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未接触过无线电通讯工作,更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年轻人,居然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成为了舒城县公安局的通讯“专家”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行家里手.这个过程倾注了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舒城县公安局信通股副股长尹文化同志多少聪明才智、心血和汗水啊.
1991年尹文化从部队退伍安置到舒城县公安局秘书股通信室(2000年改制为信通股),为了胜任这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刻苦钻研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费购买了大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书籍,参加计算机自学考试。自费购买了一台电脑并上了因特网,边学习,边练习,边检验。主动和打字部人交朋友,虚心请教,向专家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为公安队伍里优秀的技术骨干,在科技强警和"金盾工程"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事公安科技工作人员的任务非常繁重,别人不会,想帮也帮不上,凡事都必须亲自上阵。1994年底,小尹的父亲,因患癌症住进了省城医院.当时局里正在筹划上程控电话系统,组建公安通信专网,小尹没法脱身。而是通宵达旦地协助省、市公安机关技术人员安装、调试程控机,直至顺利开通。紧接着,他又带领同事们起早打晚,爬高上低,持续奋战20余天,埋电话杆,架电话线,安装电话机,圆满完成了程控电话的组网工作。他深知忠孝不能两全,直到老父亲去世也没能在身边,他只有把悲痛埋在心中。
无线通信是处于大山深处前线指挥部围捕犯罪嫌疑人指挥调度的基本保障,事关破案成败。1995年11月2日,舒城县西南山区发生的30万元特大绑架人质勒索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坚持要在山高林密的舒岳交界处交付“赎金”。这里是无线通信的盲区,当时年仅26岁的尹文化奉命赶往前线指挥部担负现场通信保障任务。他站在车顶上,迎着深山里凛冽的寒风,一手抱着电台,一手托着天线,坚持两个多小时,保障了指挥部的指挥调度,终将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
小尹还以同样的方法,保障了该县1996年山七镇“6.26”特大杀人碎尸案的成功侦破。1998年9月12日,县局承担了亚洲铁人三项系列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的安全保卫工作重任,县级公安机关保卫洲际大赛,当时在国内还是史无前例的。为了实现局党委“只许成功,不许失误”的决心,尹文化和同事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精心制定了无线通信保障方案,以双工双台互补组成无线网,以备用信道为辅助实现双向通信,以双台备份实现双保险,以途中架设临时电台消除通信盲区,以交直流电源自动切换防止突然停电等措施,确保了大赛安全保卫工作指令的畅通无阻。小尹就是以这样高度负责的精神,相继圆满完成了首届万佛湖“龙舟赛”和万佛湖旅游文化节的现场通信保障任务,受到了局领导和主办单位的高度赞扬。
随着电信运营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上级公安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尹文化和同事们又以光纤传输的方式改造升级了该局公安四级网系统,为公安工作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在人口信息系统建设中,尹文化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会战中,从制定方案到招投标,从安装调试到网络完善,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县23个派出所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和网络建设任务,为全县人口信息的顺利录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4年,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将“110、119、122”三台合一,尹文化同志又通过精心设计,花最少的钱,在全市第一、全省第八个县级公安机关中,实现了“三台合一”,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十多年来,哪里有前线指挥部,哪里就有尹文化同志青年似火的身影,哪里就有畅通无阻的电波,为舒城县公安局侦查破案和大型文化活动保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在台后幕下发挥着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凡是县局的科技强警工作,都离不开尹文化同志的参与;凡是“金盾工程”建设,都有尹文化同志的汗水。为此,他多次受到县局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所主持工作的信通股也连续两年被县局评为“先进集体”。
尹文化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着他不平凡的精彩人生。(尹其发 谢建平 吴正华)
责编:吴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