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图说舒城及龙头塔下
  3. 笔端流云
  4. 文学芳草地
  5. 一路前行 ——献给“村村通”工程
一路前行 ——献给“村村通”工程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7日 08:18          来源:舒城新闻网     阅读数:4394
如果有人要问,当前,在农村什么事是农民共同心愿、什么事最能凝聚人心?那么要数他们脚下的路。看似平常的路,农民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向往?对她怀有如此深的情结?生活在四通八达的城市里的人,可能是不会理解的。因为他们无法体会一代代农村人对路的梦想。我生在乡下,成长在农村,深切感受着我的父老乡亲对路的一往情深!

儿时的记忆有很多已经模糊不清,但记忆中的路却清晰可辩。那是一条土路,在那无路的年代,它连接东西,穿越全村,方便了多少路人,就是这条不起眼的路,勾起多少人的回忆,恐怕谁都说不清。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我重温这句名言时,在我心灵深处对这句话有了新的更深的感受。因为村子里的这条土路是我的父辈们肩挑手提,磨破衣衫、磨破了皮,起早贪黑用汗水筑起的一道通途。有些我至今不解,在那饥荒遍地的年代,为什么不忘修路?在那三餐不饱的日子里,修路岂不是苦上加苦?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遭了多少罪,只有开路人自己知道。可见,路在他们的心中是何等的特殊和重要。

时间飞逝的二十年,人们不再担心挨冻和饥饿,在解决温饱之后,农民的生活一天好些一天,发家致富成了那个时代的主题。一切在迅速地改变,路也在变,但变得令人讨厌:天晴一身灰,下雨不通车,天寒地冻无法走,成天出门成天愁,通途变成了致富路上的拦路虎。人们想有一条晴雨通车的砂石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在当时也并非是想有就有。刚吃饱的大伙儿哪有多余的钱来铺路,集体收入少得可怜,集资几万元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分散经营,人心不齐,大家左顾右盼,在相互埋怨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修一条理想的路何时能实现?

盼路心切的人们年初终于又聚在一起,商议铺路的良策。经过反复酝酿,最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举手通过了一个办法:凡是本村户口的人,每人拿六十元铺路。这下原本平静的村子变得激荡波澜,有的欢呼,党支部终于下决心带领我们改造这条路了。有的担心,全村有那么多人长年外出,将会有多少钱收不上来怎么办,欠下的债务谁来承担?也有人反对,唯恐加重农民负担。但反对归反对,既然是党支部支持大伙商议出来的办法,又代表着全村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也不是谁想阻拦就能阻拦的。铺路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但为了有条像样的路,所有的心又一次凝聚,化解了无数的磕磕绊绊。一年的奋斗,终于铺通了一条晴雨通车的砂石路。这时欢乐代替了顾虑,宽容代替了怨言,奋斗者也淡忘了还债时的辛酸和无奈。

历史的快车又进入了新的一站,时代在不断切换着主题。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何时,楼房、电脑、私家车悄悄成为这个时代时髦的话题,人们在不断追求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农村人的眼光也随之变迁。

人们不再为自己脚下的砂石路而沾沾自喜。因为它无法承载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望着这越补越颠,越颠越补的路,人人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憧憬着有条和城里一样的水泥路,那该多好!这可能吗?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不知在心里盘问过多少遍,答案无人会知。水泥路投资的金额对农民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筹资这个数字来修路,那是一种盲目和蛮干,大家无人赞同,更无力承受。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的路,所有人都无可奈何,认命是善良农民最好的理由。无事的人们描绘着大城市盘绕的立交桥,线条流畅的高速公路,也顺便设想了自己脚下的路:要是村里有个金矿、银矿、或是出个亿万富翁,修路的问题就不值一提。就是这样的白日做梦,也不知梦了多少次。

新农村的乐章又一次奏起,农村又一次迎来了新的世纪。先是免去农业税,又是种田还补钱,不敢想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无线电波又送来一道喜讯:党中央决定将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传遍全村。有的怀疑,有的振奋,但都在高兴中等待,疑惑渐渐被真实验证。没有什么事能让全村人如此共同关心,都在千方百计地打听着“村村通”的进程。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新年一过,从乡里飞来一道喜讯:正式决定在石井村实施“村村通”工程。千言万语诉不完内心的激情,激动得令人紧张,兴奋得让人欢腾。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激动的心情。长了翅膀的喜讯,跨过群山,飞越江河,传递给所有远方的亲人。无论是在外年轻的创业者,还是少小离家的老人,对家乡路的情怀犹如不变的乡音,分享着时代赋予我们的喜悦。真情在所有人的心中流淌,所有人的心又一次凝聚,凝聚成一句话:我们也有水泥路!

说修就修,讲干就干,不到半年,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全线贯通,它仿佛一夜间神奇地呈现在期盼已久的人们面前。它穿越全村,伸向远方,把党心民心又一次坚实而紧密地相连。

人们走在这条前所未有的路上,所有的感激无处表白,但深深知道:是党的惠民政策引领我们继往开来,是村党支部带领大伙克服所有困难,一路前行,跨入崭新的时代!(金时刚)

责编:吴正华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