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笔者走在千人桥镇重阳村的田野上,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尽是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甚是喜人。据重阳村党支部书记宋茂照介绍,今年风调雨顺,双晚稻长势好,虫灾小,亩产平均500公斤以上,目前市场收购价格每公斤2.9元,境内稻米加工厂和外地粮商纷纷上门订购,再有一个星期,双晚稻将相继开镰收割,群众等着数钞票。
作为“鱼米之乡”的千人桥镇,近年来,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实施“五大工程”,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实施农田治理工程。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了20平方公里的土地整理项目、15个村的电气化改造工程,清淤沟渠145公里,硬化沟渠158公里,配套水利设施138处,新建扩建当家塘28口、排灌站5座,改建排涝站7座,新建35KV变电所一座。
二是实施规模种植工程。利用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以培育大户为切入点,积极引导有利益共享关系的农户和企业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规模种植。先后建立8个农业专业化产业园区,成立农村专业合作协会8个。全镇农业规模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千亩以上种植大户1户、百亩以上种植大户158户、粮食收购商贩15组112人。
三是实施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扎实开展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科技应用和推广水平。近年来,该镇通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先后举办40多次科技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000多人次。
四是实施农机推广工程。全力宣传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机,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动员有号召力的农机大户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目前,该镇拥有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水稻直播机、开沟机等大型农机465台,农业机耕机收面积率达99%。
五是实施农业品牌工程。积极鼓励粮食企业开展争创国家、省级名优农产品活动,鼓励和扶持农特产品申报名牌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拓宽销售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目前该镇拥有粮食加工企业8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3家粮食企业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青云牌大米被评为省级驰名商标。
千人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许自才介绍说,今年该镇双晚稻3万亩,大户种植大概1.5万亩,规模种植相对来讲不算多。下一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年减少,该镇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力争使全镇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千人桥的农业品牌打得更响。(武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