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个乡镇退休干部,曾做过小商铺学徒、干过会计、当过大队书记、任乡镇治保主任等。一辈子生活在家乡原先叫龙河口,如今称万佛湖这方辽阔山水如画的大地上。他一生坎坷不平,与人为善,处事果敢。在子女面前,是一副严父形象,至今令我们敬畏不已。然而就在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隆重开幕之日,他突然病倒了,住进了县医院神经内科,经2次CT检查鉴定为高血压导致脑干梗塞,当时医生们巡房时交待家人,老人危险,并下了病危通知书。一周后,可喜的是老父亲竟然挺过来了,我分析一靠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二靠亲人子女的耐心护理,三靠老爸关键的“底座”,板结的身体,能喝、能进食。亲戚们不断来看望,他时常知道“微笑、点头”示意,有时也不清楚,目前仍在昏迷与清醒之间徘徊。到12月4日出院,担心6、7日大风降温10多度,可好老天长眼,气温仍是宜人的。
老爸这次发病住院,给我们护理做子女的提供了较多相聚、沟通的机会。2位姐姐、1个哥哥都住在农村,朴实善良、憨厚孝道,嫂子、姐夫们也不例外。大姐年近6旬,血压偏高,家务事多、农活繁忙,能排除困难先后5次来医院替我们看白班顶夜班;小姐有1个上学前班的孙女和1个不满周岁的孙子缠身,也3次随车医院看望;欣慰的是,当哥哥接到父病住院电话后,在上海郊外工地上,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不到24小时匆忙赶到医院;当然我和爱人上下班有空随时到病房换班,浓浓的情谊相互感染,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我从小的记忆中,父亲生活勤俭、工作勤奋、身体刚健少病,但一生经过4次雨雪风霜,即为4次住院。第一次可能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在老龙河区委会,因枪支走火误伤,险为丧命,离内脏要害部位只差几公分。第二次估算在70年代初,出差途中站在敞蓬大卡车上,不慎被横穿公路低空障碍物挂倒,摔断2根锁骨,万幸头部丝毫未受伤。第三次我清楚记得是1995年3月,因白内障由其小儿媳陪护,到在我所在部队驻地著名眼科医院治疗,13日入院,30日出院,手术非常成功。第四次住院就是这次高血压致起脑干梗塞。老爸一生4次住院,前2 次是困难时期、工作期间,是意外事故,一是枪,二是车;后2次是条件尚好、退休之后,属人老自然现象,一个是眼,一个是脑。从这次父亲发病住院,我们既学会了护理,又增长了保健知识。护理病人,吃喝拉撒睡全包,既要耐心、更需爱心,喂吃问喝、端屎把尿、敲背擦洗、翻身盖被、挂水换药、交流问候等等。在医院病房看到众多老年人因高血压患病,作为中年人如何预防与保健?对待高血压,除遗传因素外,心态平和、性情温顺,清谈饮食、适量运动 ------。
父亲今年83岁,1928年10月10日(农历8月27日)生人,属龙。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严慈、耿直、勤俭的人。说严慈,我们小时候下河洗澡、姐弟吵闹、妈妈“告状”,都跑不掉严厉训斥,但上辈总是想下辈“好”;说耿直,就是与人遇事直来直去,不知道也不愿意拐弯抹角,火爆脾气,好得罪人;说勤俭,就是吃苦耐劳、省吃俭用,锄地、种田、放牛等农活样样在行;对他人,就连对自己都很刻薄,他最喜爱的香烟,多半是抽“社员”牌的。这几年逢年过节、周末假日回家看看,老人年过8旬,咳嗽多了、耳朵聋了,不打麻将了,经常看看书报、瞧瞧电视。今年4月初,来我家临走带4本名著史册回去翻阅,寻找乐趣;茶前饭后常与我们唠叨旧事往世,也许这就是老人吧。健康是最大财富,健康是最好福气,作为子女,衷心祝愿老人家健康地多活几年。(作者:丁中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