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笔端流云
  4. 百姓故事
  5. 城市美容师的苦与乐
城市美容师的苦与乐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10日 17:03          来源:舒城新闻网     阅读数:4227

从晨星闪烁到夜灯斑斓,舒城的街头随处可见橘红色的马甲,橘红色的帽子,他(她)们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城市美容师。每天,这群默默无闻的城市美容师们手执扫帚、推动垃圾车,在街头工作十多个钟头,给城区14万人口带来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他们是街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舒城县城有130万平方米,160多名清扫工,在大街小巷,每天要清理掉城区产生的100吨垃圾。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人,平均年龄在55岁,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也有38岁了,他们中有的已在街头战斗了二十多年了,有五十多人都干了十多个年头。

保洁公司经理沙玲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清扫工真的太辛苦了!一年四季没有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雨雪交加, 他们都要上岗,一年365天,天天凌晨4时就起床,摸黑扫街,晚上要干到九点多钟才能下班。

今年47岁的黄书凤是七星村的妇女,她干这一行有6年了,天天一身脏,日日一头灰。她黑黑的脸上闪动着骄傲的光彩:“我扫的这400米长的街上有34家饭店和商店,天天我要扫五车脏,哪一天这地上不是干干净净的?你看我这么黑都是在这路上晒着。”她说,三九天,地上结了冰,一块块都要用锹铲,手冻得像萝卜,伸都伸不直,锹在手里就像刀子划。三伏天,中午十二,地上晒得都能煮鸡蛋,还要顶着烈日扫地,头晕得实在受不了,就到树阴下坐一会再接着干,中午要扫完。不是实在不行,我们都不请假,清洁工哪有那么娇气。

最难扫的是合安路。砂车一过,遍地都是黄砂石子,要扫个不停,一车脏还特别重,身体不好还难以拉走。许多人干两天就吃不消,一时招不到人就要有人代班,这条路上的清洁工朱先群有回就代了一个月的班,两里路,每天要干15个小时,有时中午就用两个馒头或饼子,坐在马路边上解决午饭问题了。

梅河路上每个月要更换四、五个人,因为这条路上门面多,树叶多,行人也多,而且路边巷子多,里面的住户垃圾都往路上倒,晚上路两边的大排档要营业到夜里两三点,保洁人员要提前清扫,整天扫得不能歇,工作量特别大,所以也留不住人,负责这一片管理的片长李家玲有时不得不亲自干。她说,我也是清洁工出身,我知道,这条路一天不扫,行人根本没法走路。

尽管很累很苦,但绝大多数环卫工人都无所抱怨,最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的是,社会上少数思想不健康人的歧视、侮辱,甚至是谩骂和殴打,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正月初四,黄书凤清扫的街上有人办喜事,下午四点半,她来扫烟花鞭炮纸屑,可谁料这家人喝多了酒,非要说她坏了他家的财气,捶了她四五下,周围住居都看不下去,纷纷上前打抱不平。说起这件事,黄书凤至今都非常难过:“大过年的,我还要在街上扫地?他还打我、骂我,想想我快五十岁的人了,在家丈夫也不敢骂我,现在竟在大街上给人骂,你说我怎么能不伤心?!”

50多岁的方从兰做清扫工已有20年了,丈夫去世后,她就用这点微薄的工资抚育两个女儿。去年10月的一天早晨,在小东门地段,一个姓周的饭店老板将垃圾倒在她刚清扫过的路边,她忍不住说了句:“周老板,我的垃圾车就停在你门前,你不能倒在车里吗?”这位店老板竟说:“我为什么要倒在车里,你就是干这事的!”几句话不合,两人就拉扯了起来,从店里出来几个人,将她打伤了,至今也没能上岗……

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可每月工资却只有340元,一天的工资只够买一斤排骨。环卫所所长宋向东介绍,环卫工人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城里人都不愿干,清洁工太难找了,每个月都有十来人进出。现在,这些清扫工有80%都是家在农村,大多是在城区租一间房住。干这一行的绝大多数人家里都十分贫穷,许多人都不识字,有的身体还有残疾。

清扫云路街的是一对老夫妇,吴正根和他的老伴王临存,每月靠扫地的540元钱维持生活,还要供孩子读书。负责这一片管理的片长余兰有天中午发现两人都没上岗,就找到他家,只见两间建于六七十年代矮草房,在城区只能称作棚了,有一面墙还是瓦片堆就的,简直无从下脚,又黑又矮草屋里,老伴正在起炉子做饭,原来是在合肥读书的儿子回来了,老夫妻俩想给他做点好吃的,一家人吃个团圆饭,看着围坐在低矮的四方凳旁吃饭的父子俩,余兰说,我连责难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60多岁的张友法在这些人中算是家庭较富裕的,儿女们也孝顺,可老人仍要扫大街,用他的话说,在家呆着也是呆着,不如扫扫地,还能挣两个零花钱,不给儿女添麻烦。去年他在凌晨清扫时,由于看不见路,被早起赶路的两个骑车学生撞伤了,他休息了大半年,治疗了5000多元钱,身体一恢复,就又上岗了。

干着辛苦的工作,过着贫穷的生活,没有豪言壮语,就是在这最平凡的岗位上,这群环卫工人用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呵护着城市的容颜,精心装扮了人们的生活。(王玉芳)

责编:吴正华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