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综合新闻
  3. 《安徽日报》关注我县“五个一百”主题文化活动
《安徽日报》关注我县“五个一百”主题文化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0日 15:32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数:1614
3月17日,《安徽日报》第四版《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专栏报道了我县“五个一百”主题文化活动。

图片



文化热土,燃起来


“百名作家用文字记录舒城、百名歌唱家用歌喉寄情舒城、百名美术家用画笔描绘舒城、百名书法家用翰墨书写舒城、百名摄影家用镜头定格舒城。”近年来,舒城县实施群众性“五个一百”主题文化活动,挖掘乡土文化人才,丰富群众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村村有活动、乡乡有演出、县里有平台、群众乐其中”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呈现“文艺群像”

“农闲时节去哪里,村里文联工作站最是好地方。”舒城县阙店乡转水湾村民赵小林是村里的香椿合作社主任,同时是位文艺爱好者。村里建立了文联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文化活动,赵小林就加入了摄影组,用镜头定格下一个个美好的乡村镜头。束健文是舒城县知名的古筝人才,她每逢周末就到“花世界文艺小院”开展公益文艺培训活动,为孩子们种下热爱古筝艺术的种子。

转水湾村级文联工作站、花世界文艺小院,都是舒城县推动“五个一百”文化组织建设的缩影。

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舒城县全面构建了“五个一百”文化组织,建立了作家、 音乐家、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等各类人才队伍库,在册登记3000余人。

“2021年, 舒城县政府出台了《舒城县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全面铺开乡镇文联组织机构的建设,目前全县21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部分县直单位已成立了文联组织,将文艺为民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了党和政府联系基层文艺人才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舒城县文联主席张克武说。文艺小院,则是分布在全县各个景区的文化基地,是文艺爱好者的阵地,目前打造了爱莲说文艺小院、花世界文艺小院、香椿梦馨文艺小院,定期组织书画、摄影、音乐等协会会员走进文艺小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在文化组织建设上,舒城县夯实文艺“两新”组织建设,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建立健全“文艺两新”工作机制,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建立文化网格员体系是舒城县文化组织工作的又一项创新,以优秀文艺家领跑、以文艺工作者为骨干、以文艺爱好者为基础的“文艺网格员”队伍,使文艺组织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了文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定格“风俗年景”

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在舒城县晓天镇的文化广场上,一红一蓝两头雄狮开始表演,它们时而翻滚跳跃、野性十足,时而摇头摆尾、憨态可掬,赢得了围观群众阵阵喝彩。

“‘五个一百’文化活动一定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舒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倪敬云说。舒城县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七夕等传统节日,根据风俗民情、历史文化、产业特点等,组织开展了“五个一百·我们的节日”包粽子、舞狮、灯会等民俗活动。当地还常态长效推进“五个一百·六进六送”活动,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景区,送春联、送书籍、送报刊、送演出、送全家福、送祝福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

在“五个一百”主题文化活动的推动下,舒城县先后举办了全县声乐、戏曲大赛,举办了李公麟杯书画展、“翰墨庆‘八一’、军民鱼水情”书画展、安徽舒城·四川青羊“文翁书画网络展”等一批影响广泛的主题文艺活动,形成“年年有盛会、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有亮点、人人有惊喜”的文艺氛围。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举办文化志愿活动,同样展示了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年景,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

近日,在千人桥镇重阳村文化广场,可容纳上千人的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热闹,台上正在表演《秧歌灯歌》、庐剧《观画》、黄梅戏《天女散花》等精彩节目,台下的观众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据悉,这是舒城县举办的第70场“‘五个一百’·文化惠民暖民心”文艺巡演。

张克武介绍说:“全县近年来共开展‘五个一百’文化志愿活动1200余场,培训文艺人才1500余人次,向省市推介年轻文艺骨干20多名,30余项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活动中获奖。”

标注“文明进程”

“舒城是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龙舒大地处处都有龙的传说、龙的故事,龙头塔、龙河口、龙王岛、龙潭河、乌龙井……一个个带有‘龙’的地名让舒城与龙有着不一样的情缘。”在安徽工程大学教授朱铁军一行来舒城开展龙文化和水文化课题研究时,舒城县文化界资深人士宋志发详细地介绍着舒城与龙的深厚关系。

“自西周至春秋的大约500年间,舒城及周边地区共产生了一系列诸侯方国,如舒、舒龙、舒庸等国,史称群舒国,舒城是群舒国的核心区,在舒城的大地上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在当时都是先进的。”安徽博物院副院长徐大珍介绍。

倪敬云认为,纵观地球演化史、人类社会成长史、中华民族文明史、新中国发展史,在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舒城都作出过独特贡献。

这里的时间节点是指“亿万千百十”。“亿”是指数十亿年前,在舒城县的庐镇乡就产生了榴辉岩地质史;“万”是一万年前,巍然耸立的万佛山、静静流淌的杭埠河已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先人们在此采集狩猎,开创了早期的人类文明;“千”是指三千多年前,这里产生了群舒国,舒城成为群舒国的核心区;“百”是指百年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舒城大地传播,红色文化燃遍龙舒大地;“十”是指四十多年前,一大批舒城人开始走出去,走进长三角,创造了“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的创业精神。(陈胜)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