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团结奋斗 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全国两会前瞻
团结奋斗 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全国两会前瞻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4日 12:26          来源: 安徽新闻网     阅读数:132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三月的北京,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对新一年的国计民生将作出哪些最新部署安排,举国上下十分关注。

汇聚人民意愿,凝聚各界共识,共绘美好未来。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一致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结合安徽实际,忠诚履职尽责,不负人民重托。

坚持科技打头阵 下好创新先手棋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一场名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会在合肥召开。将科技创新作为“新春第一会”的鲜明主题,再次彰显了安徽矢志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坚定决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安徽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安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加速,正在由要素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传统农业大省加快向新兴工业大省、制造强省转变,由内陆腹地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形成了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的生动局面。

如何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力?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建议,要继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在全链条创新中的作用。“发挥安徽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推动高校院所全方位支持融入企业创新,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的良性协作机制,形成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生态。”许礼进说。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需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着坚实支撑。”深耕制造业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认为,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制造工艺研发,特别是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在全国人大代表郭国平看来,努力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争先出彩,不仅是为安徽“自身谋”,也是为“全局计”。“我省大校大院大所集聚,而且众多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在此布局,构筑起安徽科创的硬核实力,近年来更是催生出聚变能源、量子科技等引领性科技成果。”郭国平表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布局省份,安徽有实力、有责任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上奋勇争先,用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效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用好“关键一招” 激发澎湃动力

今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怎样写好“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我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如何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我省的选择是改革资金的分配方式:所有预算支出取消基数,从“零”开始,根据需求和可能,有保有压,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形成了“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新模式。此即为零基预算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我省作为改革先行省份,应在前期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探索,为全国改革蹚出路子。”全国人大代表张莉建议,推动零基预算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进一步集中财力办大事,更好地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再深化,才能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给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全国政协委员聂磊表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要发扬拼搏向上的精神,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全国人大代表王绍南认为,乡村发展仍然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和难点。“要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结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逐步赶上来。”王绍南说。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近年来,安徽开放型经济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2024年,全省外贸规模突破8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升至全国第9位,“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3.6%,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能够为安徽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潘保春表示。

办好“头等大事” 增进民生福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每年全国两会,民生保障一直是会场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开发政策性岗位21.1万个,“三公里”就业圈实现社区全覆盖……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我省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是当前需要重点支持的就业群体,应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以点带面稳定就业大局。”全国人大代表丁德芬建议。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增强了群众就医获得感。但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新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医疗人才培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全国政协委员翁建平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还将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发挥建言献策,尤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建议增设技术输出贡献的综合考核指标,最大限度把人才留下来,让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无论老幼,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让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不再有后顾之忧。”全国人大代表王忠才建议,统筹谋划“一老一幼”服务,不断强化服务供给。“如试点探索‘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让老幼两代人共享健全的托管服务。同时,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何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认为,应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善于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深挖中华文化的精神富矿,也要赋予其时代新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中获得持久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代表、委员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望”,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准确反映人民愿望和诉求,推动解决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