新鲜活力。”舒城县科技局局长卢月舒说。

去年柏林乡石井村的稻蛙共养项目喜获丰收。“通过‘科技+项目’进行稻蛙共养,助力产业升级,实现了效益倍增、利润翻了一番。”柏林乡扶贫工作站邓宏宽介绍。2018年,该村投资50万元,建成占地40余亩舒城县稻蛙养殖基地,年产黑斑蛙达120万多只,目前,吸纳10多户村民入股,其中贫困户7户,带动了2户贫困户稳定就业,10多户贫困户灵活就业。

石井村位于舒城县柏林乡东南,是典型的平原村,全村共有耕地2658亩,总人口2090人,人均耕地面积少,无特色产业。2014年在册贫困人口101户252人,村集体经济收为零,是舒城县80个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舒城县科技局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从局选派了1名科技干部驻村帮扶,选派1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扶贫。通过一系列科技培训,落实科技扶贫项目,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引领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增收致富。目前,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6万元。(范克龙 胡圣卫)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