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树乡窑墩村有24个村民小组, 535户1925人。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资源,抢抓帮扶机遇,抓党建促扶贫,引领党员抓发展,引进企业探索利益链接机制,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如今,村组公路四通八达、全面硬化,中心村庄环境明显改观,村级活动场所焕然一新,建成安新农业科技示范园。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望突破10万元、整村脱贫出列。
党支部+“外力”谋产业布局
一是依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之力,夯实产业发展硬基础。村支部与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一道,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先后硬化通村通组路13.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约2万米,铺就“致富路”,解决“用水难”。
二是依托专业机构、企业人士之力,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村支部争取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邀请专家、企业人士对该村实地调研考察,并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依托安新扶贫生态园优势,努力打造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蔬菜、丝瓜络、龙虾等特色产业,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之力,搭建产业收益实链条。按照“四+”(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规模化发展特色种养业800余亩。引进龙头企业垫资投入,收入归种植户所有,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实行保底收购,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搭建“农村淘宝”、“微信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广开销路,减少环节,网上销售丝瓜络、土鸡蛋等农产品,真正实现“农货出村”,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党支部+“机制”助农户增收
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脱贫增收见实效。在村支部主导下,对成立裕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销售环节产生的利润按“1:2:2:5”比例进行分配。“1”是村集体入股5万元到合作社的分红收益;第一个“2”是驻村工作队按照每个贫困户帮扶500元入股到合作社的分红总收益;第二个“2”是种植社员的收益,按种植户与合作社交易量分配,让种植户除种植收益外还有二次分配;“5”是合作社留存收益,用于开支和发展生产。
二是建立农民入股分红机制,农民摇身变“股东”。针对未成立合作社的产业,村支部动员农民利用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企业保底收购,同时企业每年按不低于100元/亩给村集体分红。对园区内村民以土地入股,企业以资金入股,村民和企业按照3:7的比例分成。在前两年未产生收益的情况下,企业每年给村民按照500元/亩进行预分红,企业向村集体捐赠股份5%,前期无收益时,适当预分红,保障村民与村集体收入。
三是建立集体收入反哺机制,滚大集体收入“雪球”。每年村集体将预分红收入、上一年产销分红收入,再入股到企业,提升占股分红比例,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
党支部+“队伍”促持续发展
一是建强“两委”班子,确保“后继有人”。村支部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业军人、致富能手中选出综合素质好、能量棒、责任心强的3名后备干部,条件成熟时充实到“两委”班子,激活村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5名村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52名党员中有种植大户4户,带动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走上致富路。
三是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发展能力。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村支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农业技术、企业管理、电商经营等内容,对村里懂技术、有文化、善管理的12名产业带头人进行提升培训,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让电子商务平台融入群众新生活。(棠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