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手段,是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在充分尊重贫困劳动力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可以将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扶贫成效。
针对乡内一些贫困户普遍存在无一技之长、文化水平较低或家中有客观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情况,棠树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结合乡情实际,通过打造“扶贫驿站”、“扶贫车间”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乡党委政府打造的扶贫驿站、基地及车间是由政府出资建设、企业入驻管理的集就业、培训、扶贫为一体的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例如,在棠树乡烽西村,棠树乡党委政府出资80万元建设扶贫车间,该车间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7年10月竣工投入,建成后引进县创业致富带头人何军创办的双龙包装厂入驻,包装厂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并提供技能培训,目前,共有10余名贫困户在该厂就业,贫困户年可增收约20000元左右。
扶贫要扶志。物质脱贫的同时也要让贫困户精神同样“脱贫”,扶贫车间利用业余时间,每周集中开办一次员工课堂,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使广大贫困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棠树乡党委、政府还充分发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作用,将扶贫车间打造成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为车间配备党建指导员,配置电教设备和教育宣传器材,通过组织车间务工人员和贫困户观看励志教育、革命教育和技能教育宣传片等方式,增强贫困户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棠树乡党委政府不断强化政策激励,给予入驻车间的企业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奖补政策,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脱贫致富路径。今年,乡计划在全乡范围内建成4个就业扶贫基地,6个就业扶贫车间及2个就业扶贫驿站,带动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廖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