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综合新闻
  3. 又是一年好“丰景” 稻花香里藏粮技
又是一年好“丰景” 稻花香里藏粮技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0日 18:31          来源:新华网-安徽     阅读数:2666

 新华社合肥10月19日电 题:又是一年好“丰景” 稻花香里藏粮技

  新华社记者王菲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的广袤田野稻菽飘香,“丰景”如画。

  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阵阵稻香沁人心脾,一辆辆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

  一大早,合肥万丰生态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先富就忙碌起来,他一边调度机械和人员及时收割水稻,一边抓紧稻谷烘干存储作业。“我们流转了1020亩耕地,采用生态养殖技术,虾稻共作,一田双收,扣除成本一亩虾稻田还能净挣4000多元。”孙先富说。

  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水稻生产技术、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6.3%、打造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先行区……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肥西县加快描绘绿色低碳现代农业新图景。

  家庭农场主孔勇在查看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王菲 摄

  田成方,路成网,在位于肥西县严店镇三元村的粮食生产精耕细作示范点,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稻浪翻滚,家庭农场主孔勇迎来了忙碌的收获季。

  “我们流转了5000多亩耕地种植优质水稻。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我们打造精耕细作示范点,运用配方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集成技术,实现亩均增效200元,辐射带动全县优质专用粮食发展……”提及农业生产,孔勇打开了话匣子。

  多种粮、种好粮,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安徽强化科技与农业有机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通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护航粮食稳产增产。

  肥西县科技特派员郭本宏告诉记者,今年省里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制度,加大对“新农人”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指导,同时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小麦、水稻等农作物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助推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

  在地处长江之滨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16万亩单季晚稻陆续开镰收割。为确保主粮生产扩面增效,当地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水稻良种推广应用,全区水稻高产良种覆盖率超九成。

  “今年我种了300亩单季晚稻,用的是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水稻新良种,初步测产每亩地产量能达到700公斤。”在繁昌区峨山镇沈弄村的芜湖大米示范种植基地,三台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看着沉甸甸的金色稻谷,种粮大户赵和平满心欢喜。

  以信息化赋能现代农业,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乡村大显身手,智慧农业正在成为“新农人”的“金扁担”。

  土壤墒情分析、作物长势监控、气象预测……走进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洪桥村农事服务中心,智慧农业数字大屏24小时“直播”秋粮的生产经营状况。

  广德有农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在当地打造智慧农场,通过大数据技术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同时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开展现代农业全程托管服务。”

  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激活“新农人”种粮积极性。

  “今年合作社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稻虾菜鳝生态共作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让孙先富欣慰的不止是眼下的好收成。孙先富告诉记者,今年他还通过了安徽省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在城里打工多年的女儿女婿也相继返乡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未来将围绕生态农业闯出一条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