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笔端流云
  4. 文学芳草地
  5. 难忘师恩
难忘师恩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9日 16:27          来源:舒城新闻网     阅读数:20566

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教师”这两个字,在我心中一直很神圣。我曾经向往当一名教师,遗憾与“教师”职业失之交臂,幸运的是我女儿考取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去年考录为合肥市68中学历史教师,实现了当教师的愿望。我之所以对“教师”情有独钟,是因为我的三位语文老师曾经给了我无私的关怀和教育,深深感动了我,给我留下了难忘的美好恩情。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董老师曾经给我作文进行了启蒙教育。我天生性格内向,刚入学时胆怯怕念书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也很差,遇到老师布置作文,就感到头痛。语文老师董老师知道我的特性后,坚持因材施教,从启发我锻炼表达能力抓起。有一次,董老师布置我们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并发给我们一本小故事书参考,要求我们结合宣讲身边人先进事迹,用平实通俗语言讲述。我接受到这个讲故事任务后,就开始搜索身边可宣讲人物,想到本家所在的生产队老队长常年出工比别人走得早、收工回家迟,事迹有点感人,就着手整理宣讲稿子。记得我当年笨手笨脚毛毛糙糙写出宣讲老队长初稿,自我感觉怕丑不敢给别人看,但是董老师却积极主动要去我的稿子,不怨其烦地修改,直到修改成句通语顺的宣讲稿子,然后把我找去耐心讲清修改的地方,并交待清楚如何分段叙述。正是在董老师仔仔不倦的教诲下,我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并培养了写作文的兴趣。可惜董老师英年早逝,我的感激之情,再也无法当面向他表达。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郑老师曾经给我作文进行了表扬鼓励。那年我刚读初中,成绩极差,常开小差,成天被老师批评,以至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来。由于一直没有受到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所以对老师有一种恐惧感。第二年,当同学们为新来的担任语文课的班主任郑老师欢呼雀跃时,我却不以为然。我一如既往对学习不感兴趣,作文敷衍了事。有一天,新班主任郑老师大发雷霆,说我们班作文做得一塌糊涂, 那些优生也在他的批评之中。可万万没想到,我的名字会在教室里响亮起来,不是批评,而是表扬,老师说我的作文在写作上很有新意。我懵了,对这次课堂作文,我开始非但没用功,还有不少涂改之处,我还在担心再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呢,又怎么会想到老师要表扬我呢?更没想到我的作文会有新意呢?但我抬头,看到了郑老师向我走来,确实面带微笑。我不敢正视老师的目光,但我仍能感受到他不同往常那些老师的笑容,我还听到他那亲切而又不容质疑的声音:“你很聪明,别的同学没想到的你却想到了。以后好好努力吧,你昂起头来,不用胆怯。”就是郑老师那微笑和亲切的话语,如甘露一样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自此以后,我的作文及其他课程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到初中最后一年,我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我正是在郑老师宽容和理解的微笑里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振奋了精神,从此使我的人生出现了生机。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由衷向我尊敬的郑老师道一声谢,并祝郑老师节日愉快。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马老师曾经给我求学进行了极大帮助。由于我家住农村,离读高中的学校较远,家庭经济又比较困难,没有缴费住校,早晚来回往返走读,严重影响读书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一度下降。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马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就主动把学校安排给他住的寝室让给我住,好让我安心在学校读书,不耽误学习时间。我因此住下来专心抓学习,很快就把学习成绩提高上来。那一段时间,马老师不仅给了我起居生活上帮助,还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记得有一次,马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标题为《记有意义的小事》,这篇作文在我们看来是一篇再简单不过的作文,也不可能写出什么精彩篇章。但是,马老师再三启示我们:虽然这篇作文标题看来简单,但是也能写出好文章,而要写成好文章,就必须在文章结构上巧构思,在内容上出新意,否则就写不成好作文。我正是在马老师的启示下,采取倒叙式布局作文结构,记叙了班级里一些同学偷做打扫卫生等的小事,被马老师认为是一篇较好的范文,在全班学生中朗读表扬,给了我今后作文更多信心和鼓励,我也因此喜爱上写作。虽然马老师后来离开了教师岗位,但是我仍然要珍重感谢曾经是我的语文老师马老师。

我之所以要特别感谢这三位语文老师,是因为他们不仅教会了我作文,更教会了我做人。因为我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勤恳教书育人的精神、宽容待人的优良品质、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这些都为我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待人处世指明了方向,而且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里。难忘的师生情,难忘的师恩,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卢贤傲)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