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乡镇聚焦
  3. 干汊河镇
  4. 干汊河镇:打造生态乡镇, 建设文明家园
干汊河镇:打造生态乡镇, 建设文明家园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10:09          来源:     阅读数:2982

近年来,干汊河镇紧密围绕“打造生态乡镇,建设文明家园”的总体思路,主打“生态”牌,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目标,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开展环境优美村镇创建活动,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以争创国家级生态镇为目标,营造生态优美环境。该镇境内兼有丘陵、平原和河流等地貌,为保护好山、水、绿地环境,坚持产业发展科学规划,规划杭埠河以南朝阳片的生态区,连接周瑜城至七门堰及沿杭埠河北岸的旅游区,沿舒岳路包括新街、干汊河两中心集镇在内的商贸区,包括洪宕、瑜城、七门堰、九龙塘等村在内的现代农业区,西宕和洪宕等村羽毛集中区,围绕这“五区”规划的蓝图,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的局面。坚持“三不”、“三结合、三促进”:不准上重污染工业项目、不准破坏现有生态资源、不准不达标排放企业生产;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促进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结合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促进农村基础环境设施改善。该镇对25度以上坡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抓好植树造林,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全镇完成退耕还林4000余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生态种养业,形成规模化生态养猪基地光华、风格等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池、猪粪污染源治理和综合利用等设施,综合治理猪粪对周围水源污染的问题,实施生态环保养猪。建成了万亩油菜、万亩无公害蔬菜、5000亩板栗、1000亩桂花、1000亩葡萄、2000亩药合等生态农林示范基地,尤其是无公害蔬菜协会组织对全镇万亩精品蔬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用有机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确保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达到环保、绿色、健康的标准。

二、以美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营造幸福宜居环境。该镇按照“抓点、连线、成片,分步推进”的要求,2013年重点培育七门堰、洪宕两个中心村,完成重点线路10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面上带动20个自然村庄实施整治改造,力求点上做“盆景”、线上做“风景”、面上做“美景”,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坚持因地制宜建设美好乡村,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统一模式,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充分利用不同村庄的基础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自然风貌,七门堰村先后整治中河、西埂、井北等10个自然村庄环境,完成总长2.5千米环村庄主干道水泥路建设,新建5座徽牌风格的公厕和1个垃圾收转房,扩挖2口景观水塘,完成总长2千米的水渠硬化建设,配套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2个累计占地2800平方米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和计生文化乐园。该村着力培育生态旅游产业,引进安徽七门堰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流转租用土地3000多亩,栽培加拿大红枫、欧洲海棠、日本樱花等名贵树木花卉。洪宕村实施涉及新河、付塘等6个村民组村庄整治,建成环村庄主干道水泥路1.8千米,硬化水渠1.1千米,改造1个占地1600平方米农民体育休闲广场,建设4个公厕,对周围路边、渠边、村庄周边进行绿化、亮化、美化。

三、以三边三线环境整治为契机,营造整洁卫生环境。该镇“三线三边”环境整治重点整治省道S317沿途村环境,并向各村村部边、“村村通”水泥公路边延伸,对沿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渣土、杂物、废弃物、路边排水沟的垃圾、杂草等进行清除和清运,并实施全面绿化美化,规划设计兴建总长11公里的S317沿线路两侧宽1.8米的绿化带,栽植桂花、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球、金边黄杨等风景树,并沿绿化带边铺设了宽1米的路牙石人行道。兴建1座垃圾周转站,成立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镇村保洁队伍,修建50多处垃圾池,配置了1辆垃圾转运车和200多只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组建城管中队具体负责镇村环境保洁,初步建立了户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通过日常管护改变了往日“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四、以创建文明村镇为目的,营造社会和美环境。该镇为争创全省文明村镇,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国卫生运动月” “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五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抓村民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倡导文明习惯养成,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通过典型引路,在全镇形成了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图发展的浓厚氛围。(卢贤傲)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