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综合新闻
  3. “背包书记”的民生情怀
“背包书记”的民生情怀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8日 10:47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数:944

舒城经济开发区金墩村,一轮清晖映照着村里的楼房、马路、工厂,还有田野,热闹了一天的金墩村也渐渐安静下来。

明月照归人,村书记朱凤盛风尘仆仆地赶着路,他背着包,这是一个硕大的包,鼓鼓囊囊。他走进今天走访的最后一户群众徐伟家。从早上出门到现在,他已走访了二十一户人家了。

已过而之年的徐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父亲在他很小时候就过世,母亲几年前因车祸几乎成为植物人,单身一人的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徐伟在正在用一只手打胰岛素,头扭向后面,那种艰难无以名状,朱凤盛赶紧上去帮忙。

朱凤盛从包里掏出笔和工作日志本,开始了访谈,他记下了徐伟的诉求:买一根胰岛素素棒,解决每天打针难问题。

走访完毕,朱凤盛又从包里取出五百元现金,以及肥肥皂、牙膏、毛巾等小礼物等小礼物递给徐伟。但徐伟哪肯接受,朱凤盛真诚地说:你们这么困难,作为我们村干部,无论于公于私,都要竭尽所能帮助你。

朱凤盛匆匆离去。

他紧赶慢赶来到了村文化活动广场,清风徐来,凉爽宜人。“金墩之声”刚刚开始,村民们围聚一起,他们讨论着村里的发展大事和村民有感的民生小事,各抒己见。

说起“金墩之声”,朱凤盛真有点自豪。

那时他刚担任村里的书记,这是一个村居并行的村,农村人口3300多人,社区人口14000多人,农村环境,社区治理,工业企业,情况异常复杂,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尽快掌握情况,他开始了一户一户的走访。

朱凤盛背着一个挎包,意气风发地上路了,每天走访乡亲,一家一家地跑。他的包里装了“十八般武艺”:除了装着相关工作书籍和必备的工作资料,还有不少“干粮”,如方便面、茶杯、热水瓶、手电筒等;更多的,是用来作为“见面礼”送给村民的肥皂、牙膏、毛巾等小礼物,有时到了菜市场,还称点水果、猪肉等。

饿了啃干粮、泡方便面,渴了喝包里带的热水,一个月的时间,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走访了全村的家家户户。第一圈走下来,朱凤盛的工作日志上记得密密麻麻,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知根知底”;群众的诉求,他也胸中有数。厂区里、庭院里、马路边,村民总能时不时见到这位背着背包的书记。人们也就亲切地称他为“背包书记”。

“背包书记”的名声不胫而走,他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有人计算了一下,按平均每天三万步,他一年要走千万步。这每一步,不仅是“背包书记”的情怀,更是党对群众的深情。

但朱凤盛觉得要征求群众的意见,促进村里的发展,除了背包走访外,更要有协商的平台。

他想到了学校经常召开的座谈会,大家不定期聚集一起,一起畅谈,一起交流,不同意见还可辩论,形成头脑风暴,那不是很好吗?于是,他把这想法与村“两委”成员一商议,大家觉得很好,一来可以倾听民议,二能尽快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三能汇聚民智,四是能拉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五是可以建立一个“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运行管理机制。就这样,他们办起了“金墩之声”。

“金墩之声”受到了村民的极大欢迎,各村民组轮流举办,村“两委”成员每次都安排人到场。

今天的会场格外热闹,村民的发言和讨论让池塘的鱼儿都蹦跳起来。朱凤盛从包里拿出一包方面,用包里的开水冲了冲,边吃边听村民的议论。

“我们小区外墙瓷砖脱落,请问什么时候能得以解决?”

“小区绿化无人修剪,这是谁的责任?”

“污水管道不通,这难道要让我们生活在污水横流的世界吗?”

“飞线充电严重,电瓶车充电棚严重不足。”

……

一个个问题直指村里,直指村“两委”干部,朱凤盛坐不住了。他唰唰地记着,生怕遗漏了哪一个问题。他汗涔涔了,没想到,有这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是他的失职;他更感到高兴的是,村民的直言不讳,说明他们对村“两委”和共产党的信任。

朱凤盛立即把村“两委”其他成员召集过来,就在现场连夜召开了村“两委”会,明确时间、明确期限,要求立即解决相关问题,并向村民立下军令状,保证如期解决问题。

村民们欢腾了,为朱书记和村“两委”的知错就改鼓掌欢呼。

朱凤盛更喜欢在“乡村之声”上开展党的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政策解读、法律知识宣讲,并开展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思想素质讲座。

去年的一次“金墩之声”活动上,当朱凤盛提出为徐伟的胰岛素棒捐款时,众多民营企业家当时就纷纷你三千、我五千把钱捐上来了,当即就收到捐款五万多元。

“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朱凤盛感慨着。

作为村居并行的村,朱凤盛认真听取“金墩之声”群众的意见。为了加强村的有效治理,他发挥网格作用,全村按村民组和就近居住的原则,分为42个网格小组,做到“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人负其责”,形成“党员干部联网格、党员联户”力量下沉格局。形成了精准化定位、精细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新格局,服务全村所有村民和社区居民。

金墩村工业比重很大,朱凤盛一直关注着企业的发展。在背包走访时,他把解决企业的困难,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跨宇钢构是境内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在开展“四送一服”走访时,这位背包书记了解到企业想征地扩大规模时,朱凤盛当即表示要给予积极协调。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扩征三十多亩土地,现在,该企业解决当地一百多人就业,年人均增收两万多元。

“温暖、温情、温馨,来到金墩,心里就踏实了。”这是刚刚落户金墩村的一家企业负责人的由衷感叹。

村部,一幅“金墩村地图”挂在墙上的显眼处。广墩、李庄、花园,中心印务、华银茶油……村庄和企业的信息一一标注上面,村情一目了然。“作为背包书记,这些地方我都用脚丈量过,用情走访过,这是我们村的最详尽地图,已用到民兵、网格员管理等工作中。”朱凤盛自豪地说。

令朱凤盛更自豪的是,金墩村通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金墩村固定资产达十亿元,人均收入三万多元,现有存款三千多万,每年固定资产收入达到一百多万。

他的努力终有回报,背着包又继续前行了。(陈胜 熊健 胡道康)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