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综合新闻
  3.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嘱托 皖美答卷】我在现场:“55”后生产队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嘱托 皖美答卷】我在现场:“55”后生产队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8日 10:18          来源:     阅读数:173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唰唰唰……”戴明恩右手提溜着柳筐半成品,左手一挑一压,一勒一编,快速将细细柳条在筐间穿梭。

01.jpg

  8月15日,阜南县郜台乡,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编织间内,30多种,上万个柳筐成品、半成品已整齐摆放在库房内。上色、编底、编帮、收口……数十人正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生产正酣,仔细瞧去,居然很多都是老人。

  “俺是刘店村的,以前在柳编厂里干了30多年。”58岁的戴明恩是柳编老手,每天能编织三四百个成品。“这里离家近,也管带孙子,每月能挣个四五千。”介绍时,老戴也摸了摸身旁小孙子的头。

  安台村人陈伟也是位“55后”,在这也有两年多。她说,这里是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空闲时会常来这,挣点额外钱。

  “骑车5分钟就管到,一天也能挣60多元,”陈伟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离家近还能挣钱真不错。”

02.jpg

  阜南是“中国柳编之都”,在这里柳编技艺得天独厚,世代相传。

  “公司里有30多位老人在干活,大多五六十岁,最高的也有80多岁,他们可以在家或者到公司里编柳筐,平均每人也有个2万元的年收入。”公司负责人张朝玲说。

03.jpg

  如今,郜台乡已有柳编企业46家,“小杞柳”成了郜台人“发家致富”的“大产业”。

  张朝玲向柳筐遥遥一指:“接下来,它们将被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记者 孟一凡 王成光)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