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81年的一个秋日,母亲从菜园摘菜回来,一到村头,看见盲人汪昌隆拄着一个细棍子来了,汪先生胳膊肘挎着一个黑色的包,包里放着一个茶杯。他是来我家给村里人说书的。
母亲赶忙把汪先生让进屋,晚饭是煳山芋招待。
傍晚日落,寒鸦归林,农人归家,村里的大喇叭也响了,广播里传来李谷一《乡恋》的歌声。约莫半个小时后,厨房里飘出一股淡淡的香气,香气溢出,表明铁锅里的山芋煮熟了,我饿了,靠着锅台,眼巴巴地看着锅盖,舌头舔着嘴唇,很想吃的样子。母亲走过来,对我一瞪眼,说:“离远点!”说完,母亲揭开锅盖,一股高温热气喷了出来,在屋顶上弥漫。热气散尽,母亲用筷子夹出一片山芋,交给我,我拿在手中,吹几口气,一溜烟跑到外面吃去了,这时,母亲喊道:“汪先生,进来吃山芋吧。”
汪先生起身,拄着棍子进屋,母亲拉他在椅子上坐下,请他吃山芋。吃完饭,母亲安排汪先生坐在客厅,请他说二胡书。
客厅里坐满了人,汪先生喝了几口茶,说:“今晚我给你们说的二胡书,名叫《矮三郎》。”
汪先生开始边拉二胡边唱故事。
汪先生唱道:“太阳一出照四方,照见地上矮三郎。盘手盘脚升子里坐,身在稻箩望不见墙。三寸棉布做件袄,又嫌宽大又嫌长。”
堂嫂哈哈大笑。
汪先生接着唱:“早上不见矮三郎,枕头角下穿衣裳。中午不见矮三郎,椅子下面读文章。下午不见矮三郎,茄棵底下扇阴凉。晚上不见矮三郎,踏板地下竖洋桩。”
我听了笑得嘴巴都合不拢,说:“这个矮三郎也太矮了吧。”
堂嫂对我一睃,说:“你说人家矮,你也不高。”
堂兄说:“你们别插话,听汪先生唱!”
汪先生继续唱道:“列位莫笑三郎矮,他有十个好婆娘。当家理事赵一姐,接人待客孙二娘。大裁小剪张三姐,堂前绘花李四房。跑马射箭五小姐,行江渡水第六娘。写写算算七小姐,扫地抹灰第八娘。种田种菜九小姐,陪伴三郎有十房。”
我又笑了起来。
汪先生又唱道:“三郎虽然生的矮,十个婆娘不寻常。十人同时怀了孕,生下十个小儿郎。十人同时身长大,十人同时进学堂。十人同时去赶考,考中十个状元郎。十人同时娶老婆,十个小姐进了房。十个亲家一同上,十匹骡马叫昂昂。十个岳母一同来,十辆车子到村庄。十个舅子一同上,烟袋荷包甩铃铛。绫罗绸缎箱箱满,鸡蛋鸭蛋一水缸。珍肴美味单不讲,干鱼腊肉挂成行。荣华富贵天下少,代代儿孙伴君王。谁人敢笑三郎矮,哪个矮子比三郎。高个听了不想长,矮子听了不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