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播出
舒城:建设绿色振兴新高地
五年来,舒城县综合实力得到大幅跃升
五年来,舒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成功引进了欧菲精卓光显、胜利精密、万达城市综合体、英力电子、模具产业园、必菲艾食品等一大批龙头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8家,外贸企业增至205家,县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
建成50万亩优质稻、30万亩油茶、30万亩蔬菜、10万亩茶叶,5万亩稻虾综合养殖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1家,成功创建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舒城小兰花、万佛湖鳙鱼、舒城黄姜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万佛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业态更加丰富,五年共接待游客27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6亿元。
五年来,舒城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投入84.7亿元组织实施了7960个扶贫项目,全县脱贫39781户113256人;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省政府公布舒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五年来,舒城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整合资金37亿元,实施了杭埠河、民主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整县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扎实推进“林长制”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
五年来,舒城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实施了175公里国省干道升级改造和3354公里的农村道路工程,新建全长31.28公里的县城外环,形成“一环五射”交通格局和组组通水泥路的农村路网,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建成主线长42.195公里的环万佛湖旅游路。
合安高铁舒城段顺利通车,高铁东站投入运营,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9.5平方公里,人口21.6万人,城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县汽车客运总站、县体育中心、万达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36个、县级中心村5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率达52%。
五年来,舒城民生保障更加扎实有力
全县财政五年累计支出260亿元,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占比达85%。
全县城乡低保4万人,五保1万人,残疾人2.6万人均实现了充分保障。提前两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2%。
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事业,全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
加快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创建步伐,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迈进“十四五”,舒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领跑六安、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总体发展思路,抓产业增动能,抓乡村促振兴,抓发展惠民生,抓党建强保障,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东向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