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小的红薯糖,承载着深厚的年味,见证了舒城人世代的记忆。在舒城县河棚镇凤琴加工厂,古老的红薯糖制作技艺得以延续,所产出的红薯糖香甜酥脆,深受当地人喜爱。
熬糖的过程,是一场关于耐心与技艺的考验,在河棚镇凤琴加工厂,厚重的铁锅中装满了用红薯糊沥出来的糖液,随着灶火的点燃,蓝色的火苗开始舔舐着锅底,温度的升高,糖液变得越来越粘稠。50多岁的叶林站在灶旁,手持长柄锅铲不断地搅拌着。当糖液呈现出深琥珀色,粘稠度恰到好处时,熬糖的过程就接近尾声。河棚镇凤琴加工厂负责人叶林说:“山芋熬制的整个时间,加上前期的蒸煮、过筛,最后一直到成型的话,大概在35个小时,200斤原料大概能熬20斤糖,但是要做成糖块的话,再加上米泡子出来之后,大概在50斤左右。”
在春节里,红薯糖是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年小食,简单的甜味中,有过去一年辛苦工作的慰藉,也有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而今,红薯糖的甘甜,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甜,更是心灵的回响。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而言,一份优质的红薯糖更是寄托了他们对家乡甜蜜的思念。村民周冬梅说:“用红薯熬的糖,好多年都没吃过了,这个口感又香又甜,好吃。我们有买的寄到苏州、合肥、上海。”
为了将古法熬制红薯糖这项技艺传承好,叶林申请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进一步做大红薯糖产业,将红薯糖的甜蜜年味传向更远的地方。(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王玉芳 许令强 潘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