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笔端流云
  4. 百姓故事
  5. 在戴安澜将军身边的日子
在戴安澜将军身边的日子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2日 15:32          来源:舒城新闻网     阅读数:5718

银鼠辞旧岁,金牛踏春来。在这春雨绵绵的季节,笔者走访了家住舒城县城关镇梅河路,远征缅甸军幸存者卢楚金老人。卢老系戴安澜将军贴身司机,虽是耋耄之年,但仍耳聪目明,与其促膝谈心,老人家记忆力好得惊人,讲起与师长戴安澜将军在一起的日子,卢老更是精神矍铄,侃侃而谈,67年前发生的事情仿佛历历在目—— 1942年2月6日,我和家乡良师益友戴安澜将军,从云南边境进入异国他乡,日夜兼程翻山越岭,穿过日军封锁,进入缅甸重镇棠吉归。那时我们风华正茂,都有一股热血沸腾之气,几夜不睡,也不觉得累。远征军入缅,盟军多少有点蔑视,表现突出的是英美两国,他们装备精良,给养好、着装整洁。中国“草鞋兵”,人瘦毛长个子矮、穿着破烂、营养不足。但入缅第一仗,便令英美军队对中国军人刮目相看。 1942年3月,38师副师长齐学启率123团,奉令紧急解围英军,经过三天苦战,日寇丢下1200多具尸体及部分枪支弹药仓惶逃跑,英军7000余人获解围,中国军队还把日军夺取的英方载重汽车100多辆和1000余匹战马交还英军,将被日军俘虏的同盟国新闻记者和侨民解救出险。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首战大捷,闻名遐迩,齐副师长率一团兵力不足1000人,击退数倍于我军的强敌,救出了十倍于我军的友军,充分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英勇和顽强,英美军人纷纷伸出大拇指称赞:奇迹!奇迹!戴将军是一位勇敢善战智勇双全的名将,我清楚地记得1942年3 月20日,日军向驻守东瓜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将军表示要决一死战,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表示与同古城共存亡的决心。戴将军待兵亲如子弟,当年我很年青,也很无知,将军十分爱护我,每次乘车奔驰在战火纷飞中,对我更是慰勉有加,从此我努力学技,紧握方向盘随将军左右。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24日拂晓,戴安澜率军发起攻击,先后攻击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印缅两国高山、毒蛇、毒虫多,蚊虫有蜻蜓大,旧称东亚病夫区域,加上医疗跟不上,远征军死于瘟疫的就有5万人以上,超过战场上死亡人数的十倍。5月初,盟军陷入日寇重围,我军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将士们无衣无食,每天只能以野草杂菜充饥。记得有一次,我和衣在原始大森林中休息,一觉醒来,只觉得屁股下痒痒,以为是大便来了,用手一挠,满手是血,还拽出一条5寸来长的大蚂蟥。如此度日如年,我随部队爬山越岭70余日。 5月16日,大雨滂沱,戴部突遭日军重兵伏击,激战两天后,全师伤亡惨重,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一梭子子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当时无医无药,只能简单包扎,不久伤口便发炎溃烂,10天后,戴将军流尽最后一滴血,在缅甸矛邦地区为国殉职,年仅38岁。 1942年5月26日,我和戴安澜将军相处111天永别了。这111天,是那么的漫长,又是那么的短暂!我没齿难忘。我和鲁参谋长一行38人护送将军遗体回国,沿途受到缅甸民众和盟国官兵的迎送祭礼,惊天地,泣鬼神,场面感人至深,一言难尽。特别是将军遗体抵达中缅边境时,有位70多岁的华侨黄老先生,为戴将军举办了隆重的祭礼,还把我们38人留住一宿。看到鲁参谋长胡须有一寸多长时,黄老便找来当地理发师,要为鲁参谋长刮胡须,鲁参谋长婉言谢绝了,斩钉截铁地说:“不把戴师长安葬好,决不刮胡须!”就这样我们每个人的胡须都长有二寸来长。临行前,黄老把自己备用的最好寿棺——楠木棺材献给了戴安澜将军,并带领他的子孙10余人,翻山涉水送我们到边境。 1943年4月1日,戴将军家乡安徽省无为县已被日军侵占,国民政府决定在广西全州香山寺安葬戴将军,1万多人参加国葬。几经周折,1948年4月1日,戴将军墓穴迁至芜湖小诸山,终圆将军叶落归根梦。10月16日灵柩下地那天,我和老校长徐廷瑶将军应邀参加葬礼。国共两党领袖都写了祭诗文。毛泽东的诗文曰:“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霸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尽殒命,壮志也不违。”周恩来挽诗曰:“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卢楚金叙述 韦能军记录整理)

责编:吴正华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