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深耕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
深耕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1日 11:40          来源:     阅读数:373

本网讯(记者 汪永安 鹿嘉惠)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深感肩上责任之重,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拼搏,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安徽力量。

未来,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电池,转化效率高、制作成本低、制备过程简单且材料环保?科学家们全力攻关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满足这个想象,它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光伏技术。

“团队在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有多年技术积累。今年,团队创造了稳态效率26.7%的钙钛矿电池,刷新这一领域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说,这是团队继2022年、2023年之后代表中国科大第三次更新该世界纪录榜。

此次考察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徐集贤说,我们将充分发挥合肥的科教资源优势,坚定不移推进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为中国式现代化倾注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布局地,安徽发挥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聚集的优势,涌现出“京沪干线”、“墨子号”量子卫星、“九章”“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等重大原创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无止境,奋斗正当时。”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肇玺说,当前正处在聚变研究最关键的时候,更应脚踏实地、奋勇争先。记者看到,在合肥科学岛上,科研人员正聚精会神地投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新一轮物理实验,向着更高目标发起冲击。

“我将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精准智能化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点燃科研范式革命之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教授江俊表示。日前,由江俊团队研制的“机器化学家系统1.2版”——“小临”正式发布,在效率上解放科学家们的生产力,大大提升科学实验的质量。

放眼江淮大地,科研人员正奋力攻关,力争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深耕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安徽正加快形成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