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棠树乡以党史学习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专题学习为契机,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产业、旅游、环境、治理”四篇文章,激活农村新动能,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
特色示范亮点初具形态
工业园区内,塔架高悬;工地上,人头攒动;工厂内,机声隆隆;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红润的面颊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奋进向上的发展态势,无不让人感受到一股汹涌澎湃的发展大潮。
按照“北工业、南农旅”的产业布局,依托完善的交通设施,乡在主干道边加快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和种养加工基地建设,现代家居建材产业园入驻企业30多家,年产值近5亿元,入库税收近4000万元。结合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北部莲花和稻虾共养基地,中部水果、丝瓜络、大棚蔬菜基地,东部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南部油茶、茶叶基地的产业布局,打造出“窑墩村丝瓜络产业园”、“三拐村龙泉盆荷产业园”、“八里村丰源农林油茶产业园”、“桂花村经济林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
农旅融合发展打开新格局
桂花村的梅园多次刷屏朋友圈,棠树村的桃花吸引县内外游客打卡,邱岗村、洪院村的“棠树人家”满足了食客们的味蕾……在这个春天,众多游客选择到棠树乡享受绿水青山、体验农家美食。
近年来,乡以“全景棠树 全域旅游”为目标,用好安徽省文明村镇、皖西林果之乡等金字招牌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连片打造万亩油菜示范片、十里油菜花景观长廊和千亩桃园、梅园、油茶园、荷园等景观。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创立“棠树人家”旅游农家乐品牌,目前已开业两家,打造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店”乡村旅游新业态。
生态秀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走入棠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改造升级后的道路纵横交错,干净整洁的房屋串联成片,菜地果园伴着青山绿水,村民在其中欢声笑语,俨然一幅诗意的画卷,这幅美丽乡村的画卷,体现着棠树对于环境整治工作的思路。
以前,凡来过棠树的人都知道,由于是三合一乡镇,集镇建设起步迟,基础设施欠账多,脏乱差现象严重。长期下去,谈何发展?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改变乡村环境卫生的政策开始落地生根,抓“三清”、重“三拆”、促“三建”、强“三保”, 结合乡村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实行环境卫生月评比,“最干净户”和“最不干净户”公开上墙。
“村里的保洁公益岗每天都会清扫路面,保持路面的清洁,村里也设置了专门收集垃圾的地方,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谁家的庭院最美、环境最好、卫生最整洁都让村民自己评。”棠树乡集镇办主任刘德全说,“大家在参与评选的过程中发现了先进、看到了不足,从而增强了大家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
目前,全乡中心村污水处理9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达80%。建立月例会、月调度、月观摩、月考评制度,结合乡村治理引导群众自主参与,乡村和集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面貌日新月异。
“四治融合”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径
作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乡以“四议七步法”议事活动为群众议事协商新平台,以全科网格员队伍为载体,积极推进“法律六进”,实施“一村一警”,在全县率先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村村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点。投入20多万元,与阿里巴巴平台合作,开展“数字棠树”建设。投资200万元,在云雾村建成全县首家“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为周边一老一小群体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一万多人次。投入700万元完成西塘公益性公墓建设形成科学、文明的殡葬祭祀方式。乡村治理体系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4个方面全面铺开。
“现在在村里,我们群众之间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份子钱’降了。”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让三拐村的孙大哥深有感触。
“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家家户户,红事白事简办就没有面子的思想顾虑,引导大家把钱省下来用在教育儿女、发展产业这些‘刀刃上’,以后村上的发展自然就不用愁了。”三拐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胡于胜说。
文明乡风、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在大治理格局下,棠树乡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改头换面”的新农村展现在棠树人面前。(廖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