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寒冬,地处舒岳公路边的干汊河镇阳光雨露葡萄园,成熟的草莓、鲜红的葡萄酒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到此品尝。这个300多亩的葡萄园四季有鲜果:葡萄、草莓、猕猴桃等鲜果错季成熟,能满足过路游客随时品尝。近年来,干汊河镇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该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种、养、加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在稳定粮油作物生产基础上,突出抓好板栗、无公害蔬菜、药合、葡萄、家禽、生猪、羽毛和特色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形成了顺河、韩湾等村500亩药合、洪宕等村1000亩葡萄、乌羊、瑜城等村15000亩大棚蔬菜、七门堰等村7000亩板栗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为推进产业化经营,该镇坚持用工化带动农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培育规模企业20多家,专业大户30多户,实现产值10亿多元,解决当地近6000多名男女劳力就业。尤其是自04年成立羽毛业协会以后,羽毛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提升产品档次,市场也开始由国内向国外发展,该镇的鸭毛交易量已占全国羽毛市场的85%以上,成为继无为鹅毛专业市场之后又一个全国性专业市场。
为搞活农产品流通,该镇先后组织羽毛、养猪、无公害蔬菜、家禽四个产业400多名专业大户成立了羽毛、养猪、无公害蔬菜和家禽四个专业协会,并从镇政府有关部门抽调4名工作人员兼任四个产业协会秘书长,全程无偿提供优质服务。运用“协会+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把羽毛、养猪、无公害蔬菜和家禽这四个优势产业中的千家万户农民有序地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从而使这四个优势产业逐步趋向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卢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