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江淮潮评:“皖”风吹过大运河,寻脉千年文化里的皖韵悠悠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江淮潮评:“皖”风吹过大运河,寻脉千年文化里的皖韵悠悠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30日 15:46          来源:     阅读数:422

微信截图_20240701084248.png

  一提到运河,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条?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还是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运河? 

  虽然这两条运河也很有名,但无论是比河道长度,还是比修建年代,中国的大运河都远超它们,是全球运河界当之无愧的C位大佬。

  就在本周,世界运河大会在波兰北部运河城市比得哥什举行,曾多次探访中国大运河,内河航道国际组织总编辑大卫·爱德华兹-梅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研究著作《文明之镜——中国大运河》,他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工程师的骄傲”。

  流淌2000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既是水脉,更是文脉。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曾说,“当我漫步在此,我似乎可以听到古人购买商品时讨价还价的声音,可以看到诗人在灯火倒影中寻找灵感的景象,可以感受到家人们聚集在河岸边讲述自己的故事。运河就像讲故事的人,它使这些历史叙事得以保留,让我们可以与历史携手同行。”

  从古至今,运河边从不缺行走的人。今天的安徽,依旧把大运河安徽段当作文化瑰宝来守护,既探寻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又升华独具安徽特质的运河气派。

  世界上的运河有很多,中国大运河只有一个;通济渠很长,中国现存段最为完整的“活态运河”只有泗县这一段。

  淮北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宿州通济渠泗县……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我们依稀可见桨声灯影的盛景。

  “汴水之畔”超算中心,陶铝新材料为城市新发展“塑形”……在逐浪新质生产力的潮流中,我们清晰地看见古老运河的新生。

  一步一个脚印,洞穿文化的本质,搭上发展的快车,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江淮摇曳动人。

编辑: 谢孟倩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