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宛新平: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共护皖美数字未来
宛新平: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共护皖美数字未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3日 10:44          来源:     阅读数:21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国网络法治建设成就显著,网络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网络法治实施不断深化,网络法治宣传教育质效全面提升。

  为系统谋划、全面推进今后五年网络法治工作,9月10日,中央网信办在北京召开深化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座谈会。这既标志着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也向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法治将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支撑。毫无疑问,这对于正在发力数字经济的安徽而言,这既是重大发展机遇,也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乘网络法治之“风”,明方向固根本

  网络安全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法治保障就没有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面对网络空间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数据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困境,安徽将网络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并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具有安徽特色的网络法治实施路径,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让法治真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护航员”。

  在打击通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电信部门与公安机关紧密协作,自2024年以来,累计协助破获GOIP、固话等诈骗窝点241个,协助缴获VOIP等设备394台,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394名,协助缴获涉诈号卡1561张;累计阻断诈骗电话3.1万余个,封堵涉诈网站3.1万余个,审核涉诈APP10000余个,避免群众经济损失超1.5亿元,进一步挤压了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

  绘数字安徽之“图”,勇创新探新路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安徽乘着网络法治建设的东风,加快绘制独具特色的数字发展蓝图。全国首部省域数字法治蓝皮书的发布,更彰显了安徽在数字法治领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但这种创新不能停留在表面,还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为避免出现“重技术轻制度、重建设轻应用”的误区,安徽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监管体系,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构建网络空间治理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格局的基础上,安徽还注重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如安徽大学开设“数字法治”微专业,与科大讯飞共建“智慧司法涉外法治数据库”等举措,这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也为数字安徽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筑网络安全之“基”,抓当前谋长远

  维护网络安全,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久战。无论是从实践探索,还是系统推进,网络法治建设既需要立足当前,更需要着眼长远。要全面做好网络法治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链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补齐三个短板:一是立法短板,加快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二是执法短板,提升网络执法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司法短板,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提高网络空间司法保护水平。这些基础性工作的扎实推进,必将为网络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从长远来看,要立足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法治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比如支持量子加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网络法治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网络法治+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为网络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展现担当。

  网络安全人人受益,网络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指尖做起,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不断提升亿万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纯银)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