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喜迎全国两会】产业向新 开启安徽制造“成长之门”
【喜迎全国两会】产业向新 开启安徽制造“成长之门”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7日 12:46          来源:     阅读数:185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过程中,安徽突出产业向新,着力培育壮大顶天立地的科技领军企业和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企业高质量倍增态势开启安徽制造“成长之门”。

图片1秒钟4片、1小时14400片,在安徽宣城,华晟新能源公司不仅在业界率先实现异质结光伏电池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单线生产效率也做到了国内外第一。

图片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晓华

光伏发电的话,当我们发现同质结走到一个极致的时候,那我们就要去思考用异质结,就是用两个材料来提升(光电)转化效率。

图片看准前沿趋势,2020年,创业团队与宣城市一拍即合,由企业出技术、做管理,政府垫资建研发和生产基地,创新模式孵化产业。

图片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晓华

创业模式当时选择是比较好的。我们就跟政府的平台公司成立轻资产公司,租赁重资产;当我们发展起来之后再把重资产买回来,再把政府的负担给卸下来。

图片新模式帮助华晟新能源快速起步。然而,要把新技术、新方案变成现实产品,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业之初,企业便遭遇当头一棒。

图片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中心 负责人 龚道仁

对于整个设备以及对于整个工艺、整个配方,都是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开始我们跑产线的时候,(产品转化效率)可能就20%不到,甚至更低更低,甚至都是废片。

图片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华晟新能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材料到工艺、再到生产设备,企业一项一项攻关,终于把转化效率提了上去。这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又凸显出来。过去,光伏行业普遍认为,作为原材料的硅片减薄到130微米后就很难再有突破,但华晟经过上百次试验验证,把它做到了100微米以内,仅此一项,就能节约材料成本20%以上。

图片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王进 

花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从装备到工艺到材料,几乎是全部都换掉了。从上到下也有一帮装备企业,帮助我们一起来开发全新的装备。

图片经过四年多的创新发展,眼下,在华晟验证的新材料、新技术数量超过40项,其中八成已在行业推广,企业一跃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光伏“独角兽”。

图片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晓华

我们产能占到全球的一半,我们出货占到全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全球标准制定者,我们让异质结从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技术”,变成了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未来主流方向,我们都要去做它。

图片培育一家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乃至一条产业链,安徽制造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两年,聚焦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省委、省政府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牵头抓总的实施方案,到具体执行的行动计划,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高位推进;建基地、育基金、设专班,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与此同时,在全省范围内相继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资“领跑”计划、制造业投资巩固提升行动,以高质量投资引导和助力产业布局、企业壮大。

图片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总经济师 张曙光

2024年我们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了13.6%、13.3%和20.4%,这三个数字都是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科产融合、从企业梯次培育这几个方面继续发力,提高我们整个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开辟新赛道、挖掘新领域,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安徽省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在合肥,零次方公司自主研制的通用型安全人形机器人已展现出较强的运动能力,预计今年就能批量生产。

图片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 创始人 闵宇恒 

在2025年计划是量产200个双足机器人,完成整个市场PMF(产品匹配度)闭环,让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大展拳脚。

图片在芜湖,通过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当地已吸引16家有人机或无人机制造企业落户,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200多家。

图片芜湖市湾沚区航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副主任 张星星

强化科创、金融、人才扶持长效机制,形成跨区域、落地、贴近、持续的专业服务,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图片以产业培育带动企业成长,以企业发展促进产业提升。最近五年,安徽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17户。截至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已达24056户,居全国第6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2.3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双双居全国第8位。

图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研究员 耿怡

在产业集聚方面,安徽省近年来成绩是非常显著的。不仅仅是关注到了这种龙头企业,也引进了非常多国内上下游优秀的企业,而且这些优秀的企业都已经生根发芽、发展得非常好。

图片

【记者手记】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是关键。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安徽省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始终紧扣产业向新,始终服务企业发展。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既要“高峰”、也要“高原”,培育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企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构筑起稳增长的最强支撑,也进一步开启了安徽制造的“成长之门”。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