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汊河镇从“核、严、全、监”四字上做文章,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使该项工作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念好“核”字经,加强资产管理。为有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使清产核资工作有序进行,镇政府及时组织力量分三组对全镇20个村开展全面的清产核资。经过宣传发动、岗前培训、帐面盘查、现场清查、张榜公布、检查验收等环节后,各村普遍建立了《固定资产台帐》、《债权债务台帐》、《经营性资源发包上交台帐》三种登记台帐,通过认真清理,全镇20个村现有集体资产达1965万元,集体资源417.7亩,摸清了家底。
念好“严”字经,强化财务管理。为实现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使镇“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步入程序化、规范化,镇“三资”代理中心在落实 “五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归档)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村级财务报帐不及时、帐据白纸条多、审批审核不规范等问题,严格规范五个方面的工作程序:一是规范财务报帐处理程序,要求各村统一时间、统一审核审批报帐。二是规范资金收支划拨程序。对村级财务统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规范资金开支审批程序。规定村级开支实行“先收后支、先批后用、先审后入账”的办法。四是规范村级民主理财程序。要求各村对收支单据统一实行“四人二章”审核审批制度:由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村支书)、审批人(村主任)签字,并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私章后方可报账,并要求附有相关合同。五是规范财务公开程序。要求各村统一按季度公开村级财务。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无序到有序,逐渐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强化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
念好“全”字经,规范制度管理。为建立“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三资”代理日常管理、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该镇重点围绕村级财务管理建章立制,建立四个方面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村级财务管理八项制度:即资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村级报帐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三资”代理工作奖惩制度。二是建立招投标管理制度。三是建立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四是建立财务民主公开制度。
念好“监”字经,完善监督管理。为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透明、阳光运行,按照“两推一选”程序,在20个村分别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委作用,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对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限额制”,坚决杜绝不合理支出。通过村监督委有效监督,给群众一本明白帐,还干部一个清白身,也使村资产处置升值。韩湾村部分群众由于对村“三资”中的原村集体的麻塘和所在地村民组权属不清,导致去市、县上访。通过村监督委安排对村“三资”进行清理公开后,使群众知道了该村“三资”有关情况,给了他们一本明白帐,使他们感到满意,最后化解了此项矛盾。朝阳村监督委协助村两委,并给村两委积极献计献策,对该村原村旧址招标拍卖中,以购买价6.3万元取得成交,比旧村址原底标价3.6万元增加2.7万元,首次实现了村级资产阳光拍卖大幅度增值。图为上级领导检查干汊河镇“三资”管理工作。(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