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从干净整洁的旅游大道上起飞,从镜头可见,远处马鞍山(天马山)云雾缭绕,风光旖旎;近处草木葱茏茂盛,一栋栋红顶白墙的民居点缀其中,整个村子安静地躺在这青山绿水间……走进阙店乡转水湾村时,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透过显示器慢慢升起。
坐落在马鞍山(天马山)下的阙店乡转水湾村,是一个有上千人的村子,过去因交通不便,没有致富产业,导致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如今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示范村,村民们依靠旅游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转水湾村的巨变,源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源于示范引领,源于产业发展。近年来,这个小山村依托优势资源,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指引,以“产、村、人”融合为路径,立足依山而建、伴林而居的生态特色,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家园,凝心聚力走活乡村振兴发展大棋局。
这里盛产香椿,村庄前后、坡地里、田埂上,到处都是香椿树。从2014年省委编办选派的第六批驻村帮扶干部来到了转水湾村后,通过前期的充分挖掘,发现香椿芽这种被称为“树上蔬菜”的绿色食品,素有“开春第一鲜”之称。新鲜的香椿在合肥、杭州等市场上销量走俏。经过和村两委深入研究后,决定把村民发动起来,利用现成的土地和劳力,组建香椿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抛荒地、空隙地大量栽种香椿。如今,该村已建成年产30万斤的香椿基地1600亩,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种植香椿5000多亩。
沿着花草相伴的村道漫步在村庄,亭台水榭,环境清幽,空气带着淡淡的清香,俨然是一个“天然氧吧”。
“快进来,坐下歇一会,喝口茶。”在路边的“万元农家乐”,女主人赵云一见来人,就打开了话匣子。“村上发展快,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两年,还给我们办民宿酒店管理培训班,帮助我们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农家乐,现在,每逢双休日,电话不断,许多人打电话订餐。”赵云说。放在几年前,这般“甜蜜的烦恼”,赵云想都不敢想。
以前,因为村穷家穷,赵云一直在外打工。“我们村以前很穷,大部分人除了种地,再没有其他收入。”赵云摊开心扉说道。
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是启动转水湾村嬗变的一把钥匙。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2023年,阙店乡依托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把转水湾村作为精品示范村来打造,同时申报成功安徽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该村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路、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目前,该村已计划建成民宿、采摘园、乡村舞台等。由此,转水湾村开启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转水湾村依托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争取政策支持,引导外地返乡人员回村创业,激励他们到家乡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经过举办烹饪、电焊、种植等各类培训班,很多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村里已经开办了多家农家乐,从业人员达20多人。”转水湾村党支部书记赵后年说,该村还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香椿种植合作社,目前效益都很好。
接力帮扶,薪火相传。2024年6月,省委编办选派第九批驻村帮扶干部焦旭来到了转水湾村。他多次和村书记赵后年一起跑市场、参加推介会、展示展销会等,以及争取上级单位支持,联合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同时结合舒城县推动全域旅游战略,重点围绕如何立足转水湾的区位优势,结合“香椿园”和马鞍山旅游开发,精品示范村项目应运而生。
生态乡村旅游正在赋予转水湾村发展新动力。如何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焦旭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村里把文化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遵国法、守村规、公共财、不可毁,邻里间、和为贵、相互帮、不添乱……在转水湾村,被精心修复的民居外墙上村规民约、文明语、文明画随处可见。“村规民约简单好记,说的也很实在。现在,村里人忙着挣钱,矛盾也少了,有时忘记路边放的东西,都不会丢失,我们村确实越来越好了。”驻村工作队队员常玉莲说。
在转水湾村村委会旁边,一处建筑非常显眼,这是该村的传统村落标识打卡点。往走看去,计划实施的八角楼设施保留着原本的样貌,其周边陈列着犁头、耙子、石磨等各种老旧物品,直观地展现了转水湾村的历史渊源、村情村史,风俗民情和发展变化。“这里凝聚着转水湾村的文化灵魂,不仅是记录脱贫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也是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更是体验民俗、党员教育的‘精品店’。”转水湾村党支部书记赵后年说。
“在常抓基础化建设的基础上,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群众的幸福指数有着密切联系。转水湾村持续推广农村'三污'治理'335'模式,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村貌提升'五大重点任务,持续开展攻坚整治,全村污水设施健全、处理有效,垃圾减量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村庄自然性、生态性、郊野性凸显,乡村更美更宜居。”驻村工作队队员吴洋说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与转水湾村美丽蜕变同频共振的是该村“两委”班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干字当头、干在实处”的激情与热情。
今年以来,转水湾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数字乡村云平台,大力发展“党建+治理”,推进“三抓两整治”,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建立起了党组织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用实干托起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梦想。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转水湾村还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民法典》宣传,深入推进“三评一促”等创建工作,组建了转水湾村红白理事会,建成“转水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积分超市”,倡导群众参与村里事务的管理和移风易俗,逐渐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
如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村容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图景转水湾村愈加清晰明朗。(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