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舒城胜览
  4. 地名传说篇
  5. 龙河口传说
龙河口传说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5日 16:28          来源:     阅读数:10457

现在的万佛湖,在很久很久以前称为龙潭湖,后来叫龙河口,故事得从龙潭湖说起。

龙潭湖四面青山环绕,中间碧水如蓝。湖中栖息一条乌龙。这条乌龙温顺善良,扶弱济贫,耕云布雨,降福人间。人们临水而居,靠捕鱼狩猎为生,代代繁衍,过着和平安宁的日子。

不知何年何月,湖中来了一条孽龙,凶残暴虐,霸占水域。乌龙奋起抗争,经过殊死的搏斗,身受重伤,只得退到南山养伤。这南山就是后人所称的龙眠山。孽龙获胜后,得意洋洋,独霸水域,更加桀骜不驯,或兴风作浪,掀翻渔舟;或鼓潮决堤,冲毁岸边庄田,把个水丰鱼肥的龙潭湖搅得昏天黑地,周围的百姓受尽苦难,弄得那些族长们束手无策,只好听信巫师们的谗言,将每年二月二定为祭龙日,从民间挑选一对童男童女为祭品,投入湖中供孽龙享用。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无辜地葬身于汪洋之中,但灾难依旧,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这年春天,族长又强行挑选一对童男童女,作为祭龙贡品。双方父母闻讯后,悲愤交加,痛苦欲绝。

再说那条乌龙,自战败退入南山,但始终没有忘记孽龙残暴之恨,惦记着龙潭湖四周的生灵。伤愈之后,乌龙化身为一位秀才,来到龙潭湖畔,借宿农家。夜里,他听到有人悲泣,便寻问主人遇到何种难事。主人如此这般地把情况一说,秀才叹息地说:“世间竟有这样惨无人道的怪事!”他见主人夫妇和孩子哭诉得悲惨,紧锁眉头想出一条妙计。他叫主人去附近打了两把锋利钢刀,又吩咐他家人磨了一袋麦面,揉成两个面团,连夜蒸做一对童男童女,穿衣戴帽,腹中各放钢刀一把。那秀才口衔清水,向面人一喷,刹时面人成了活人,能说会笑,行动自如,真的难分真假。

第二天就是二月初二,祭台高筑,族长巫师领着群众来到了水边。祭龙仪式开始,敲锣打鼓,鸣炮奏乐,大吹大擂。巫师将童男童女抛入湖中。那孽龙见状,胃口大开,一口吞下,那知童男童女系麦面做成,落肚溶化,两把钢刀插进肚内。孽龙疼痛难熬,上下滚动,倒海翻江,吓得岸上的人四处逃窜。就在这时,忽听轰隆一声,震天动地,那连在一起的三山被龙尾摆成了一处豁口,洪水滚滚而下,山溪变成了大河,那道豁口就叫龙河口。再说那受了致命伤的孽龙,发狂地向上游奔逃,游了数里,口吐鲜血染红河水,这就是现在被水库淹没的洪(红)畈(泛)。孽龙又挣扎数里,精疲力竭,萎头缩尾,血流变乌,这就是后来的乌沙。又过了数里,前面一道山岭,孽龙肚破心开,这就是现在的新(心)开岭。孽龙爬进上面的一条山冲,身上肉烂皮蜕,露出了骨头,那个山冲就被称作龙骨冲。它又挣扎向上爬了一段,最后死在一个山头上,全身腐烂,脓水滴滴,这座山便被称作化龙尖了。

乌龙妙计斗孽龙,为民除了一害,但龙潭湖孽龙摆尾决堤,上游来水一敞无收,从此干涸成了陆地。那乌龙留恋这方热土,不愿离去,就眠于大梅山前,天长日久,化成了一道山梁,蜿蜒于龙潭湖心陆地。其最高处名曰:西孤墩。这里的百姓不忘乌龙为民除害的恩典,烧香膜拜,世代相传。

(流传于杭埠河沿岸地区)

附记:

春秋更叠,时光流逝,传说变为现实。据历史记载:在汉高祖登基不久,舒人在此建立侯国,号称龙舒。历史翻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龙舒子孙们,移山倒海,筑起了龙河口大坝,堵住了豁口,高峡出平湖。从此,龙河口水库以绿色标志绘入了共和国的地图。神话传说所寄托的理想,真的变成了眼前的现实。九十年代,龙河口水库不仅发挥着蓄洪和灌溉百万亩土地的效益,而且又被聪明的龙舒人开发为万佛湖旅游胜地。那蜿蜒在梅山脚下的龙岗沉入了水底。乌龙得水,昂首腾飞,造福人间。昔日的西孤墩,成了今日的芙蓉岛,供四面八方来客观光。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