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十多年前,二十多岁的夏勇来到舒城县城,开了一家火锅店,店在二楼上,来此消费的主要是年轻顾客。
这天,两位老人颤巍巍地向店里走来,他们满头白发,相互搀扶着,几乎是挪着步过来,夏勇赶紧前去迎接。老人操着半外地半当地的口音说:“听说这里火锅很有名,今天慕名而来。”今天客人少,夏勇安排靠窗的位置让他们坐下,并陪着老人一起吃。老人边吃火锅边啧啧称赞,老人深情回忆说:“在重庆老家,火锅是普遍的,特别一到冬天,整个城市成了火锅城。移居舒城后,当起了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特别是冬天的晚上,更想吃个火锅暖暖身,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火锅店。”老人看着夏勇说:“现在终于有了,就过来一饱口福,也解乡思之愁。”说着,老人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听着老人的叙说,夏勇的眼圈都红了。他想到自己的父亲,过去也曾做过环卫工人,他深刻了解环卫工人的艰辛。结束时,当老人抖抖索索地打开钱包要付帐时,夏勇一下把老人的钱包塞回了他的口袋里。
“老人家,如果您觉得满意,以后就经常过来,这是我们的一份心意。”夏勇诚恳地说。
“这怎么好意思,我不能白吃呀。”老人很不好意思。
“这真是值得尊敬的一对老人,以后我要做最好的火锅给他们吃。”夏勇暗暗下定决心。
从此以后,夏勇每天都盼望着这对老人过来,但每次眼巴巴瞅着,每次都令他无限失望。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大约两个月后,这天,突然来了一位中年人。
“您是夏勇夏老板吗?”中年人脸带悲伤地问道。
“我就是,您是?”夏勇不知来人是谁。
只见来人“扑通”一声向夏勇跪下,泣不成声。
原来,老人三天前世,去世前,他向儿子一直絮叨火锅店的夏老板,要求在自己死后,一定要上门向其表示感谢。
夏勇的泪水也不禁流下来了,他收下了老人儿子送来的寿碗、红巾和毛巾,他知道老人百岁后,乡村人最看重这个,这是给最尊贵客人的,祝福全家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折灾祈福的。老人能在临终时嘱咐儿女给自己送这金贵的东西,夏勇感到无比的激动,他决定帮助更多的环保工人。
二
“我要给环卫工人免费吃火锅。”夏勇向县城管执法局的领导要求。
“这可能吗?我们有三百多环卫工人。”
“完全可以,我先搞个环卫工人百人火锅宴。”夏勇态度很坚决。
那天,三百多环卫工人齐聚一堂吃火锅。
“非常感谢夏老板!”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环卫工人紧紧拉着夏勇的手,激动地说。夏勇握着他满是老茧的手,眼圈红了,他说:你为我们大家贡献了这么多,我们感恩您,以后您饿了、渴了就到这里来,您永远是我尊贵的客人。
老人说,他和他的父亲都是环卫工人,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尝遍了人世的辛酸,但无论怎样,他们始终认为劳动是光荣的,只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为了城市的文明,他们没日没夜地奉献了一生,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夏勇默默感慨着。他把每个环卫工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记录下来,并向他们表示,你们以后可随时过来,只要报上姓名,就可以打折消费,如果遇到了困难,直接说一句“来碗爱心火锅”,就免费提供。
三
这天晚上,客人非常的少,突然西北风刮起来了,温度骤然降低,还飘起了雪花。
夏勇正要关门时,这时,一个中年妇女伸着头进来了,头上满满的雪花,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女孩,女孩脸上惨惨的黄。夏勇赶紧把她们让到屋里,并沏了两杯茶。
夏勇为她们烧了牛肉锅,又下了羊肉面。原来这是母女俩,小孩生病了,没住上院,但母亲的钱包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她们又累又急又饿,就这样来到了夏勇的火锅店。
吃过已夜里十点多钟了,母女俩正要离开,但外面的雪越发下得紧了。天生怜悯的夏勇,为她们安排了住宿。
“我想给所有贫困人员也能吃上我们的火锅。”晚上,夏勇躺在床上,与老婆商讨着。
“这么大群体,我们能负担得起吗?”妻子满脸疑惑。
“试试吧,帮助他们一把,也是我们应有的社会职责。”夏勇开导着老婆。
第二天,火锅店外面贴上了这样一张告示: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决定向特殊群体提供打折或免费火锅:环卫工、65岁以上老人、重度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来本店吃火锅10元一锅,如果确有困难,直接说一句“来碗‘爱心火锅’”,让您免费吃饱。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议论纷纷,有人点赞的,有人嘲讽的,有人说他作秀的,还有人讲他商业赚噱头的,各种议论都有。
“我们做我们的,做好事问心无愧就行了。”面对妻子的担忧,夏勇鼓励道。
四
最近,夏勇有点困惑,原来给残疾人和贫困人员的火锅基本都是折本的,但最近帐目上却一反常态,营业收入节节攀升。从帐上看,有的顾客一次就付2000元,其他有1000元、500元不等。
这是谁干的呢?
又是三个年轻人来了,火锅店员工向夏勇指了指,他们的“嫌疑”最大,因为他们这段时间经常过来,每次吃过也不问价,微信上扫完款就走,语音提示都是上千元。当员工追向他们要求退款时,他们早就不见踪影。
夏勇仔细观察着他们,也就二十多岁吧,穿着很时尚。
“二千”、“二千”、“二千”,刚吃完,他们就在微信上刷帐单了。
“嫌犯”抓住了,夏勇一下拦住了他们。
“你们付多了,我这火锅值不了这么多。”夏勇微笑着对他们说。
他们明显怔住了一两秒钟,但随即哈哈大笑。
其中一个人说:“这多余的钱不要找了,我们知道你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能吃上火锅,已赔了不少钱,这钱你拿去帮助更多的人吧。”
另一个小伙说:“是你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你这店经营的也不容易。帮助困难群体,不能让你一个人单打独斗,我们人人都有责任。”
第三个更帅气的小伙说:“是你帮我们打开了格局,我们年青人向上向善,更要向你学习。”
说着,三人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这次轮到夏勇怔住了,这谁呀?姓名还没问他们就跑了。
三个“嫌疑人”溜了,但更多的“嫌疑人”接踵而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五百、一千、二千……人们不断把钱打进店里的微信帐户里。
这是抗拒不了的爱的潮流。夏勇把爱心人士多付的钱款单独列出来,建立一个爱心专款基金,他决定让所有生活困难的市民都能吃上免费的火锅;他还想筹建一个爱心协会,联合大家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思索着、筹划着,感到了一种被感动的力量正激发他无尽的社会担当。(作者:陈胜 编辑: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