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千人桥中学安置点,镇党委宣统委员、千人桥中学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方琼正在忙着安排转移群众的生活伙食,她用近乎沙哑的声音对食堂工作人员说:“群众的饭菜一定要做得卫生可口,确保老百姓能吃得好吃得饱,饭菜优先保障群众,群众吃完后我们工作人员再吃。”话刚说完,她又风风火火得赶往医护人员办公室,询问一些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保障措施,在听到医护人员肯定的答复后,她才露出舒心的笑容。自7月19日以来,方琼就在千人桥中学负责因灾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工作,凌晨一两点群众都安心的睡下了,她才去休息,高强度的劳动,声音都嘶哑了。在她的艰苦付出下,安置点井然有序,保障给力。
何翠微是黄城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受水灾影响,黄城村800多名群众进行了转移,其中300多名群众转移到千人桥中学安置点,何翠微也在这里驻点,负责300多名群众在安置点的基本生活,她一会帮孤寡老人到医务室拿药,一会忙着帮新转移群众做好床位安置和人员登记,跑上跑下一刻都歇不了。村民组长袁传来说:“小何干任何事和她干扶贫一样,认真用心,没有话说。”她的手机显示,每天的运动步数都在4万步以上。村里的87岁的贫困户张先孝感叹道:“在这里,只要看到小何,我们心就定了。”
据悉,千人桥镇在千人桥中学、重阳中学和千人桥中心小学等3个安置点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均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担任支部书记,学校、卫生、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以及受灾村各派驻一名同志任临时党支部委员,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安置点的日常管理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在临时党支部的号召下,安置点的普通党员们也发扬风格,优先把一楼的床位让给老弱病残等群体,和安置点的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对受灾群众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组织受灾群众搞好自我管理,帮助安置人员解决具体困难,为他们做好服务保障。
临时党支部凝聚党群合力,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安置点里的后勤保障服务到位,日常管理井然有序,临时党支部已经成了受灾群众心中的新“村部”。“大灾面前、危难关头,临时党支部必须要担起使命,安置点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只要有一名群众没有安顿好,我们就绝不休息,只要安置点还有一名受灾群众,我们就绝不撤离。”镇党委书记胡久松在临时党支部成立时坚定的说道。(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