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起,我的性格就比较急躁,常常对人感到不耐烦。爸爸妈妈曾开玩笑地说我是牛脾气,一发起火像山上来的野孩子,可是我却满不在乎,依然如故。
早晨我上学时,妈妈嘱咐我要从人行道上走,上课要好好听课等,诸如此类的话她说得不下于千遍。我眉头一皱,把门使劲一关,头也不回地走了,心想:妈妈真唠叨!
中午回到家,我本来心情很好,愉快地谈论着学校发生的事情,可是爸爸在炒菜,见我们谈得高兴,就凑过来问几句。我又火了,火药味十足的话脱口而出:“你头脑有雾啊?刚才我没说过吗?……”爸爸望着我,莫名其妙,哑口无言。
晚上,有几只讨厌的“拦路虎”挡住了我的去路。“爸,这道题怎么做?”“嗯,我跟你说……”我听得很认真,可是爸爸每解释一句,就问一问“对不对”,如果我故意不回答,他就提高嗓音,“对不对?”。我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爸,你别总是‘对不对?’好不好,烦死了!我又不是听不懂!”爸爸生气了,把笔一放,说:“你自己想去!”我意识到自己有些过分了,但我没有向爸爸道歉。只看到爸爸皱着眉头,深深叹了一口气……
此时,往日的那些美好镜头又在我的脑海里放映:生病时,爸爸妈妈忧心的样子;竞赛失利后爸妈安慰我的情景;爸爸被我那充满火药味的话“训斥”了一顿后,却送来了剥好了的粒粒饱满而鲜红的石榴……我对着镜子,对着那面无比明亮的镜子,扪心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你是那样一个不懂事,不会理解父母的孩子?”
写字台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条“法规”,我要学会理解父母!
早晨,上学之前总忘不了对妈妈说一声再见;中午,夸赞父母做的菜是佳肴,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吃,尽量地吃!晚上,我学习时,妈妈给我送牛奶蛋糕,我会笑着对她说:“谢谢!”当然,我从此是耐心和爸爸讨论问题……
爸爸妈妈都说我丢弃了许多“垃圾”,学会了理解他们。我从父母的笑声中,读懂了幸福的含义。
今年“三八”妇女节时,我用自己储蓄罐里的钱为妈妈买了一个水晶,并祝她节日快乐。妈妈第一次抚着我的头,说我长大了。
理解,往往让亲情更加浓厚。
(舒城二中 吴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