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安徽新闻
  3. 年味里的乡愁记忆
年味里的乡愁记忆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8日 16:00          来源:     阅读数:548

  新华网合肥2月18日电(记者王菲 曹力)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新春佳节,人们辞旧迎新、纳福祈年,各地都会举行形式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春节习俗,不断丰富着春节的文化内涵。春节习俗展现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期望,充满了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乡愁记忆。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传承800多年的民俗瞻淇鱼灯热闹上演,把对新年的美好祝愿送到千家万户。(歙县宣传部供图 吴建平 摄)

  瞻淇鱼灯起源于南宋,形似鲤鱼,寓意年年有余。手工制作的瞻淇鱼灯形状精巧、画工精美,晚上的巡游活动更是热闹非凡,独具地方特色。夜幕降临,鼓点响起来,大鱼灯雄壮、小鱼灯灵活,栩栩如生。瞻淇鱼灯队伍在古村里走街串巷,穿梭“游”动、转圈、翻滚、鱼跃龙门……鱼灯队伍每到一户人家门口都会放慢脚步,送上新年的美好祝福。家家户户则在门口自发燃放爆竹,祈愿新的一年一帆风顺、年年有余。

  在泾县泾川镇古坝村,村民正在手工制作泾县灌芯糖。新华社记者曹力 摄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川镇古坝村沈先时食品加工厂,村民正在手工制作泾县灌芯糖。泾县灌芯糖作为当地的特色小吃,是很多家庭的必备年货之一,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口感,成为甜蜜与幸福的象征。

  在泾县泾川镇古坝村,村民正在手工制作泾县灌芯糖。新华社记者曹力 摄  

  据泾县灌芯糖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刚介绍,泾县灌芯糖作为一种纯手工食品,制作工序繁多,从麦芽制备到煮米、蒸煮糖化、沥渣、煎糖、装锅,再到拉糖、灌芯、成型等,有数十道工序。

  在泾县泾川镇古坝村,村民正在手工制作泾县灌芯糖。新华社记者曹力 摄  

  手指粗细的泾县灌芯糖,里面卷满了芝麻,咬上一口浓香四溢,甜甜蜜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坚持用当地的青檀树枝为柴,农家土灶手工熬制,不仅是为了将祖辈的技艺传承好,更是为了留住人们记忆中的味道,延续甜甜的年味。”沈刚说。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社区村民手工制作挂面圆子。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社区的手工挂面有着百年传承历史。以竹塘挂面作为主料的挂面圆子,是肥东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餐桌上必备的一道主食,寓意长长久久,团团圆圆。每年春节,当地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圆子、炸圆子,邻里互送共尝挂面圆子,在浓郁的挂面圆子香味里,社区逐渐热闹起来,年味更浓。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