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近年来,潜山市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组建非遗保护中心,推动痘姆古陶非遗产业发展—— 让千年古陶“老手艺”活起来
近年来,潜山市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组建非遗保护中心,推动痘姆古陶非遗产业发展—— 让千年古陶“老手艺”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17:54          来源:安徽新闻网     阅读数:397

近日,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工人在制作陶坯。

11月5日,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工人们在搬运晾晒好的陶坯。

11月5日,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展示厅里的陶制品。

11月5日,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工人们在装卸晾晒好的陶坯,运往“龙窑”内烧制。

11月5日,工人在“龙窑”内按要求摆放陶坯。

11月5日,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陶制品展示厅,游客在挑选购买陶制品。

11月5日,航拍的潜山市痘姆乡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中间部位为“龙窑”。

天柱山下,潜河岸边,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痘姆乡。在这里,引人驻足的是一个“庞然大物”——长约百米的古窑,宛如卧在山坡上的长龙,被当地人称为“龙窑”。

近日,记者来到潜山市痘姆乡,近距离感受这座千年古窑。窑体依山而建,半埋于地下,由窑头、窑室、窑尾三部分组成,窑身内壁斑驳,黑而发亮,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变迁。

痘姆陶盛于唐宋,一度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诗人李白曾赞舒州(今潜山)酒具:“舒州杓(陶瓷酒具),力士铛(陶温酒器),李白与尔同死生。”沿用至今的百米古窑,被业内专家学者誉为“活化石”。

痘姆乡因古陶闻名,制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与薛家岗文化一脉相承并绵延至今。6000年前,潜山先民发现痘姆乡蕴藏大量天然陶土,他们沿河建窑,围窑建坊,折松为炬,练泥冶陶。2021年,痘姆古法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潜山天柱陶瓷品牌入选中华老字号。

“痘姆古法制陶,从制坯到烧制,周期较长、工艺讲究,仅烧窑就要三天三夜,还需专人看火。”说起制作工艺,痘姆古陶手工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涂胜友如数家珍,窑温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时,陶坯中的金属元素与松脂、柴灰相熔,即使一万多件相同的陶坯进窑,出窑时釉面也绝无雷同,因此窑变之美“只可遇见、不可预见”。

“十里陶乡,百座龙窑,千家陶厂,万名窑工。”这是痘姆古陶最繁盛时期的写照,曾经,乡里家家有窑厂,人人会制陶。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陶制品渐渐被市场边缘化,传统技艺一度濒临失传。

如何让古老“非遗”重新“活”起来?潜山市坚持守正创新,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抢救性保护和活态化传承,持续推进痘姆龙窑加固改造、非遗客厅大师工作室等提升改造项目,打造“非遗+研学+旅游+文创”的多面性融合基地。

如今,痘姆古陶先后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北京世园会、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展览展示,成功举办痘姆古陶文化旅游节、“龙窑点火”“开窑见宝”“与陶有约”“千年窑火今更旺”等一批特色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千年古窑也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