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笔端流云
  4. 文学芳草地
  5. 【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百姓生活篇丨外公的代销店
【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百姓生活篇丨外公的代销店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5日 13:33          来源: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阅读数:995
为传承和发扬舒城本地的优秀文化,解读记忆中的舒城民风民俗,彰显深厚的龙舒文化意蕴,感知千年龙舒文化血脉的起伏脉动。由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编撰的《记忆中的舒城民俗》一书于2024年9月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舒城本土的时令节庆、喜庆礼仪、丧葬祭祀、农耕渔猎、衣食住行、饮食文化、文化娱乐、童趣游戏等风俗民情。为此,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和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系列专栏,分享书中的文章,与您一起品味舒城的风俗民情,感受龙舒文化,敬请关注!


640 (1)


外公的代销店

李荣新



从我记事起,外公就开了一个代销店,噼里啪啦,老人家在里面拨弄着算盘。十里八乡,代销店仅此一家。土墙草屋,外表没有任何装饰,里面确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土坯垒起来的柜台,空间不大,却摆满了乡亲们生活的必需品,大到瓶瓶罐罐,小到针线、火柴。两个大坛子,一个装着烧酒,一个盛满酱油。站在门口,就能闻到乡村代销店一种特有的酸甜苦辣的烟火味道。小小的空间撑起了一片大世界。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外婆家待一段时间,这似乎成了暑假的必修课。因交通不便,只能等老舅到城里进货,然后从我家拐一趟,带着我一起过去。所以,一放暑假,我就迫不及待地等老舅来。老舅来了,他的自行车满载着货物,我就坐在把手后的横杆上,一路飞驰,清脆的铃声洒满乡间小路。

经过老姨娘家门,自行车的铃声惊动了老姨娘,她在门口拦住了我们,非要拉我们下来,说是到屋里喝茶。老舅一支烟没抽完,老姨娘已经端上了两大碗鸡蛋面,我一看,薄薄的一层挂面下全是荷包蛋。姨娘是个好客的人,在一旁看着我们吃,说慢慢吃,吃完了再走。看着我们将满满的一大碗鸡蛋面吃完了,她就很开心地笑了。吃饱喝足,老舅哼着《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继续赶路。因为是夏天,稻田里都需要水,平时干涸的沟渠也变的水流湍急,原来的路已经淹没了,老舅和我拔山涉水,到家已是傍晚时分。老舅的衣服全湿了,车上的货物都完好无损。这批货物很重要,都是乡亲们“双抢”时的必需的。

老舅这次带的货里还有学习用品,在理货的时候我看上一个文具盒,上面是变形金刚图案。此后,每天我都要去外公的店里看看文具盒有没有卖出去。还好,它就静静地躺在货架上。我早就在心里面打着文具盒的主意了。心里总惦记着那个文具盒。眼看着就要开学了,终于有一天,我趁外公在躺椅上午睡,就悄悄地将文具盒揣在怀里,然后悄悄地把它深深地埋藏在米缸里。过去了好几天,外公也没有过问,我暗自庆幸。终于开学了,母亲来接我回家。我偷偷地把文具盒从米缸里面掏出来藏在怀里。被母亲发现了,好一顿训斥,要我送回去或者掏钱买。外婆见状,赶紧拉住,说道:“我和你家爹(外公)说,一个文具盒就算了。”母亲执意要给,外婆就是不收,就这样,我兴高采烈地跟着母亲回家了。半路上,还听到外公半真半假地喊着:“那个文具盒五块钱,回去找你爸要了钱送给我。”

母亲也是满载而归,挑着担子,前面走,我拿着文具盒跟在后面。山路弯弯,步行8里多路,到马路边搭车回家。这个暑假,我不虚此行。

以前,除了老舅骑自行车进货,外公就是这样赶路到城里进货,进完货再去车站坐车,下车后再挑着货回家。也许是岁数大了,有一次进完货,在路边歇息,抽根烟的工夫,被人围住,没注意,一担货不见了。外公找不到货,急的不知道怎么办,那时候也没有报警这一说,直到中午才来到我家,与母亲诉说着遭遇,母亲也跟着叹息。那不仅是一担货,更是十里八村乡亲们的生活必需品。母亲对我说:“你外公以前给生产队看桃园,精的很,我们想去偷个桃子都难,一有风吹草动,他就能发现。你拿的那个文具盒,其实他早就知道了。

开学来到学校,我在同学们面前炫耀我的文具盒,同学们都知道,我有个开代销店的外公。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