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融媒信息 龙头塔下 魅力舒城 看电视 栏目
全部
  •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今天的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锦绣河山,书香浓浓;各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为人们送上缤纷文化佳宴……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2012年,浙江省第一家农村文化礼堂在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建成。2013年,浙江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23年,近2万个农村文化礼堂广布之江大地。“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众赞不绝口。

      一个省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度表”,映射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档升级。

      “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党的十八大以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社区书房、文化驿站等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之美……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供需对接机制”“订单式服务”,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举措的关键词。

      一张卡,能带动创造多少票房?

      天津“文惠卡”给出了答案:9年,4.65亿元。

      “办卡100元,政府补贴400元。有了这张卡,有演出就更爱看了!”天津“文惠卡”的首位办理者盛润泽说。2015年,天津首次推出“文惠卡”,更优惠的票价让观众有了更多选择。

      “家门口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有看头”,是群众反馈最多的评价。

      一元钱,可以拥有怎样的文化体验?

      在陕西省渭南市,一元钱可以欣赏一场秦腔大戏。自2007年以来,渭南市以“政府扶持、企业联姻、剧团服务、百姓受惠”的运行机制,持续开展“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活动。剧团与观众的热情“双向奔赴”,资深戏迷们直呼“嘹得很!”

      一朵“云”,能承载什么文化资源?

      国家图书馆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已超10万件……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

      …………

      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全景图徐徐展开。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阿拉善盟。大漠夕照,牧民围坐一圈,演员翩翩起舞,马头琴乐声悠扬……阿拉善盟乌兰牧骑队员布日德至今还记得一位老牧民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你们来了,就像干旱的草场迎来了雨。”

      天当幕布地为台,生活成舞亦入曲,乌兰牧骑总是迎着朝阳又出发,把好作品送到农牧民身边。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两分钟,5场演出票全部售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魅力不减。演员濮存昕回忆,1992年老一辈艺术家演《茶馆》时,他是群众演员。在他看来,有些东西始终没变,“舞台演出要和观众见面,演员的精气神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新时代,14亿多中国人民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

      扎根人民,接通了文艺的源头活水。

      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奏响时代强音,电视剧《山海情》引发收视热潮,电影《长津湖》刷新我国电影票房纪录,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登高原、攀高峰,创作出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深入生活,让文艺的百花园为人民绽放。

      每年下乡演出100多场,海南定安县琼剧团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守护传承琼剧这一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艺术。6月、7月演出,常有演员中暑、晕倒,为了不影响整台演出,演员们在后台短暂休息后,再咬紧牙关,把戏演完。令他们欣慰的是:“现在下乡演出,年轻观众渐渐多了起来。”

      实践证明,文化精品有品位,更有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生产大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新引擎”,电影市场规模屡创新高。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为文化改革发展谋篇布局;《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文化传承发展进行部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出台,激励出人才、出精品。

      “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文化惠民没有终点,深化改革永无止境。

    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让群众唱主角,澎湃改革活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

      贵州黔东南,台江“村BA”、榕江“村超”,群众做主创、群众当主角、群众来主推。村级赛事“耍”到群众的心坎里,农趣农味“跑”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赛道。

      广袤山乡,活力满满。“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大家唱”群众歌咏等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持续加强,更多“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提供更多元的文化选择。

      激活文化潜能,融合诗与远方——

      “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2018年,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

      因一台剧,赴一座城。武夷山麓,《印象大红袍》演出“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的意蕴;骊山脚下,《长恨歌》展现千门万户、千歌万舞的大唐风华……近年来,旅游演艺日渐成为各地的“新名片”,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

      “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走进“数字敦煌沉浸展馆”,戴上虚拟现实设备,1400多年前的壁画世界栩栩如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重焕荣光的敦煌有读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细节。

      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历史源流中守望文化乡愁,在时代气韵里坚定文化自信。

      整体保护,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走进当下生活;建设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在“见物见人”中读懂中华文明;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中华文脉绵延勃发,致敬和热爱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定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详情]
    人民日报 | 2024-07-22
  • 我们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最多跑一次

    兰考县居民付显祥的茶室,距离开业还差一张营业执照。当他走进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曾经需要花费三四天才能办好的营业执照,如今半个小时就办理完成。他的小店,在夏天结束前便能顺利开张。

    2014年,也是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我们讲的是便民服务,关键还是看服务实效。我们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如果把老百姓看成我们的父母,看成我们的兄弟姐妹,那我们的态度就会好。”

    “办事方便吗?”“‘一站式’做到了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当地的便民服务大厅,察民情、听民声。

    2018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

    2022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再次聚焦便民服务改革,强调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数据为媒,兰考县政务服务改革按下“快进键”,陆续推出“就近办”“掌上办”和“一件事一次办”等惠民便民新模式。同时,考虑到一些群众出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兰考县在每个村庄派驻了乡村协管员,替群众“跑腿”。如今,兰考县的“婚育一件事”办理时间从22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新生儿一件事”办理时间从62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在这里得到了“一站式”解决。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各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反复跑、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


    《我们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列>>

    第一集 分角必争为百姓>>点击查看

    第二集 一张床 一间房 一套房>>点击查看

    第三集 老旧社区宜居“升级”>>点击查看

    第四集 “减”出来的茁壮成长>>点击查看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张鹏军

    编导丨王喑禾

    策划丨兴来 宁黎黎

    记者丨王涛 赵天毅 卜祥彪

    摄像丨王蜂 杨文斌

    剪辑丨何俊辉 曲建鹏

    视觉丨翟锦羽 高凌潇

    配音丨王帅天

    音编丨李明芮 马思遥

    资料丨刘雪锋 郭优玥 曹含笑 刘欣颜 朱恒

    统筹丨杨波 遇剑 刘霄 金伊结

    合作丨总台河南总站

    鸣谢丨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 兰考县融媒体中心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喑禾


    [详情]
    央视新闻 | 2024-07-22
  • 改革近镜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火红的标语,忙碌的人群……具有鲜明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展区里,习近平总书记与众人交流着观展体会与感悟。

    2018年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一位展览工作人员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展览第一部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展区长时间驻足观看,随行的新华社摄影记者记录下这一瞬间。

    劳动者群像和现场摆放的人物雕塑形成自行车“洪流”,后面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硕大的红色标语牌……展区生动还原了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初期的激情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最早出自哪里?”有工作人员回答:“这是蛇口工业区最早提出来的。”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曾诞生过许多催人奋进的口号。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作出肯定,当年国庆游行时,口号还被写上了彩车。

    这句体现特区精神和改革开放愿望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产生巨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问深圳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深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精品作品?”他回答:“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艺作品,都是从深圳向全国传播开来的。”

    “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在此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广东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

    冲破思想的牢笼、大踏步前行,深圳经济特区引领并见证着中华民族追赶时代、迈向富强的壮阔历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鲜明标志。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深圳,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再次强调:“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总策划:傅华、吕岩松

    总监制:霍小光

    策划:孙承斌、郭建业

    监制:赖向东、张晓松

    记者:高亢、印朋、谢环驰

    编辑:张惠慧、张爱芳、虞东升、张浩波

    海报:殷哲伦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详情]
    新华社 | 2024-07-22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主办:中共舒城县委、舒城县人民政府 主管:舒城县委宣传部 承办:舒城广播电视台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广厦路与005县道交叉口东南100米 舒城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