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经是一群最孤独的人,最无依无靠的人,他们曾经历了太多的辛酸沧桑,但如今,他们却是最幸福的人,最快乐的人,最安详的人。沐浴着党的阳光,他们的笑脸真实、舒心而无忧无虑。走进舒城县晓天镇敬老院,每天,每时,每刻,你都能领略到这一张张笑脸,感受着他们的快乐和知足。
晓天镇敬老院是这个镇2009年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总投资150万元,占地面积约6亩,建筑面积2176平方米。敬老院成立之初,镇党委政府花了很多的心思,可对于这样一群年纪颇大、大多腿脚不便、习惯了散漫生活的人来说,找一个合适的院长真的是煞费苦心。56岁的黄骏此时被推到了前台。他是一名老农技工作者,当过站长,包过村,任过村支部书记,责任心强、管理能力棒、又有耐心,这样的人最适合不过了。对党和政府安排工作从不讨价还价的黄骏二话不说,带着被褥、脸盆等生活用品直接住进了敬老院,从此和这样一群比照顾孩子还要费神费力的人打起了交道。
虽然有决心,可心里依然忐忑,更有矛盾。“有人愿意照料小孩,但不愿意照料老年人”不仅仅是家人,身边有几个人不这样说道?首先,吃喝拉撒就让黄骏的脑袋大了。这些孤寡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智力偏下、身体残疾,又呆惯了自己的小窝,来到这个偌大的集体场所,简直摸不着方向。黄骏一次次带着他们熟悉食堂、厕所,几十号人,不是他跟不上,就是他耳朵听不见,喊破了嗓子。可每一次,总有几个仍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汪全林让黄骏最伤脑筋,天天陪他上厕所,天天耐心叮嘱。有一次,黄骏从街上买菜回来,刚进宿舍,就闻到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汪全林把大小便拉开了过道里。叹息一声,黄骏立刻把他领进澡堂,给他洗澡、换衣服,又把里里外外的卫生彻底打扫一番。68岁的黄国财去年5月份发生大面积脑梗塞和精神障碍,黄骏带上5000元现金,将他送到六安治疗时,医院见医治无望,拒绝入住。回来后,黄骏给他买来了药物,亲自给他洗澡,按摩,喂吃喂喝,结果奇迹出现,大半年后,黄国财竟恢复得相当不错,是黄院长给他捡回了一条命。只有一个院长,一个副院长,这样的事一天到晚,三番五次,没有歇下来的时候,让黄骏实在难以招架。
由于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加之多数性格怪僻,常常为一件小事就动粗。吕少发和秦先正就为了几句口舌之争,在洗衣服时,拎起棒槌大打出手,黄骏及时赶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扯开两头“犟驴”,并及时把受伤的一方带到医院作了处理。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不合群使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此类纠纷,事情发生后,一天内黄骏要开几个会,教育引导他们。来自真仁村的胡昌元过去号称“打架王”,两杯酒之后,便发了疯般的打架。入住敬老院后,人人怕他,是在黄骏一次又一次的说服教育下,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恶习。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啦!不说自己分身无术、累得要死,这些人仍然无法进入正常生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是一脸愁容,脸上除了茫然、郁闷,没有笑容。这不是一所敬老院应该达到的效果。不仅仅要让这些五保老人安身,还要让他们安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开心!
黄骏为此开始在这几十号人中间物色一些身体健康、头脑清晰的人,成立了敬老院管理委员会,下辖安全组、卫生组、种植组。在这些人中,安排了班长,值班员,采购员,还有寝室长,卫生委员,各有分工。哪些人每天负责哪些事,都安排得清清楚楚,就连老人们逛街,到信用社会领取养老金,都有“念头雁”带队。渐渐的,这些人开始上路了,吃喝拉撒有了方向,衣服也不再天天一个样,在黄院长的督促下,洗得干净,穿得整齐。有的想回到自己村里的家中看看,黄骏就把他们及时送回去,给村两委打个招呼,帮忙照看。对于个别忙惯了的,或者有抽烟或吃零食嗜好的,同时也为了打发他们的寂寞,黄骏就鼓励他们拿出自己的老手艺,编编篮子,扎扎扫帚,兴兴菜园,捡捡废品,挣几个零花钱。管理跟上了,队伍有序了,人心充实了,环境也就和谐了,黄骏才稍稍得以安稳。
连阴的天晴了,春阳柔和,吃过午饭,黄骏又带着几位老人逛街了。看看街上的热闹,瞧瞧店面里的小吃,选两件自己中意的衣服,黄骏都是他们最好的向导和服务员。“别乱跑哇,弄丢了,晚上的红烧肉你就吃不到了啊——”“听院长的,跟你走,呵呵。”70岁的程善彩一脸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习惯了黄院长的调侃和玩笑,院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没有隔阂,没有距离,没有后顾之忧。老,是人生必由之路,但晓天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却没有凄惶,没有绝望,在这条路上走得踏实、满足而开心。