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乡镇聚焦
  3. 庐镇乡
  4. 庐镇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庐镇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10:05          来源:     阅读数:4009

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庐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规划引领和提升服务入手,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现在咱们和城里人没两样哩。”这是柳林村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农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口头禅。

在美好乡村建设点,一幅具有依山傍水清新整洁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铺开。按照规划,中心村已折除危房13户24间,改造危房8户18间,新建房屋5户12间,完成旧房修缮600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厕所、猪圈54处,新建公厕3座;房屋外墙面刷白23户,约4100平米;主干道路拓宽硬化1300米,道路两旁栽植垂柳、广玉兰、桂花等景观树3000多棵,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70%;主干道两旁新安装路灯20盏,新建桥梁2座,桥梁拓宽2座,建文化墙6块,建文化体育广场1个面积达1500平方米,供电、电信等三杆移位17根,河道治理600米,建拦河坝7道长200米,维修河堤170米,新建沿河石子路休闲人行道长300米,埋设排水管道150米,建化粪池10个;购置垃圾桶10个,建垃圾堆放填埋点1处;建农家书屋1个,超市1个,农资店1个;停车场等一些配套工程已经基本建设完工,总投入560余万元……一个美好乡村中心村雏形已经形成。

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指导。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及时制定《庐镇乡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抽调精干力量9人组成专抓班子,成立工作组,分成三个责任小组,驻点工作,现场解决问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联动推进。乡党委书记专题到现场20余次,定标准,解难题,检查督促项目建设情况、任务落实情况、人员在岗情况,并亲自带人去千人桥苗木园选购树苗,分管负责人专题驻点抓,促进度,抓细节,对项目建设做到天天有安排、早晚有报告,对重点项目制定了细化到日的行事历,从3月初开始到4月底,在工期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下,工作组同志放弃双休,在建设一线发动群众,监督质量,带头干脏活、累活、苦活,大干60天,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注重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引领。柳林村山多地少,村庄多依山而建,自然环境比较优美,同时,村庄小而分散,不宜大拆大建。在制定中心村规划时,始终坚持“保留村庄原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环境整治为核心,实现村庄环境整体提升,着力在“增绿、增靓”上下功夫,坚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庐镇特色,建设“山水相融、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村庄。我们坚持中心村庄规划邀请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设计,坚持尊重民意的原则,规划实实在在,群众人人知晓,好看又好干。

协调解决难题,积极主动对接。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经常到现场听取汇报找出差距,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快建设步伐,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解决什么问题。如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即从乡财政垫支10万元用于购置零星材料,同时主动与县直单位联系上门对接,党政主要负责人找到县供电部门争取主要领导重视,第二天即动工进行三杆移位。

加强载体建设,传递政府意图。庐镇乡在启动这项工作过程中,注重发挥二个作用。一是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文件,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建设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进组入户等形式深入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形成氛围,取得群众支持,增强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群众的“主人翁”作用。一些在外务工人员听说后,自觉自愿出资,主动捐款12万元用于修路。同时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到周边美好乡村建设基础较好的五里桥村、文冲村观摩学习,开阔视野,坚定大家建设美好乡村的信心,明确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目的。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群众参与热情,十分注重抓好村民理事会的议事带头作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美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事大家办,让美好乡村建设成为村民自发自愿行为。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一名、理事会成员四名。张时稳被村民挑选为理事会会长后,不分白天黑夜,挨家挨户宣传发动,征求群众意见,筹集建设资金,安排家家户户出工出力,布置整治工作。在美好乡村建设工程过程中,村民的拆房、拆院墙、拆猪圈、厕所、占地等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村民个人的利益,刚开始,有少数群众不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认为搞不好,理事会成员带头拆除旧房厕所,理事会成员焦湾组组长张时友不仅带头自拆自建,而且带头捐资5000元用于新建道路。正是由于理事会成员模范带头作用,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许多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  

争取项目支撑,引导群众投入。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将财政、扶贫、库区移民、一事一议、危房改造、饮用水项目、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150多万元进行整合,作为首批启动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如房屋改造、道路硬化等,基本上由群众自愿自发投入改造,三分之二由群众出资出劳,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使美好乡村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群众也很满意。(彭志国)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