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产业兵团”推动皖北高质量发展
“产业兵团”推动皖北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8日 15:13          来源:     阅读数:183

走进位于淮北高新区的安徽国轩象铝科技有限公司箱体焊接总成车间,智能焊接、自动喷涂、精密检测等一道道工序按部就班,一个个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顺利下线。公司负责人表示,作为皖北首家新能源动力电池轻量化箱体制造基地,目前,企业订单饱满,2024年实现营收17.4亿元。

据介绍,该公司是国轩控股集团工业制造板块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项目之一,项目选址时公司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落地淮北,正是看中了当地的铝制品加工的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正成为皖北产业振兴的关键。

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采取集中布局、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的“兵团式阵地战”超常规打法,2024年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招引落地项目3317个,总投资10047.5亿元。

“兵团作战”的协作逻辑,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而“阵地战”,则强调分阶段、分领域稳扎稳打逐步攻克。

14家专用车企业、388家零部件企业和492家后市场企业,汽车全产业链营收占全省比重约7%……在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为了推进皖北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安徽印发《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皖北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机制》等政策文件,指导6市4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实际,确定市县差异化细分领域发展赛道,打造12个重点园区和特色园区。2024年,皖北新能源产业全年落地项目367个,总投资2296.45亿元。

44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3个省级化工园区,91个国家及省级新材料领域创新平台……皖北新材料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中建材玻璃院、丰原集团、昊源化工、佳力奇等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皖北地区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地域空间广袤,农业资源丰富,聚焦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果海粮仓,皖北天然具有优势。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服务、“头部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基金+经营主体+园区(基地)+集体组织+农民群众”联合联动“大兵团”作战模式,为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凝心聚力。2024年皖北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五大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同比增长22.7%。

集中布局、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坚的“兵团式阵地战”产业发展打法,正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省皖北办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调度统筹作用,坚持省市协同、全域联动、专班赋能,形成推动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5年,安徽将进一步发挥好安徽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坚持以产业振兴引领皖北振兴。优化整合省级财政支持皖北重点产业发展资金,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加强省际、省内合作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园区。同时,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力推动龙头企业在皖北布局一批重点项目。

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支持阜阳、亳州等市率先打造专用车生产基地,提升皖北专用车生产规模,推动皖北零部件企业成长为“链主”“群主”企业,加强企业垂直整合。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立足皖北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先进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生物质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集群建设。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先进有色金属、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细分产业。借助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强化品牌和渠道建设,大力培育皖北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皖北农业企业“兵团”出皖、“抱团”发展。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