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关镇紧紧抓住融入合肥经济圈,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等机遇,放眼长远,确立大目标,利用“杠杆原理”抓发展、集智慧、聚能量,构建全镇跨越崛起梦。该镇主要做法:
一是瞄准跨越崛起的“大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城关镇是一个有着近20万人口的大镇,如何实现全镇人民小康梦,该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村、组和社区居民中听意见、收建议,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县城的区位,项目集聚的优势,多年发展厚积薄发的态势,确立了跨越崛起的大目标,即:在发展的时间目标上,力争2020年前在全县率先建成小康城镇;在发展的层次目标上,着力打造“实力、魅力、和谐、幸福”城镇,使城关镇发展的质量和层次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发展的空间布局上,立足县城、繁荣县城、拓展县城,着力建设城东新区,把城东新区打造成全县产业新高地和舒城城市次中心。
二是安装跨越崛起的“硬支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一个地方发展,也需要有一个撬动崛起的支点。近几年来,舒城县正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建设,作为县城镇,城关镇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为此,该镇始终把实施县重点工程作为镇内工程,作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跨越崛起的一个“硬支点”,全力以赴组织推进,自2011年以来,该镇已通过实施万佛湖旅游快速通道、南溪河综合治理一期改造和S317、S351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并从中受益匪浅,为全镇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今年,该镇正在组织实施23项县重点工程,涵盖了老城区改造、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教育、道路交通等方方面面,涉及到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不仅直接关系到该镇经济发展,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集聚生产要素、转变发展方式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是锻造城市经济的“金杠杆”。有了“硬支点”还需有硬杠杆,该镇一直把城市经济作为支撑跨越崛起的“金杠杆”,具体工作中做到:壮强工业园区经济,做大做强羽绒和羽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四大产业特色版块”;做大专业市场经济,坚持把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作为壮大城市经济的主攻方向,按照“兴商建市、市场带动”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专业性大市场。当前,该镇正在建设城东新区420亩综合大市场建设。并围绕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发展壮大各类消费品市场和七星羽绒、孔集竹业、仁和木业等专业市场;培育城市三产经济,立足城市商业门面,着力扶持商贸、餐饮、休闲、文化、中介等产业发展。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物资仓储等产业发展。依托县城历史文化和景观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围绕打造县城及省城的“菜篮子”、“米袋子”,造成了绿色蔬菜、优质粮油、苗木花卉、名优水产品、畜禽养殖等五大农业产业基地,培育了产业化龙头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
四是营造生态安宁的“好环境”。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需有良好的环境作保障。该镇始终把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几年来,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三线三边治理,文明县城创建、高耗能企业关停、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专项整治等行动,使全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城乡更美;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镇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五是汇聚全民奋发的“正能量”。利用“杠杆”撬出新精彩,必需有一股为民一齐发力的“正能量”。为此,该镇坚持走群众路线,镇村干部坚持深入群众,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的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全力实施好医保、低保、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各项民生工程,让发展的成果实现由群众共享。并在谋划发展思路上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上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上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上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上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泛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磅礴正能量。
六是激活党员干部的“动力源”。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镇党员干部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清廉的形象;通过建立党员干部关心、激励机制建立,激发了全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全镇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你追我赶,跨越崛起的氛围已经形成。
据悉,城关镇综合实力连续10多年稳居全县第一,全市前列,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基层组织先进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周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