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回眸龙河口
  4. 回忆录
  5. “小雨小雪当晴天,大雨大雪打冲锋”—忆兴修龙河口水库
“小雨小雪当晴天,大雨大雪打冲锋”—忆兴修龙河口水库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19日 15:10          来源:     阅读数:5615

周岐尚

周岐尚,男,77岁,舒城县龙河镇板山村人,1958年冬赴龙河口水库工地,担任“法华突击连”连长,工地火线入党,被誉为“赤膊党员”,先后被评为县、地劳动模范。

我叫周岐尚,今年77岁。当年兴修龙河口水库时,我才30岁。当时,大队领导派我参加修水库,我很激动,因为,我所在的村庄处于丘岗地带,可说是大旱大干,小旱小干,无旱也缺水。我和我的上辈人饱受了干旱的苦头,每逢干旱年景,庄稼减收,甚至绝收,我们的心都冷了。当时,大队干部传达上级指令,要我们参加修水库,真是我们盼望不得的事。因此,接到通知后,我连夜准备行装和工具,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大队部集合,步行10多华里,来到水库工地附近的羊山村住下。

我所在连叫“法华突击连”,隶属龙河区水利工程团法华水利营。法华突击连是从法华水利营辖管的各标兵连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的。突击连的任务是担负大坝施工运土,在施工中给各标兵连做出表率,干出样子。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参加修水库的广大民工在缺粮无油的饥荒年代,全体参战人员全凭肩挑,臂拉运土筑坝,大家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持起早带晚连续作战。当时,由于粮食紧缺,参战民工一天仅有1.5斤米的伙食标准,一日三餐,食堂无菜供应,要吃菜,也只能靠从家里带一点咸菜,或者叫家里人送一点菜,象马兰头,稻桩菜、野小蒜、红花草等。有的离家远,不便回家讨菜,家里又无人送,干脆寡吃。食堂供应伙食一天是二稀一干,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干饭。饭量小的勉强能吃饱,饭量大的顿顿吃不饱,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大家劳动热情仍十分高涨。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工地指挥部就开响了广播,各团部均吹起床号,营部吹哨子,催大家起床上工地。由于连续作战,大家在工地熬累了,有时营部吹起床哨,不少人都醒不过来,这时,各连部都安排人员到民工驻地一个一个喊,这样,才能保证民工按时上工地干活。

为了提高运土效率,各连队采取跑筹码的办法,计数运土数量。运程在2至3华里的,每人每天挑土不得少于50趟,如果有人完不成,就要采取延迟午餐或晚餐时间,等到完成规定的趟数,才能吃饭。对超额完成任务者,也给予适当的奖励,当时奖励的物质就是多一碗粥或一碗饭。在大坝兴建初期,大家运土全用肩挑或用独轮车推土。建坝中期,工程指挥部决定用马车、牛车、人力车运土。大坝合龙时,用船运砂石,人扛沙袋,就是这样,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紧张快干,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但还仍需运土,给大坝加高加宽。石工队给大坝两边砌石,打护坡,防止泥土流失,保护坝体。

我们法华突击连于1959年元月份组建,突击队员是从全营各个标兵连抽调的,个个身强力壮,精神抖擞。突击连的任务除了担任正常的运土外,每逢营部总任务难以完成时,或者是艰难的任务都交由突击连完成。我们突击连的战斗口号是:“小雨小雪当晴天,大雨大雪打冲锋”。因为每下一场大雨,库内淹没区水位就要上涨,不加紧运土筑坝,水就要涨到坝沿,严重影响施工。另外,每逢大雪来临前夕,突击连加紧运土,否则,大雪覆盖原野,给取土、运土、筑坝带来很大的难度,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每逢雨雪天气,我们突击连总是抢在雨雪前面完成我们预计的施工任务。

为了加油鼓劲,工地指挥部专门组成文艺宣传小分队为参战民工慰问演出,把工地上典型的好人好事编成节目加以宣扬,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当时,我的名字也被写在宣传队的好人好事名单上。同时,指挥部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我们法华突击连所在的龙河水利团有13个水利营,每个水利营有一个突击连,全团有一面劳动竞赛流动红旗,哪个营完成任务出色,就将红旗插到哪个营。当时取土工地工作面有限,人多了窝工,人少了赶不上进度。我们采取歇人不歇活的“车轮战术”,始终保持工地上是一天24小时有人干活。白天,我们以运土为主;夜里,我们采用劈土法进行备土,只要天上有月色,我们就组织人员运土。为了抢天时我们还采取了超常规作业,在那严冷的冬季,大家先是穿单衣干活,干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干脆穿短裤,赤胳膊干活,连队干部带头打赤膊,就这样,那面流动红旗始终插在我们的营部,为我们全营增添了光彩。当年,我们进行劳动竞赛,获胜者得到的奖品只是每天增加半斤米饭,我们夜里加班得到报酬也就是补助1斤米饭,其它的一无所有,尽管是这样,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完成上级交给的挑土垒坝任务。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修水库兴利除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提出的口号是: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在这充满革命豪情的口号声中,大家虽苦也觉得甜。由于精神上得到了充实,生活上再苦大家也心甘情愿。只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大家的劳动热情不减,工作干劲不减,战胜困难的力量不减。当然,在修水库战斗中, 由于劳动强度大,也有极个别人难以坚持,当了逃兵。对这种情况,工地指挥部专门设立了监督机构。对于擅自逃跑者,进行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处罚。

当时,有人说,我是“赤膊党员”。是的,我当时担任法华突击连连长,为了完成上级交给我们连的挑土垒坝任务。在那寒冬腊月的天气里,我第一个赤膊挑土,全连民工在我的带头下,他们也纷纷脱下夹衣夹裤,打单干活,不仅减轻了负荷,更能提高工效。根据我的工作表现,营部党组织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那时,我真是喜在眉头,甜在心,不知心里有多高兴,干起活来天天都有劲。现在回想起那时劳动情景简直是不敢想象。一天要干十七,八个小时的活,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上工地,大家在工地吃早饭,早饭一吃完就干活,中午在11点半吃午饭,午饭时间正常只有一个小时,有时还不到一小时就干活,晚上要干到天黑才收工,早餐和中餐都是在工地就餐。当时吃饭用的都是自家带的大窑碟,碗一丢就干活,一心想的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工棚,夏不防暑,冬不防寒,睡的是地铺,遇到潮湿的地方,铺草也吸湿了。比比今天的水利工程,用的是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大大提高了工效,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就是这样,我们仍然修起了一个能装8亿多立方水的大水库,我们实在是感到自豪。

(龙河镇党政办公室编写组整理) 2004年6月5日

图为铁姑娘队利用土火车运送土石料(1959年) 图为人墙拦水筑粘土(1960年春)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