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学好党史这本“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深学细悟、研机析理,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进力量。
学史,知古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从1921年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成立,到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再到“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百年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要在对党史的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懂史,明大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史中的大义就是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树立群众工作观念,坚持群众工作路线,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办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回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习近平总书记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诠释了什么是伟大抗疫精神,“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士气、激励不懈奋斗。
用史,续荣光。“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我们党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统筹两个大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张文君)
芳华百年,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刻改变的伟大转折,镌刻下党引领人民坚定迈向复兴的丰功伟绩。一百载风雨洗礼,一百载峥嵘岁月,一百载日夜兼程,一百载辉煌成就,让新时代的我们能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性辉煌时刻,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中国必将赓续辉煌,创造下一个更加优异的百年!
奋斗百年,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顾百年,为的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党史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芳华百年,依托的是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一百年来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因此要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赓续辉煌,寄厚望于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每一代人都有着带有时代印记的特属使命,“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奋进中也一定要牢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风雨百年砥柱人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经验做了最好的总结,让我们更加明确新的责任和使命。思想的火炬照耀新的时代,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书写下一个辉煌百年!(王艳)
巢湖北岸,渡江战役纪念馆状如巨型帆船,势如劈波斩浪。每日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或驻足凝视,或痛心凭吊,或备受鼓舞。渡江战役中,军民联合,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
历史的一头连着光荣的过去,中间牵动的是现在,另一头通向光辉的未来。渡江战役留给我们的远不止纪念馆,刻入心底的是永垂不朽的渡江精神,那是一种军民团结、一往无前,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精神!
恰逢建党100周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更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历史丰碑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学习党史,方能领悟红色精神。翻开我党史书,从革命时期无惧生死的抗日战士刘胡兰,到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雷锋,到改革开放时期以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己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高喊“把病重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的医者钟南山……尽管生活时代不同,肩负使命各异,但他们都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共产党人的英雄赞歌。我们党员干部应深入研读这本厚重的历史,领悟其中宝贵的红色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答卷。
学习党史,方能增强道路自信。“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回顾历史,中国人民也曾尝试过改良和改革的道路,但最终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导力量,由此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路人”——中国共产党。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壮大的来龙去脉,才能弄清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经历了怎样曲折艰辛的探索,党员干部才知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坚定不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
学习党史,方能勇于履责担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担当”二字印在心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占领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党史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才能不断增强积极作为的行动自觉,将担当精神融入干事创业之中,永葆奋斗精神,保持战略定力,锤炼过硬作风,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摒弃一切“坐等靠要”“庸懒浮散”“低慢拖拉”等依赖心理与作风顽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讲话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剧烈反响。(7月1日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隆重的集会既是对历史的赞歌,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应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在拼搏奋斗中尽职尽责,继续拿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不向一切困难低头,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创造出有利于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工作业绩。要在为民服务中无私奉献,多坐农家炕头,多踩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头,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着力解决发生在身边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在自我革命中严于律己,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查找自身差距与不足,在任何诱惑面前保持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漫漫征途中,须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漫漫征途中,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作者 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