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我一直被一股浓浓的伤感、哀痛包围着、压抑着,同时又被不期而遇的真情、大爱感动着、震憾着,四川汶川的地震灾情憾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抗震救灾的一串串坚实而又艰难的步履,又将种种的情绪交揉在一起,让人无法平静,无法安眠。
最近在电视和网络中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四川。触目惊心的残垣断壁,撕人心肺的哭喊求助,紧张艰苦的搜寻援救,心,时时刻刻悬悠在半空,身体象一块石头,早已在惊竦、泪水、紧张中缰硬。5月18日,文化界人士的救灾募捐晚会,看得我心潮翻涌,涕泪交流,台上,台下,电视机前,都在泪水中浸泡。我,亦跟随着主持人的动情的述说、受灾孩子们哭喊的悲鸣、各界人士慷慨的付出,而泪水滂沱,一次次擦拭之后,干脆一任它汹涌而下。是的,该为灾区的人们做点什么了。
5月17日,党委政府的安排,将我和几名同事推到了为四川赈灾寻求捐赠的第一线。盼望中终于给了我一个向灾区人民表达和致意的机会,内心隐隐地激动和迫不及待。早晨6点,集镇中心的募捐点,在两条昭示着向四川灾区捐款的横幅前拉开了帷幕。这一天,骄阳似火,象人们捐款的热情,向我们滚滚扑来。自此,在这没有过多的声势并不起眼的募捐点前,当地的居民、来往的行人、抱着孩子的母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等等都在红色的募捐箱前,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捐赠场面。当天,就得到了街道居民、个体工商户及村民们的捐款达3万元。其中,有70多岁颤颤微微的农村老太,有五保老人,有吃着低保的困难人员,有老中幼一个不漏人人捐助的大家庭;有许多路过的上学或放学的学生,在学校捐款以后,还是来到了募捐箱前,再次送上对灾区人民的心意;还有一名退伍兵,在捐款的同时,递交了一份好几百字的请战书,列举了他能够作为四川灾区志愿者的种种优势和迫切的心愿,令人动容。还有那些连姓名也不愿意留下的人,捐赠簿上,工作人员只好写上了路人、某某村民、一位女青年、卖油饼的老人等等符号,匆匆的来去,留下的是一份份情意,让我们收获的是一份份感动。
募捐的第一天,火辣的太阳烧得人体无完肤、汗流浃背,年轻漂亮的县人大代表小赵几个时辰白晰的皮肤就成了酱色;第二天一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正在设点的我们浇成了一个个落汤鸡;而之后的流动募捐,更是在烈日和灰尘的洗礼中一步步展开。但,没有一个人叫烦,叫苦,也没有一个退却。坚持,坚持,短短4天时间,这场群众自发的社会捐赠达到了10多万元,这场从未有过的牵动全国的爱心捐献,这在大别山区一个并不起眼的山村小镇,真的难以想象。想象不出在黄土地上辛勤刨食的乡民们竟深具那默默而又无比博大的胸怀,想象不出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弱势人员给予了灾区人民无私的爱,想象不出平常在讨价还价中斤斤计较的小商小贩面对灾害中的人们竟如此慷慨大方,想象不出平平静静中生活的乡民们在国难时刻竟不约而同地将心将爱将情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家乡的父老乡亲啊,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同乡而自豪、而庆幸,我为能在你们中间成长成人而振奋、而安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只要有许许多多如你们一般的同胞们的乐善好施、古道热肠、真情和爱心,有13亿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四川灾区的人民一定会度过这次难关,重建家园的希望一定会早日实现。(作者:皖舒城县晓天广播站 丁文新)
责编:吴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